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甲状腺癌术后糖尿病(甲状腺癌术后糖类抗原ca199102严重吗)

勇敢的山雀s8At 0
文章目录:

甲状腺癌术后需要注意哪些?

甲状腺癌

大多数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除外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等非分化型的甲状腺癌的患者)都需要长期进行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及随访复查,将癌症的复发几率尽可能降到最低。

一、甲癌术后为什么要长期TSH抑制治疗?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仍保留有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在TS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的作用下,仍可促使癌细胞生长,因此,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嗜酸性细胞癌)术后需通过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将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在较低的水平。

这样一方面是补充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所缺乏的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进而减少TSH依赖性癌肿复发和转移,降低癌症相关死亡率。

二、TSH抑制到多少合适?

TSH抑制越低,越能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风险。然而,TSH抑制越低就意味着要吃更多的甲状腺激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因此,制定TSH抑制的目标值时,要兼顾DTC(指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患者的肿瘤复发危险度和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并动态调整。

结合美国ATA指南,需要做“双风险评估”。

(一)复发风险分层:

1、低危组:符合下面全部条者:

(1)无局部或远处转移;

(2)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均被彻底清除;

(3)肿瘤没有侵犯周围组织;

(4)肿瘤不是侵袭型的组织学亚型,并且没有血管侵犯;

(5)如果该患者清甲后行全身碘显像,甲状腺床以外没有发现碘摄取。

2、中危组:符合以下任一条者:

(1)初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可在镜下发现肿瘤有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侵犯

(2)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清甲后行全身131-1显像发现有异常放射性摄取;

(3)肿瘤为侵袭型的组织学型或有血管侵犯。

3、高危组:符合以下任一条者:

(1)肉眼可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

(2)肿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有残留;

(3)伴有远处转移;

(4)全甲状腺切除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仍较高;

(5)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二)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副反应风险分层:

1、低危:符合下述所有情况:

(1)中青年;

(2)无症状;

(3)无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

(4)无心律失常;

(5)无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的症状和体征;

(6)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7)无合并疾病;

(8)绝经前妇女;

(9)骨密度正常;

(10)无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2、中危:符合下述任一情况:

(1)中年;

(2)高血压;

(3)有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的症状和体征;

(4)吸烟;

(5)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糖尿病;

(6)围绝经期妇女;

(7)骨量减少;

(8)存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高危:符合下述任一情况:

(1)临床心脏病;

(2)老年;

(3)绝经后妇女;

(4)伴发其他严重疾病。

三、由于双风险因素贯穿生存周期,须对其进行动态评估和及时干预。

需要建立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疾病管理体系,就需要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加入DTC(指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术后随访,进行多学科(MDT)的综合治疗。

四、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期间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对需要将TSH抑制到低于TSH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DTC患者,治疗前需要评估基础骨矿化状态并定期监测。

绝经后女性患者在TSH抑制治疗期间应接受骨质疏松初级预防,确保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一旦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者,启动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五、TSH抑制治疗期间如何防治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对需要将TSH抑制到低于TSH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DTC(指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患者,治疗前需评估基础心脏情况并定期监测。TSH抑制治疗期间,可选择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预防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六、生活中有没有一些小妙招能降低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

辅助措施肯定是有的。

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体育锻炼等才能长久维持一个健康状况。膳食结构要合理,在必要时应适量增加摄入矿物质如钙、镁以及微量元素如硒、锶等,这都有助于人体的心血管及骨

骼健康。

文章来源:微信号《蔚蓝讲坛》

声明:不做商业用途,如有倾权,联系删除

首例国产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临床研究手术完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近日,随着深圳市民古先生的康复出院,全国首例国产手术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临床研究手术在深圳顺利完成。这也是国产手术机器人迈向临床转化应用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

