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辰糖尿病有什么症状(妊辰糖尿病有什么影响)
糖尿病有7个无痛症状,比测血糖还准!了解后赶紧检查!
在当今社会,健康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而 2 型糖尿病,正悄然成为我国一个棘手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你瞧,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摆在那儿,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地域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居民,患病率一马当先,高达约 12.4%,中部地区为 11.2%,西部地区则是 9.7% 。这可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它意味着无数人正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胁。
更让人揪心的是,年轻群体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如同坐了火箭,一路飙升。而且,这些年轻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例高达 24.5%,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纷纷找上门来,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就像给身体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
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30% - 40%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会不幸并发糖尿病肾病。与此同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在不断攀升。这是因为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就像一个 “捣乱分子”,会引发糖毒性作用,长期侵蚀着全身的血管系统,最终让心脑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2 型糖尿病最为狡猾的地方在于,它的早期症状常常如同隐匿的 “小幽灵”,难以被察觉。很多人在患病初期,身体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直到症状变得严重,才后知后觉自己已经被糖尿病缠上。也正因如此,医生们常常把糖尿病称作 “隐形杀手”,它悄无声息地在身体里搞破坏。
更糟糕的是,2 型糖尿病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痛感,许多早期的征兆就像 “小透明”,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其实,及时识别这些无症状表现,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就如同在黑暗中抓住了一丝光亮,能帮助我们尽早应对疾病。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讲 7 个能帮你识别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皮肤变化藏玄机,代谢异常初显现
想象一下,某天你在洗澡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自己颈部、腋下等褶皱部位,出现了一种天鹅绒样的黑斑,就像被一块黑色的绒布轻轻覆盖住了。可别小看了这些黑斑,它有个学名,叫做黑棘皮症。这可不是普通的皮肤变化,它通常是胰岛素抵抗发出的信号。
患有黑棘皮症的患者,往往还伴随着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他们的体重超标,身体像被吹起来的气球,行动都变得有些迟缓;血压也不稳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血脂更是高得吓人,血液就像变得浓稠的 “粥”。所以,一旦发现皮肤上出现这种奇怪的黑斑,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身体代谢功能已经出现了问题。
“三多” 症状冒头,血糖亮起红灯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自己食量大增,一顿饭能吃下平时两倍的食物,可没过多久,肚子又咕咕叫,像个饿了很久的小兽,不停地催促你进食。与此同时,还总是觉得口渴,喉咙像被火烤过一样,一杯接一杯地喝水,可还是觉得不解渴。更让人烦恼的是,频繁地跑厕所,尤其是到了晚上,夜尿明显增多,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其实都是典型的代谢紊乱信号。高血糖就像一个 “调皮鬼”,它会让体内的水分通过尿液大量流失,身体缺水了,自然就会感到口渴,于是不停地喝水,喝得多了,尿也就多了,就这样形成了 “多饮 - 多尿” 的恶性循环。一旦出现这些 “三多” 症状,很可能是你的血糖在向你发出强烈的警示信号,要赶紧重视起来。
持续疲劳挥之不去,能量代谢出故障
你是不是常常感觉自己浑身无力,像被抽干了力气的玩偶,哪怕经过长时间的休息,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醒来,还是觉得疲惫不堪,提不起精神。做一点小事,比如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仿佛身体被灌了铅一样沉重。
这种持续性的疲劳,很可能是血糖代谢出现问题的表现。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细胞就像是发动机,而血糖则是汽油。当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血糖进行能量供应时,就好比汽车加了劣质汽油,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身体自然就会感到能量不足,严重的时候,甚至连日常简单的活动都难以完成。所以,如果你长期被这种莫名的疲劳困扰,可别只以为是工作太累,也许是身体的血糖代谢出了故障。
