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皮肤会粗糙嘛(糖尿病人皮肤粗糙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当皮肤出现4种异常情况时,可能是和糖尿病有关,需要引起注意

随着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就导致有的人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可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其中一型糖尿病是由于先天性胰岛素分泌缺陷所造成的,一般多发于青少年。而二型糖尿病则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一般以肥胖患者多见。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是需要治疗的,否则血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到身体的健康,事实上体内血糖升高的时候,皮肤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有哪几种变化呢?平时如何平稳血糖呢?

皮肤出现4种异常时,可能和糖尿病有关

1、脚上出现肿胀,溃疡

如果糖尿病神经发生病变就会引发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脚上的血管发生闭塞,从而出现肿胀或者细菌感染形成溃疡。如果经常感觉脚出现异常的疼痛肿胀,应该考虑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尽早到医院去进一步检查,否则发展成为糖尿病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2、皮肤变红

当人体的血糖升高时,身体内部的血糖也会升高,并造成体内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出现堵塞的症状,严重的还将造成血管破解,皮肤表面出现血肿,此时很可能是得了糖尿病。

3、全身瘙痒

糖尿病的体征之一就是全身瘙痒。如果出现泛发性躯干瘙痒和局部瘙痒,或者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性瘙痒。

4、双脚皮肤干裂,难愈合

糖尿病患者皮肤也会变得越来越干燥,尤其以女性较为明显。由于体内血糖代谢异常,会使皮肤变得粗糙干燥。所以,冬天的时候,会更容易出现皮肤干裂。如果双脚皮肤长时间干裂难以愈合,应该考虑是不是血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尽早去医院测量一下血糖的浓度。

以上4点大家都了解了吗?虽然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用药、通过平时的饮食达到平稳血糖的目的,以下3种食物就可以有效平稳血糖。

1、苦瓜

苦瓜能够清热解毒,苦瓜还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其作用相当于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

2、芦笋

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芦笋属于“发酵型碳水化合物”,可以刺激人降低食欲,有利于减肥,芦笋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人体肌肉及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率提高,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平时可以吃一些芦笋

3、紫菜

紫菜糖尿病患者可于饭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因为紫菜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这种多糖能明显降低血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医生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有这几种异常,别忽视了!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医院工作的这些年,见过太多糖尿病患者,他们有些是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并发症频发;有些人直到身体出现了明显异常,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糖尿病。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但实际上,身体的很多细微变化,往往才是糖尿病的“前奏”,这些变化容易被忽视,却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

有些人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皮肤瘙痒,有些人吃饭正常却一直乏力,还有些人总是容易“上火”,但检查肝功能、肾功能都没问题。

实际上,这些不易察觉的异常,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到底糖尿病患者身上会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变化?

手指发麻、脚底发热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最先影响的是血糖,其实神经系统往往比血糖更早出现异常,特别是手指发麻、脚底发热的感觉,可能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信号。

医院里曾经接诊过一个五十多岁的患者,他发现自己最近手指经常发麻,拿东西的时候总是感觉力气变小,尤其是晚上睡觉时,双手会莫名发热甚至刺痛,偶尔还会感觉像是被蚂蚁爬过一样。

起初他以为是颈椎病或者疲劳所致,但检查后,发现他的血糖已经远远超出正常范围,甚至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5%。

医生告诉他,他的神经已经受到长期高血糖的影响,开始出现神经病变的早期症状,约5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周围神经病变。

主要表现为手脚发麻、灼热感、触觉迟钝,甚至有些人会感觉脚底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走路不稳。

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导致溃疡、感染,甚至截肢。

那个患者后来开始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代谢,几个月后,他的手指发麻感有所减轻。

但医生告诉他,如果早发现早干预,神经病变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放任不管,后果将不堪设想。

皮肤变粗糙、莫名长黑斑

糖尿病不仅仅影响血管和神经,皮肤其实是最早“报警”的器官之一,但很多人并不会把皮肤变化和糖尿病联系在一起。

医院里有一个六十岁的男性患者,平时皮肤一直不错,可最近一年,他发现自己的脖子、腋窝、手肘附近,竟然长出了大片黑色的斑块,摸起来粗糙、发硬,用各种护肤品也没有改善。

他以为是皮肤老化,可一查血糖,发现自己早已进入糖尿病的范围,医生告诉他,他的皮肤变化是“黑棘皮病”,这是胰岛素抵抗的典型表现,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见。

高血糖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角质层增厚,使皮肤变得粗糙干燥,而胰岛素抵抗则会刺激皮肤黑色素沉积,使腋下、脖子等部位出现黑斑。

有些患者甚至会发现,自己皮肤伤口愈合得特别慢,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擦伤,也要很久才能恢复,这也是糖尿病影响血管健康的表现。

那个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半年后,他的皮肤情况明显改善,黑斑也逐渐变淡。

医生提醒,如果皮肤突然变得干燥、容易瘙痒,甚至长出莫名的黑色斑块,一定要尽快检查血糖,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危险信号。

喝再多水也不解渴

很多人知道糖尿病患者会口渴,但大多数人并不会把“夜间渴醒”当回事,殊不知,夜间口渴可能是高血糖最典型的信号之一。

医院里曾经接诊过一个七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她平时不怎么喝水,可最近几个月,她总是在半夜被口渴渴醒。

哪怕睡前喝了很多水,还是觉得嗓子干得不行,每天夜里至少要起床两三次喝水,而且尿量也特别多。

医生为她测量空腹血糖,结果发现,她的血糖已经超过11mmol/L,早已进入糖尿病的范畴,高血糖会让肾脏努力“排糖”,而糖分需要大量的水分来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会频繁口渴,尿量增多。

