二型糖尿病带泵(二型糖尿病带泵需要控制饮食吗?)
解放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泵,佩戴后可以放开吃喝吗?医生告诉你
被糖尿病所困扰的患者们大多数都会选择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每日一至三次的打药往往也让人总感觉生活被绑上了枷锁。很多人都幻想能有一台自动的机器,不需要自己操心就能提醒,甚至帮助自己完成胰岛素的注射。但其实,这样的设备早就问世了,那就是胰岛素泵。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普及的不是十分广泛。
很多人在听说这种仪器后除了被人工智能设备的科技感吸引外,也发出疑问:用了胰岛素泵就可以放开吃喝了么?关于这个问题,就由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李可心副主任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吧。
一个几周前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己买了一台胰岛素泵,他觉得带上了胰岛素泵就可以放开吃喝不再担心血糖升高也不用定时打胰岛素注射,真的是这样么?今天就和大家来谈谈胰岛素泵到底有没有这么神通广大。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必要和痛苦健康人的胰腺平均每8~13分钟就分泌一次胰岛素,但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基本丧失,所以完全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需要打胰岛素的朋友自身胰岛素起不了作用,有很多也需要使用胰岛素补充治疗。
但是皮下注射胰岛素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使用注射器的话,一天2次胰岛素注射一个月即60次,一天4针胰岛素注射即一个月120次。
注射位置选择如下图
这是打针造成的胰岛素皮下蓄积
试想,一个月下来,患者的腹部皮肤由于注射造成的皮下蓄积已再无新处可选。下一个月只能硬着头皮从最早注射的位置重打一遍。造成了患者的痛苦。
什么是胰岛素泵胰岛素泵学名CSII: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它能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小时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简而言之,胰岛素泵就是人工胰腺。
科技往往是推动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胰岛素泵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哪些福音。
1.降糖疗效优异。由于胰岛素泵几乎能完美的模拟正常人胰岛分泌胰岛素,所以血糖控制比其他注射胰岛素方式疗效更优异。减少了全天胰岛素用量。
2.安全性高,减少了血糖波动。皮下胰岛素蓄积→胰岛素吸收变异大→不可预见的低血糖。而胰岛素泵的微量持续输注方式不会在皮下形成蓄积作用,因此很少出现低血糖症状。
3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了糖尿病患者进食的自由,使生活多样、灵活。对一些生活工作无规律,无须定时进食或加餐,也不会发生低血糖。
4.不需每天多次注射。皮下注射量来说,使用胰岛素泵可以3~5天更换部位,就是皮下埋针,一个月也就是6针左右。下图为使用胰岛素泵每月更换6套输注设备的埋针位置。
可见,如果不考虑价格的话,胰岛素泵确实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泊,提高生活质量,不过至于能否放开吃喝,我们继续往下看。
用上胰岛素泵就可以放开吃喝了吗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和运动,联合药物,监测血糖及学习教育这“五驾马车”。
胰岛素治疗只是其中一个补充治疗,所以确实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相对进食时间或者食量可以自由一些,因为使用注射器注射胰岛素都是预混的需要固定时间吃饭,而使用胰岛素泵可以增加了患者进食的自由,喜欢加餐或者随时进餐时可以随时使用胰岛素泵追加胰岛素。
虽然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饮食方面可以适当自由一些,但如果适当控制饮食,整体血糖控制会更好!毕竟总带着一个人工的胰腺也不是十分舒服,而且自身胰腺功能的恢复才是真正糖尿病治愈的目标。
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理论上讲,所有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都适用胰岛素泵治疗,但下列患者尤其必要:
1.1型糖尿病患者;
2.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列情况:
a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b口服降糖药无效;
c急性并发症期;
d各种慢性并发症;
e难以控制的高血糖;
f反复发生的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现象;
g应激状态,如感染、外伤等。
h妊娠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i生活极不规律的各种职业的糖尿病患者。
发展前景看好胰岛素泵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从笨重的试验仪器发展到现在精细化,易携带的装置。随着科技进步,将来一定会发明更加智能的人工胰腺,随时根据血糖变化,直接调整自行注射的胰岛素泵。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群体逐渐增大,大多数还在使用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方式。但可以看到的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未来的胰岛素泵发展需求,国产胰岛素泵的生产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青岛,自2015年1月1日起,政府开通了胰岛素泵特采求助通道,符合要求的患者可享受原价30%的优待,这能为他们省下至少2~5万元的一次性花销,而后期的耗材费用依然有补贴。相信随着国产设备的进步,未来会有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享受到这项福利,提高生活的质量。
有“人工胰腺”之称的胰岛素泵,有何优势又适合哪些糖尿病患者?
一直以来,胰岛素治疗都是糖尿病管理当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每日反复、多次的皮下注射;血糖剧烈波动甚至出现低血糖等问题,却经常阻碍大家使用普通胰岛素。
那么,有没有比普通胰岛素注射更好一些,更方便使用并且能够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医学技术呢?