泌尿感染反复来,免疫防线受冲击
高血糖不仅会在代谢方面捣乱,还会对我们的免疫系统 “下手”。它会让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像被打败的士兵,节节败退。泌尿系统就像一个脆弱的 “小城堡”,在高血糖的影响下,很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当你出现尿频,刚去完厕所没一会儿,又有了尿意;尿痛,排尿的时候感觉尿道像被火烧一样刺痛;尿液浑浊,不再清澈透明,就像一杯被搅浑的水。这些症状出现时,可别简单地以为只是普通的尿路感染。这时候,你应该及时去医院排查是否有尿路感染,同时,一定要检测一下血糖水平,因为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在背后搞鬼。
视物模糊现端倪,微血管损伤预警
某天,你正像往常一样看书、看手机,突然发现眼前的字变得模糊不清,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或者看远处的物体时,也感觉模模糊糊,原本清晰的轮廓变得若隐若现。这种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或视物不清,可能是暂时性晶状体渗透压变化的表现。
长期的高血糖就像一个 “破坏分子”,会慢慢侵蚀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微血管病变,最终影响视力。所以,如果你出现了这种视力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定期去医院进行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帮助你及时发现潜在的眼部问题,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不明消瘦悄然至,能量代谢陷困境
你有没有发现,在没有刻意节食减肥,也没有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自己的体重却持续下降。比如,三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了 5% ,原本合身的衣服,现在穿起来变得松松垮垮,仿佛一夜之间瘦了一圈。
这种不明原因的消瘦,很可能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胰岛素就像一把 “钥匙”,能帮助身体细胞打开吸收血糖的 “大门”。当胰岛素不足时,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血糖,身体就会像一个 “饿慌了” 的人,开始被动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这种现象常见于胰岛素缺乏的状态,一旦出现,可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伤口愈合超缓慢,循环功能受影响
生活中,难免会不小心磕磕碰碰,受一些小伤。正常情况下,这些小伤口就像一个勤劳的 “小工匠”,会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很快就会愈合。可如果你发现,一个小小的伤口,愈合时间竟然超过了两周,比如手指上被划破了一道小口,本以为几天就能好,结果过了十几天,伤口还是红肿未愈,甚至还出现了感染的迹象。
这很可能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以及组织修复能力下降。高血糖让身体的血液循环变得不顺畅,就像道路被堵塞了一样,营养物质和免疫细胞难以快速到达伤口部位,帮助伤口愈合。而且,反复的皮肤感染和难以愈合的伤口,还可能会导致慢性皮肤溃疡的风险增加,给身体带来更大的麻烦。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任一标准,就可以确诊糖尿病:
空腹血糖≥7.0 mmol/L(这里的空腹是指隔夜禁食 8 小时哦)
口服 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11.1 mmol/L
随机血糖≥11.1 mmol/L 且伴有典型症状
科学防治策略
膳食管理:建议把每日主食的 1/3 换成全谷物,像燕麦、糙米等,它们就像身体的 “清洁卫士”,富含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蠕动。水果方面,选择低 GI 值(<55)的,比如樱桃、梨等,这些水果升糖指数低,不会让血糖像坐火箭一样快速上升。优质蛋白质的选择上,鱼类和禽类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就像身体的 “优质建筑材料”,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
运动处方:每周进行 3 - 5 次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就像在给身体的 “发动机” 加油,让身体动起来;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动作舒缓,能调节身心。同时,搭配适量的抗阻训练,像哑铃操、弹力带等,能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率。
代谢监测: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它就像一个 “血糖小管家”,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还要关注血压(<130/80mmHg)和血脂(LDL - C<2.6mmol/L)水平,这些指标都与糖尿病的控制息息相关。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长期的 “战役”,需要医生和患者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进展,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比如年龄≥40 岁的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让他们患病风险增加;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身体内分泌可能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糖代谢筛查,就像给身体做一次全面的 “安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疾病风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体重暴增、口干舌燥?或暗示缺乏维生素D2,预示着妊娠糖尿病风