手术进行中。华南深医供图

患者古先生今年40岁,患有II型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右侧叶乳头状癌,手术和麻醉的风险相对较高。华南医院副院长、甲状腺乳腺外科执行主任易石坚教授表示,全院多学科诊疗工作会议对患者病情进行深入讨论,“甲状腺手术稍有不慎,容易伤及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手术机器人提供的‘裸眼3D’视野稳定清晰,微小的血管和神经都清晰可见,能更加精准地辨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术中,易石坚教授端坐于机器人系统主控台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放大10余倍的三维立体高清图像,双手熟练地操控着操作台;数米之外,稳立于手术台上的4只硕大的仿生机械臂,在易教授的精准操控下,灵巧自如、配合默契。转、钩、挑、旋……在狭窄解剖空间下,机械臂“左手”持夹,“右手”持钳,探取、剥离、缝合,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不失毫厘。手术操作时间大约2个半小时,全程几乎没有出血。

术后易石坚教授表示,“手术器械有仿人的腕关节,在人手无法伸入的狭小腔隙中也能灵活操作,能够帮助我们将病灶切除得更加干净,最大程度减少创伤,从而更好地保护甲状腺周围的神经、血管。”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成人甲状腺癌的最主要类型,好发于20~40岁人群,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前侧,开放手术容易留下显著疤痕,为很多患者带来终身的困扰。借助机器人系统,经胸乳入路操作,术后患者的颈部完全不会留下疤痕。

此次手术中使用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领域研发难度最大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也是目前首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并获NMPA批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责任编辑: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甲状腺乳腺癌双重困扰,癌症术后的康复之路她该怎么走?

当我们听闻“癌症”这个词,通常会心生恐惧与无助。然而,今日要为您讲述的是李女士的经历,她同时身患两种癌症,2012年被诊断出乳腺癌,两年后又确诊甲状腺癌。但她是一位坚毅的抗癌勇士,病魔并未将其击垮,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女士的心态,她觉得自己甚是幸运,肿瘤发现较早,经过手术切除后就没事了,并且术后始终坚持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以及口服优甲乐治疗,自认为已恢复如初,便又投入到先前的工作生活之中。然而,正是这种健康意识的缺失,致使后续病情出现恶化。2022年的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增厚,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这才让李女士警觉起来。她深知必须有所改变,以避免类似的健康问题再次出现。

万幸的是,李女士通过社交平台与随和老师相识,进而了解到了乐和新医慢病康复营,于是决定尝试这一全新的康复方式,来改善自身当下的身体状况。

乐和慢病康复营带给她的改变

入营前李女士因自身工作的特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颇大,在工作中追求尽善尽美。面对疾病,她较为悲观、自责,性格也较为执着和认真,难以有效地把控自己的情绪。由于一直在口服他莫昔芬进行内分泌治疗,产生了脱发的不良症状,同时伴有乏力、双眼视力下降以及视物模糊等情况。

同时,李女士也一直存在空腹血糖偏高的问题,入营时空腹血糖为7.12mmol/L(空腹血糖正常范围:3.6-6.1mmol/L),入营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图1)。出营后,李女士一直在家自行监测血糖,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

图(1)

由此可见,李女士空腹血糖偏高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同时还在其他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

1. 脱发情况改善:

入营后的第15天便有了明显变化,洗澡时发现地漏上的脱发显著少于从前,每日早晨梳发时脱发量也明显减少,出营后原本脱落的头发也重新长了出来。

2. 视力明显改善:

看电视比以前更加清晰,外出时甚至可以不必佩戴眼镜。

3. 心态彻底转变:

面对病痛,从之前的恐惧、担忧,转变为如今积极应对,坚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心态平和,更能关心和包容他人,做到了珍惜当下,不再为过去后悔,也不再为未来担忧。

4. 饮食结构的转变:

