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吃的薯片(糖尿病能吃什么地瓜吗)
这4种零食,糖尿病患者适合吃,不太升高血糖还有营养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零食哪些是可以经常吃的呢。
多数水果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吃
水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口味香甜,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的零食。不过,由于水果糖分含量差别较大,尽量选择低糖或者是中等糖含量的。举例来说,包括草莓、柚子、猕猴桃、苹果、梨、橘子、桃子、橙子、都可以。西瓜也算是低糖的。那么这些个低糖的水果,我们一天的量不超过150克,或者不超过200克,西瓜就吃中等大小的一块,那么有些水果含糖量比较高,吃的时候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包括熟烂的香蕉、葡萄、荔枝、芒果、菠萝、樱桃、山竹、甘蔗等等这些高糖的水果。
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适量摄入有益健康
坚果坚果也是比较好的零食,比如花生、瓜子、核桃等等。不过,坚果油脂含量高, 每天的总量不要超过一把,大概10-15克左右(不包括壳的重量)。
酸奶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免疫力
酸奶酸奶也是糖尿病患者适宜吃的零食。酸奶营养丰富,GI(血糖生成指数)也不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一般来说,添加蔗糖的酸奶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喝的,如果特别担心可以喝无蔗糖酸奶,无糖酸奶使用甜味剂如木糖醇、阿斯巴甜等代替白砂糖。
纯奶酪中富含 蛋白质、钙、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B 族维生素,而且奶酪一般也不添加糖,适合糖尿病患者。注意选购奶酪要看成分表,不宜选择再制奶酪,再制干酪天然奶酪的比例不高,且含有一些添加剂,有的盐添加的也多,不如纯奶酪健康。
薯片、薯条。这类油炸零食就是没有糖尿病的人也不要经常吃薯片。一桶薯片的热量相当于3个馒头的热量,需要爬100层楼或者快走一个半小时才能消耗完。
肉类零食如肉脯、肉干等。它们不但含有盐多,且往往含有较多防腐剂,对血糖有不利影响。
巧克力、奶油雪糕 。营养不多,仅是为了解馋,除非用它替换正餐中的主食,或在出现低血糖时救急,平时最好能不吃就不吃。
当然,糖尿病患者没有什么绝对不能吃的东西,但是有些食物对血糖确实不利,除非您是特别想吃,那么就适量,尽量压缩到最少量的程度为宜。
适合糖尿病吃的零食,无限回购的零食,是真的好吃
因为血糖高,奈何长了一张寂寞的嘴。大部分零食高油高碳水,吃了对血糖很不友好,这几款零食强烈推荐,真的回购次数最多的,因为好吃!
1、低卡博士小钢筋
(配料表干净、其实并没有很硬很粗粮的感觉)
2、低卡博士魔芋小蛋糕
(一个12卡路里、木糖醇放比较多感觉甜味重一些、吃起来绵绵软软的)
3、DGI苏打饼干
(我喜欢香葱味的、这个是糖友们推荐吃的饼干)
4、低卡博士全麦吐司
(这个口感很扎实、一片装比较方便也不容易吃多不升血糖的,我吃田园主义一片6.7血糖)
5、吃货的世界全麦石头饼干
(这个也放了带糖,酥酥脆脆真的很好吃,但是很容易停不下来,别一次吃太多)
6、合信味达魔芋蛋糕
(口感和鸡蛋糕一模一样没有面粉一个22卡路里)
7、初吉DGI饼干
(这个很好吃,价格也比DGI控能饼干优惠,消化饼干)
8、实验室旗舰店薯片
(一包80卡路里左右,也是真的好吃)
9、传奇磨坊全麦饼干
(我买了有十几罐了,是真的好吃,但是配料表也含有一点小麦粉相对血糖影响也有波动,一次别吃多,我就是那个容易吃多的人)
10、瑾诺石头饼干
(我真的是饼干控,这个没甜味脆脆的一包两片,不是全麦的,虽然无糖但是血糖不友好的一次也不能吃多)
11、炒黄豆
配料表只有黄豆和盐(我也还买了炒黑豆)这个当零食就是感觉很上火,但是算是健康零嘴了。
12、谷早家贝果和碱水包
(口感很有嚼劲,配料表只有全麦粉酵母的,馋面包的可以购入)
13、轻麦主义的欧包
(我喜欢肉松的,都是无糖全麦的,价格也是很美丽,喜欢欧包有馅的宝宝可以试试看。日常还可以少量吃一些核桃和杏仁,这个对血糖也比较友,好像腰果就很升糖)
真心推荐,可以试试味道口感都很好,种草起来,追剧必备好吃不怕胖,低碳不影响血糖,适合减脂的零食。这里是努力让控糖更科学、更安全、更快乐的稳糖君!每周都会给大家更新真正有用的干货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呀!希望糖友们都能血糖稳稳,快乐控糖,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吖!
