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不住院吗(糖尿病非得住院吗)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出现6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王大叔是一个农民,平常以种地为生,由于种的地多,养活老两口绰绰有余。

前段时间王大叔的小腿上出现了一些疤痕,起初以为是种地时不小心划伤所致,也就没放在心上。

可后来,小腿上的疤痕越来越多,王大叔以为是皮肤病,就在儿子的陪伴下到了医院检查。

结果皮肤科医生让他们到内分泌科诊治,最终王大叔小腿上的疤痕被确诊糖尿病并发症。

本来以为是皮肤病,结果却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迹象。如果小腿上出现这种斑,要警惕是糖尿病作祟!

一、小腿上出现这种斑,预示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出现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徐远主任医师表示:一般出现糖尿病胫前色素斑多数预示着糖尿病已发展到并发症阶段。如果出现了这种色素斑,即便没有确诊糖尿病,也最好测下血糖,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则要警惕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一般没有痛痒感,大小可大可小,数量无法估算,而且患者下肢会有干燥脱屑、皮肤向下凹陷的特点,色素沉着的颜色有深有浅。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和老年斑不同,前者是糖尿病所致,后者是皮肤的脂溢性角化,老年斑一般是凸起或偏平、淡褐色的。

出现胫前色素斑的糖友更容易被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动脉异常、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盯上,心血管危险因素也高,因此如果腿上有这个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腿脚除了可能会出现糖斑之外,还会有腿脚发麻、皮肤瘙痒皲裂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要及时提高警惕,尽早排查。

二、糖尿病人出现6种情况,建议马上住院治疗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有些必要的情况下是需要立马住院治疗的。山东济南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华提醒:糖尿病患者出现这几种情况,要立马住院治疗!

1、血糖居高不下或不稳定的患者

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居高不下或者总是忽高忽低,要尽快住院治疗,通过全面检查、严密监测,找到病因根源对症治疗,已达到血糖的稳定控制。

2、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顽固性腹泻、心血管病变、严重周围神经病变、足部坏疽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要及时住院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3、出现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及严重的低血糖昏迷现象,那就需要立马住院治疗进行抢救,不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4、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处于高热、肺结核、尿路感染、严重呼吸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急状态或围手术期的患者,都应该住院治疗。

5、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无论是I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要住院治疗,看除糖尿病外有无其他并发症。

6、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对于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来说,本身胰岛功能衰竭,口服药效果不佳,最好住院治疗,以更好的监测血糖,控制病情。

三、糖尿病预防胜于治疗,养成健康习惯很重要

据统计,世界上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五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

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时间,我国糖尿病患者从9000万增加到了1.4亿,但其中超半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慢性病,如果控制不好的话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可以波及全身。

糖尿病一旦引发了眼部视网膜病变就可能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一旦引发了糖尿病肾病,就可能出现肾衰、尿毒症,而危及到心脏和大脑,就可能被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盯上。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蒋永源提醒:糖尿病的预防大于治疗,预防糖尿病要做到下面几点!

1、合理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健康合理、营养均衡全面,多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和体重,预防糖尿病。

2、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补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心态乐观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身体血糖的稳定。

4、定期检查

上了年纪的人可通过定期的检查,来判断血糖水平有无异常,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不要以为糖尿病不可怕,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可能会危害到全身健康。

如果小腿上出现干燥脱屑、皮肤凹陷、大小不一的斑点,要警惕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就诊排查,平常更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

参考资料:

[1]《【注意】腿脚发出以下5个信号,说明血糖已经超标!》.广东卫生信息.2024-02-21

[2]《你以为看糖尿病就是门诊挂号开药回家?这些情况下还是要住院~》.家庭医生报.2020-08-30

[3]《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科普中国.2023-12-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告诫:糖尿病人出现这3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糖尿病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了,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受到它的困扰

然而,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并非单纯的“吃点药就好”的病,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

当血糖长期无法控制时,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多潜在的威胁,但你知道吗?糖尿病人只要出现某些特定的症状,可能就意味着生命处于危险的边缘

你有没有想过,糖尿病人如果不及时住院,病情可能会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呢?

