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一型糖尿病二胎生活(一型糖尿病二胎怎么治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头胎患糖尿病 二胎也算“糖妈”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李映桃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白恬

“糖妈”备孕二胎,不可避免地要比普通妈妈面临更多的风险,因而需要更为谨慎。在孕前和孕期,“糖妈”究竟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专家介绍,“糖妈”,不仅包括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还包括生育一孩时患有妊娠糖尿病但产后正常的女性。这些妈妈要生育二胎,不仅要做好妊娠前咨询,请专家评价糖尿病的危重程度,以避免发生各类并发症,而且还要注意孕期的日常生活和药物应用的管理。

专家特别提醒,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不建议妊娠。

何谓“糖妈”

头胎有妊娠糖尿病

产后正常也算糖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李映桃介绍,所谓“糖妈”,分两类:糖妈妈备孕二孩包括两类群体,一类是本身就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另一类是一孩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产后正常的女性。

虽然,糖尿病妈妈怀孕面临的风险比普通人大得多,尤其是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母婴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并发症都较高。但是,只要做好孕前准备和孕期管理,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完全可以实现。

妊娠前咨询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孕前也要评估

李映桃介绍,无论是第一类糖妈妈,还是第二类糖妈妈,想要生育二孩,都需要做好孕前咨询。

对于本身就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李映桃建议,应详细了解妊娠可能对病情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孕前控重;妊娠前和妊娠期间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同时,要注意孕期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预防。此外,还要注意孕前和孕期的营养、运动、血糖检测和药物治疗的调整。

“那些本身就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女性,在计划怀二孩之前,一定要同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一起评价糖尿病的危重度,是否存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李映桃说,那些已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女性,怀二孩时妊娠期症状可能加重,则需在妊娠期检查时由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重新评价。

对于第二类人群,也就是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产后正常的女性,在生育二孩时,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为30%~50%。李映桃建议,产后1年以上计划妊娠者,最好在计划妊娠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至少在妊娠早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如血糖正常,也仍需在妊娠24~28周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专家提醒

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好别怀孕

李映桃认为,那些本身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妈妈,务必在备孕前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检查项目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压、心电图、眼底检查等等,然后由内分泌科和产科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只有符合条件者方可怀孕。

李映桃提醒,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妈妈在怀孕前或怀孕期间还要注意以下几项指标的评估:

1.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她说,糖尿病患者在计划妊娠前或明确妊娠时,应进行一次眼科检查,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由医生评价是否存在可能加重或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此外,妊娠期间也要密切随访眼底变化,直至产后1年。妊娠前及妊娠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病情发展。

2.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她说,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妊娠可造成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暂时性肾功能减退,而肾功能不全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影响。而且,对于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妊娠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不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怀孕。

3.评估其他并发症的发病可能。除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外,糖尿病还有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相关病变包括胃轻瘫、尿潴留及体位性低血压等,都可进一步增加妊娠期间糖尿病管理的难度。此外,妊娠前,糖尿病患者还要仔细检查心血管疾病,因为准备妊娠的糖尿病妇女的心功能需达到能够耐受运动试验的水平。

自我管理

“糖妈”孕前最好减轻体重的7%

李映桃提醒,糖妈妈生育二孩,在孕期要注意营养、运动、戒烟、免疫接种、控制体重血糖等日常管理。

在营养方面,备孕糖妈妈要学会简单的饮食计划方法,如份数控制和健康食物的选择。饮食应当总量控制、均衡营养、食品多样化,有条件情况下应当由营养师进行专业营养指导。

在运动方面,备孕糖妈妈应坚持体力锻炼,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体力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最大心率的50%~70%),每周至少3天,不能连续超过2天不运动。减少静坐时间,尤其是避免超过90分钟的静坐。

在免疫接种方面,备孕糖妈妈应和普通人群一样常规接种疫苗。备孕前3~6月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没有接种乙肝疫苗的最好接种后再怀孕。”

当然,糖妈妈最重要的“功课”之一,还有控制体重和血糖。对于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的超重糖尿病患者,孕前目标是通过营养和运动,减轻体重的7%,使体重指数<24。

除了控制体重,还应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孕妇妊娠早期流产及胎儿畸形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妊娠前后理想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控制理想目标: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4~6%。良好标准:空腹血糖在6.1~7.2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8.9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6~7%。