经过康复营的调理,李女士的日常饮食已习惯以素食为主,偶尔搭配肉食。

李女士讲述自己的收获与变化

乐和康复营:恢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平衡

甲状腺癌与乳腺癌不仅和遗传、环境、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还与压力和不良情绪紧密相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志病”。通常情况下,机体处于持续运转的稳定状态。然而,当机体遭遇压力,特别是慢性压力时,这种稳定状态就会被打破,对全身各个系统以及炎症反应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引发疾病。

乐和新医慢病康复营综合运用蔬食减食、免疫力提升、特色中医干预、肠道微生态营养、积极心理专念训练等非化学药物调理的方法,不仅实现了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肠炎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逆转,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维持健康。

1. 蔬食减食改善机体代谢,降低空腹血糖:

相关研究显示,禁食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推动胰岛素生成,从而降低血糖[1]。这可能是李女士不仅在营期间空腹血糖正常,出营复食后空腹血糖依旧正常的重要原因。

2. 蔬食减食减轻内炎症反应:

在减食期间,排除了红肉、加工肉制品以及高脂乳制品等可能加剧炎症的食物。减食期间,肠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脾胃进入休眠,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相关功能得以自我调节,拟杆菌丰度增加,肠道菌群回归平衡,并且能够有效地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降低全身性的炎症反应[2]。

3. 气学课程:

通过练习将身体动作与呼吸技巧相融合,以此缓解压力与焦虑,实现放松身心的目标。同时,在运动过程中推动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4. 禅茶课程:

禅茶的修习,不单单是一种培养专注力的途径,更是一种精神涵养与身心疗愈的方式。在泡茶与品茶的过程中,专注于细节,强化对自身身体感受和情绪变化的察觉,增进自我认知。

5. 特色中医:

太赫磁波热疗与膜络冲击波,能够精准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

乳腺和甲状腺均为激素反应性器官,都受到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的调控,内分泌功能的改变与两者的病变有着紧密关联。在康复营中,借助科学且有效的训练,能够增强专注力,排除负向情绪的干扰,促使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变化,情绪从紧张转变为平和喜悦。长期的训练,能够增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稳定性,使人处事镇定自若,意念力敏锐且持久。通过自我意念的引导来迅速且有效地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让机体迅速回归平衡与健康的状态。李女士在康复营历经78天的综合调理,出营后她的心态发生了彻底地转变,通过复查显示机体各项指标正常,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稳定未复发。

提示:蔬食减食必须通过专业老师指导,医护人员监测下进行,切记不可自行进行减食。乐和康复营全程有医护人员陪同,并且严密监测健康数据。

乐和新医慢病康复营介绍

【乐和慢病康复营】是清华大学细胞研究室主任、乐和新医创始人张明徽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与博山区中医院合作,倾力打造的一所“重启免疫,不药而愈”的乐和新医学中试基地。旨在让亚健康慢病人群通过蔬食减食、特色中医、免疫提升、积极专念,调整身体疾病状态,用非药物方式改善或者治愈代谢性、免疫性疾病。

张明徽教授讲解康复营的治疗策略和科学依据

  • 主要接引亚健康慢病人群:肥胖、高血压、高血脂、II型糖尿病、甲状腺炎、肠炎、关节炎等代谢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患者。
  • 主要课程有:禅茶、气学、禅修、新医学调理、特色中医、五音调频、传统文化、户外回归自然等。
  • 下期开营时间:2024年9月5日
  • 地点: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桂石山房民宿
  • 周期:7天/14天/21天/28天

参考文献:

[1]付小宇.不同柔性辟谷模式干预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与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3.DOI:10.26973/d.cnki.gbjzu.2023.001021.

[2]狄广慈,张小春,龚冠闻,等.基于中医辟谷理论探索间歇性禁食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前预康复中的临床意义[J/OL].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7[2024-08-07].

撰稿人:赵团团

审核:乔佳程、王瑛、高辰

编辑/排版:赵团团

#夏日生活打卡季##乳腺癌##甲状腺癌##高血糖##癌症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