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慢性肾病4期(糖尿病慢性肾病怎么治)

中医话肿瘤 0
文章目录:

慢性肾病4期怎么医治?这几件事请放在心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

四期的糖尿病肾病早已是处在情况严重的阶段,四期病人人体会出现水肿、总想睡觉、脖子疼痛等病症,糖尿病肾病是一种长久性的病症,并且非常容易反反复复,实际上糖尿病肾病前期不是比较严重的,可是假如一直发展趋势下来,病况不仅会加剧,还会继续影响病人身体健康,实际上医治糖尿病肾病一定要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 控制病况,尤其是四期的糖尿病肾病,科学研究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 持续性命。

肾病的检查项目有什么?检查项目:肾脏功能、验尿、心电图检查、泌尿系彩超、X线、血常规检查、生物化学有关 1.尿常规检查:尿液检查发觉病人尿中除有很多蛋白质外,可有透明管型或颗粒物管形,有时候也会有人体脂肪管形。2.可选择性蛋白尿及尿中C3、FDP测量:Ⅰ型为可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一切正常,Ⅱ型为非可选择性蛋白尿,尿C3及FDP值通常超出一切正常。3.血生化检查:除血液总蛋白减少外,白/球可颠倒,血胆固醇Ⅰ型提高,Ⅱ型并不提高。4.血沉增长速度:常以40~80Mm/h,血沉增长速度多与水肿相平行面。5.蛋白电泳:α2或β可显著提高,α1、γ血蛋白大部分较低。6.肾功能检查:Ⅰ型一切正常,Ⅱ型有不一样水平的出现异常。7.肾活物组织查验:可根据超微结构及免疫力病理生理学观察,以出示组织组织学根据。

肾病的症状有什么?常见症状:排尿出现异常(尿少、不尿、尿多)、尿频尿急、憋不住尿、尿疼、尿潴留、尿失禁、腰痛(肾绞痛)1. 水肿:不一样水平的水肿,常以肾病综合症的先发病症,常隐袭产生,情况严重经常出现浆膜腔积血。2. 尿少:经常低于400ml/天,乃至不尿。3. 发病前经常出现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史。4. 经常出现疲惫,厌食,惨白,精神不振等病症。5. 血压大部分一切正常,极少数有高血压。

肾病的防范措施一、成人应每一年查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肾脏功能,假如尿液检查出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就应引起重视,找专业医生做进一步查验。慢性肾脏病的重点对象,如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肾脏病患者亲属,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等遗传代谢病患者,高血压、针对性红斑狼疮、肝炎、肿瘤、全身感染、尿道结石、尿道感染、尿路梗阻患者,有急性肾衰竭症者,肾单位降低(一侧肾或一部分肾摘除)者,不管有没有病症,均应半年到一年去医院检查一次尿常规检查、肾脏功能和肾脏功能B 超。

二、报名参加有氧运动减肥,适度锻炼,太阳底下多锻炼身体多流汗,可协助清除身体不必要的酸性物质,进而防止本病的产生。

三、保持稳定的情绪,不必经历大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太重会造成 酸性物质的堆积,影响新陈代谢的一切正常开展。适度的调整情绪和本身工作压力能够 维持弱碱性体质,进而防止本病的产生。四、日常生活要规律性。

如需公益咨询,用药指导,停药评估,风险评估,病友加群(卖药勿扰)等服务,请填写病友咨询申请单,戳下方【了解更多】获取帮助。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4期?肾病的病程进展受什么因素影响?

人类的健康正在遭受着慢性疾病的严重侵犯,慢性肾脏病(CKD)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由于我们居住空间的严重破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致。

2002年,美国肾脏基金会提出慢性肾脏病这一疾病名称,它被定义为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损害的疾病总称。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因其高发病率、并发症多、高医疗费用以及高死亡风险,已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来自全国的研究显示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0.8%-13.0%。而台湾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报告结果表明,在所有CKD3-5期的患者已占到所有CKD患者的近40%。

依旧是在台湾的研究报告中,虽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人数仅仅只占全台湾人口的0.15%,但每年台湾医疗保险项目需要花费7%的总预算来承担透析治疗的费用,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一笔庞大的金额。

不仅如此,这笔费还会用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加。慢性肾脏病被认为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且疾病导致的损伤往往难以逆转。

因此,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防治手段研究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生存分析是用来研究生存时间分布规律及生存时间和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对于随访资料需记录原始数据,包括开始观察的时点(起始事件发生时间)、终止观察时点、研究对象结局等,生存时间即是从起始事件开始到终点事件发生。