此外,李映桃提醒,所有备孕的糖妈妈都不要吸烟或使用烟草产品。

是否遗传

夫妻都有糖尿病

后代发病几率高

李映桃说,很多糖妈妈担心糖尿病会遗传下一代。目前已知单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尿病具有较高的遗传性,但大多数人的糖尿病是2型和1型,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换句话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未必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患病的几率确实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大一些。

糖尿病妈妈怀孕面临的风险比普通人大得多,糖尿病的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母儿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仍较高。近期并发症包括: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早产、羊水过多,死胎、死产、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及手术产率增加、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远期并发症包括:后代的肥胖、DM、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性增加;母体远期糖代谢异常,II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李映桃提醒,如果夫妻双方都有糖尿病,其后代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会更高。但是,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不需太过惊慌,因此,也不建议孕前和孕期对胎儿是否罹患糖尿病进行产前诊断。

“糖妈妈不用过分恐慌,只要糖尿病女性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将血糖控制好,且无心、脑、肾、眼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她说,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环境中,受精卵能生长发育,也能预防胎儿畸形及降低流产、早产、死胎、巨大胎儿的发生。

李映桃提醒,糖妈妈在妊娠前,要停用妊娠期禁忌药物。至于有些糖妈妈担心孕期用药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的问题,李映桃说,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不会有明显影响。

一胎有妊娠糖尿病,二胎备孕更要注意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现在很多打算生育二胎的妈妈们都会咨询,自己在生育第一胎的时候,出现了妊娠糖尿病,那么,生育二胎还会吗?答案是几率很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备孕期预防妊娠糖尿病的知识吧。

有妊娠糖尿病史怀二胎患病几率高 备孕先查血糖

美国有研究报告表明,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更容易患上这种病。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5%,再次妊娠时,糖尿病的复发率高达33%-69%。因此,建议妊娠期糖尿病妈妈在产后42天要复查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准备怀二胎,在怀孕前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高血糖,血糖控制正常再怀孕,以降低再次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

除了有病史 这8类孕妇也易患妊娠糖尿病

除了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妈妈,以下几类孕妇也容易患妊娠糖尿病:

1.身体肥胖或超重,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6以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的平方)。

2.年龄在33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3.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4.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5.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6.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情况。

7.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胎儿。

8.怀孕过程中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或者出现羊水过多。

预防妊娠糖尿病要严格控制饮食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复发率很高,第一次怀孕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在备孕二胎时,更要从一开始就注意控制血糖,避免血糖飙升,尤其要对饮食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孕期头3个月,为了减轻早孕反应,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通过肉、蛋、奶、豆制品保证优质蛋白,多吃蔬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妊娠中后期,这时血糖增高主要导致胎儿在子宫里过度生长发育,导致巨大儿或增加剖腹产率。因此,孕妈妈在怀孕中后期要严格控制饮食,切忌胡吃海喝。建议孕妈妈每天在三餐之外,可以适当增加2-3餐(包括水果和睡前加餐的主食),在选择食物时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荞麦面、通心粉等。总的来说,一天的食物要尽量包括八大类:粮谷类、肉鱼蛋类、奶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坚果类。

控制饮食之外还应适当运动

建议孕妈妈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最好结合适当的运动。可在餐后一小时后进行散步、做操等较为轻松缓和的活动,避免剧烈的运动,运动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左右,而且在运动过程当中应注意观察有没有宫缩,如果感到疲劳、有宫缩要马上休息。

看来第一胎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妈,在备孕二胎的时候,更需要好好注意,根据上面小编的分享,各位备孕妈妈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哦。

头胎患糖尿病 二胎也算“糖妈”

gettyimages供图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李映桃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通讯员白恬

“糖妈”备孕二胎,不可避免地要比普通妈妈面临更多的风险,因而需要更为谨慎。在孕前和孕期,“糖妈”究竟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专家介绍,“糖妈”,不仅包括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还包括生育一孩时患有妊娠糖尿病但产后正常的女性。这些妈妈要生育二胎,不仅要做好妊娠前咨询,请专家评价糖尿病的危重程度,以避免发生各类并发症,而且还要注意孕期的日常生活和药物应用的管理。

专家特别提醒,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不建议妊娠。

何谓“糖妈”

头胎有妊娠糖尿病

产后正常也算糖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李映桃介绍,所谓“糖妈”,分两类:糖妈妈备孕二孩包括两类群体,一类是本身就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另一类是一孩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产后正常的女性。

虽然,糖尿病妈妈怀孕面临的风险比普通人大得多,尤其是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母婴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并发症都较高。但是,只要做好孕前准备和孕期管理,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完全可以实现。

