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腿酸(妊娠期糖尿病腿肿吗)
腿酸没劲可能存在这些诱因!
腿酸无力导致步态障碍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排查老年人腿酸无力的原因,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治疗,有利于积极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综合来看,老年人腿酸无力主要有七种原因。
1.脑卒中
若老年人出现下肢无力急性发作,可能预示着血管发生了病变,比如突发单侧下肢无力且不伴有疼痛,首先要考虑自身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史。腿部酸软无力,可能是血栓形成、脑出血的“预警信号”。应通过正确用药和改变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基本特征包括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患者往往无法正常锻炼,还会发生肌肉萎缩甚至肌肉无力。除相关药物可改善帕金森症状外,尽量多运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体灵活性。
3.低血糖
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中,重度低血糖多发生于血糖在3毫摩尔/升以下,常见表现有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视力障碍、嗜睡等。若不及时治疗,患者低血糖症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预防低血糖的最佳方法是规律饮食,稳定控制血糖水平,随身携带快速升血糖食物,如糖块、巧克力等。
4.低钾血症
持续呕吐或腹泻的人群以及长期使用利尿剂的人群,容易出现严重的低钾血症。其症状为发作性肌无力,通常从腿部开始,逐步进展至躯干和手臂。这部分人群需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口服或输液,进行补钾治疗。
5.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病,其临床症状隐匿,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及僵硬病史,部分患者也没有上肢麻木、无力的症状,仅表现为下肢没劲、走路不稳、两腿发飘,甚至无故摔跤。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老年人应随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期低头,有助于预防颈椎病。
6.腰椎管狭窄症
走一会儿腿就酸痛得不行,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学名叫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表现,通常由腰椎退行性病变导致。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药物、针灸、理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少数需手术治疗。
7.髌骨软化症
该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打软腿”,即行走时突发钝痛,膝关节不能自主弯曲,常合并膝前髌骨周围疼痛。关节软骨一旦发生变性、坏死及骨质增生,就很难逆转,但可以预防。
来源:健康报
编辑:郭蕾
泡脚泡出问题?近期接连好几例!医生紧急提醒
记者:徐冉 / 通讯员:徐思鹏
近日,杭城进入深秋,不少市民喜欢睡前泡泡脚暖暖身,用热水舒缓腿脚的酸和累,顺带“调理调理身体”。
但泡脚有讲究,泡得好事半功倍,泡得不好会泡出其他问题。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里,就接连迎来了几位爱“泡脚”的患者。
0 1 “没泡到发红就没到位”
发红的皮肤像被“焊”在腿上
50多岁的吴先生(化名)是一位网约车司机。一天近十个小时的工作之后,他常常感觉到双脚麻木、酸胀。
孝顺的儿女特地给他买了泡脚桶。近一个月,吴先生收车后就会美美地泡上半个小时,“没泡到足部发红,我都觉得没到位”。
可渐渐地,吴先生发现自己的腿上有些异样:泡脚发红的皮肤并没有如常褪去,而是像被“焊”在了腿上。
微红的皮肤不痛不痒,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没想到,近日,“红皮肤”不仅越来越深,周围的皮肤还十分瘙痒,涂了药膏也丝毫没有效果。这让他总忍不住去抓,十分影响行车安全。
不堪其扰的吴先生慕名来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却被告知问题不在皮肤而很有可能在血管里,建议转科到血管外科进一步治疗。
0 2 “中药泡脚”活血化瘀
不仅烂了脚
还留下大片黑斑
在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孟路阳主任医师的门诊里,吴先生碰到了同样因为泡脚前来就诊的杨爷爷(化名)。
杨爷爷患静脉曲张有10多年,虽然断断续续来医院就诊,但一听“要做手术”,就害怕地连连拒绝。
近日,杨爷爷偶然听朋友说用红花等中药材加入热水中泡脚可以活血,突然想到医生曾说静脉曲张是因为血管淤积导致的,便开始每天在家用中药泡脚。
半个月之后,他并没有感觉自己的静脉曲张有好转的迹象,反而发现右小腿皮肤愈发的发红发暗、越来越肿、瘙痒难耐,更让他担心的是脚上出现的破溃,还留下一块块“黑斑”。
0 3 因“泡脚”而就诊的患者
每年此时都不在少数
都是静脉曲张惹的祸
孟路阳介绍,每年入秋后,像吴先生和杨爷爷这样因泡脚而就诊的患者并不是个例。
他们其实都是静脉曲张患者,以腿部皮炎、皮肤色素沉着为典型特性。其中很多人都表示喜欢冬天热水泡脚,有的甚至坚持了五六年,直到出现相应的症状才后悔不已。
“静脉曲张是血液动力学改变所致。静脉本来是要将血流输送回心脏的,但由于阻止血液返流的静脉瓣膜被破坏了,导致血液倒流回到了下肢。”
孟路阳解释,如吴先生这样的患者,最初没有不适感,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腿部抽筋、腿酸等症状。下肢的保暖对静脉曲张患者来说也很重要,但不能过热或过冷,否则会对浅表静脉壁造成损伤,使之变得更加薄弱。
“热水泡脚虽然增加了循环,但是同时也扩张了血管,血管扩张过大之后,血管里血液淤积的时间与量反而更多更久,这样会加重静脉曲张”。所以,用泡脚改善静脉曲张,实际上并不可靠。
孟路阳提醒,患有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闭塞,足癣、湿疹等皮肤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衰伴有水肿的市民,请一定控制泡脚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加重病情。
0 4 出现这五大症状请及时就诊
这些职业尤其要注意!