我见过很多患者在就诊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危险的境地,那些糖尿病人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并没有及时住院,而是拖延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许多糖尿病人从诊断到出现严重并发症,这段时间几乎是没有症状的,直到某一天,病情突然恶化,导致生命危险。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可能引发很多其他的严重疾病,包括心脏病、肾病、眼疾等等,然而,我们常常忽视的是,有些看似不太严重的症状,可能是在提醒你——该去医院了。

很多患者由于不了解糖尿病的严重性,最终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也有很多人可能会想:一旦血糖控制不好,身体出现点小问题,赶紧吃点药,不就行了吗?或者说,反正我现在没什么明显症状,平时也感觉还行,没那么严重。

其实,糖尿病的控制和管理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某些特定的情况时,如果不及时住院治疗,可能会错失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

视力骤降的“雷霆之击”

还有糖尿病人常常忽视的一个症状:视力突然变差,有些患者可能觉得眼花或者视力模糊的现象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者是由于一天的疲劳导致的,往往没有重视。

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视力问题,远不只是普通的“眼疲劳”,当血糖急剧波动时,眼睛里的微小血管也会受到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一种典型的并发症

我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患者,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和用眼,她的糖尿病病程已经有些年头,血糖时高时低

起初,她也没太在意自己偶尔的眼睛模糊,只是觉得自己工作累了,后来有一天,她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模糊,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薄雾。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视网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病变,甚至血管已经渗血,这个时候,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当血糖长期不稳定时,眼睛的血管会变得脆弱,极易破裂。

要知道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不仅仅影响血管,连眼睛里的微血管也不能幸免,当这些血管受到损伤时,视力可能会迅速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

更糟糕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并不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反而是视力慢慢变差,直到失明的那一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的视力有任何异常,一定要高度警惕,尽早去医院检查,避免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脚部溃烂的“生死边缘”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隐患,那就是糖尿病足,简单来说,糖尿病足指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问题,导致下肢缺血,最后可能发生溃烂和感染

这个并发症,尤其容易出现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但很多人因为没有表现出剧烈的疼痛,往往不重视。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60多岁的患者,他平时活动不多,饮食上也没太注意糖尿病的控制

几个月前,他的右脚脚底开始出现了一些小伤口,由于他没什么感觉,没放在心上,直到伤口变大,开始腐烂,然后脚部的皮肤就像掉了层“皮”,开始泛红,甚至渗出脓液。

此时再去医院,已经是感染的晚期,经过紧急治疗,医生告诉他,如果当初不拖延,脚部的伤口完全可以避免恶化,甚至没有必要考虑截肢

糖尿病足的发生并不是个别现象,不少糖尿病患者会面临糖尿病足的困扰,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很多患者在脚部出现溃烂、感染甚至坏死的现象时,都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这就导致了他们忽视了病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当你感觉到疼痛时,往往已经是感染严重,甚至需要截肢的局面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脚部问题,正是因为长时间不关注,导致病情恶化到不可逆的程度。

糖尿病足的出现,其实是糖尿病引发的血糖控制不良、血管损伤和神经病变的综合表现。

当糖尿病患者感到脚部麻木或出现伤口时,不要轻视,要立即就医,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有可能保住你的脚。

突发恶心、呕吐的“警钟长鸣”

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是普通的胃肠不适,或者是吃错了东西,反而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恶心呕吐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尤其是当血糖出现严重波动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正悄悄逼近

我曾遇到过一位30多岁的患者,她平时照顾家里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健康

某一天,她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且伴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她本以为是胃肠炎,便去药店买了点药自行缓解。

但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医院检查,发现她的血糖已经飙升到极高的水平,并且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况,如果不及时住院治疗,随时可能发生昏迷或器官衰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但2型糖尿病患者也同样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下,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脂肪分解过多,产生大量酮体。

过多的酮体积聚在体内,就会引发酮症酸中毒,恶心、呕吐、呼吸急促这些症状,往往是酮症酸中毒的前兆,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其实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波动有时候是非常隐蔽的,它不会像普通的疾病那样直观地表现出来,很多时候表现的只是一些轻微的症状,比如疲劳、视力模糊、恶心、脚部不适等等。

我们常常低估了这些症状的严重性,直到问题变得无法挽回,因此,当你感到身体有任何异常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尤其在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尽早住院治疗,切勿让病情拖延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预防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医生:糖尿病人出现几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哎,听说老张昨天提起,他的一个亲戚因为糖尿病住进了医院,还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原因是血糖管理不当,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差点没能挺过来!”棋盘边,李大爷一脸惊叹地说道,“听说现在糖尿病这个病啊,稍不留神就会要命,真是太吓人了!”