妊娠前咨询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孕前也要评估

李映桃介绍,无论是第一类糖妈妈,还是第二类糖妈妈,想要生育二孩,都需要做好孕前咨询。

对于本身就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李映桃建议,应详细了解妊娠可能对病情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孕前控重;妊娠前和妊娠期间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同时,要注意孕期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预防。此外,还要注意孕前和孕期的营养、运动、血糖检测和药物治疗的调整。

“那些本身就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女性,在计划怀二孩之前,一定要同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一起评价糖尿病的危重度,是否存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李映桃说,那些已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女性,怀二孩时妊娠期症状可能加重,则需在妊娠期检查时由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重新评价。

对于第二类人群,也就是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产后正常的女性,在生育二孩时,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为30%~50%。李映桃建议,产后1年以上计划妊娠者,最好在计划妊娠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至少在妊娠早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如血糖正常,也仍需在妊娠24~28周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专家提醒

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好别怀孕

李映桃认为,那些本身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妈妈,务必在备孕前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检查项目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压、心电图、眼底检查等等,然后由内分泌科和产科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只有符合条件者方可怀孕。

李映桃提醒,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妈妈在怀孕前或怀孕期间还要注意以下几项指标的评估:

1.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她说,糖尿病患者在计划妊娠前或明确妊娠时,应进行一次眼科检查,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由医生评价是否存在可能加重或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此外,妊娠期间也要密切随访眼底变化,直至产后1年。妊娠前及妊娠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病情发展。

2.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她说,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妊娠可造成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暂时性肾功能减退,而肾功能不全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影响。而且,对于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妊娠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不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怀孕。

3.评估其他并发症的发病可能。除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外,糖尿病还有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相关病变包括胃轻瘫、尿潴留及体位性低血压等,都可进一步增加妊娠期间糖尿病管理的难度。此外,妊娠前,糖尿病患者还要仔细检查心血管疾病,因为准备妊娠的糖尿病妇女的心功能需达到能够耐受运动试验的水平。

自我管理

“糖妈”孕前最好减轻体重的7%

李映桃提醒,糖妈妈生育二孩,在孕期要注意营养、运动、戒烟、免疫接种、控制体重血糖等日常管理。

在营养方面,备孕糖妈妈要学会简单的饮食计划方法,如份数控制和健康食物的选择。饮食应当总量控制、均衡营养、食品多样化,有条件情况下应当由营养师进行专业营养指导。

在运动方面,备孕糖妈妈应坚持体力锻炼,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体力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最大心率的50%~70%),每周至少3天,不能连续超过2天不运动。减少静坐时间,尤其是避免超过90分钟的静坐。

在免疫接种方面,备孕糖妈妈应和普通人群一样常规接种疫苗。备孕前3~6月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没有接种乙肝疫苗的最好接种后再怀孕。”

当然,糖妈妈最重要的“功课”之一,还有控制体重和血糖。对于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的超重糖尿病患者,孕前目标是通过营养和运动,减轻体重的7%,使体重指数<24。

除了控制体重,还应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孕妇妊娠早期流产及胎儿畸形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妊娠前后理想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控制理想目标: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4~6%。良好标准:空腹血糖在6.1~7.2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8.9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6~7%。

此外,李映桃提醒,所有备孕的糖妈妈都不要吸烟或使用烟草产品。

是否遗传

夫妻都有糖尿病

后代发病几率高

李映桃说,很多糖妈妈担心糖尿病会遗传下一代。目前已知单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尿病具有较高的遗传性,但大多数人的糖尿病是2型和1型,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换句话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未必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患病的几率确实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大一些。

糖尿病妈妈怀孕面临的风险比普通人大得多,糖尿病的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母儿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仍较高。近期并发症包括: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早产、羊水过多,死胎、死产、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及手术产率增加、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远期并发症包括:后代的肥胖、DM、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性增加;母体远期糖代谢异常,II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李映桃提醒,如果夫妻双方都有糖尿病,其后代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会更高。但是,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不需太过惊慌,因此,也不建议孕前和孕期对胎儿是否罹患糖尿病进行产前诊断。

“糖妈妈不用过分恐慌,只要糖尿病女性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将血糖控制好,且无心、脑、肾、眼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她说,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环境中,受精卵能生长发育,也能预防胎儿畸形及降低流产、早产、死胎、巨大胎儿的发生。

李映桃提醒,糖妈妈在妊娠前,要停用妊娠期禁忌药物。至于有些糖妈妈担心孕期用药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的问题,李映桃说,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不会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