近年来,不少准妈妈在孕期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体重突然飙升、口干得慌,可能就是胰岛出了问题”、“吃得再多水也难缓解口干,是胰腺不灵了”、“餐后血糖直线上升,胰腺调控失调,糖尿病隐患重重”,甚至还有人直言:“维生素D2缺乏,胰岛功能告急,孕期糖尿病风险飙升”。听到这些说法,很多人不禁开始紧张担忧:究竟哪些变化是真正的健康警讯?孕期体重与口干的异常表现,究竟是暂时的生理波动,还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
孕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身体为了承载胎儿的成长,必然会经历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的变化。一般来说,合理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取决于孕前的体重状况,而适度的口干则可能与体内水分调节和代谢平衡有关。健康的孕期表现为:
体重增长平稳: 每个阶段的体重增加都有科学的参考值,不会出现突然暴增或急剧下降。
口干适中: 在适量饮水的前提下,口腔干燥感并不明显,极端口干往往预示着体内代谢异常。
胰腺及胰岛功能稳定: 胰腺负责胰岛素分泌,调控血糖平衡,正常情况下不会因孕期生理变化而大幅波动。
由于每个孕妇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细微变化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早期预警信号,因此关注自身状况至关重要。
体重突然增加、口干舌燥不仅仅是“吃得多、喝得少”那么简单。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暗示着体内正悄悄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维生素D2缺乏: 孕期若因户外活动减少、饮食不均衡导致维生素D2摄入不足,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
胰岛素抵抗: 体重暴增往往预示着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血糖调控出现困难,是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前兆。
饮食结构不合理: 高热量、高糖分的饮食习惯容易使血糖水平失控,进而导致口干和体重异常增加。
内分泌失衡: 孕期激素水平剧烈波动,若胰腺不能及时适应,就可能引发代谢紊乱。
其他潜在代谢异常: 除了胰腺问题,甲状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异常也可能与体重和口干问题密切相关。
胰腺作为人体调控血糖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体内代谢平衡。研究表明,维生素D2在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孕妇体内维生素D2水平不足,胰腺的工作负担就会加重,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衡,从而使血糖波动加剧,体重控制困难,口干现象更为明显。
另外,部分孕妇因担心体重问题而刻意限制饮水,但水分摄入不足反而会加重口干的症状,并影响新陈代谢。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户外活动对于维持维生素D2水平和胰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非所有的体重增加和口干症状都是无害的。当孕期出现下列情况时,就要高度警惕胰腺可能正发出“求救信号”了:
体重急剧增加: 若体重增长速度远超孕期建议范围,尤其是伴随腹部脂肪堆积明显,可能预示着体内胰岛素抵抗正在加剧。
持续口干: 无论是否饮水充足,如果长时间感到口干舌燥,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脱水现象,需及时检测血糖。
异常血糖波动: 无论是空腹血糖偏高,还是餐后血糖急剧上升,都可能是胰腺调控功能不足的信号。
乏力及频繁尿意: 胰岛功能失调常伴随全身代谢紊乱,出现持续性疲劳、夜间多尿等症状,都不容忽视。
面对这些异常表现,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口服糖耐量测试、血糖监测以及维生素D水平检测,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孕期是母体和胎儿健康的关键阶段,每一项看似不起眼的身体变化,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健康信号。保持科学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维生素D2水平,还能促进胰腺健康和血糖平衡。若发现体重异常暴增、口干舌燥等现象,切勿惊慌,及早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才能确保母婴平安,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孕期。
【妇女节特辑】怀个孕,怎么还得了糖尿病?医生来支招!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
我们迎来了属于每一位女性的节日
国际妇女节
我们不仅要庆祝女性的力量与美丽
更要关注女性的健康与福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新生命孕育中常见的挑战——
妊娠期糖尿病
01 “吃好喝好”的准妈妈
竟然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一位叫小妍(化名)的准妈妈来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刚坐下就满脸焦虑。
她怀孕26周了,在一次产检中被查出妊娠期糖尿病。
小妍说:“我一直很注重孕期营养,各种美食从不忌口,本以为吃好喝好宝宝就能健康成长,没想到却查出了糖尿病!”