王大爷接过话头:“是啊,我还听说,有的糖尿病人明明看着挺好,突然就出事了,医生说,有些情况一旦出现,就必须马上住院,否则真可能没命!”

宁大爷听得心里一紧,他今年刚查出血糖偏高,医生叮嘱他控制饮食,他却总觉得不痛不痒的,没太当回事。今天听他们这么一说,顿时心里打鼓:“糖尿病真这么吓人,我是不是得赶紧问问医生,有啥情况得马上住院,可别等真出事了才后悔!”

第二天一早,宁大爷挂了内分泌科的号,见到医生就急切地说道:“医生,我听人说糖尿病有些情况会要命,您赶紧告诉我,哪些情况得马上住院,我现在有点心里发慌啊!”

医生笑着招呼宁大爷坐下,耐心说道:“宁大爷,您别紧张,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确实有些急性并发症需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医生拿出纸笔,边写边说:“第一种情况,叫酮症酸中毒。”

医生解释道:“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但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特别是在感染、手术、情绪波动等应激状态下。”

他接着阐述:“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包括口腔干燥、恶心反胃、呕吐,以及腹部疼痛、呼吸加快,在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乃至昏迷的状态。”

若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以调节血糖,血糖浓度便会持续上升,促使身体采取替代途径,即分解脂肪来生成酮体作为替代能源,这一过程若产生过量的酮体,将引发血液酸化现象,进而对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宁大爷听得心惊肉跳:“那我得怎么判断是不是酮症酸中毒?”

医生点头示意道:“一旦发现血糖读数超过16.7毫摩尔每升,并且伴随上述提及的症状,强烈建议您即刻前往医院,进行血酮浓度及血气状况的专业检测,切勿延误。”

医生接着说道:“第二种情况,是高渗性高血糖综合征,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因为感染、脱水或者药物引起。”

他耐心解释:“高渗性高血糖综合征的特点是血糖极高,可能超过33.3mmol/L,同时伴有严重脱水、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是因为高血糖导致血液变得浓稠,影响脑部供血供氧。”

医生继续补充:“这种情况比酮症酸中毒更危险,死亡率可高达15%到30%,而且起病隐匿,不容易被发现。”

宁大爷紧张地问:“那我要是平时多喝水能预防吗?”

医生点头说道:“一定要注意补水,特别是有感染或呕吐腹泻的情况,及时纠正脱水状态,如果出现极度口渴、尿量减少、意识不清的症状,就必须立刻住院。”

医生接着说道:“宁大爷,还有一种情况特别危险,叫低血糖昏迷。”

医生耐心解释道:“糖尿病患者总担心血糖高,其实血糖低了也很危险,甚至更致命,低血糖昏迷是因为血糖浓度下降到无法支撑大脑正常运作的水平,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他继续说道:“尤其是老年人,低血糖的反应往往不典型,年轻人可能会出冷汗、手抖,但老年人常常直接表现为意识模糊,家里人还以为是犯糊涂了,其实是低血糖导致的脑供能不足。”

宁大爷有些紧张:“我平时血糖不高,但有时候吃药没准点,是不是容易低血糖?”

医生点点头:“对,低血糖通常发生在吃药过量、饮食不规律,或者剧烈运动之后,特别是晚上睡觉时,血糖会自然下降,如果吃药多了或者晚饭少了,就很容易出现低血糖昏迷。”

医生建议:“日常外出时,不妨携带一些糖果或葡萄糖片以备不时之需,一旦感到头晕、心悸或体力不支,应立即食用以补充糖分,若不幸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家人需迅速将其送往医院,切勿延误救治时机。”

医生最终郑重指出:“宁大爷,糖尿病患者在面对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低血糖引发的昏迷等突发状况时,务必即刻入院接受治疗,这是阻止病情加剧,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骤。

宁大爷感激地点点头:“医生,谢谢您,这次听您一席话,真是让我长了见识,以后我一定好好注意,再也不敢大意了。”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雯,邹柳义,敖继红,等.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菌群分析和药敏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