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自费药有哪些(糖尿病是自费吗)

米米医 0
文章目录:

朋友是2型糖尿病,住院第一天就检查挂水用了4500元,这正常吗?

有人问了一个问题,2型糖尿病住院,第一天就花了4500元,这个正常吗?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的。大家的概念是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疾病,第一天也没有什么重大手术操作,为什么费用这么贵?2型糖尿病的危重症也可以很严重,其次,检查加上药物,也可以要很多钱。

一般来说不需要这么多,但如果是糖尿病急重症,就会比较费钱,任何急危重症都比较花钱。糖尿病也有急重症,比如酮症酸中毒就可能需要这么多费用。酮症酸中毒是比较危急的病症,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然后继续出现脱水的症状,比如眼眶凹陷、呼吸加快加深,有些有烂苹果味,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烦躁、昏迷,甚至死亡。

入院时,对病人情况一无所知,需要完善各种相关检查,比如病人现在病情的评估、鉴别诊断,比如肝肾功能、血糖、彩超。如果是出现意识问题的,要进行鉴别,如头颅CT或者MRI;然后要评估血糖高有没有靶器官的问题,比如查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眼睛血管病变、心脑肾的病变是否存在;其次需要用到监护、护理,以及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医保报销,那么是可能达到¥4500的。

其实相对来说住院第一天是会比较贵,有护理费、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加一起就比较贵了。当然一些药物、手术等也会很贵。如果是普通的体检,在体检中心就可以完成,价格相对比较合理,一般自费或者单位出;如果是病情比较重,需要住院观察的,医保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一般比门诊高,最后出院的时候自己缴纳的费用也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最后我想说,医保政策真的挺好的,住院什么的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范围,如果是自费药物什么的,那才是真金白银,真的是贵,保护好身体,做好预防,那才是省钱啊。

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个赞,喜欢就关注我吧,有其他想了解的问题可以留言

又一波降价药“在路上”了:涵盖高血压、糖尿病等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日前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33个品种入选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名单,涵盖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用药,以及抗肿瘤和罕见病用药。

按照集中采购工作安排,2020年1月17日将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全国各地患者将于今年4月份用上第二批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有网友评论说,又一波降价药品已“在路上”。

记者梳理发现,

名单纳入了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口服降糖药物;

美沙坦酯、坎地沙坦酯、吲达帕胺等高血压用药;

治疗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安立生坦片,还有抗癌药替吉奥、阿比特龙等;

以及阿奇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头孢拉定等多个抗生素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除了扩大品种,采购方案也更加成熟,并且在全国同步实施,显示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已进入规范化、常态化运行。一些未纳入医保目录的自费品种此次也加入“集采”。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自费药品也将感到集中带量采购带来的降价“压力”。

2019年9月,第一批国家药品“集采”扩围到全国,与扩围地区2018年同品种最低采购价相比,25种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9%。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效看,以带量采购的模式引导药品降价,已成为大趋势。这不仅包括国家“集采”名单上的药品,也包括未纳入国家“集采”的药品。因此,2020年降价的药品会更多,受益的患者面更广。

比如,近期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已明确,各地要积极采取单独或跨区域联盟等方式,按照带量采购、招采合一、质量优先、确保用量、保证回款等要求,对未纳入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的药品开展带量、带预算采购。2020年9月底前,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进行探索,其他省份也要积极探索。

(来源:新华社)

礼来减肥药在中国正式上市:价格高于司美格鲁肽,属自费药物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最强对手正式在中国正式商业化上市。

12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家电商平台已经有礼来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商品名:穆峰达)的诊疗拿药服务。替尔泊肽的适应证包括糖尿病、减重,目前平台各个商家的价格有所差异,并提示具体价格以最终选择的门店价格为准。

多个电商平台可购礼来替尔泊肽

以某互联网医院商家为例,0.5ml:2.5mg*4支的报价为2480元,按此计算,单支价格为620元。商家称,其药品保真,快速登记,预约留药。澎湃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了商家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该药可以用于减重,也可以快递。某医药电商药房的0.5ml:2.5mg*4支报价1758元,平均每支约440元,但多地区显示无货。另一家医药电商医疗服务旗舰店同规格则报价2580元,可以直接购买。

替尔泊肽是礼来的王牌产品,仅减重版Zepound在2024年前三季度就收入30.18亿美元,与诺和诺德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在全球GLP-1赛道的第一梯队。今年5月,替尔泊肽糖尿病适应证在国内获批,7月减重适应证也正式获批。如今,随着替尔泊肽正式实现商业化,国内糖尿病患者和有减重需求的人群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开到这款药。