欸,还真有!这就是有“人工胰腺”之称的智能胰岛素泵。
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胰岛素泵,看看它有哪些优势以及适合哪些患者使用。
胰岛素泵 功能与发展胰岛素是胰腺当中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主要起降血糖作用的激素,在生理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有两种状态:
第一,是“基础胰岛素分泌”,是一种不依赖于进餐的持续、微量的脉冲式分泌,一天24小时都存在,主要维持空腹和基础状态下的血糖水平;
第二,则是“餐后胰岛素分泌”,是由进餐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主要为了控制住餐后血糖水平。
而胰岛素泵就是由电脑程序或人工智能控制的一种胰岛素自动输注装置,是利用人类技术最大程度地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以此来实现更高效、更平稳的血糖控制。
听上去似乎很“前沿”、很“先进”,对不对?但其实,这个概念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就被提出来了。
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有人提出了“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概念;
到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皮下输注装置,但操作复杂、体积很大;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胰岛素泵的体积明显缩小,操作也更加简便;
而在进入21世纪以后,拥有持续血糖监测功能的胰岛素泵开始出现,这使得在后来,逐步开发出了可以根据实时血糖监测数据来自动计算并调整胰岛素输注剂量的“闭环式”胰岛素泵;
此外,无导管式的胰岛素泵也逐渐发展起来,所谓“无导管式胰岛素泵”也叫“贴敷式胰岛素泵”。它与有导管的胰岛素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去除了“输液管”这个结构,让整个胰岛素泵的泵体可以直接贴敷佩戴在皮肤表面,通过无线蓝牙技术与便携式控制器来实施操控。
2012年,拥有持续血糖监测功能的胰岛素泵在中国上市;
2017年,首款国产的贴敷式胰岛素泵正式上市;
2020年,高级混合闭环式胰岛素泵(全自动剂量调节)在全球上市。
也就是说,现如今,已经有不少带持续血糖监测功能的智能化贴敷式胰岛素泵,可以供我们使用。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相较于普通的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通过胰岛素泵来实现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可以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
第一,无论是对于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的治疗都能够更快地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
第二,胰岛素泵尤其是带有持续血糖监测功能的胰岛素泵,可以极大地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第三,智能化的胰岛素泵可以有效地减少黎明现象和餐后高血糖等引起的血糖波动,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第四,普通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容易造成胰岛素在皮下堆积并形成“胰岛素池”,这种现象会造成皮下脂肪的增生,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效应。
而胰岛素泵可以实现微量、脉冲式胰岛素输注,减少了胰岛素在皮下的堆积,降低了吸收变异的风险;
第五,有研究发现,达到相同的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泵向身体里注入的胰岛素总剂量会低于普通胰岛素注射。这意味着胰岛素泵治疗的效率更高,并且还可以减少因胰岛素过多而引起的体重增加效应;
第六,胰岛素泵的使用更能够延缓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肾脏损伤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它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在进食、运动等方面有更多选择,保留更灵活的生活方式;
第七,是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问题。确实,乍看上去,胰岛素泵的使用价格要明显高于普通胰岛素。不过,有药物经济学研究指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治疗的相关费用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而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则可以更快地控制住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总的住院费用。
所以,对于确实适合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建议大家优先选择胰岛素泵来进行治疗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胰岛素泵的治疗,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到底哪些患者比较适合。
胰岛素泵 适应人群2021年,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共同发布的《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当中是这样描述的:
其实,原则上,所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胰岛素泵。
不过,在临床上,一般主要会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是短期胰岛素泵的使用;另一种则是长期胰岛素泵的使用。
短期胰岛素泵的使用,主要适合于以下三类患者:
第一类是需要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临床上,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多见于两种:一是血糖水平很高或波动很大,需要住院强化控制血糖的患者;二是刚确诊2型糖尿病,通过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有望让胰岛分泌功能快速恢复的患者。
第二类是伴有应激状态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谓“应激状态”,主要指的是在受到一些外界刺激以后,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使得血糖骤然升高的一种状态。
第三类则是与妊娠相关的,比如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前准备等。
而长期胰岛素泵的使用,则主要适合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需要长期多次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自身胰岛分泌功能衰退明显,胰岛素泵就类似于一个可以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人工胰腺”,因此,自然是很适合的;
而在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像这些血糖波动很大、黎明现象严重、经常发生低血糖、作息用餐不规律以及不愿意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的患者,则尤其适合使用胰岛素泵。
长期戴泵可降低2型糖友抑郁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建苑3病区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长期戴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的抑郁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
研究指出,长期戴胰岛素泵的T2DM患者的抑郁患病率较低;长期戴泵通过稳定控制血糖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4期《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上。
以120例长期戴胰岛素泵T2DM患者为戴泵组,同期在某医院就诊及住院的不戴泵但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对象进行抑郁状况评定。
戴泵组32例患者抑郁指数≥0.50,患病率为26.67%,低于不戴泵对照组的48.89%(P<0.05)。戴泵组中、重度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33%和1.67%,均低于对照的15.56%和9.44%(P均<0.05)。DM病程、并发症数可能是戴泵DM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来源:医学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