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肉能喝水吗(糖尿病吃肉能喝酒吗)
掌控健康丨糖尿病日常饮食5大要点,每天吃啥不发愁
得了糖尿病,吃饭问题可真愁死人了:
● 米饭到底能不能吃?
● 每天只能吃萝卜青菜吗?
● 肉每天吃多少好呢?
……
民以食为天,对于糖友,吃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了让新手糖友快速入手饮食,掌控君整理了一份科普版的糖尿病日常饮食要点,让你不再为每天吃啥发愁!
1
主食篇——谷薯类
谷薯类作为主食,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即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占总能量供应的50%~65%),同时也是升高血糖的主力军。故,糖友每天都要吃主食,但又不可多吃。
糖友吃主食要点:
● 主食定量:每天谷薯类及杂豆250~400克。(一般人每餐大约吃2两生米做成的饭即可:普通碗一小平碗)
● 粗细搭配:精米白面搭配一些粗粮,如糙米、玉米、燕麦、绿豆等,有助控糖同时营养更均衡。
● 全谷物及1/3杂豆类:粗杂粮吃得过多不易消化,一般1/3的精白米面替换成粗粮杂豆即可。
【营养师贴士】不可盲目少吃或不吃主食,以防低血糖、营养不良等问题发生,糖友可根据自己的体重和活动量,计算自己每天该吃多少主食。
2
蔬果篇
蔬果类食物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有助于控糖的膳食纤维。蔬菜特点:热量低且营养丰富;水果特点:营养多样口感好,不过一般含糖偏高。故,糖友应多吃蔬菜,选择性吃些水果。
糖友吃蔬果要点:
● 餐餐有蔬菜:每天至少吃300~500克蔬菜。
● 天天有水果:每天吃水果100~200克,两餐之间吃,需计算入当天的总热量里。
● 种类颜色要多样:蔬果不要偏爱1~2种,多换着吃,其中深色蔬菜占1/2以上。(不同颜色及品种所含的营养各不同,如红色番茄富含番茄红素,黄色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紫色葡萄富含花青素)。
【营养师贴士】
① 糖友血糖达标才宜吃水果: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5%。
若近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还是先乖乖地管住嘴,或者吃少量的西红柿、黄瓜等代替水果。
② 多选低GI(升糖指数)水果:多选苹果、樱桃、柑橘等低GI、低GL(血糖负荷)水果,如果想解馋高GI、低GL,如西瓜、葡萄等可少量吃些。一般耐咀嚼、略有酸味和微微涩味的水果通常含糖量低,升糖速度会较慢些。
③水果罐头、果脯蜜饯:含糖高,营养流失严重,尽量少吃或不吃!
3
肉类篇:肉及海鲜
肉类食物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这些也是糖友必需的营养素,是植物性食物无法代替的。如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有益于糖友调节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肉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铁、钙等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故,糖友应荤素搭配,常吃肉。
糖友吃肉要点:
● 常吃鱼禽:优先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蟹贝及禽类;建议糖友平均每天吃鱼类等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
● 畜肉、蛋适量:畜肉最为常见,但脂肪含量偏高不宜多吃。吃蛋不要丢弃蛋黄,蛋黄富含磷脂和胆碱,对健康十分有益,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或每两天1个鸡蛋。
● 限制加工肉类:腌制、烘烤、烟熏等加工肉类制品,盐分、脂肪含量高且加工过程易产生致癌物质,糖友应少吃或不吃。
【营养师贴士】
①选肉可参考: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的。通常鱼肉被称为最适合糖友的肉。
②每天吃鱼做不到?其实平均每天吃多少,不是指每天都要吃,比如鱼一周吃3次,平均到每天量够就可以。
4
调料篇:油盐酱醋类
调料品看似与血糖关系不大,但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如果选错调料,会直接你的影响血糖、血压、血脂……对糖友健康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糖友调料使用要点:
● 加“油”两勺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油控制在25~30克,大约是常用白瓷勺的2勺半。有超重、高血脂的糖友,更要“限油”,建议每天不超过20克。
● 拒绝重口:糖友每天食盐控制在6克以内(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合并高血压的糖友应少于5克。
● 常吃点醋:每天吃点醋,如在炒菜中加些醋,或食物沾醋吃,不仅能去腥提鲜,还可消炎开胃。
【营养师贴士】
①选好油,换着吃:多选择如橄榄油、茶籽油、大豆油等植物油;尽量少吃猪油、牛油等动物油。建议几种植物油常交换着吃,这样摄取的脂肪酸比例会更合理。
②小心“隐形油、盐”:饼干、膨化食品、速冻食品、坚果等,都是“藏油盐大户”,吃的时候要控制好量,同时要适当减少当天的烹饪用油、用盐。
③自制健康酱料:用天然的原料如蒜、醋、香菜等自制酱料,味道更纯也健康。
5
补水篇:饮品、饮料类
一些健康的饮品,不仅有助身体代谢,还可补充营养预防疾病,如奶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有助预防骨质疏松;如茶含多酚类物质,茶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而一些饮料含糖、含酒精,糖友则要尽量少喝或者不喝。
糖友补水要点:
● 每天喝够水:主动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才喝水,建议糖友每天喝水1500~1700ml(这里的水包括茶、奶等饮品,但不包括从饮食中获取的水分)
● 天天喝奶:糖友每天摄入300克液态奶或相当量的酸奶等乳制品,可以较好补充钙质不足,预防骨质疏松。
● 限制饮酒:不推荐糖友饮酒,如果一定要喝,每周不超过2次,一次不超过1个酒精单位(约等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
【营养师贴士】
①推荐糖友的理想饮品:白开水、淡茶、豆浆、牛奶。(有严重肾功能障碍、水肿患者,需适当限制饮水)
②糖友在血糖控制良好、无并发症时才可适量喝酒,同时避免空腹饮酒,以避免急性低血糖。
③在所有奶制品中,建议糖友首选纯牛奶和酸奶。血脂正常的糖友最好选营养更加丰富的全脂奶,但出现血脂异常的糖友可选低脂、脱脂牛奶。
掌控健康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参考文献:①《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②《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等。