对于替尔泊肽的价格,礼来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是一款自费药物。具体价格请参照各大医药机构的定价。对于该药的产能,礼来表示,工厂正在日夜不停运转,新的制造设施也在连夜建设中。

替尔泊肽中国价格高于司美格鲁肽,此前电商已有500元预约服务

GLP-1赛道火热之外,竞争也相当激烈,被称为“GLP-1双雄”的诺和诺德和礼来上演着一场“王者之战”,尤其是减重领域。

在减肥效果方面,当地时间12月4日,礼来宣布,在72周时,在一项针对肥胖或超重成年人的试验中,Zepbound在主要终点和所有五个关键次要终点上都击败了减重版司美格鲁肽Wegovy。与Wegovy相比,Zepbound的减肥效果高出47%。

在价格上,礼来也曾叫板诺和诺德。在美国获批减重适应证时,礼来曾透露,替尔泊肽的价格约为1059.87美元/月,相较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4mg便宜约20%。礼来还实施一项商业储蓄卡计划,该计划包括拥有Zepbound商业保险的人可能有资格为1个月或3个月的处方支付低至25美元;拥有商业保险但未承保 Zepbound的人可能有资格为1个月的Zepbound处方支付低至550美元,这比标价低约50%。

诺和诺德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于11月17日官宣正式商业化。根据电商平台报价,单支司美格鲁肽的价格均在千元以上,其中1.5ml(0.68mg/ml,0.25mg/剂量*4次)价格1396元,3ml(2.27mg/ml,1.7mg/剂量*4次)价格2126元,3ml(3.2mg/ml,2.4mg*4次)价格2706元。

从目前电商平台的价格来看,替尔泊肽的价格整体高于司美格鲁肽。

在诊疗拿药服务出现之前,已经有电商平台出现替尔泊肽的预约服务,部分门诊在电商平台推出价值500元的预约服务。澎湃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客服人员,对方表示,500元是定金。

随着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两大明星减肥药陆续在中国实现商业化,诺和诺德和礼来正式在中国的商业化之战正式打响。无论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或收入,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市场都将推动两家药企的业绩上涨。

礼来中国回应替尔泊肽产能:每天都在生产运输,这一量级是史无前例的

有需求却买不到产品,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在全球范围内均曾出现过供不应求的问题,产能也是各家手握GLP-1药物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当地时间12月16日,丹麦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宣布计划投资85亿丹麦克朗(约合87亿元人民币),在丹麦第三大城市欧登塞(Odense)建设一个全新的生产设施,计划于2027年完工。该生产设施占地超4万平方米,将生产包括罕见病疗法在内的多种产品类型,如血友病。诺和诺德并未透露该工厂是否生产司美格鲁肽这一明星GLP-1药物,但相关负责人称,该工厂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设备,确保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药物,并满足全球对改变生命的药物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样是在12月,当地时间12月5日,礼来宣布,投资30亿美元扩建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收购的威斯康星州的生产制造工厂。礼来称,计划明年开始扩建工程,这是礼来历史性的制造业扩张议程的又一步,旨在帮助更多依赖其药物的人。更早之前,2024年4月,礼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了一家新工厂的奠基仪式,该工厂主要用于生产注射药物以及注射笔,预计2027年正式运营,并向全球发货。据悉,礼来计划在该工厂投资25亿美元,旨在解决包括GLP-1药物Zepbound在内的药物短缺情况。

对于替尔泊肽的产能问题,礼来中国12月23日向记者表示,礼来每天都在生产运输大量的替尔泊肽,这一量级是史无前例的,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的工厂正在日夜不停运转,新的制造设施也在连夜建设中”。今年7月,礼来中国曾向记者表示,目前,总共有7个工厂正在增加产能或正在建设中,有望实现今年早些时候设定的预期——在2024年下半年将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产量至少增加到2023年上半年的1.5倍。

根据获批信息,替尔泊肽其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体重指数(BMI)符合以下要求的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大于等于28(肥胖)或大于等于24(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司美格鲁肽针对的超重和肥胖症患者是初始BMI(身体质量指数)大于等于30,或在27至30之间,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司美格鲁肽还是替尔泊肽,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这类药物用于减重或糖尿病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经过一系列专业检查评估后规范用药。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提醒,特别提出GLP-1减肥药的反弹问题: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在2021年开始使用GLP-1作为减重药物的患者中,约2/3的患者在1年内因各种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经济负担、健康保险覆盖范围等)停用GLP-1。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了GLP-1停药后的减重效果,结果均显示停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而继续使用药物体重可进一步下降。

澎湃新闻记者 李潇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