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老人吃什么软食(血糖高的老人吃什么营养品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能吃白米饭吗?2种主食不可多吃,如此吃帮你稳住血糖

现如今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习惯上,比如长期暴饮暴食、喜欢吃含糖高的食物、经常用饮料代替水、长期熬夜等等。当人患上糖尿病后,会有许多的困扰,我相当有体会,因为我家婆婆就是一个老糖尿病患者了,不说别的就说每天注射两次胰岛素,我看了都心疼。还有,我婆婆每天吃米饭特别注意,生怕吃多了血糖就升高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又会吐槽“白米饭都不能吃了,干脆饿死算了”,我知道您这是气话,我相信任何人都想好好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心平气和往下看。为什么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白米饭呢?

白米饭

据有关研究发现,吃白米饭多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吃白米饭少的人高出50%左右。这是因为白米饭中大量的淀粉吃进肚子后会转化成血糖,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当你确诊为糖尿病后,医生也会嘱咐你严格控制白米饭的摄入量。

糯米食品

生活中,糯米食品也经常被人当作主食来食用,但是据专家透露,糯米的升糖指数达到了87,而且糯米食品,比如糯米饭、汤圆、粽子、八宝粥等黏度大,很难被消化,因此,糖尿病人如果拿糯米食品当主食,会导致血糖大幅度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能不吃糯米食品。

这么说来,得了糖尿病就真的不能吃主食了吗?那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对于糯米食品,我家婆婆确实一口不沾,但是白米饭却是每顿都少不了,而且平常也经常吃面食、粥类等主食。其实,患了糖尿病并不是不能吃主食,而是要学会健康的吃。

糖尿病患者这样吃主食,帮助稳定血糖:

1、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食用主食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是正餐还是加餐,主食都是不可少的,但是要撑握正确的食用方法。轻型患者:每日保证三餐,早、中、晚的主食量按照1:2:2分配;口服降糖药患者:这类患者应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则,在三餐正餐中匀出50克左右的主食来当加餐,每天吃5到6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这类患者除了遵循口服降糖药患者的主食食用原则外,还要注意在注射胰岛素后等待30分钟后再进食。

2、糖尿病患者吃主食,不宜软宜硬

年纪稍微大点人比较喜欢吃软食,有些糖尿病患者听说吃馒头升血糖快,便想着多喝点稀粥,既增加了饱腹感又减少了主食的摄入量。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长期吃过于稀烂的主食,会大大增加主食的吸收率,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食不宜太软烂,而应该干硬一些,这样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米饭中巧加豆类、粗粮

糖尿病患者吃米饭,可以在煮米饭时加入一些豆类,比如黄豆、黑豆、绿豆、红豆、芸豆;还可以加入粗粮,比如大麦、糙米、燕麦等。豆类和粗粮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样淀粉的消化速度会非常慢,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将豆类或者粗粮先在清水里泡一夜,这样的话就能与米同时成熟。

4、注意吃饭的速度

生活中有些人吃饭狼吞虎咽,每次吃饭都像好几天没有吃过饭的一样,有些人吃饭呢又特别慢,用筷子尖尖一粒一粒地夹着吃。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吃饭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好,过快会加速胰岛素分泌,过慢边吃边消化,容易控制不住量,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一餐的时间,一般以20分钟为宜。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阳康”老人补充营养避开这些误区,专家:尽量多吃易消化高蛋白软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8日讯 老人吃不下饭,打点白蛋白补一补?“阳康”恢复期,能不能补充蛋白粉提高免疫力?1月18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营养门诊获悉,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患者及家属咨询营养或进补药物,其中误区不少。

输注白蛋白并不能补充营养

“我爸住院期间,医生给他打了白蛋白,回家后我能不能继续给他打,帮他加速康复?”3天前,50岁的杨女士给父亲办完出院手续,特意拐到药学门诊咨询,她认为白蛋白能补营养、提高免疫力。

武汉市第一医院肠外肠内营养专科临床药师杨香瑜接受患者咨询。 通讯员代雨朦 摄

“人血清白蛋白既不能补充营养,也不能增强免疫力。”武汉市第一医院肠外肠内营养专科临床药师杨香瑜向杨女士解释,它是一种血液制品,主要功能是增加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杨香瑜介绍,人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使用有严格用药指征,而且在辅助治疗低蛋白血症时,只有在患者白蛋白水平<25~30g/L时才考虑补充。对于白蛋白水平稍微偏低或者正常的病人,输注白蛋白补充营养是一个误区。

