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二型病例分析(糖尿病二型病例怎么写)

兰州市中医医院 0
文章目录:

中医精准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病例分享

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兰州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本着继承发展的理念,形成“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内调外治,中药为主,中西结合”诊疗模式,精准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的效果。

患者孙某某,男性,45岁。发现血糖升高1月,于2018年8月10日就诊。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并有伴神疲乏力等症状,当时未重视,上症逐渐加重。该患者曾于外院就诊,建议其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患者对于应用胰岛素心存顾虑,希望中医治疗,遂于我院糖尿病科就诊。症见:口干而不欲多饮水,伴乏力纳差,小便频数,夜尿5-7次,大便时溏,睡眠尚可。查尿常规示:尿糖,2 ,空腹血糖11.0mmol/L,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接诊该患者时发现该患形体较胖,舌质淡,苔微黄而厚腻,脉象滑数,中医辨证为脾运失调,痰湿阻滞。进一步检查患者胰岛功能发现,该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尚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符合 “2型糖尿病”特点。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拟定治疗方案,中药处方以健脾运津,清化痰湿为主,方选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山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黄连,女贞子,墨旱莲,葫芦巴,总以健脾化湿而不伤阴,养阴清热而不滋腻碍脾为原则。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为其制定体育运动计划。经综合治疗1月,患者口干、多尿,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精神、体力明显改善,饮食可,二便正常。血糖逐步下降,全天血糖波动在6.1-11.9mmol/L,空腹血糖:6.0-7.5mmol/L。后长期门诊调治,至今血糖控制良好。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精髓,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四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明疾病的病变性质、病变部位以及邪正双方盛衰状况。然而在疾病的某些阶段,仅凭四诊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宏观辨证往往证据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谨查疾病的微观指标,从而为治疗疾病提供客观依据。该患者的诊疗过程,正体现了“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整体思想,中医辨证为脾运失调,痰湿阻滞,西医辨病提示患者处于糖尿病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此时正是中医药治疗介入的最佳时期,因而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治疗上以“中药为主”,观察病情以“中西结合”模式,在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监测血糖指标,既有宏观症状的好转,亦有微观血糖指标的改善,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央小新小百科|糖尿病的1型、2型和并发症

据统计

2021年,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大约90%为2型糖尿病

你知道糖尿病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吗?

糖尿病容易引起哪些不良后果与并发症?

《央小新小百科》下集

带你一探究竟!

戳视频↓

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get了吗?↓↓↓

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靠的“外援”是什么?

糖尿病复杂多样的并发症有哪些?

据统计

2021年,全球糖尿病导致大约670万成年人死亡

平均每5秒钟

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

第二大“健康杀手”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要早早提上我们的健康日程

远离“甜蜜负担”

共同面对这场全人类的

抗“糖”挑战!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策划丨何芊漪

编导丨陈毅

脚本|周佳艺

分镜设计丨周佳艺 朱灵萌

动画合成|郑瑞

统筹|刘莹 戴广宇 武贺

顾问|武曦蔼

知名肾内科赵进喜主任亲述病例,2型糖尿病发病竟与这些因素有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知名肾病内科赵进喜主任亲述患者病例

初诊:1997年9月16日。主因口渴多饮伴腰酸疲乏无力3年来诊。患者既往体健,食欲好,工作能力强,身居要职,3年前体检发现糖尿病,长期服用含格列苯脲降糖药物等,血糖控制不满意。

刻下:口渴喜饮,食欲旺盛,腰膝酸软无力,周身疲乏,大便偏干。

诊查:面色潮红,舌质暗红,苔薄黄略腻,脉象细滑,化验空腹血糖199mg/dl,餐后血糖232 mg/dl,糖化血红蛋白8.3%。

辨证:阳明胃热伤阴耗气

治法:清泄胃热,益气滋阴补肾为主。处方:生地、玄参、天花粉、葛根、知母、黄连、山药、丹参、鬼箭羽、荔枝核、仙鹤草、糖宁散(含大黄等)(冲)。

服药30剂,口渴减轻,自述体力好转,大便每日1次,效不更方。

1997年11月16日复诊,口渴、腰酸症状消失,舌质不红,黄腻苔退,脉象细,化验空腹血糖119mg/dl,餐后血182 mg/dl,糖化血血红蛋白7.3%。守方治疗。30剂。

1997年12月16日复诊,病情平稳,空腹血糖109mg/dl,餐后血162 mg/dl,糖化血红蛋白6.3%。继续守方治疗。

1998年1月16日复诊,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如常,化验空腹血糖106mg/dl,餐后血152 mg/dl,糖化血红蛋白6.1%。

临床思维

2型糖尿病发病与体质因素和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有关,多发于阳明体质(胃热),少阴体质(肾虚)、厥阴体质(肝旺)、少阳体质(肝郁)者,也可见于太阴体质(脾虚)者。尤多见于阳明胃热体质。就其病机而言,张子和概括之为“消者,烧也”。即“热伤气阴”。此例即阳明体质,长期高热量饮食,烦劳过度,可以导致糖尿病,即所谓“二阳结为之消”。胃肠结热伤阴耗气,可见气阴两虚证。

治疗应重视清泄胃热,不能仅强调益气养阴。此例临床表现口渴、多食、大便干结,具备增液汤、消渴方方证的特点,故用生地、玄参、 山药、天花粉、葛根、知母、黄连、大黄等,滋阴固肾、清胃泄热、生津止渴;丹参、鬼箭羽、荔枝核,理气血、化瘀结;更加仙鹤草,民间谓之“脱力草”,有益气增力之功,而不助邪热。

体现了辨体质与守病机、辨方证的统一,故投方有效,守方3月余,而获良效。随访3年,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