小妍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准妈妈在孕期都可能面临类似困扰。那么,妊娠期糖尿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会对妈妈和宝宝造成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
02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
简单来说,就是怀孕之前血糖正常,怀孕后血糖升高了。和孕前就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不一样哦。
临床上很多准妈妈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是在产检时才发现血糖异常。
一般在怀孕24-28周,医生会建议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喝糖水”。抽血检查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5.1mmol/L,
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
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
以上3项只要有一项达标,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03 为什么会得妊娠期糖尿病呢?
目前确切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和孕期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强以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
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在帮助宝宝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会让妈妈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就像锁和钥匙不太匹配了,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04 妊娠期糖尿病
对妈妈有什么危害呢?
流产风险:流产发生率可能会升高,因为血糖过高可能影响胚胎发育。
妊娠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比正常孕妇升高,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威胁母婴生命。
易发生感染:感染的几率也增加,比如泌尿系统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10倍,这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等。
巨大儿风险:生产时,因为巨大胎儿发生率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都会增高,产程延长还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远期影响:另外,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复发率高,远期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升高。
05 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胎儿发育: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会促进自身蛋白质、脂肪合成,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躯体过度发育。如果合并微血管病变,胎盘血管异常也会影响胎儿发育。
流产和早产风险:早期血糖高可致胚胎死亡流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常常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导致早产。如果妊娠中晚期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还可能导致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
06 怎么判断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呢?
可以通过血糖监测结果来判断:
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3.3 - 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也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一般建议控制在5.5% - 6.5%。如果血糖经常超出这个范围,说明控制得不太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07 孕期怎么控制血糖呢?
①饮食控制:控糖的基础
控制总热量:根据体重、孕周、活动量等计算每天所需热量,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选择低糖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
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像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
分餐:少吃多餐,比如每天在3次正餐的基础上穿插加餐。正餐7 - 8分饱,加餐从正餐匀出适当主食,将粗细粮、谷薯类搭配起来,限制高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及蛋白质摄入。注意加餐不加量。
②适量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无运动禁忌证的孕妇,建议每日三餐后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每次30-60分钟,像散步、孕妇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③血糖监测:科学管理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血糖监测方法也很重要,反复扎手指带来的疼痛往往让人难以忍受,目前已经有无需扎手指的动态血糖仪,可以帮助准妈妈更轻松地监测血糖。
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
08 胰岛素治疗对宝宝有影响吗?
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无法通过胎盘,所以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准妈妈可以放心使用。但胰岛素的剂量需要医生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自己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以免引起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佳。
09 除了胰岛素,能吃其他降糖药吗?
目前,国内不推荐妊娠期使用口服降糖药,因为大部分口服降糖药可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
10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
心情很焦虑怎么办?
很多准妈妈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后会感到焦虑、担心,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良情绪会影响血糖控制,所以要学会调节情绪。
可以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参加一些孕妇课堂、准妈妈俱乐部,和其他准妈妈交流经验。
如果焦虑情绪比较严重,自己无法调节,也可以寻求医师的帮助。
11 家里人应该怎么帮助准妈妈呢?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
首先要理解准妈妈的心情,多关心、陪伴她,帮助她缓解焦虑情绪。
在饮食方面,家人可以一起调整饮食结构,准备健康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
鼓励准妈妈适当运动,陪她一起散步、做孕妇瑜伽等。
还要提醒准妈妈按时产检、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经过住院接受胰岛素降糖治疗,小妍的血糖达到了控制目标,并顺利完成了生育大计。
小妍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愿每一位准妈妈在拥抱生命喜悦的同时,能用知识武装自己,以科学管理护航孕期,让爱与健康同行。
祝愿每一位甜甜的准妈妈都能顺利生产!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图片、文字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文 | 利泽庭
指导科室 | 内分泌科
编辑 | 陈泽淳
初审 | 李芳萍
审核 | 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 | 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