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的杂粮米(糖尿病吃的杂粮粥的材料)
糖尿病人食用的\u0026#34;七色控糖杂粮米″具体如何搭配
#糖尿病人食用的"七色控糖杂粮米″具体如何搭配、如何制作?#为了确保这种杂粮组合既美味又营养,同时有助于血糖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比例建议。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个基础的搭配方案:
基础搭配比例
- 糙 米:1/4杯
- 血糯米:1/8杯
- 黑 米:1/8杯
- 红糙米:1/8杯
- 燕麦米:1/8杯
- 荞麦米:1/8杯
- 紫 米:1/8杯
总共是1杯的量。这个比例可以确保各种杂粮的特点都能在最终的米饭中体现出来,同时也保证了多样性和均衡性。
调整原则
- 根据口感偏好:如果你更喜欢某种杂粮的味道或质地,可以适当增加其比例。例如,如果你喜欢燕麦的口感,可以将燕麦的比例提高到1/4杯。
- 考虑消化能力:某些人可能对特定杂粮(如豆类)比较敏感,可能会引起胀气或消化不良。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可以减少该杂粮的比例或完全替换为其他更容易消化的杂粮。
- 营养需求:如果有特定的营养需求,比如需要更多蛋白质,可以增加富含蛋白质的杂粮,如燕麦或藜麦。
具体做法
1. 清洗:将所有杂粮混合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2. 浸泡:由于这些杂粮中有些(如黑米、血糯米)吸水性强,建议提前浸泡2-4小时,甚至过夜,以缩短烹饪时间并改善口感。
3. 加水:一般来说,杂粮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2至1:2.5,但具体水量可能需要根据杂粮种类和个人喜好调整。例如,燕麦米和荞麦米吸水性较强,可能需要更多的水。
4. 烹饪:
- 电饭煲:将杂粮和水放入电饭煲中,按照正常的煮饭程序进行烹饪。
- 压力锅:使用压力锅可以更快地煮熟杂粮,通常选择“杂粮”或“粥”模式。
- 普通锅具: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直到杂粮煮熟。
注意事项
- 初次尝试: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这种组合,可以从较小的比例开始,逐步调整到适合自己的口味。
- 观察反应:注意观察身体对不同杂粮的反应,特别是肠胃不适的情况,及时调整配方。
- 多样化:虽然这种组合非常健康,但也应该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如蔬菜、瘦肉、豆制品等,以确保营养全面。
通过上述方法,你可以制作出既美味又有益于血糖控制的杂粮饭。记得根据个人情况,监测餐2血糖并灵活调整,享受杂粮健康饮食带来的控糖及营养好处。
这种粗粮竟是“五谷之王”,能降三高调脾胃,是“长寿的秘诀”!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因为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本身苦荞就富含硒的,可以对人体起到自然补充硒的作用,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这种粗粮竟是“五谷之王”,能降三高调脾胃,是“长寿的秘诀”!今天营养师大乔介绍的是苦荞蔬菜杂粮蛋饼,绝对的健康食品,做好之后的蛋饼软糯可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糖尿病人多吃苦荞也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呢~下面一起来学学这道“长寿的秘诀”吧!
苦荞蔬菜杂粮蛋饼
By 厨房小贴士
配料:
胡萝卜 半个、苦荞麦粉 150克、小麦粉(标准粉) 50克、鸡蛋 2个、西葫芦 半个、精盐 适量、花生油 适量、水 适量
烹饪步骤:
1.西葫芦、胡萝卜清净,擦成细丝,撒入少许盐(杀出水份,蔬菜丝变得软一些);
2.荞麦面粉和普通面粉混合,加入少许盐,然后加清水,搅拌均匀成没有颗粒的面糊;
3.然后再打入两个鸡蛋,搅打均匀;
4.把胡萝卜丝和西葫芦丝加进面糊中,面糊要有流动感,如果感觉稠了就加清水调试下;
5.热锅,在锅底刷一层薄油,舀入一勺面糊(不要太多,摊的饼要薄),然后转动锅体,摊成圆饼,两面金黄就OK了;
6.每摊一张饼,锅底就要刷一层薄油;
7.营养美味的苦荞蔬菜杂粮蛋饼就完成啦!
