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护理问题(二型糖尿病护理查房免费ppt)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关键点是什么?
【来源:海南特区报】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不足引起的血糖升高。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和维持良好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介绍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关键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这种疾病。
1.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应关注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数量。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非淀粉类蔬菜,可以帮助平稳血糖水平。避免或减少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白面包、糖分高的饮料和甜点。这些食物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管理不利。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物、豆类、坚果、种子以及各种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并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
3.适量饮水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饮水有助于保持身体正常代谢,支持肾脏功能。推荐饮用清水或无糖饮料,避免高糖饮料和含糖量高的果汁,这些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4.个体化饮食计划 每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求和状况可能不同,因此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至关重要。建议患者与注册营养师合作,设计符合个人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饮食方案。营养师可以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解决饮食中的具体问题,确保血糖控制的效果最佳。
5.监测血糖水平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帮助了解饮食对血糖的影响。通过记录饮食和血糖水平的变化,患者可以更好地调整饮食习惯,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这种反馈机制对于优化饮食管理、改善健康状况非常有帮助。
总之,2型糖尿病的饮食护理是一项综合的管理任务,涉及碳水化合物控制、膳食纤维增加、定时进餐、适量饮水和个体化计划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羊秀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
【来源:淮北日报】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朱婉芹
糖尿病是我们所熟知的慢性疾病,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注意日常的用药管理以外,还需注重日常饮食以及居家护理等,那么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相关话题,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一、1型糖尿病严重还是2型糖尿病严重?
对于糖尿病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1型糖尿病严重还是2型糖尿病的认知,还存在诸多的局限。那么我们先来说说他们的主要区别。1型糖尿病以胰岛素不足为特征,病情发展迅速,胰岛β细胞在一段时间里就会受损,必须终身服用胰岛素。由于该类型患者多是依靠外源性的胰岛素,因此控制血糖比较困难。2型糖尿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由于其本身仍具有胰岛的功能,因此其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很容易被忽略。
那么听起来似乎1型糖尿病会更严重一些,其实不论1型还是2型,表现上都是血糖高,是否严重取决于患者自己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有没有并发症。1型糖尿病的血糖更难管理,但现在有各种类型的胰岛素,有先进的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测技术,照样可以管理得很好。2型糖尿病虽然可以用的药物更多,但是因为症状轻,很多患者不当一回事,结果在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还不到一半。所以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结果的好坏不取决于是1型还是2型,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做,有没有长期把血糖管理好。
二、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吃多少?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很难精确到克,所以推荐糖尿病患者学习“饮食手掌法则”,也就是用自己的手掌拳头,来衡量每餐吃多少量,记好四句话:“主果拳,蛋白掌,蔬菜捧,油脂尖”。
“主果拳”。每餐主食是自己一个拳头大小,每天不超过三个拳头,主食推荐比如杂粮饭、杂粮馒头、荞麦面,粗细搭配对控糖比较好。主果全的“果”是指水果,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吃自己拳头大小的水果,大约就是200g。
“蛋白掌”。鱼虾、鸡鸭等瘦肉,这些都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建议每餐吃掌心大小,大约就是50g,一天吃两个掌心就差不多了。肉类的选择上,“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也就是说,优先选择白肉,红肉要适量,不要吃肥肉和加工肉。
“蔬菜捧”。将双手合拢,这样一捧的蔬菜差不多就是500g,就是每天吃的蔬菜量,建议糖尿病患者多吃各种叶子类的青菜,他们的升糖指数一般都很低。但是要注意土豆、芋头、山药这些含有淀粉的不能算在蔬菜里面,要算在主食里面。
“油脂尖”。每天摄入的油脂量容易超标,因为肉类、奶类、零食。还有各种菜肴都有油,所以烹饪做菜的时候要严格控制油的量。患者一个人每天炒菜的油量尽量控制在大拇指指尖第一节的大小就够了。
三、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三个重要的血糖监测时间点
很多糖友都很重视空腹血糖,其实除了空腹血糖,以下三个血糖监测点也很重要。
第一个就是餐后两小时,它是从吃第一口饭算起,两个小时的时候测得的血糖,稍微提前或推后几分钟影响不大。测这个点的血糖即能帮助了解咱们的胰岛功能,看看你吃东西后,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怎么样。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餐前的用药是否合适。
第二就是睡前血糖,尤其是睡前打胰岛素的患者,一定要重视这个点的血糖监测,如果测得睡前血糖经常低,一定要告诉医生,看看要不要调整一下胰岛素剂量。不打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测的睡前血糖偏低,可以适当加点餐,比如喝一点无糖酸奶,或者吃两片无糖饼干等都是可以的,以防发生夜间低血糖,但是不要大吃大喝,还是需要注意忌口。
第三个就是夜间血糖一般是指0—3点之间测的血糖。如果有空腹高血糖,可以测夜间血糖。如果夜间有低血糖,说明空腹血糖属于“苏木杰效应”,需要减少睡前用药,如果夜间没有低血糖,一到早起就高,那有可能是“黎明现象”,睡前用药就得加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处理方案,一定不能弄混了。但是用药一定是医生的建议,不要自己“估摸着”就把药加了,或者减了,都是不对的。
四、用药效果不好,是犯了几个细节上的错误
错误一:认为服药时间早点、晚点都没关系,但是有的药物疗效就会因为服用早点晚点而达不到效果,所以医生说饭后服用或饭前服用,千万不要搞混了。
错误二:同类药物一起吃,记住一般同类的降糖药,不建议联合应用。例如二甲双胍的普通片和缓释片,如果自己对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太了解,建议到专科门诊进行咨询。
错误三:每一种降糖药都有多种规格,在使用的时候要看清规格,比如二甲双胍片,有0.25g的,有一片0.5g的,有一片0.85g的,有胶囊和片剂,还有普通剂和缓释剂,所以要选对剂量和剂型。
错误四:擅自增减药量,会导致血糖波动比较大。患者要做的是做好监测,把特殊情况做好注明,在就医的时候详细去咨询医生,这样才能最保险。
小结
目前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2亿,五年前调查发现中国大概1/3的人都处于糖尿病前期,所以大家要注重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一文带您了解糖尿病老人的护理要点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1亿之数,如果加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这个数字只会更巨大。随着中国老龄化日趋增长,我们身边总可以见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往往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其抵抗力、耐受能力、器官功能都低于中青年人。所以,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家属,对待老年糖尿病患者,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细心,在明确糖尿病老人护理要点的基础上,将防护工作做好。
