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腿麻腿凉(糖尿病腿冰凉麻木走路困难)
糖尿病人腿脚冰凉,麻木疼痛,3个方法,打通瘀堵,打开血液循环
很多糖尿病人啊,一到了天气比较凉的时候,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问题,尤其是腿脚总是感觉冰凉,有时候呢,冰凉的同时,还有麻木、知觉下降、疼痛等问题,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来,即便是泡脚了,也不能缓解,那么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应对呢?
我们先来说说,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腿脚发凉的问题。因为下肢,尤其是双脚,位于肢体的末端,糖尿病人气血亏虚了,血液流通不畅了,腿脚往往最先有反应,很容易出现冰凉怕冷的现象。而且中医讲寒凝则血瘀,下肢受到寒邪的侵袭,瘀堵的程度也会加深,血液循环也会变得更差,所以天越冷,糖尿病人下肢冰凉的现象也会加重。而且因为气血到达不了下肢,一些患者呢,腿脚在冰凉的同时,还会出现麻木的现象,而且糖尿病人就算泡脚,或者穿厚袜子、厚棉裤,也缓不过来。
如果下肢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当然会加速并发症到来的脚步,糖尿病人可以尝试以下3个方法,来帮助改善腿脚的冰凉、麻木的问题。
第一个方法呢,就是要做好保暖工作。鞋子呢,要宽松且保暖,不要压迫双脚,要穿保暖的棉袜。如果糖尿病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觉得双脚冰凉,那么也可以穿着棉袜睡觉。
第二个方法呢,就是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每天晚上可以泡脚。糖友可以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能够很好地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但这个方法呢,不适合有糖尿病足、脚部有伤口的患者。
第三个方法啊,就是通过中药治疗,温阳散寒,改善下肢的异常现象。我之前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就是下肢冰凉,而且双脚还有麻木刺痛的现象,知觉下降,已经出现了周围神经方面病变。他试过了前两种方法,不适症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善。患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他就是典型的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下肢缺少气血阳气的温煦。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我就以保元汤为基础方,方子里啊,首先用到了黄芪、人参、肉桂这三味药材,温阳散寒、补五脏之气,再加入甘草,调和药性。接下来呢,我还在方子里加入了行气、活血化瘀的药材,比如当归、川芎、桃仁等等,改善麻木刺痛的现象。之后呢,还加入了养肝血、补肾精的药材,比如白芍、淫羊藿、熟地黄、枸杞子等等,强壮筋骨。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啊,下肢冰凉、麻木刺痛等表现逐渐改善。
总之,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腿脚凉麻不在意 一查竟是糖尿病足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彭钦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都是令人谈之色变的糖尿病并发症。医生提醒,这些并发症在早期都有迹可寻,及时发现和对症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很有帮助。
年近六十的陈先生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一年多前,陈先生开始感觉双腿无力,尤其是左腿在秋冬时节又凉又麻,他以为是老寒腿,便没有多想,想着多穿点衣服就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先生的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左脚慢慢变得苍白、发冷、疼痛,走路也越来越费劲,走100多米就疼得受不了。全家人都急了,赶紧将他送到前埔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陈先生的左脚趾都发黑了。最终,他被诊断为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糖尿病足。
厦门前埔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黄炳峰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在患糖尿病后多年。糖足本身属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一种。这是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血管也在不断地老化,就像生活中的水管一样,用久了就会堵塞易破裂。尤其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时,人体血管收缩,使血管在原有狭窄的基础上“雪上加霜”,更易出现肢体缺血,导致患肢腿脚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直至足部溃疡或坏死。
医生提醒: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非常凶险,必须高度警惕。一些患者因为认识不足,早期对凉麻、跛行等症状并不在意,甚至将其与筋骨疼痛混淆,等到足部溃破出现坏疽再来求治时,已错过早期干预的良机。糖足属于动脉病,一大特点就是发展急速。糖足的治疗是和时间赛跑,局部缺血期是一个关键期,必须及时进行干预。一旦出现腿脚发黑、走路艰难,一定要赶紧就医,在0-3期进行早期干预,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
来源: 厦门日报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肢端麻凉疼,这种情况该如何治疗?
