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白蛋白低(糖尿病肾病白蛋白22危险吗)
糖尿病患者发现微量白蛋白,要及时行动,守护肾脏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当糖尿病患者检查出微量白蛋白时,就需要我们格外警惕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存在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它很少会通过肾脏排泄到尿液中。
但当肾脏受到损伤时,白蛋白的排泄量就会增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就是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虽然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大量蛋白尿的程度。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间断性地出现微量白蛋白可不是一件小事。
它就像是一个信号灯,提示我们糖尿病已经对肾脏产生了影响。
换句话说,只要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无论是微量还是大量,医学上都会将其视为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同样,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蛋白尿,也提示可能存在高血压肾损伤。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当你发现尿液中有时出现微量白蛋白,有时又没有时,这反而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说明肾脏的损伤并不严重,还处于一个可逆的阶段,只要我们及时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避免肾脏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微量白蛋白的间断出现是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信号。
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及时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避免肾脏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糖友尿中出现白蛋白 可能是肾脏病变的信号
中国有糖尿病患者约1.3亿,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超过90%。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这些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并且患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和死亡风险高。但是大多数“糖友”们对糖尿病肾病认识不足。
来源 视觉中国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3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其中知晓率和筛查率仅为26%和55.3%,且血糖、血脂等综合达标情况不佳。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介绍,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一般确诊时肾单位损失已超过50%,患者已发生实质性的靶器官损伤。因此,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持续存在的白蛋白尿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或)肾脏病理检查。” 刘超教授指出,实际上,要早期发现肾病最重要的还是体检,验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这是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时,即拉响了肾心事件危险的警报,应即刻启动干预。
据刘超教授介绍,国内外指南均倡导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管理,重视直接肾心保护,新型nsMRA非奈利酮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明确的降尿蛋白作用,可以延缓肾损害,预防尿毒症的发生,降低肾衰的死亡率。非奈利酮在中国患者中显示出更卓越的肾心保护作用。2025年,非奈利酮成功续约医保,从临床价值和成本效益来说,对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多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延缓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肾心双获益,极大地减轻医疗体系及个人的沉重经济负担。
刘超 教授
记者获悉,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糖尿病的“五高门诊”,“五高”指的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和体重过重。刘超教授表示,“五高”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伴随问题,更是疾病发展的助推器。
在大家的印象里,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需要一辈子吃药或打针来控制血糖。近年来,刘超教授领衔,内分泌科专家、营养科专家、康复运动专家、临床药学专家、健康教育护士等组成“超人”团队,开设“糖尿病逆转”门诊,通过“共同照护/共享门诊”及“中西医结合”的新型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诊疗服务。专家表示,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学界从控制血糖,到降低并发症,再到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步步发展到现在,让糖尿病患者有机会实现“逆转糖尿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吃药、不打针,仅仅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血糖水平也可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
糖友注意!院士最新调研:做好这8点,【肾病】风险可断崖式下降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与糖尿病有关的慢性肾脏疾病,已经快速跃升成为导致肾功能衰竭与尿毒症的主要病因了。
有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我国超过1/5的肾脏透析患者是合并糖尿病的。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当中慢性肾脏疾病的流行现状并探讨如何有效预防,2025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委贾伟平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刊发了名为“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ong Chinese adults with diabete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调查:一项基于全国人群的横断面研究)”的最新调研结果。
贾伟平院士团队 最新研究
当前形势严峻 但有突破性发现应该说,贾伟平院士团队发表的这些最新数据,充分揭示了我国糖尿病患者当中慢性肾脏疾病的严峻现状!
具体而言,当前,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当中,慢性肾病的加权患病率高达32.6%。这与2025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当中所提到的“36%”非常匹配!
假如按这一数字进行预估,那么,我国就有约3900万糖尿病患者合并有慢性肾脏疾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当然,在这其中,大多数患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30.8%)的慢性肾脏疾病还不算太严重,尚处于“早期损伤状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尿液检查当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这项指标≥30mg/g,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则还未出现明显下降。
但也有少数患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5.5%)的慢性肾脏疾病已经进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他们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²。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到底哪些因素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贾伟平院士团队专门对5万多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生命8要素评分”(Life’s Essential 8, LF8),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评分系统与糖尿病患者当中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情况之间的相关性。
最后,他们突破性地发现:“生命8要素评分”越高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概率就越低;而在那些“生命8要素评分”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当中,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则很高。
尤其是,在“生命8要素”高评分组(80-100分)患者当中,慢性肾脏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断崖式地下降了超过80%!
贾伟平院士团队 最新研究
简言之,在这项最新的研究当中,贾伟平院士团队不仅重新评估了慢性肾脏疾病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当中的流行情况;与此同时,还创新性地揭示了:糖尿病患者通过提升“生命8要素评分”将有望大大降低慢性肾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生命8要素”?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提升这一系统的评分呢?
全面提升“生命8要素”事实上,所谓“生命8要素评分系统”,最早是由美国心脏学会(AHA)所提出的,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学者们广泛采纳。
其核心是由【4项健康行为(具体指“饮食行为”、“运动行为”、“吸烟行为”以及“睡眠行为”)】外加【4项健康指标(具体指“体重指数 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HDL-C”)】所共同组成。
AHA “生命8要素”
“生命8要素”具体的评分体系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1 饮食行为
项目说明:主要基于地中海饮食模式或得舒(DASH)饮食模式,通过16项详细的饮食问题来计算得分。
评估内容:
问题1 橄榄油摄入:每天是否摄入超过2份(30毫升)橄榄油(包括烹饪、沙拉等用途)?