从营养支持的角度,人体各组织只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合成所需蛋白质。输入体内的白蛋白,只有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利用,而白蛋白在体内分解很慢,半衰期长达16-21天,且其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不全,并不属于优质蛋白质,因此人血清白蛋白不宜作为营养支持来使用。

正常饮食蛋白粉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陆先生的母亲今年90岁,半个月前感染新冠病毒,目前仍在恢复中。过年返乡在即,陆先生想买些蛋白粉回家孝敬老人,可上网一看各种蛋白粉琳琅满目,根本分不清哪种更适合。

杨香瑜介绍,目前市面上的蛋白粉以乳清蛋白(动物蛋白)、大豆蛋白(植物蛋白)为主,只有在保证日常膳食摄入充足的情况下,蛋白粉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进食差的病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摄入,蛋白质会优先进行生物燃烧给机体提供能量,而不是用来合成蛋白质。因此对于“阳康”后营养状态不佳,经口饮食受限的老年患者来说,单独补充蛋白粉并不是最佳选择。

杨香瑜提醒,购买蛋白粉之前,应该了解老人身体状况,植物蛋白粉就不适合肾病患者。部分肾功能不全者应遵循低蛋白饮食模式,限制植物蛋白摄入,以免增加肾脏负荷。此外,中、老年奶粉中含有乳糖,对于“阳康”后消化功能稍差的老年患者,易发生腹泻、胀气等肠道不适,不急着多喝。

营养制剂要按说明足量补充

周女士的妈妈今年78岁,因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很多东西不敢吃。感染新冠病毒后,加上没有食欲,老人吃得更少。经人推荐,周女士给妈妈购买了全营养配方粉。

说明书上要求每次6平勺,加入2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后服用,每天根据需要补充3—5次。可妈妈担心对血糖不好,每次只放2平勺,一天也只愿意喝两次。周女士说服不了老人,又担心她营养太差加重病情,特来找到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门诊咨询。杨香瑜接诊后,查看了周女士所购产品的说明书,属糖尿病专用型全营养配方粉,适合她的母亲。

“近段时间的咨询中,自行购买营养制剂补充的人群体现出两个问题,一是买得不对,二是用量不足。”杨香瑜介绍,肠内营养制剂产品外包装上往往会标识有“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粉”字样,建议在医师或营养药师的指导下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比如肾病患者所需的营养制剂,对磷、钾等电解质的添加有一定限制。而且,必须要按标准足量补充,买回来后不看说明书,或是为了节约,自行减量服用,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老人吃高蛋白软食更易消化

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食欲差,吃不下饭,每天只能喝点粥。杨香瑜表示,“阳康”后通过饮食提高免疫力、补充营养非常重要,感染新冠后能吃能喝、食欲好的人,往往恢复得更快。

老年群体感染病毒后往往食欲大减,建议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尽量多吃优质蛋白,减轻肠胃负担。生活中要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虾、蛋、奶、大豆等,最好搭配一些主食,比如面包、发糕、馒头、粥、米糊等。对于老年人,建议制作成易消化高蛋白软食如:鸡蛋面、蛋花疙瘩汤、小馄饨、蛋花面片汤、松软的牛奶蛋糕等。(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糖尿病喝粥养胃?62岁大妈血糖爆表!这个喝粥误区坑了很多老人!

凌晨三点,六十二岁的王阿姨蜷缩在床上,胃部像被人攥在手里反复揉捏。

自从确诊慢性胃炎,她每天雷打不动三顿粥,小米粥熬出厚厚的米油,白米粥煮得能照见人影,南瓜粥必须炖到完全化开......可胃痛发作却越来越频繁,最近还添了手脚发麻的新毛病。

"您这空腹血糖都11.8了!"体检医生说。王阿姨捏着糖尿病诊断书浑身发抖,她想起上周晕倒在菜市场,被送去急救时护士说的那句:"大妈,您是不是天天喝糖水?"当时她还觉得冤枉,现在盯着血糖仪上的数字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煮得稀烂的"养生粥",早在她血管里埋下了定时炸弹。

糖尿病喝粥养胃?关于"喝粥控糖"的真相与五大生存指南一、误区,被偷换概念的"养生粥"