记录生存时间和结局变量后,就可分析生存时间的分布规律,绘出生存率曲线,计算生存率、死亡率及中位生存期。

筛选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调查影响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时,我们会研究分析多种不同的结果变量。

当确定了一个特殊事件发生的事件作为结果变量时,可以采用生存分析中的COX风险回归模型研究与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这个分析方法要求所有的患者在事件和时间是确定的,例如死亡或者接受透析治疗;然而,疾病进展的时间是无法确定的,例如GFR水平的下降是连续发生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讨论区间描述进展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文献报道了关于影响慢性肾脏病进展或进入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

美国学者研究认为蛋白尿、血压、脂代谢异常及贫血都能单独或共同导致CKD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或透析的时间缩短。

通过生存分析方法将时间纳入研究范畴分析危险因素的文献比较少,特别是加入中医证候的分类进行研究的报道更加不多见。

2009年英国的一项老年患者的队列究共纳入了396名CKD4期的患者,平均年龄71.6岁,平均随访时间是3.76年,其中65岁以上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70%以上。

此研究主要观察进入肾脏终点事件的时间(肾脏终点包括进入透析治疗或死亡)。截止研究结束时,共有180名患者死亡,89名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10人失访。

第1、3、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9.6%、71.2%、52.5%。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在第1年、3年、5年分别为3.8%、11.5%、和71.2%。

另一项研究是来自欧洲的大型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是920名CKD晚期患者,终点事件定义为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其结果为第一年生存率为97%,第3年总体生存率降至61%;

若研究对象未选择肾脏替代治疗,则第一年生存率仅为64%。2007年欧洲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得出男性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是女性的1.6倍。

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的两种不同筛选法共同得出,在校正了年龄等相关因素后CKD4期的男性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危险程度是女性的4.249倍,此结论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014年伊朗的CKD3-4期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大于60岁以上的CKD4期患者发生肾功能进展的风险比是60岁以下患者的4.5倍。

2012年stein纳入来自全球13个CKD队列研究共2051244名CKD患者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是在任何年龄范围内,低eGFR和高蛋白尿水平都与死亡及进入终末期肾病有独立相关性。

来自台湾的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与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相比,CKD3、4、5期的患者的死亡风险比分别是1.52、2.10、2.55。

说明基线低水平的eGFR是影响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因素。有国外报道显示,蛋白尿不仅可以敏感的并且特异性的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而且还是反应心、脑、肾等靶器官受累的重要标志物,亦可能成为对靶器官保护治疗的靶点。

在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平稳组相比较时,前者较后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高,eGFR水平低,但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并没有显示高蛋白尿水平是进入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

随肾脏功能的减退,CKD患者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是逐渐增加的。CKD4期患者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已达到88.7%。

肾素-血管紧张素增高、舒张血管的功能下降、水钠潴留是导致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而由CKD导致的高血压病会进一步加速肾脏功能的恶化。

CKD病情的恶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正常是避免CKD进展的必要因素。高血压与CKD患者肾功能进展无明显相关性。

RENAAL研究随访平均2.2年,分别比较低目标值血压组及标准目标值血压组两组,结果显示肾功能进展的速度在两组无明显差异。

医师对62例CKD晚期患者历时19月的随访,发现高血压不是影响CKD进展的危险因素,因为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eGFR斜率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

欧洲有30%左右的尿毒症病人与糖尿病相关;在美国,有44%的终末期肾病是糖尿病肾病导致的。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上海市透析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发展为透析患者的占所有透析患者的第二位。

高浓度的血糖本身即可导致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内皮细胞快速丧失功能,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美国一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本身及糖尿病肾病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高甘油三酯水平与加重肾功能的进展有关系这一结论,国内外已有众多研究表明脂代谢的紊乱是影响CKD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MDRD研究报道低水平的HDL-C是肾脏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这个研究并没有得出脂代谢紊乱是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这一结论。

通常HDL-C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胆固醇,它在正常人体内扮演的是一个抗炎、抗氧化和胆固醇逆转运的角色。而在CKD患者中,这些活动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慢性肾衰竭患者,载脂蛋白a-1下降(能够导致HDL-C下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失活会长期影响HDL-C的水平及其的生成。

同时由于对氧磷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动度的降低,HDL-C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受到牵连。另外,氧化应激反应能够导致HDL功能紊乱,加重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