问题2 绿叶蔬菜:每周是否摄入超过7份绿叶蔬菜(1份=114克熟菜或228克生菜)?
问题3 其他蔬菜:每天是否摄入超过2份非绿叶类蔬菜?
问题4 浆果类:每周是否摄入超过2份浆果(如蓝莓、草莓、覆盆子等,1份=200克)?
问题5 其他水果:每天是否摄入超过1份非浆果类水果(如苹果、香蕉等,1份=100克)?
问题6 红肉/加工肉:每周是否摄入少于3份红肉或加工肉(如培根、香肠等,1份=100克)?
问题7 鱼类/海鲜:每周是否摄入超过1份鱼类、贝类或海鲜(1份=150克)?
问题8 鸡肉摄入:每周是否摄入少于5份鸡肉(1份=100克)?
问题9 全脂乳制品:每周是否摄入少于4份全脂奶酪、奶油奶酪等(1份=50克)?
问题10 黄油/奶油:每周是否摄入少于5份黄油或奶油(1份=14克)?
问题11 豆类:每周是否摄入超过3份豆类(如黄豆、鹰嘴豆等,1份=60克干豆或180克熟豆)?
问题12 全谷物:每天是否摄入超过3份全谷物(如糙米、燕麦等,1份=16克干谷物或48克熟谷物)?
问题13 甜食/糕点:每周是否摄入少于4份糖果、蛋糕、饼干等(1份=18克)?
问题14 坚果:每周是否摄入超过4份坚果(如杏仁、核桃等,1份=42.5克)?
问题15 快餐频率:每周是否在快餐店用餐少于1次?
问题16 酒精摄入:男性每日是否饮酒少于2份(1份=17.7毫升纯酒精),女性是否少于1份?
评分规则:
- 符合15-16项 → 100分
- 符合12-14项 → 80分
- 符合8-11项 → 50分
- 符合4-7项 → 25分
- 符合0-3项 → 0分
2 运动行为
项目说明:结合运动强度以及每周的运动总时长进行计算。
成年人标准:
-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如快走)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运动 → 100分
- 每周120-149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90分
- 每周90-119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80分
- 每周60-89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60分
- 每周30-59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40分
- 每周<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0分
3 吸烟行为
项目说明:涵盖所有烟草及电子烟暴露,包括二手烟。
评分规则:
- 从不吸烟 → 100分
- 已戒烟≥5年 → 75分
- 已戒烟1-5年 → 50分
- 已戒烟<1年 → 25分
- 当前吸烟 → 0分
扣分项:若家庭成员吸烟,总分扣除20分(除非得0分)。
4 睡眠行为
项目说明:按年龄划分理想睡眠时长。
评分规则:
- 成年人每日睡眠7-9小时 → 100分
- 成年人每日睡眠6-7小时或9-10小时 → 70分
- 成年人每日睡眠5-6小时或≥10小时 → 40分
- 成年人每日睡眠<5小时 → 0分
5 体重指数BMI
项目说明: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²)。
评分规则:
- BMI<25 → 100分
- BMI 25-29.9 → 70分
- BMI 30-34.9 → 30分
- BMI 35-39.9 → 15分
- BMI ≥40 → 0分
备注:亚洲人群BMI标准可能更低(如BMI≥24即超重)。
6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HDL-C
项目说明:使用总胆固醇(TC)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便可得到“非HDL-C”。
临床上,非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意义相同,均代表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坏胆固醇”。只不过,非HDL-C包括了LDL-C,是比LDL-C范围更大的一项指标。
而控制非HDL-C的方法也与降低LDL-C的方法一样,应该以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在必要时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甚至联用依折麦布或“降脂针”等等。
评分规则:
- 非HDL-C<3.4 mmol/L → 100分
- 非HDL-C 3.4 mmol/L-4.1 mmol/L → 60分
- 非HDL-C 4.1 mmol/L-4.9 mmol/L → 40分
- 非HDL-C 4.9 mmol/L-5.7 mmol/L → 20分
- 非HDL-C≥5.7 mmol/L → 0分
扣分项:若正在服用降脂药物,总分扣除20分。
7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项目说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是能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标准。
评分规则:
- 无糖尿病且HbA1c<5.7% → 100分
- 无糖尿病但HbA1c 5.7-6.4%(糖尿病前期) → 60分
- 糖尿病患者且HbA1c<7% → 40分
- 糖尿病患者HbA1c超过7%,每增加1%,得分递减10分
- 糖尿病患者 HbA1c≥10% → 0分。
8 血压
项目说明:以诊室测量或家庭自测血压为准。
评分规则:
- 血压<120/80 mmHg → 100分
- 血压120-129/80 mmHg → 75分
- 血压130-139/80-89 mmHg → 50分
- 血压140-159/90-99 mmHg → 25分
- 血压≥160/100 mmHg → 0分
扣分项:若正在服用降压药,总分扣除20分。
最后,“生命8要素系统”的总分计算,就是直接把全面8项指标的得分取平均值,范围0-100分。
健康等级:
- 总分≥80分 → 高心血管健康
- 总分50-79分 → 中等
- 总分<50分 → 较差
在贾伟平院士团队所发表的最新研究当中,“生命8要素系统”评分≥80分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要远远低于评分中等以及较差的糖尿病患者。
基于此,研究团队特别提出:通过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并更积极地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还有体重等风险指标,是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防控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现阶段“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尚处于正常范围的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赶快参照上述“生命8要素系统”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评分吧。
【参考文献】
1,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ong Chinese adults with diabete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2025;55: 101463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