很多人以为把白米换成杂粮就能安心喝粥,其实这里藏着致命陷阱。

研究人员发现,用高压锅煮得软烂的杂粮粥,淀粉糊化程度照样能达到80%以上,升糖速度和糖水没本质区别。

但这事儿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关键要看两点:米粒完不完整搭配对不对。煮到米粒还能用筷子夹起来的杂粮粥,比煮成糊的版本升糖指数能降22%。

记住这个口诀:"宁要夹生饭,不要烂糊粥"。

二、血糖过山车的幕后黑手
  1. 糊精陷阱:煮过头的粥会产生大量糊精,这种物质比葡萄糖还狠,30分钟就能让血糖飙升到顶峰。临床数据显示,喝两碗烂粥的血糖波动幅度,比吃等量米饭高出42%-58%。
  2. 消化骗局:你以为粥养胃?其实软烂的粥根本不经过充分咀嚼,带着整粒淀粉直接冲进小肠,肠胃反而要加班加点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人喝完粥会反酸烧心。
  3. 营养失衡:单喝粥等于给自己注射葡萄糖水。广州某医院跟踪发现,先吃200克绿叶菜再喝粥的人,比空腹喝粥的血糖峰值低3.1mmol/L。
三、老糖友的喝粥生存法则

给粥碗装三道锁

  • 物理锁:选糙米、青稞等带硬壳的杂粮,煮到米粒刚刚开裂就关火
  • 化学锁:每碗粥加5克奇亚籽或亚麻籽,遇水膨胀12倍,形成天然糖分过滤网
  • 时间锁:煮好的粥晾到55℃再喝,抗性淀粉含量比热粥多20%

黄金搭档公式
按这个顺序吃,血糖能更稳:

  1. 先啃半根黄瓜或10颗小番茄(带皮吃)
  2. 吃个水煮蛋或3块酱牛肉
  3. 最后喝200ml温粥(用吸管小口啜)
    这套组合拳能让胃排空速度延缓40分钟

高压锅的正确煮粥方式
别被"省时神器"坑了!用高压锅煮粥记住三不要:

  • 不要超过刻度线1/3水量
  • 不要加糯米、大黄米等粘性杂粮
  • 不要煮超过15分钟(上汽后转小火)
    保留30%完整米粒的粥,GI值比糊状粥低18%

动态监测秘籍
买个误差率<5%的血糖仪(别图便宜),建立个人血糖档案:

  • 喝新配方粥前测空腹血糖
  • 餐后1小时>10mmol/L立即停用该配方
  • 连续3天波动>4mmol/L永久拉黑该粥
    记住这两个死亡红线:糖化血红蛋白>7%的人每天别超200ml,有视网膜病变的喝粥等于自杀

紧急补救方案
万一喝错粥血糖爆了,按这个流程救命:

  1. 马上吃200克凉拌木耳或海带
  2. 原地做靠墙静蹲(膝盖不超过脚尖)
  3. 每隔15分钟补喝100ml淡盐水
    这套组合拳能在90分钟内拉低血糖2-3mmol/L
四、颠覆认知的喝粥玄学
  1. 冷粥比热粥安全?不对!低于50℃的粥会刺激胃酸分泌,最佳温度是55-60℃
  2. 杂粮粥能降糖?不是!所有粥都是升糖的,只能通过搭配让升幅变缓
  3. 喝粥养胃?最大的骗局!胃功能是用进废退,长期喝软食反而会导致消化能力退化
五、实战派喝粥方案

安全粥谱A(适合空腹<6.1mmol/L)

  • 基底:青稞40% 燕麦片30% 鹰嘴豆20% 奇亚籽10%
  • 煮法:冷水下锅,大火煮开立即关火焖30分钟
  • 吃法:搭配1个茶叶蛋 半根黄瓜

安全粥谱B(适合餐后常超7.8mmol/L)

  • 基底:红藜麦50% 黑米30% 莲子20%(提前浸泡4小时)
  • 煮法:水米比例1:8,电磁炉300瓦慢煨45分钟
  • 吃法:先吃150克凉拌芹菜,间隔20分钟再喝粥

没有绝对不能吃的粥,只有不会搭配的嘴。 那些劝你完全戒粥的"专家"和让你随便喝粥的"养生大师",都是在把你往火坑里推。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顾中一《糖尿病饮食地图:从门诊案例到餐桌方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全谷物与血糖控制关联性研究(2023)》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治疗手册(2024修订版)》

范志红《厨房里的营养密码:粗粮细作200例》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抗性淀粉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白皮书》

日本北海道大学《奇亚籽吸附糖分机制研究报告》

(本文为健康科普读物,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