在一项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及HDL-水平降低能够导致血肌酐水平的上升,有着高水平的甘油三酯的患者产生血肌酐的升高是低甘油三酯水平患者的1.65倍。

而HDL-C低水平是肾功能进展的保护因素(0.47)。对于脂代谢的研究也有另外的声音,例如日本的一项研究中,医师认为在校正了各种混杂因素之后,脂代谢紊乱不能作为预测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子。

贫血在CKD患者中发病率很高且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正常的肾功能能够分泌足够的EPO维持血红蛋白的浓度。

但肾功能不全的CKD患者由于炎性因子介导、EPO的缺乏及抵抗就会导致贫血。尽管ESAs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输血的次数。

但是许多机构例如CHOIR、TREATtrials都已研究证实了不论是偏低或是偏高的血红蛋白浓度都能加重透析前CKD患者肾功能进展,心血管事件发生甚至导致死亡。

研究证实贫血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英国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血红蛋白低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血红蛋白正常患者1.93倍。

血红蛋白低的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风险是正常血红蛋白患者的3.16倍,也就是说贫血与CKD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及死亡有着密切关系。

人们逐渐认识到在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是极可能导致心血管钙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当eGFR<60ml/min/1.73m2即可出现钙磷平衡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上述两种改变相互影响,导致血管钙化发生和心血管事件增加。CKD4期患者高磷血症的发病率为29.2%,低钙血症的发病率为20.0%。

其中,肾功能进展组和肾功能平稳组的高磷血症发病率分别为36.7%和22.9%,但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肾功能进展组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肾功能平稳组,此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钙血症的发病率在肾功能进展组及肾功能平稳组分别为30.0%、11.4%。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21),肾功能进展组较平稳组PTH水平显著升高P<0.001)。

医师调查了111例CKD3-4期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发现CKD4期患者比CKD3期血钙水平显著性下降,而血PTH水平显著升高。

印度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肾功能下降不断加重,甲状旁腺激素亢进的患者不断增多,其中CKD4期发生IPTH升高的占25%,CKD5期则占到31%。

低血钙及IPTH升高确实可能对肾功能的进展有影响。医师回顾性研究显示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发病率相当高,血磷>6.5mg/dl死亡风险是血磷正常患者的1.27倍。

高磷血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高血磷症还是导致心血管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在祖国医学中,是没有“慢性肾脏病”这一病种之说,而与之相关的病种却有许多。

诸如腰痛、尿血、尿浊、水肿、癃闭、关格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加之藏相学说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肾主水”、“肾藏精”、“肾主骨生髓”等肾的主要功能失调。

病情围绕着“肾”而发展,以脏腑虚损,尤其是以脾肾之功能虚损为主,复为六淫所伤,加上劳损、情志等外部因素。

最终导致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水湿、湿热、湿浊、瘀血、浊毒内盛的多病机致病结果。

慢性肾脏病早期多以本虚为主,脾肾气虚,气虚日久,耗气伤阳,致阳气不足,脾肾阳虚,阳气耗伤,阳损及阴,阴液亏虚,导致气阴两虚。

随着病情的迁延不愈,虚久则邪气实于外,湿、热、瘀、毒邪等邪实为标,由虚转实,实亦致虚,虚实夹杂,导致病情的迁延不愈,终至气血阴阳离绝。

医师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多属久病伤正,正虚又易内生邪气,内外相引而虚实共存,尤其当处于肾脏病变的活动期,肾脏的排毒功能减退而蓄积体内,酿为“浊毒”。

湿、毒、热、瘀、虚五者交互为患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总的来说,正虚邪胜始终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病程变化的始末。

医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与学术思想后认为:CKD特别是中晚期,其病位广泛,既包括了寒热夹杂和病理产物的堆积作用,又涵盖了正虚邪实之间互相影响,由虚致实,实邪伤正的恶性循环。

到了慢性肾病4期,采取这5大有效治疗措施为的是什么?

