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引发败血症(糖尿病引发败血症高烧几天能降下来)

重症医生张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容易感染,后果有多可怕?医生为您讲清楚

糖尿病是“三高”之一,在“三高”之中虽然发病率不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但对健康的危害却是最严重的。除了可以引发高渗、酮症等急性并发症外,最为可怕的是引发的慢性并发症。除了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微血管病变外,还十分容易导致各种感染。

医学都这么发达了,感染还有那么可怕吗?

很多朋友会疑惑,医学都这么发达了,感染还有那么可怕吗?现实生活中可不这么乐观,感染导致的死亡在重症医学科比比皆是。

就在刚刚结束的上个月,张医生的科室里有两位感染病人,虽然用了最高级别的抗生素,仍没能把患者从死神中夺过来。可见感染并没有朋友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且,大多数思想比较前卫的医生都认为,应用抗生素对抗感染,注定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之所以我们还在用,是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糖尿病的朋友为何更容易感染?

相对于健康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的风险会更高,症状会更重,死亡率也会更高。

很多朋友会说,不就是感染吗?这我们都知道,就是因为患者的血液里的糖分太多了,导致细菌更容易繁殖所导致的。如果您仅仅这样认为,就把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看得太轻了。

糖尿病之所以会引发机体感染,主要是因为3个原因:

  • 提供营养,促进繁殖

高血糖状态,有助于细菌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液中的糖分升高,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从而导致感染风险更高。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 免疫抑制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的警察局,负责身体的防卫工作,对于无处不在的细菌和病毒造成杀伤,对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糖尿病可导致机体多种防御功能减弱,如白细胞杀菌作用,吞噬功能,综合毒素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等,都会受到影响,除了导致感染风险升高外,还会导致感染更重。

免疫系统除了可以对侵入身体的微生物造成杀伤外,还可以清除人体内变异的肿瘤细胞。当患糖尿病时,这些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是高于正常人的。

  • 血液循环障碍

张医生刚刚入职的时候,一位老医生教导张医生:外科感染常见的原因有3种,分别为死腔、血肿和缺血。

由此可见,缺血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

这是因为糖尿病不但会损伤人体的大血管,引发心梗脑梗,还会损害人体的小血管,毛细血管,造成小血管狭窄,毛细血管闭塞,引发组织缺血,更容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侵扰。这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会引发和加重感染,而感染又会反过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甚至引发高血糖危象,危及生命。

感染是如何加重糖尿病病情的?

糖尿病会诱发感染和加重感染,感染反过来也可加剧糖尿病的病情,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诱发高血糖危象,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显示:感染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败血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时,病情更为严重。

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是较为严重的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患者需早期诊断,积极处置,这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感染的时候,身体处于应激反应状态,为了提供更多的能量来对抗感染,我们的身体会增加分解代谢,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明显升高。

这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抵抗感染是有好处的,但是,糖尿病病人本身血糖就是升高的,这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极易引发高血糖危象。

聊到这里,相信朋友们对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聊一聊如何减轻这些危害。

患了糖尿病如何减少感染风险?

首先,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既往朋友们都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来评定自己血糖是否达标。

但医生们研究发现这种评价方法还不够全面,目前,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逐渐走入了医生的视野。就是评价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朋友们只需要做一次动态血糖监测即可,通过这种监测,我们把血糖达标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就可以得出血糖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如果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应大于70%,说明血糖比较平稳,波动相对安全,感染的风险比较小。

除了控制血糖外,朋友们还需要注意采取健康的饮食方式,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戒烟限酒,避免熬夜,远离不良情绪。通过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最后,朋友们还需要注意,如果出现感染症状,一定要重视,不要拖到病情危重了,再给予处置,那就真的来不及了。医生最不愿意说的,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来晚了!

总结

糖尿病除了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外,还十分容易感染,这是因为血糖增高,增加了细菌的养分,同时降低了免疫力,还会造成微循环障碍,这些共同导致了糖尿病人感染风险增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还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感染风险;一旦发生感染及时就医。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 Pan XR, Yang WY, Li GW,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 N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operative Group[J]. Diabetes Care, 1997, 20(11): 1664‑1669. DOI: 10.2337/ diacare.20.11.1664.