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糖尿病友会喝水血糖保稳:但两时段不要喝水,科学饮水方法请收藏
糖尿病如同一个悄然登场的 “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当我们谈及糖尿病,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高血糖、并发症等令人担忧的词汇。然而,你是否想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饮水行为,却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武器”?这看似简单的一杯水,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足以撬动糖尿病管理的 “杠杆支点”,为患者的健康生活带来新的希望与转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糖尿病患者的饮水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 高血糖与脱水的 “危险共舞”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而肾脏这位 “忠诚卫士”,为了排出多余的葡萄糖,不得不增加尿量,开启 “渗透性利尿” 模式。可这一过程中,大量的水分随着尿液悄然流失,血液如同被浓缩的果汁,变得浓稠,血糖浓度也随之进一步升高。这就像是一场恶性循环的 “危险共舞”,如果不加以阻止,严重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便可能接踵而至,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 适量补水:血糖控制的 “金钥匙” 适量补水,宛如一把神奇的 “金钥匙”,能够打开血糖控制的大门。当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得以稀释,肾脏也能更高效地排出糖分,从而帮助患者稳定血糖。研究表明,每日将饮水量控制在 2000 毫升以内,是较为理想的范围,既能满足身体对水分的渴望,又不会对血糖造成不良影响。但要注意,一旦饮水量超过 3000 毫升,就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头晕、肌肉痉挛等不适症状也会随之而来,因此饮水量的精准控制至关重要。
日常饮水的三大原则
- 阶梯式补水法:给身体的温柔呵护 科学的阶梯式补水法,如同为身体谱写了一曲和谐的乐章。晨起空腹时,一杯 200ml 的温水(25 - 35℃最佳),恰似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激活身体的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让晨起血糖平稳开启新的一天。上午 10 点和下午 3 点,各补充 300ml 水,仿佛为身体注入了活力剂,维持日间血糖的稳定。晚餐后 2 小时,150ml 水悄然滋润身体,又不会影响夜晚的睡眠。
- 饮品筛选机制:寻找最适合的 “水伙伴” 选择合适的饮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宝藏。弱碱性矿泉水,尤其是 PH 值在 7.0 - 8.5 的含锶型矿泉水,其矿物质组合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糖尿病患者的优质选择。而茶饮方面,发酵度低的绿茶或乌龙茶,茶多酚含量超过 30% 的品类,能增强葡萄糖转运蛋白活性,助力血糖控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贴心 “水伙伴”。
- 特殊场景应变:灵活调整,应对自如 在特殊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需要灵活调整饮水策略。当血糖值>13.9mmol/L 时,每小时补充 100ml 钠含量 50 - 70mg/L 的电解质水,既能纠正脱水状态,又能避免血钠骤降。运动后,采用「151 补水法」,每 15 分钟补充 50ml 水,持续 1 小时,帮助身体迅速恢复水分平衡,保持良好状态。
这两个时段谨慎喝水
- 餐后「黄金 30 分钟」:避免血糖 “过山车” 进食时,唾液淀粉酶如同舞台上的主角,活性达到峰值。此时如果饮水,就如同往舞台上泼了一盆冷水,稀释了酶浓度,导致碳水化合物分解延迟,餐后血糖便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因此,采用「干湿分离」进食法,先享受固体食物的美味,半小时后再饮水,能有效避免血糖的大幅起伏。
- 夜间「控水窗口期」:守护睡眠与血糖 睡前 2 小时,应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控水窗口期」,饮水量需限制在≤100ml。研究发现,22:00 后每多饮 200ml 水,次晨空腹血糖平均升高 0.6mmol/L。这是因为抗利尿激素的昼夜节律被打乱。如果夜间出现异常口渴,务必立即检测血糖,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并发症预防的饮水策略
- 病程超过 5 年的患者:关注尿液,调整饮水 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每日晨尿后观察尿液比重是个小窍门。当尿液比重>1.025 时,提示脱水风险,患者可根据这一指标及时调整饮水量,确保身体水分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合并肾病的患者:分层饮水,减轻负担 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分层饮水法」。将每日饮水量拆分为 8 - 10 次,每次间隔 1.5 小时,单次不超过 150ml。这种方式既能减轻肾脏负担,又能保证基础代谢需求,为肾脏健康保驾护航。
智能辅助工具的应用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智能水杯等辅助工具,内置血糖数据联动功能,如同贴心的健康管家。它能根据动态血糖仪的监测值自动计算推荐饮水量。临床数据显示,使用此类设备 3 个月后,患者的血糖波动系数(MAGE)平均降低 28%,显著提升了血糖控制效果,让糖尿病管理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科学饮水,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绝非小事。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饮水时间的精准把握,到饮品种类的精心挑选,再到饮水量级的合理控制,每一步都关乎着血糖的稳定、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日常饮水管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水计划。在这场与糖尿病的 “持久战” 中,让科学饮水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点亮健康生活的希望之光。你对糖尿病患者的饮水问题有什么独特见解或经验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助力!
