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糖耐量测试(一型糖尿病糖耐量曲线)
早期诊断糖尿病 可做糖耐量测试
【来源:大河健康报】
《 大河健康报 》( 2024年12月10日 第 A12 版)
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对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在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中,糖耐量测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玲珑英诚医院 孙洪晓
糖耐量测试是一种评估人体对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临床检查。该测试通过让受试者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温水中),并在特定时间点(如空腹,服糖后0.5小时、1小时和2小时)检测其血糖水平,从而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如口干、多饮、多尿等,这使得许多患者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糖耐量测试能够发现血糖水平的微小变化,有助于在糖尿病患者出现明显症状之前进行早期干预。
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肥胖者、有胰岛素抵抗问题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月经不规律或在妊娠期间出现过血糖异常的女性,定期进行糖耐量测试是极其重要的。一旦发现血糖水平出现异常,他们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从而延缓甚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正常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通常在3.9~6.1mmol/L之间波动。服糖后,血糖水平会迅速升高,并在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高峰时血糖水平一般小于9.8mmol/L。服糖1~2小时后,血糖水平开始下降,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小于7.8mmol/L为正常范围。
如果中青年人群空腹血糖大于5.7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7.8mmol/L,可能提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糖尿病的早期阶段。通过糖耐量测试,可以进一步确认这些异常,从而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在进行糖耐量测试前,受试者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避免应激状态,如手术、外伤或严重疾病等。同时,需要排除近期服用影响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强效利尿剂等。此外,受试者应在测试前两日保持正常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并在测试前一晚晚餐后禁食8~12小时。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需要在5分钟内喝完含有75g葡萄糖的温水,并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按时采集血样进行血糖检测。整个测试过程需要患者的耐心和配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糖耐量测试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关键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定期进行糖耐量测试,可以及早发现血糖异常,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对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糖耐量测试更是预防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解锁健康密码:糖耐量检测
在健康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你是否关注过糖代谢的“信号灯”——糖耐量?很多人对它感到陌生,却不知它默默关联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与长远健康。
简单说,这是一场身体应对糖分挑战的“小测试”。当我们进食碳水化合物,消化系统将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正常代谢下,胰岛素迅速出动,平稳血糖水平。但随年龄增长、生活方式改变,这套系统可能“失灵”。糖耐量检验就像精准探测器,空腹喝下定量葡萄糖水,随后定时测血糖,观察身体调节血糖能力,揪出潜在糖代谢隐患。
早期糖尿病常隐匿,毫无症状却悄然侵蚀血管、神经。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糖耐量异常者会进展为糖尿病,若能通过检验提前察觉,调整饮食、运动,甚至借助药物干预,超半数人可逆转病程,重拾健康代谢节奏。
糖耐量适用人群远超想象。不仅肥胖、有家族糖尿病史者需警惕,孕期妈妈也要重视。妊娠糖尿病威胁母婴安全,规范糖耐量筛查能护航孕期,确保宝宝健康发育,降低妈妈未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长期高热量饮食、久坐办公族定期检测,也是给身体“排雷”。
一、糖耐量检测的检查流程
1. 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需空腹8-10小时左右,一般建议前一晚8点后就不再进食,可少量饮水。
(2)检查前几天正常饮食,不要刻意节食或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并且要保证正常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2. 检查过程
(1)先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值。
(2)然后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通常是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毫升水中),在5分钟内喝完。
(3)从喝第一口糖水开始计时,之后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有的还会要求在3小时各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值。
二、糖耐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1.正常情况:空腹血糖<6.1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糖耐量正常,身体对糖的代谢调节能力良好。
2.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mmol/L,但服糖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mmol/L之间,提示机体处理葡萄糖的能力轻度下降,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状态,需要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预防进展为糖尿病。
3.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若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结合上述血糖值即可诊断糖尿病;若无典型症状,需另日重复检测核实。
糖耐量检测是健康路上的“侦察兵”,能在无声处发现潜在的危机,尤其是像有家族糖尿病史、孕期准妈妈这些高危人群,更要主动出击,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就能为自己的健康未来抢得先机,别等到病症肆虐才追悔莫及。
你知道“糖耐量试验”吗?
1、糖耐量试验是用来检测人体对“糖分”处理能力的医学检查,它主要用于诊断糖尿病或评估糖尿病前期的情况,就是说“糖耐量试验”就是用来诊断糖尿病的;
2、“糖耐量试验”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达到7.0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11.1mmol/L也能诊断糖尿病,两个指标只要一个达标就可以确诊糖尿病;
3、其实“糖耐量试验”你只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来说也能解决问题;
4、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按说你就不需要再做“糖耐量试验”了;如果你是糖尿病前期,你需要每年做一次“糖耐量试验”评估你是否进了一步,变成了糖尿病;
5、“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做,我们可以用来评估胰岛功能,事实上鉴别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最关键就是靠“胰岛素释放试验(或者C肽释放试验)”和“糖耐量试验”;
6、“胰岛素释放试验(或者C肽释放试验)”测定你的胰岛素或者C肽已经寥寥无几(低平曲线,就是空腹胰岛素或者C肽跟餐后胰岛素或者C肽几乎一个水平),那你很可能就是1型糖尿病了;
7、当然了,长时间高血糖会抑制胰岛功能,这个时候你的胰岛功能就像1型糖尿病一样。半年后你的血糖管控好了,再做“胰岛素释放试验(或者C肽释放试验)”,如果血糖控制好,你的胰岛素仍然是低平曲线,你可能真的就是1型糖尿病了;
8、按说,做了“胰岛素释放试验”就不需要再做“C肽释放试验”了,她俩反映的完全是一个问题。如果你正在使用胰岛素,你只能做“C肽释放试验”,因为试验不能区别是你自已的胰岛素还是你皮下注射进去的胰岛素;
9、胰岛β细胞最开始生产出的是胰岛素原,它在成熟过程中切割掉C肽,最后就变成了胰岛素,就是说胰岛素和C肽一样多(胰岛素和C肽结合起来就是胰岛素原);
10、做“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吃二两面的馒头或者喝75克葡萄糖水,其实就是吃了一顿饭(主食);
11、如果只是想评估血糖控制怎么样,不需要做“糖耐量试验”;做“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或者C肽释放试验)”是为了评估胰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