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小麦胚芽糖尿病能吃吗(小麦胚芽糖尿病人怎么吃)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适当多吃含锌食物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锌缺乏是糖尿病患者的普遍现象。当糖尿病人出现味觉改变、食欲减退、出虚汗、夜间盗汗、伤口不易愈合和顽固性湿疹等,就要考虑锌缺乏。锌缺乏可加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补锌可改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肾损伤。

为预防锌缺乏,糖尿病人平时可稍微适当多吃点含锌食物。此类食物有肉类、鱼、牡蛎、扇贝、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豆类、花生、大米、小米和萝卜等。

(摘自《快乐老人报》)

来源: 今晚报

糖尿病人早餐好伴侣:全能营养小麦胚芽

#健康好物大赏#

小麦我们都很熟悉,尤其是北方的朋友,基本上就是主要的主食来源,可以说是五谷之首。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用小麦制作的食谱可数之不尽啊,面条、包子、馒头、饺子、油条、面包、饼干、蛋糕等等,无论中式的,还是西式的,绝对算得上是全世界最为普遍的主食之一。

可是你知道吗?在整个小麦全身,65% 的营养价值却是由重量只占据 2.5% 左右的小麦胚芽所拥有。这不由让我想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通常80%的财富被5%的超级富豪拥有,难道这就是自然界的一些规律。

小麦胚芽 之所以含有那么高的营养比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背负着小麦繁衍生命的使命,所有活性成分、酶类物质都存在于此。这就像妈妈孕育宝宝一样,当母亲成功受孕后,所有的营养调动都是以胎儿的发育为先的。

我们不妨从小麦的结构了解一下,从下图中可以明确看到,整个小麦颗粒,几乎全部重量都来自胚乳,也就是我们用来磨成面粉的部分,而胚芽也就是麦尖上一点点。可别小看这一点一点的胚芽,营养素可全面了,不只是涵盖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脂类,其中每一种营养素的含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就拿蛋白质来说,小麦胚芽可高达30%的含量,这可是比牛肉蛋白质还高,并且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尤其是通常主食中欠缺的赖氨酸,比例接近20%,足够人体所需比例。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小麦胚芽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B1含量极高几乎是所有食物无法攀比的。小麦胚芽的B1含量是黄豆的28倍、牛肉的33倍、鸡蛋的57倍,绝对是B族维生素缺乏的最好补充来源。

而在矿物质方面,除了锌含量极高以外,对于糖尿病人有很大好处的】含量也高达130微克/100克。通常成年人营养协会建议一天铬摄入量在50微克左右为适宜,而糖尿人需要量更多,这主要是因为,铬可以很好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也叫富贵病,一般吃药能控制的情况基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可怕的就是并发症,严重的会影响到肾脏、心脏、手、足、眼等多种损伤,严重者更有生命危险。而已经有研究证明,铬能够很好的促进胰岛素加强的作用,因此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所以强烈建议糖尿人者将小麦胚芽运用到你的餐桌上去。至于可以怎么吃,我也推荐几种平时最常的做法。

1、五谷豆浆

食材:黄豆、黑豆、红豆、花生、核桃、小麦胚芽个20克

做法

  • 黄豆、黑豆、红豆、花生、提前泡4~5小时,或头一天晚上泡好,第二天早上吃;
  • 泡好的食材,再加入核桃、小麦胚芽和适量水一起进破壁机或豆浆机料理成豆浆即可;
  • 因为考虑到糖尿病人尽量避免糖的摄入,所以最好吃原味的,如果实在觉得不能接受,可以在制作的时候加点红枣,会有点淡淡的甜味。

2、混合麦片

食材:原味燕麦50克、小麦胚芽50克、牛奶200~300毫升、奇亚籽10克、各种坚果、水果自由发挥

做法

  • 牛奶加热后,放入燕麦、奇亚籽和小麦胚芽,搅拌均匀后放置一会,待稍微冷却和膨胀;
  • 之后再加入你喜欢的坚果、水果点缀搭配(最好水果颜色可以多种,不但营养丰富、颜值高了还更有食欲)即可。

3、红糖馒头

食材:面粉400克、小麦胚芽100克、红糖100克、红枣50克、酵母5克、温水250ml左右、核桃碎适量

做法

  • 红糖先用温水稀释,红枣泡水,最好去除枣皮(这样口感会更好);
  • 酵母粉用冷水稀释,加入面粉中,再将泡好的红糖水逐渐加入搅拌成棉絮状;
  • 充分揉面直至光滑有弹性,装入密封的容器,或是盖上保鲜膜发酵至2~3倍大(根据温度时间不一);
  • 取出面团二次揉面,进行排气,然后将红枣与核桃碎混合揉匀;
  • 最后按照自己喜欢的形状大小等分后上锅蒸15分钟左右即可。

以上分享的几种吃法如果有你喜欢的,不妨在家试试看。

防癌抗癌,多吃抗炎食物!《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发布!