老王今年64岁,老王自从得糖尿病,饮食管理让他苦不堪言,且发现自己的味觉也日渐减退。小孙子因为老王呼出有烂苹果的气味,不愿意和老王一起,老王很心疼小孙子,他们爷孙俩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只有晚饭散步的时候。
可近段时间,发现自己的腿呀,出现走不动的情况,并且出现了像蚂蚁一样叮咬的情况,很难受。来我们内分泌科看,我们告诉他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和肢端麻凉疼。老王听到糖尿病就来气,我们让老王冷静下来,干着急没有用,症状出现时合理的治疗才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糖尿病是由于体内对于糖代谢异常,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且挑人。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而导致的。
糖尿病其实不仅仅是糖代谢异常,而是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的紊乱,使得糖尿病会导致全身器官的病变,甚至严重时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变成急性代谢性紊乱危害生命。
糖尿病与神经系统
①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是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症状,一般出现在糖尿病后期。患者可能是突然感受到肢体麻木,从远端开始具有对称性的疼痛。患者除了疼痛,还会感受到袜套样感受,有时候感受到身体有蚂蚁爬行。
肢体麻木不但让患者感受不到触觉,其痛觉也会受损,所以当老人跌倒时,由于不能感受到疼痛,其受伤部位也不知道在哪,常常会忽略而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常常会出现感染,且经久不愈,形成糖尿病足。
②疼痛
糖尿病患者在走路的时候可能会突然感觉到下肢的阵痛,而且并不是偶然而是经常性的。有些患者会在半夜时感受到疼痛,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疼痛具有诱发性,有时候轻轻的触动会引发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如何治疗这样的症状
①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且血糖浓度与糖尿病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加强饮食管理,以及一定量的运动,并且按时规律的吃药,有效的控制血糖。
②糖尿病病龄
说实在的,得糖尿病的时间越长,下肢出现异常症状越明显,因为神经症状往往是累积很久才会出现的症状,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好,以免高血糖长时间损害机体。
③体脂与超重
众所周知,超重与体脂也是糖尿病的诱导因素,并且体脂也是会影响机体的代谢,这让本因为糖尿病的患者代谢异常更加的雪上加霜。
④戒烟戒酒
烟与酒都会导致代谢的异常,并且吸烟也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会让血小板聚集增加,导致血栓形成。更加增加下肢血栓形成,导致下肢麻木疼痛。
医学上对于糖尿病动脉病变的三级预防
①一级预防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以及对于糖尿病的知识普及,严格把控血压与血糖、血脂。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②二级预防
如果出现了下肢病变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来扩血管抗凝血,如果足部没有受损,那么建议进行下肢的康复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强度为到达患者有间歇性跛行为止,在给抗凝药的同时,也给予他汀类药物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然后加用ACEI以及血管扩张剂来对抗动脉狭窄。如果出现患者间歇性跛行,要积极做心理辅导,不要让患者出现害怕运动的心理,导致运动障碍,从而加重下肢不能恢复出现症状。
③三级预防
如果患者下肢已经出现不动时也出现疼痛,且已经被感染不能抗感染出现坏疽,其伤口也一直不能愈合,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截肢者。而且其动脉堵塞为股腘动脉则要采用血管重建术来防止恶化,出现心脑血管病变,以及截肢的风险。
谈之色变的糖尿病足
对于糖尿病足,大家都十分害怕,因为糖尿病足会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的,然而其病程也非常长,并且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足的前奏。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作为一种经典的口服降糖药,不但可以治疗糖尿病,也可以让肾脏受益,可以护肾。并且可以激活细胞信号通路引起抗氧化作用,并且其中一种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可以诱导皮肤角质细胞EMT,促进溃疡愈合,可以治疗糖尿病足,来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防止感染。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其实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其可能的机制为血管内皮受损,并且身体内一氧化氮的合成减少,多元醇通路被激活等原因导致微循环自我运动出现异常,微血管血流量增加,对于血管壁的压力升高。然而持续的血管动力异常导致血管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内容物就会渗出,基底膜改变,变得肥厚。血管出现狭窄,甚至出现闭塞,导致下肢血供下降甚至完全缺失。
结语
糖尿病下肢的病变,是由于身体代谢异常,引起全身小动脉改变,引起多处器官改变,以及肢体的缺血反应,导致患者跛行,甚至是感染后形成坏疽。所以预防糖尿病下肢病变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