孟路阳介绍,下肢静脉曲张除了“蚯蚓腿”,还会导致皮炎、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继而出现皮肤破溃、慢性溃疡、感染等问题,且经久不愈。
若出现以下5个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症进一步发展,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下肢静脉曲张5大典型症状
痒
主要表现为下肢局部刺痒。下肢静脉曲张会使血液回流出现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产生的5-羟色胺会引发皮肤瘙痒。
此外,血流不畅还会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细胞分解的毒素会刺激血管、神经,使人瘙痒。病情严重时,下肢局部皮肤还会出现皮炎或湿疹,使刺痒加重,甚至无法忍受。
疼
具体表现为小腿抽筋。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使下肢静脉淤血、组织轻度水肿,代谢产物堆积会刺激神经异常放电发生痉挛,导致抽筋。
沉
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腿肚子发沉、发胀的感觉,往往是晨轻暮重。这也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导致的,有时还会造成小腿,特别是踝部皮肤水肿。
硬
表现为皮肤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失去弹性变硬。下肢静脉曲张使血液淤积过多,静脉压力明显增高。
一部分血液成分渗透至血管外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局部皮肤发红、变紫,直至发黑(血中铁元素沉积),皮肤失去弹性而变硬。
烂
表现为小腿皮肤发黑,甚至出现长期不愈合的溃疡,俗称“老烂腿”。
这是由于静脉曲张迁延反复,导致下肢静脉内形成高压而淤血,皮肤营养不良。此时除了有感染风险,还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必须手术。
孟路阳介绍,静脉曲张跟职业有一定的关联性,久坐、久站、重体力劳动,都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困难,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而诱发该病。
司机、厨师、教师、理发师等都是该病高发人群。各位市民在生活中应避免久站或久坐,多做足背伸直屈曲动作,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跺跺脚、动动脚趾头,或是坐在凳子上抖一抖晃一晃腿。
当出现腿部皮肤瘙痒、伤口久不收口,要警惕静脉曲张的可能。
来源: 杭州交通918
腿酸没劲,排查七个诱因 | 为了您的健康,我们的专家有话说
腿酸没劲,排查七个诱因
腿酸无力导致步态障碍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导致老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15%的老人跌倒可归因于下肢无力导致的平衡力下降或步态障碍,且年龄越大,步态障碍的患病率越高。在 60 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中,步态障碍的患病率约为 30%,而在 80 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 60%~80%。
跌倒会给老人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其中大约 10%将导致严重后果,如髋部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影响老人生活质量。排查老人腿酸无力的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有利于积极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综合来看,老人腿酸无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脑卒中
若老人出现下肢无力急性发作,可能预示着血管发生了病变,比如突发单侧下肢无力且不伴有疼痛,要首先考虑自身是否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史。血栓形成、脑出血都可能出现腿部酸软无力的前兆,尤其是高龄患者需引起注意。通过正确用药(降压、降脂、控制血糖、抗凝等)和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定期锻炼、维持正常体重、饮食控制、限酒等)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基本特征有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锻炼,长期以往会引起肌肉萎缩甚至肌肉无力。不过,帕金森早期以上肢震颤为主,下肢受累后才会出现双腿酸软无力的症状。除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等药物可改善帕金森症状外,多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身体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如太极、舞蹈、游泳和瑜伽。
低血糖
低血糖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中,重度低血糖多发生于血糖在 3毫摩/升以下,常见表现有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视力障碍、嗜睡等。若不及时治疗,低血糖症状可进展为昏迷,甚至死亡。预防低血糖的最佳方法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经常测量及稳定控制血糖水平 ,随身携带快速升血糖食物,如糖块、巧克力等。
低钾血症
持续呕吐或腹泻的人群以及长期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的人群 ,都容易出现严重低钾血症(血钾小于 2.5 毫摩/升)。其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通常从腿部开始,逐步进展至躯干和手臂,甚至恶化到麻痹的程度,并可累及胃肠道肌肉,出现腹胀、厌食、恶心等肠蠕动下降症状。这部分人群需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口服或输液补钾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病,其临床症状隐匿,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及僵硬病史,部分患者也没有上肢麻木、无力的症状,仅表现为下肢没劲、走路不稳、两腿发飘,有时甚至无故摔跤。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且宜早不宜迟。随着年龄增长,颈椎椎间盘老化不可避免,但如果老人能随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期低头等不良姿势、及早治疗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等,将有助于防止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
腰椎管狭窄症
走一会儿腿就酸痛得不行,必须停下来歇一会儿,学名叫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表现,通常由腰椎退行性变导致。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腰腿痛往往症状重、体征轻,也就是说,患者自觉症状较多,如下肢发麻、乏力、发凉、不能行走等,疼痛程度也较重,但医生检查时,仅部分患者的下肢有肌肉萎缩或肌力减退、小腿外侧针刺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等。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药物、针灸、理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少数需手术治疗。
髌骨软化症
即髌骨软骨磨损后,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髌骨与股骨发生摩擦,引起膝关节前方疼痛,是老人最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通常表现为“打软腿”,即行走时突发钝痛,膝关节不自主弯曲,常合并膝前髌骨周围疼痛,在蹲、跑、久坐或上台阶时加剧。关节软骨一旦发生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就很难逆转,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
1
不坐矮凳、避免下蹲、不长时间负重及站立等;
2
减少爬楼、登山等活动;
3
使用拐杖或助步器;
4
适当减轻体重;
5
进行针对性锻炼,如游泳、平地散步、无负重关节活动等。
内容转自 |《生命时报》2022年10月18日 第1648期
作者介绍:马建华,主任医师。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老年颈、肩、腰、腿痛及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等骨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脊柱关节各种手术技术,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创新性开展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取得良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