作者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糖尿病的人到底要多喝水,还是少喝水?让医生告诉你怎么喝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糖尿病人喝水越多越好,“多喝水能稀释血糖”;也有人坚持认为糖尿病人应该少喝水,“少喝水就能减少尿糖排出”。
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说法,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水,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生活必需品,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糖尿病患者在饭后感到口干舌燥,便一口气喝下满满两大杯水,却发现自己刚喝完没多久,又跑了好几趟厕所,甚至感到头晕乏力。面对这些疑问,他不禁自问:“我这是喝水喝错了吗?”
喝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水却可能成为“加速器”或“保护伞”。喝对了水,可能让身体如同甘霖滋润;喝错了水,却可能让病情雪上加霜。
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该如何科学喝水呢?我们从医学的角度来逐步揭开这个谜题。
糖尿病人为什么总是“口渴”?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到口干、频繁喝水,这是由体内的“高血糖环境”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简单来说,血糖水平升高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直接影响了身体的“渗透压平衡”。
人体为了“稀释”这些多余的葡萄糖,会通过信号刺激大脑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迫使人主动补充水分。与此同时,肾脏也会加速过滤血液,将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同样需要大量的水来参与。
这一过程看似是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却可能带来新的问题:糖尿病患者喝水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喝水过少,则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喝水过多和过少,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
喝水过多:肾脏的“超负荷运转”
糖尿病患者若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肾脏需要快速过滤并排出水分和尿糖。这不仅会增加肾脏的工作量,还可能引发“低钠血症”。这种状态下,血液中的钠离子被稀释,导致人出现头晕、疲倦甚至抽搐等症状。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更要警惕因过量饮水而诱发的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喝水过少:隐形的“高血糖陷阱”
如果糖尿病患者刻意减少饮水,试图通过少排尿来“保留”能量,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摄入水分不足,血液中的糖分会更加浓缩,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身体脱水状态。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人到底该怎么喝水?
喝水的学问,其实藏在“量”和“时间”之中。
把握好饮水量:适量才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的饮水需求,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控制在1500-2000毫升左右,而糖尿病患者的饮水量应根据个人病情、体重、气候等因素适当调整。
比如,血糖较高、排尿较多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而合并肾病的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水量。
选择喝水的时间:分次少量饮用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而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例如,每隔1-2小时喝上一小杯水(约200毫升),既能有效缓解口渴,又不会给肾脏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在饭前、饭后或运动后,适量喝水有助于促进代谢、调节血糖。
注意水的种类:普通白开水最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白开水是最健康、安全的选择。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浓茶或咖啡,因为这些饮品可能干扰血糖控制;而矿泉水、苏打水等虽然无糖,但长期饮用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
科学依据与医学解释
研究表明,适量的水分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一项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期刊的研究指出,饮水不足的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升高,而适量补水则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与此同时,另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规律饮水的人群,其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饮水习惯不规律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在饮水过程中,还需关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高温天气或剧烈运动后,身体失水量增加,此时应适当补充电解质,而不是单纯喝水;而在感冒、腹泻等特殊时期,饮水量也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生活中的细节决定健康
有人说,糖尿病人的生活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喝水,看似简单,却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合理饮水不仅能缓解口渴、改善代谢,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通过观察尿液颜色来判断自己是否喝对了水。通常来说,淡黄色的尿液是理想状态;如果尿液过于清澈或过于浓黄,都可能提示饮水量需要调整。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都是糖尿病患者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健康的守护者。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喝水这件小事,藏着大道理。学会科学喝水,既是对身体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热爱。或许,从今天起,每一杯水,都能成为你健康路上的“助推剂”。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糖尿病管理指南》(2023修订版)
《糖尿病护理》期刊(Diabetes Care),2022年第45卷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饮水与健康的研究报告
《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