烹饪小贴士:
1、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 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2、苦荞可以辅助调节胃酸过多症状,但苦荞偏寒性,所以胃寒或者有胃病的人群过多食用,会造成反酸腹泻的现象。少部分人群食用荞麦食品后会引起皮肤搔痒、头晕、哮喘等过敏症状,所以黑苦荞过敏史者谨慎食用;苦荞茎、叶、花、果天然原料中自身所含芦丁,可能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作用,低血压、低血糖及严重体型瘦弱病人请谨慎食用。
上海用20多年培育了一种新稻米,为了让糖尿病患者敞开吃米饭
糖尿病患者往往对白米饭望而却步,因为白米饭容易被消化,餐后血糖迅猛上升,患者体内却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应对,容易引发高血糖。于是,糖尿病患者不得不使用糙米、燕麦、杂粮等替代主食,但它们的口感味道和稻米不同,满足不了部分患者对稻米的“胃口依赖”。
但好消息来了。经过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20多年的攻关,成功培育出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水稻新品种“降糖稻1号”“优糖稻2号”“优糖稻3号”。其中,“优糖稻”不仅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认证,而且突破了种源、栽培、加工等关键难题,具备了产业化应用基础。即日起,使用“优糖稻”加工的大米产品“优糖米”将与市民见面,并于年内实现批量上市。
即将上市销售的优糖米产品
糖尿病患者能吃“抗性淀粉”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米饭,因为米饭里的淀粉含量较高,消化后致使血糖升高。而优糖米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最主要原因是,这种稻米里的‘抗性淀粉’含量很高。通俗地说,就是患者吃了米饭后,米饭里的淀粉不能被小肠中的淀粉酶水解,不会引起血糖应答。”市农科院作物所特种稻研究团队博士杨瑞芳介绍说,她是新品种水稻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表示,抗性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确实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他解释说,抗性淀粉的定义是“不被健康人体小肠吸收的淀粉及其分解物的总称”。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淀粉可分为快速消化淀粉、缓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
快速消化淀粉能迅速在小肠中消化吸收,血糖应答高;缓慢消化淀粉在小肠中缓慢消化,血糖应答低;抗性淀粉不能被小肠中的淀粉酶水解,不引起血糖应答,但能在人的结肠中与发挥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进一步看,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的功能有些相似,但两者结构特性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膳食纤维被食用后由人体原样排出;抗性淀粉能实现很多功能性转化,有助于通便等。
使用优糖米烹饪的米饭
包括马铃薯、香蕉、大米等天然植物中都有抗性淀粉。但普通大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很低,其中热米饭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一般低于1%,冷米饭中也只有1%至2.1%,米饭中大部分淀粉属于快速或缓慢消化淀粉。因此,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少吃米饭。
但农业专家觉得,中国人把“用餐”称作“吃饭”,是对米饭有天然的依赖。糖尿病患者群体庞大,他们的对米饭的需求不容忽视。所以,市农科院的特种稻研究团队从20多年前启动特种水稻品种选育。
2009年,第一个育种成功的品种问世,命名为“降糖稻1号”,这是国内首个高抗性淀粉粳稻新品系,并有了对应的大米产品“优糖米”。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对优糖米米饭进行了血糖指数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优糖米米饭血糖指数为48.53,属于低血糖指数食物,具有控制糖尿病人餐后血糖、改善血脂、饱腹耐饥饿等功效。
从“有的吃”到“吃得好”
2014年至2016年,降糖稻1号累计生产了32.66万公斤优糖米,受到不少糖尿病患者欢迎。但降糖稻1号也有短板,最主要的问题是产量低、熟期晚、不抗病、不抗倒伏,出糙率和出米率低。这就导致每公斤优糖米的市场售价超过100元,影响品种推广和普通消费阶层食用。
所以,农业专家并不满足于降糖稻1号这一成果,而是以它为供体,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再次选育出 “优糖稻2号”和“优糖稻3号”两个新品种。这两个新品种的抗性淀粉含量平均可达13%以上,是传统水稻品种的20倍;亩产量达到了500公斤上下,为优糖米降价和普及提供了基础。
有了新米种,“怎么烧饭”成为农业专家的新课题。原来,用不同方式处理米饭,会影响抗性淀粉的含量高低。
使用优糖米加工成米粉后,可以提高抗性淀粉含量,且进一步提升口感
通过科企合作,农业专家先是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高抗性淀粉大米加工方法:将精米洗淘后,沥干至含水量15%至30%,焙炒至熟,然后粉碎过筛,得到降糖米粉。降糖米粉的抗性淀粉含量远高于用蒸煮方式制作的米饭,而且口感风味明显提升。之后,农业专家又将优糖米与青稞麦配比,形成“麦稻米”,能用常规方式做饭,既不降低抗性淀粉含量,又有不错的口感。
这些都为优糖米的产业化铺平了道路。为进一步加快优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市农科院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海新成食品有限公司于6月24日签署合作协议,将优糖稻成果以独占许可方式转让给新成公司;通过科企合作,在浦东祝桥镇建立1000亩优糖稻种源基地,计划在5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万亩。这意味着,历时20余年研发的优糖米真正迈出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大步。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优糖米只是农科成果之一。农业专家正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还将推动更多品种的特种水稻、食用菌、西甜瓜等优质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上海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任翀
来源:作者: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