#谣零零计划##心健康信科普##生命召集令超能团#@爱哭的小女孩讲故事@月光海棠@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汉高祖刘邦竟然也得糖尿病!他是怎样患病的?看看古人如何治疗

提到刘邦,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从小小的亭长到汉朝的开国皇帝,48岁创业,斩白蛇,掀翻秦帝国,逼得一代霸王自刎乌江,乘势而变,大风起兮;摧枯拉朽,威加海内。短短几年,就实现人生翻盘,大写的服。

但你知道吗?

刘邦除了是一位枭雄

还是一位糖尿病病人

……

刘邦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

刘邦夺得天下后,已经是一位55岁的老人了,这个年龄当皇帝的,屈指可数。再加上常年的南征北战,此时的刘邦,身体已经很脆弱。本来称帝后,可以享受当时良好的医护资源,慢慢调理,过一过神仙日子。

可是,皇帝这个差事还真不好干,尤其是开国皇帝。

刘邦登基后,天下并不太平。时不时就有人出来谋反。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等,刘邦也像一位救火队长一样御驾亲征,四处救火。

为什么刘邦一定要亲征呢?

手底下那么多将领,周勃、樊哙、曹参等等,更别说还有韩信这等战神。因为刘邦没有别的选择

随着刘邦的称帝,其他有功之人也纷纷裂土封王。名义上受中央王朝节制,实际上却各过各的,说的不好听点,我有本钱了,随时可以脱离你大汉集团出来单干。

刘邦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不把这些异姓王收拾掉,刘家人的江山就坐不稳。

淮南王英布是刘邦御驾亲征的最后一位异姓王。即便是年老多病(年过60岁),刘邦还是拼了命出征

也就是这一役,差点要了刘邦的命。厮杀中,刘邦被一支箭射中

其实,刘邦出征前是考虑过让太子刘盈代替自己亲征的,可是吕后却是死活不同意,这背后就牵扯了刘邦的另外一个心病。

受伤后的刘邦并没有太在意,班师回朝的路上,还特意回到家乡献唱《大风歌》,来了场个人歌舞秀,后面又马不停蹄的前往曲阜祭祀孔子,行程排的满满的。以至于出现伤口不愈溃烂感染伤势越发的严重

后世经过考证,根据刘邦的生活起居、身体状态等线索推导出,刘邦可能患有消渴症。古代的消渴症,在现代被称为糖尿病。史书记载,晚年刘邦心火上升,整日口干舌燥且饮多尿多,这些都是典型的糖尿病的症状。

正如孙思邈和王焘所说:“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

现代医生亦强调提防不要破伤皮肉以防化脓之祸。刘邦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糖尿病引发的皮肤并发症,导致他的皮肤自愈能力极差,伤口发炎,引发了败血症而死亡的。

刘邦的糖尿病真的不能治吗?

我们来看这么一段话:

《史记》记载: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这里面的信息量挺大。吕后找来了医生,说刘邦的病没有什么大碍的,完全可以治愈。可是刘邦为什么破口大骂,拒绝医治呢?

这也是一个疑团。有人说是刘邦对吕后已经心怀猜忌,担心吕后找来的医生会做手脚。

这还是要回到上面提到的刘邦的心病

刘邦是钟意戚夫人的,也一直想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可是吕后的能量却大的惊人,就连刘邦屡次请不动的商山四皓,也站在了吕后的身边(这已经代表了朝廷的风向了)。这时刘邦已经知道,吕后的势力已经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了。

因此,刘邦虽然知道病情严重,但还是对吕后十分忌惮,如果自己此时人事不省,那么就来不及安排后事了。

比如说,刘邦临终前,密令陈平处死樊哙,因为后者正是吕后的妹夫。有人推测,刘邦急于处死樊哙,也是为了防范樊哙会成为吕后的帮凶,对戚夫人不利……

可以看到,刘邦称帝后面临的朝局,暗流涌动,勾心斗角,无暇来休养生息。这一点上,他跟另外一个布衣皇帝朱元璋比起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福气了。称帝后,朱元璋是不用再御驾亲征的,而且后宫内有贤惠的马皇后,不用自己操劳。

如果说刘邦能够好好调理,即便是征讨英布后负伤,如果能及时治疗安心养病或许刘邦的病情也不会发展的那么快,刘邦也可以多活几年,更好地处理身后事,或许汉王朝的命运也由此改变呢?