特别是夜间血糖升高的人,口渴症状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夜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更容易波动,导致体液平衡被打破,身体需要大量补充水分来稀释血糖。

那个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调整饮食,并服用降糖药物,两个月后,她夜间起夜的次数明显减少,口渴症状也大大改善。

医生提醒,如果你总是半夜渴醒,喝水后还是觉得口干,或者发现自己尿频,尤其是夜尿增多,一定要尽早检查血糖,这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眼睛突然“模糊”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影响的是血糖和心血管,但眼睛其实是最容易受到高血糖影响的器官之一,特别是视力忽然变得模糊,或者看东西时出现黑影、视野缺损,都可能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前兆。

医院里曾经收治过一个四十多岁的司机,他的视力一直很好,但最近半年,他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尤其是早晨刚起床时,眼前经常像是蒙了一层雾,有时候甚至出现短暂的视力丧失。

他以为是老花眼,可一检查,发现他的血糖早已超标,眼底已经出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损伤,因为高血糖会破坏眼底微血管,使视网膜供血不足,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最终失明。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等到视力模糊时,视网膜病变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而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

那个司机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接受眼底激光治疗,幸运的是,他的病变发现得还算及时,经过治疗后,视力基本恢复正常。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视力波动大,尤其是看东西模糊、视野变窄、看到黑影等情况,一定要尽早检查血糖和眼底健康,千万别等到视力受损才后悔。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升高那么简单,手脚发麻、皮肤变粗糙、夜间渴醒、视力模糊,这些看似无关的小毛病,可能都是糖尿病的信号。

如果能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就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糖尿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定期体检,关注身体的微小变化,才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别等到严重并发症出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齐梦亚.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增加运动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06-28

皮肤出现这4种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前期信号!早发现也许能逆转!

李女士是27岁的网红探店博主,喜欢做美食攻略,也格外偏爱甜品和各种饮料。注重外表的她,近两个月颈后皮肤发黑粗糙、手部皮肤瘙痒等。于是她前往皮肤科就诊,了解她的习惯后,医生建议她去内分泌科。

经检查,她的空腹血糖达到了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属于糖尿病前期,不进行运动饮食的干预,下一步可能就是糖尿病!

医生建议:仅部分糖尿病患者以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为症状,很多因饮食习惯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症状先出现在皮肤,如果留心观察、及时确诊,有机会调整行为并逆转高血糖。

血糖超标,注意4种皮肤警报

1.皮肤似天鹅绒

警报信号:颈部/腋窝出现灰褐色增厚斑块,触感如天鹅绒,表面可观察到细密沟纹。

背后危机:这属于黑棘皮病,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表皮细胞异常增殖,高雄激素血症加速黑色素沉积。

2.皮肤干燥瘙痒

警报信号:皮肤瘙痒难忍,夜间加重、热水冲洗后加剧、四肢内侧更明显。

形成原理:高血糖会导致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引发患者早期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周身瘙痒。有研究称,约35%的糖尿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

分辨方法:普通的皮肤瘙痒可能与皮肤疾病或蚊虫叮咬有关,瘙痒通常来自皮肤表面的皮疹;而糖尿病患的皮肤更容易出现“皮里肉外”瘙痒,患者无法指出特定的发痒位置。

3.皮肤伤口难愈合

警报信号:手足部的微小伤口难以愈合。

背后危机:血糖偏高时,皮肤组织细胞的含水量减少,免疫能力降低,容易被各种病菌(细菌、真菌等)感染,伤口不易愈合。

4.身上出现色素斑

警报信号:小腿前侧、前臂、大腿等位置容易出现0.5-1cm大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丘疹,随后变成不痛不痒、形状不一的褐色斑,男性比女性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产生原因:高血糖会引起微血管病变,部分人群出现皮肤色素累积,引起色素斑。

从发现到自救,抓住逆转时机

01 精准检测

发现身体的异常,需要尽快检查,并且由医生判断是否有问题: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健康群体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OGTT一同进行,由医生结合血糖变化,判断胰岛素水平变化是否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情况应位于4.0%-6.0%

02 食住行药定向干预

1.饮食:让食物帮助控糖

用“餐盘法”进食:假设每餐的食物都要装在盘子里,那么非淀粉类蔬菜占1/2(深色叶菜为主);蛋白质占1/4(豆腐/鱼肉/鸡蛋);主食占1/4(最好包含杂粮饭/荞麦面等粗粮)。

把控进食节奏:执行“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的进餐顺序。

选择低GI食物:每种食物都有其血糖生成指数(GI),GI<55时,食物的升血糖速度较低

避免“隐形糖”:低脂酸奶(注意查看配料表,通常含糖)、沙拉酱(糖分占比较高)、即食麦片(糊化淀粉升糖快)

巧用烹饪技巧:可以优先选择炖、煮、清炒的烹饪方式,代替炸、烤、煎,煮熟的米饭冷藏12小时后再加热食用,抗性淀粉增加,升糖更慢。

2.运动:让身体对糖更敏感

有氧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5天,每天30分钟),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都比较适合。

抗阻训练:每周2次,可以选择弹力带深蹲、哑铃推举等项目。

注意:运动后应防低血糖,可以随身携带糖果和巧克力。

3.作息:重建身体生物钟

睡眠有助于帮助胰岛素修复,提高人体消耗血糖的效率。需要养成定时入睡的习惯,如每晚22:00-23:00之间保证入睡,逐渐也会定时起床。

4.药物:守住最后防线

如果通过生活的调整仍无法控制血糖,需要由医生指导用药,如口服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注射胰岛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