#肾不好该怎么办#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一般将慢性肾脏病(CKD)分为五期,相对来说,处于CKD 1-2期患者的病情是比较轻的,处于CKD 3期患者则为病情轻重的分水岭,处于CKD 5期患者已经是病情最为严重的尿毒症了。今天笔者将要谈到的是病情比较严重但还不是最严重的CKD 4期。有人说,已经到了慢性肾脏病4期了,迟早都会变成尿毒症,治不治疗还不都一样?肾为先想说的是,就算到了CKD 4期,治疗或不治疗或不规范治疗,结果都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先来说说什么是慢性肾脏病4期(CKD 4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介于15-30ml/min之间的慢性肾脏病,就可诊断为CKD 4期。

这里的GFR,是以血肌酐检测结果并通过公式(如CKD-EPI)计算算出,也可以通过其它检测方法(如ECT)得出。如若用血肌酐检测结果计算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作为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则必须先纠正或排除慢性肾脏病合并的急性肾损伤导致的血肌酐可逆性升高。这是因为,有急性加重或可逆因素引起的高上去的血肌酐并不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以此作出的肾小球滤过率也不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真实的GFR。影响血肌酐一过性升高的急性或加重因素,包括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血容量不足(大量出汗、过度利尿、消化道大出血及大面积烧伤等)、饮食原因(高盐或高蛋白饮食)及不良生活方式(熬夜、剧烈运动及纵欲过度)等。

这些原因或诱因导致血肌酐快速升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也可以让其快速降下来)的情况,在慢性肾脏病的病程中(尤其见于慢性肾脏病4期等中晚期患者)是特殊容易出现的,也非常常见。一旦合并出现上述并发症,患者都应该第一时间去肾内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具体有哪些肾病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肾脏病4期?其实,诊断为CKD 4期,并不是原发病的诊断,而是慢性肾病的功能或分期诊断,在作出CKD 4期这一诊断前,必然还会有一个诊断,即原发病诊断或病因诊断。比如,IgA肾病或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就属于病因或原发病诊断,其它包括狼疮性肾炎、多囊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及慢性肾盂肾炎等也是病因或原发病诊断。也就是说,这些肾脏疾病都可进展为慢性肾脏病4期这一肾功能较差的严重阶段。若各种肾脏疾病到了这一阶段,虽然不能诊断尿毒症,但它离尿毒症仅一步之遥。不是尿毒症,就不需要立即采取血液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措施。但若不治疗,患者将会以更快速度向CKD 5期方向发展,同时也会出现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将会过早接受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的同时也会明显增加死亡风险。

因此,到了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也要接受各种有效治疗措施,为的是减少死亡风险与延长到尿毒症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那么,有哪些措施是有效治疗手段呢?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治疗高血压

到了CKD 4期,几乎100%都会并发高血压,而且往往不是一般的高,通常会达到高血压2级或3级水平。同时,由于此时患者的肾功能非常差,而且尚未接受透析治疗,因此,可选择的降压药非常少。然而,如果不能将血压控制达标,患者的病情进展会更快,而且还容易并心脑血管等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并发症。可选择的降压药,常见的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及α或β受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酒石酸美托洛尔及特拉唑嗪等。

2.改善贫血

到了CKD 4期,几乎100%都会并发肾性贫血,而且往往不是一般轻度贫血,而是达到中重度贫血程度。合并肾性贫血之后,不仅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促进慢性肾病的进展。除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之外,往往还应该加用铁剂及叶酸等“原料”的补充。也可改用罗沙司他等低氧诱导因子(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来改善与治疗肾性贫血。

3.防治感染

到了CKD 4期,患者的抵抗力会更差,而且一旦并发了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之后,就可能导致患者已经明显升高的血肌酐会进一步升高,甚至在一夜之间达到“尿毒症水平”(还不能立即作出尿毒症的诊断)。因此,积极防治感染也是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重点关注与面对的事情,包括预防与治疗两个方面。平时应适当做些运动以增强抵抗力,感染之后应第一时间加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4.纠正电解质紊乱

到了CKD 4期,患者更容易并发电解质紊乱,包括高钾血症、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也会出现低钾血症与高钙血症等其它类型的电解质紊乱现象。因此,除了要定期检查肾功能之外,每次检查也应同时化验血电解质等相关指标,以早发现电解质紊乱,从而为早治疗提供机会与依据。高钾血症者,应加用排钾等药物(如呋塞米)治疗;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者,应加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如碳酸钙等);等等。

5.其它治疗

到了CKD 4期,患者还会出现其它并发症,如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甲旁亢及心功能不全,还会出现心脑血管等其它并发症或合并症,这些疾病不仅会加速原有的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速度,而且还会导致患者过早死亡(增加死亡风险)。因此,都需要积极治疗,酸中毒者给予纠酸治疗、甲旁亢者给予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或其它治疗、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减轻心脏负荷的治疗、等等。

综上所述,即使到了慢性肾脏病4期,进行如上药物保守治疗仍然非常重要与必要。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