一听到“炎症”,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感染、消炎……觉得没什么大事儿,更不会将“炎症”跟“癌症”“饮食”联系起来。其实长期的慢性炎症在体内会逐步击垮身体,甚至引发癌症。

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联合发布《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从抗炎饮食角度和我国居民膳食特点,提供防癌、抗癌的饮食策略。①

长期慢性炎症是诱发肿瘤的机制之一

《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中指出,身体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诱发肿瘤的机制之一。有研究发现,炎症标志物与肺癌风险的关系,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并指出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是肺癌诊断的有效工具。

此前有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与子宫内膜癌风险之间存在关系,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都高于对照组。通过改变饮食模式来调节机体的炎症状态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膳食中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能量与营养素)可影响人体内炎症反应过程。膳食模式与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高比例的红肉、高脂食物与机体内促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有关。地中海膳食模式可降低体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①

防癌抗癌多吃抗炎食物,8大重点要知道!

1. 碳水化合物——全谷物

推荐: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炎效应并有利于维持稳定血糖水平。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是抗炎饮食的重要成分,低加工碳水化合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胰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小麦麸皮及小麦的胚芽中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种酚类植物化合物。有研究显示,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可以增加机体炎症水平,并与肿瘤发病率存在一定关系。精制淀粉的大量摄入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大幅度波动,并可能升高机体内游离脂肪酸水平。①

健康时报曹子豪 摄

2. 脂肪——不饱和脂肪

推荐:不饱和脂肪。脂肪摄入量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30%,宜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有利于形成机体抗炎内环境。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机体炎症水平,降低肥胖和肿瘤的风险。①

3. 蛋白质——优质蛋白质

推荐: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有轻微的促炎潜力,但由于肿瘤患者代谢紊乱,蛋白质消耗增加,建议肿瘤患者提高蛋白质的摄入,推荐其蛋白质摄入量为1~1.5克/(千克·天)。如果合并肾功能损害,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应超过1克/(千克·天)。

蛋白质的最好来源为鱼、家禽、鸡蛋、瘦红肉、低脂乳制品、大豆食品、坚果等,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总摄入量可使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7%、肺癌增加20%、肾细胞癌增加19%。①

4. 蔬菜和水果——占总食物重量2/3

推荐:理想的抗炎饮食中蔬菜和水果应占总食物重量的2/3。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蔬菜水果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B6、C、D、E、锌,镁的膳食炎症指数较低。抗炎饮食中应含有2/3的蔬菜和水果。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可降低机体炎症标志物,对机体代谢产生积极影响。①

健康时报 寇晓雯摄

5. 植物化合物——黄酮、花青素、丁苯甲酸酯

推荐:部分植物化合物具有较大的抗炎潜力,在肿瘤防治中有积极效果,但其在肿瘤防治中剂量和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某些植物化合物具有较大的抗炎潜力,如黄酮、花青素、丁苯甲酸酯等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中,研究证明其可调节由肠道菌群介导的代谢并对炎性肠病具有保护作用。大量的细胞培养试验和动物实验显示,黄酮醇、花青素等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作用,并具有协同抗癌作用。①

6. 酒精——最好不饮酒

推荐:最好不饮酒。酒精虽具有抗炎潜力,但在肿瘤防治中,应避免长期过量或大量饮酒,肿瘤患者应戒酒。

全球大约有3.6%的肿瘤与饮酒有关,尤其是男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表明,2020年新发肿瘤病例中有741,300例可能与饮酒有关,其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饮酒可导致能量摄入超标,从而增加肥胖相关肿瘤的发病率。此外,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常伴有口干、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等症状,酒精刺激性强,故建议肿瘤患者应该戒酒。①

7. 茶——绿/红茶都有抗炎作用

推荐:绿/红茶具有抗炎生物活性,可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和习惯,适量饮用。绿/红茶具有抗炎潜力。绿/红茶中可分离出没食子、儿茶酸、黄酮、多酚等成分,其对多种肿瘤有明确的预防效果。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天然多酚植物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茶多酚能够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和突变。虽然绿/红茶具有防治肿瘤作用,但要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和习惯,饮用时注意适量。①

健康时报图

8. 烹饪方式——少用煎、炸、烤

推荐:抗炎饮食的烹调方式应健康化,应以烩、炒、蒸、煮为主,少用煎、炸、烤等方式。

油炸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油炸的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研究显示,油炸对肥胖的影响,在大量摄入油炸食品的人群中观察到整体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增加。其他研究也表明,大量食用煎炸食品与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糖尿病有关。肉经高温烹调或煎炸可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并产生糖基化终产物,具有促炎性。有研究显示,红肉或肉类采用如油炸和烤的烹饪方式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健康的烹饪方式,以蒸、煮、烩、炒为主,少用煎、炸、烤等方式。①

本文综合自:

①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3,10(1):57-63.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