古人对于糖尿病也是有所认识的甚至提出了一些治疗的方法:

1. 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内经·素问》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2. 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将古方载入医案,提出以“肾气丸”进行治疗,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3.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提出,“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

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已经有初步的思路,其中就提到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个理念还是具有超前性的。

而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我们有了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法,饮食上,我们建议患者选择升糖指数GI值低的食物,特别要少吃含精制碳水和添加人工糖较多的食物,如甜品、糖果和饮料等。

同时,患者要加强运动和注意休息。运动不仅可减重,还可消耗血糖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希望所有糖友们都能正确地认知防控糖尿病,祝福糖尿病患者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贾海骅, 赵红霞, 赵凯维, 等. 探讨糖尿病 (消渴) 中医病因病机[D]. , 2012.

[2]王月娟. 2 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情况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D][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5.

[3]杨文英.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8, 48(8): 812-819.

[4]《史记·高祖本纪》

[5]《史记·留候张良者》

[6]《史记·邓通传》

[7]徐千. 刘邦起义成功及死因[J]. 决策与信息, 2014, 2.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做了顿饭,差点要截肢!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小瞧!

张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

只是因为帮家人做了一顿晚饭,

就险些面临截肢,

甚至有生命危险!

“那天我从菜场里买了一条鱼,小小的,旁边张着两扇鱼鳍。”张女士说,这鱼叫什么名字她不知道,但就是在处理这鱼的时候,左手小拇指一不小心被鱼鳍扎了一下。

“当时也不觉得痛啊,我继续烧鱼,晚餐吃得开开心心的。但是第二天一早醒来,不好了!”张女士和丈夫发现,她的左小拇指肿得发紫,左手手背肿得像个小馒头一样高。

一家人当即赶到家边医院,医生问了病史,张女士说以前在老家没事会喝些啤酒,其他身体都挺好的,“关键大家都没有往鱼鳍这事上想,最后当做痛风治了一周!”

(网络配图)

然而,张女士一直没有痛风病史,治了很久,这手也不见好转,而且越来越严重,肿痛的地方从手指、手背,一直蔓延到手臂。等找到医院时,整个手臂都痛得不行了,手指皮肤都破溃流脓了。

医生接诊后发现,张女士的左手感染严重,为坏死性滑膜炎,如果再不及时治疗,控制病情,不仅要截肢,更有生命危险。

张女士患有糖尿病,同时因长年饮酒,还有酒精性肝病基础。参与会诊的感染科医生表示,糖尿病与酒精性肝病基础的病人都是海洋创伤弧菌等细菌的易感人群,“考虑患者曾在发病前,发生过海产品刺伤皮肤的事件,因此高度怀疑是鱼鳍携带的菌群造成感染。”

去年九月,

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

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

接诊了一位60岁的患者王大爷,

他全身高热,

双手肿胀发黑,食指溃烂,

不得不面临截肢的严重后果。

医生检查后发现,

王大爷因为清洗海虾时不慎划破手指,

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细菌。

王大爷在家中清洗海虾,右手食指不小心被虾头划破了。当时只用水简单冲洗了一下伤口。当天晚上王大爷突发高烧,双手开始明显肿胀发黑。

当王大爷到达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时,食指已经开始溃烂流脓,双手肿的像两块大黑馒头。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为王大爷进行检查后发现,王大爷伤口和血液中均检测出一种叫作“海洋创伤弧菌”的细菌,这正是导致王大爷伤口感染坏死的“罪魁祸首”。

(网络配图)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也可能漂在海水里或附着在海岸岩石上,甚至耐受高盐分的海域,但不耐受高温,很多海洋生物身上都携带此类细菌,常见于贝壳类海产品。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治疗,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败血症及多器官衰竭。有研究表明,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死亡率超过50%。

在此,医生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经常下厨或者从事海洋渔业的工作者们,千万小心,在杀鸡宰鱼、清洗鱼虾蟹等海鲜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做好防护。一旦发生刺伤皮肤等事件,要时时关注伤口以及病情发展,出现发烧、皮肤红肿等症状需尽快就医,并且向医生告知曾发生这样的刺伤史。

一般来说,抵抗力比较好的人,病情会轻一些;反之,则病情可能更为严重,尤其是本身患有糖尿病、肝硬化、酒精肝,以及血液疾病的人抵抗力弱,感染后情况往往不容乐观。因此,这类易感人群,在日常工作中更需做好防护。

在杀鸡宰鱼、清洗鱼虾蟹等海鲜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