适合糖友吃的十一大食物清单,请查收
得了糖尿病后,“怎么吃,能吃什么”是糖友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把有关饮食的健康指南和糖尿病食谱全翻了个遍,总结了这篇《适合糖友吃的11大食物清单》,易于记忆且操作简单,方便广大糖友查阅和实践。
全谷类推荐
比如小米、大黄米、高粱米、各种糙米(包括普通糙米、黑米、紫米、红米和绿米等各种颜色的稻米种子)、小麦粒、大麦粒、黑麦粒和荞麦粒,也包括已经磨成粉或压扁压碎的粮食,比如燕麦片和全麦粉等。
控糖价值
相比精制谷物,全谷物提供的能量较低一些,但保留了更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叶酸、维生素E、钙和铁等矿物质,以及较丰富的β-葡聚糖、黄酮和多酚等植物化学物,不仅提高了营养素密度,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
一些证据表明,增加全谷物或谷物纤维摄入,或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对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肥胖具有潜在的有益作用。全谷类食物的膳食纤维及微量营养素丰富,与精米面比较,血糖生成指数普遍较低,食用后餐后血糖上升缓慢,适合糖尿病病人选择。
怎么做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精细的米面替换成全谷类食物,比如:全麦馒头或糙米饭等。另外,糖友也可以将全谷类食物融入到日常的主食中,如小米、玉米、燕麦、全麦粉都可以直接作为主食食用;或者是一日三餐中至少有一餐是用全谷物食物作为主食,比如:小米粥、燕麦粥、杂粮粥或杂粮饭等。
注意点
若在消化性溃疡、炎性肠病或腹泻等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该减少或者是避免进食全谷类食物,并尽量用精细的米面作为主食。
补充一点
还有一些食物虽然不属于谷物,但是也可以当粮食吃,也是整粒食用,没有经过精磨,称为“杂粮”,它们的好处和全谷是类似的,比如红小豆和绿豆,还有各种颜色、大小的芸豆(也叫菜豆、四季豆或饭豆)以及干豌豆和干蚕豆等。此外,莲子、芡实和薏米等的营养成分和谷物相近,也可以作为全谷食品的候选。
薯类推荐
马铃薯(土豆)、甘薯(红薯、山芋、紫薯等)、芋薯(芋头、山药)和木薯等。
控糖价值
薯类提供部分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C较谷类高。
怎么做
薯类最好用蒸、煮、烤的方式,可以保留较多的营养素,直接做主食食用,也可以切块放入大米中经烹煮后同食。
注意点
不宜多吃油炸薯条和油炸薯片。
蔬菜类推荐
空心菜、菠菜、油菜、芹菜、西兰花、莴苣、茼蒿、黄瓜、胡萝卜、西红柿、紫甘蓝、红苋菜、洋葱等。
控糖价值
与主食类食物搭配食用时,增加饱腹感,延缓主食类的消化吸收,降低其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怎么做
注意烹调方式,以水煮、清炒或凉拌为主,如什锦蔬菜或大拌菜等。
注意点
蔬菜要吃新鲜的应季蔬菜,并且要现买现吃。
菌藻类推荐
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黑木耳、银耳等。
控糖价值
菌菇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菌多糖等。菌菇中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可作为素食人群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和矿物质(如铁、锌)的重要来源。
怎么做
可以跟蔬菜或肉类搭配煮,制作饺子馅的时候可以搭配菌菇类。
水果类推荐
柑橘类水果、梨、鳄梨、樱桃、蓝莓、桃、苹果、西柚、猕猴桃、草莓、、木瓜、李子等。
控糖价值
每天吃新鲜水果可减少糖尿病及相关血管并发症风险。
怎么做
能吃皮的,尽量不削皮;能吃新鲜的,不吃水果干;能整个吃,不喝果汁。
注意点
蔬菜和水果各有营养特点,不能替代或长期缺乏。
蛋类推荐
鸡蛋、鹌鹑蛋、乌鸡蛋、鸭蛋、鹅蛋、鸽子蛋等。
控糖价值
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质外,还有丰富的营养素。
怎么做
以煮和蒸的烹调方式为主,尽量不吃煎蛋和炒鸡蛋,避免油脂摄入过多。
注意点
不宜丢弃蛋黄、不吃或少吃咸蛋。
推荐
黄花鱼、小黄鱼、秋刀鱼、带鱼等。
控糖价值
鱼类的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海产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等有一定作用。
怎么做
若糖尿病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需要低蛋白饮食时一般不再推荐大豆制品。
畜禽肉推荐
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鸡肉(去皮)、鸭肉(去皮)。
控糖价值
糖尿病病人因糖代谢障碍,往往蛋白质消耗增加,因此,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适量补充蛋白质十分重要。
怎么做
少用过油红烧、炸、煎等方式,推荐用炖、煮、煲、清蒸、烩等方式。
注意点
少吃肉类加工品。
奶及奶制品推荐
牛奶、无糖酸奶、奶粉、脱脂奶粉、乳酪、羊奶。
控糖价值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奶类含有的优质蛋白(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钙(易吸收)和维生素A等。奶类虽然含糖类(乳糖),但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对餐后血糖升高作用较弱。
怎么做
乳糖不耐受者可以食用经乳糖酶处理的奶粉,或是饮用酸奶。
大豆及大豆制品推荐
腐竹、大豆、大豆粉、豆腐丝、豆腐干、北豆腐、南豆腐、豆浆。
控糖价值
不但能提供优质蛋白(与肉类接近),还能提供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甾醇、大豆皂苷等许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
怎么做
若糖尿病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需要低蛋白饮食时一般不再推荐大豆制品。
坚果类推荐
花生、西瓜籽、葵花籽、核桃、开心果、松仁、杏仁、腰果、南瓜子、榛子等。
控糖价值
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怎么做
尽量选择原味坚果。
注意点
由于多数坚果含有大量脂肪,对控制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等指标不利。因此,食用时,一定要控制份量,切勿过量。
十一大食物每天吃多少?总而言之,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或不合理的摄入份量。只要选择健康食材,合理配餐,科学烹调,合理摄入,才能达到均衡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