一、老年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1)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
(2)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大多起病缓慢,糖尿病症状不明显或完全缺乏,诊断时往往就已经存在多种并发症,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
(3)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感知能力和耐受性均较差,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4)患者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并发症、合并症及伴随疾病较多,合并用药情况较为复杂,这些均可影响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年龄增长,听力、视力、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运动耐力必然逐渐下降,重复用药或遗漏用药的可能性也会不断增加,因此需要患者自己和家人给予格外的关注。
二、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
老年人机体老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也就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随着年龄增长,胰岛也会出现老化,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下降,血糖随之逐渐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老年人身体内脂肪与肌肉的比例会发生变化,脂肪相对含量较年轻时明显增多,若同时再出现体重逐渐增加,就更容易患糖尿病了。
三、常见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高于或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所致三大物质代谢紊乱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微循环障碍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低血糖反应、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老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焦虑:与血糖控制不佳及长期治疗加重经济负担有关。
(6)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7)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四、老年糖尿病护理要点
(1)监测血糖。为控制好血糖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按照老年人血糖标准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宜控制在9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2.2mmol/L以下。老年人除控制血糖外,还要定期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等,并随时观察和注意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照顾中,饮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基本的药物治疗之外,饮食在很多方面也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病人的日常饮食,热量不能过高,食谱多样化,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低脂少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食物,你可以把它们作为糖尿病饮食食谱的一部分,这对糖尿病的健康非常有好处。其中就包括各种不含淀粉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种子和全谷物等。
(3)心理护理。老年人往往并存疾病多,病情复杂,心理承受能力差,注意心理沟通,及时了解出现的负性情绪,有效疏导。早期应帮助老年人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引起重视;后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及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老年人出现焦虑、恐惧心理,此时应尽量帮助老年人克服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用药护理。指导老年人按医嘱服药,根据病情合理选药,老年人自己不能随意更改药物;根据血糖水平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①口服降糖药: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宜选用作用时间长、能稳定控制血糖的药物。选择口服降糖药时,要注意:安全第一,有效第二;注意个体差异;小剂量联合用药;注意脏器功能的保护;避免严重低血糖和药物相关副作用;遵医嘱正确服药。②胰岛素治疗及护理: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应主张尽早、积极应用胰岛素治疗。应用胰岛素的剂型、用法、注意事项和成年糖尿病大致相同。
(5)并发症护理。
①低血糖反应及处理:老年人易发生低血糖,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即有饥饿感、心悸、多汗、头晕等表现。若低血糖持续较久或继续下降,会有神志改变甚至昏迷。一旦发生低血糖,应及时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尤其是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清洁。③糖尿病足及护理: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每日足部检查、清洗、按摩,勤修指甲,鞋袜平整、宽松。如足部有破损或感染及时处理。
(6)健康指导。①知识宣教:向老年人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正确对待糖尿病。②生活指导:指导老年人自觉长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生活规律,戒除烟酒,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③用药指导:指导老年人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④血糖监测:指导老年人自我监测血糖并做好监测日记。⑤预防并发症:能识别各种急性并发症,并能及时处理。⑥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1次,每年全身检查1次,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7)运动指导。坚持适当运动可增加组织利用糖,使血糖降低。由于老年人喜静不喜动,家人要督促或陪伴他们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除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外,还可采用其他促进睡眠的方法,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提高抵抗能力,同时适当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情也有助于睡眠。
(8)肢体的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末梢神经炎,表现肢体活动不灵活,肢端、手脚麻木,要在家庭护理中配合患者多做肢体按摩,白天用热水泡手脚,促进肢体及末梢循环以减轻肢体不灵活和麻木疼痛等不适。
五、糖尿病的筛查及预防
(1)加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要从中年开始预防,对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例行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查。
(2)对体胖及超重者,定期查血糖、尿糖,尤其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及尿糖。
(3)对老年人的慢性病、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及老年感染性疾病者,要常规检查血糖、尿糖,可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检查。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少吃多餐,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如粗粮蔬菜等),少吃甜食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应该保证生活质量,病情平稳。建议选择专业机构进行科学护理,全方位的呵护可以帮助糖尿病老人提高健康指数以及晚年生活幸福感。
怀柔区第二医院 石静/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