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生孩子会畸形吗(糖尿病生孩子会加重病情吗)

林香云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对生育有什么影响

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之一,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会对女性的生育有很大的影响。

一.受孕率下降

糖尿病会导致受孕率的下降,有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与没有糖尿病的女性相比,女性的受孕率分别降低了24%(1型)和36%(2型),当然,这可能会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影响,但糖尿病对受孕率的影响却是实际存在的。

二.妊娠期并发症

1. 妊娠丢失

一直以来,孕前合并糖尿病会增加围产儿死亡率风险,包括自然流产和死产。

(1)相比普通人群,1型糖尿病的死产风险增加5倍,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增加10倍。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1型糖尿病流产风险,虽然随着糖尿病护理的改善,1型糖尿病女性的自然流产和死产的患病率似乎在下降,但 1型糖尿病的流产风险仍然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而2型糖尿病女性发生婴儿死产风险,围产期死亡率,先天性畸形风险都有增加。

高龄和肥胖都会增加胎儿发育不良的风险,特别血糖控制不好的话,更是会引起围产儿的意外风险。

2. 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

(1)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在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中很普遍,在1型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中,高达50%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90%百分位。孕前和怀孕期间,特别是孕晚期,血糖控制不佳是预测巨大儿的重要指标。

(2)对于2型糖尿病女性,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亦可高达30%-40%。:近一半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有过多的妊娠体重增加,这与婴儿出生体重较高独立相关。随着妊娠期体重的过度增加,2型糖尿病的女性发生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和剖腹产的风险也会增加。

3. 先兆子痫

糖尿病会增加妊娠期间发生先兆子痫风险,尤其是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而且血糖控制不良似乎是预测先兆子痫的可靠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先兆子痫的几率就增加1.5倍。

三.糖尿病的交叉反应

1.月经不调

胰岛素抵抗或缺失的问题容易引发女性的月经不调,使月经变得没有规律。

2.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本就是是育龄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它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为基础的病症。而糖尿病也是内分泌的异常所致,所以糖尿病女性更容易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糖尿病,不管是1型还是2型,都需要好好治疗,特别是准备生育的家庭,更是要与医生沟通好。

妊娠期糖尿病 生完就没事?

解惑专家:曾慧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

在各类糖尿病患者中,妊娠期糖尿病由于病程较短而常常为患者所忽略,觉得“生完孩子没事就行了”。实际上,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可能会在围产期危害母婴健康和安全,对日后妈妈和孩子的健康会有远期影响。专家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咨询产科医生后制定孕期管理计划,寻找专业营养师的帮助、调整饮食,加上在医生指导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要害怕药物治疗,该用胰岛素时就用胰岛素。同时要自我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时定量进食,保持规律生活、愉快心情和充足睡眠。

妊娠糖尿病不可忽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曾慧倩介绍,亚洲人群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率达到16%~17%。我国近年两孩政策全面放开后,高龄孕产妇增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怀孕前就肥胖、有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孕妇,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据悉,大部分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例是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这是由于孕期分泌的激素会导致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人血糖更高。而在分娩后6周~12周血糖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很多女性都会认为只是小问题。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程不长,但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影响。对宝宝来说,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以及胎盘功能不好,或造成巨大胎儿或者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黄疸机会也会增加。妈妈容易发生高血压、感染等妊娠并发症,到了孕期后期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宝宝会缺氧,需要手术助产、剖宫产、产伤的几率增加。”曾慧倩说。

曾慧倩提醒,更重要的是,妊娠期糖尿病并不是生完好了就“万事大吉”。“大约50%~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她们的小朋友患肥胖和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普通小朋友的2~4倍。尽管妊娠期糖尿病现在没什么给你造成不舒服,可能10年、20年后,影响就出来了。”

控制不好血糖需要用药

曾慧倩指出,其实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没有症状,主要依靠产检时的筛查发现病情,但影响是很大的。

至于怎么干预也有讲究。有的孕妇会觉得,患上糖尿病可能是因为自己吃太多糖类了,之后少吃点甜食、主食就可以。“其实主要原因不是吃甜食,而是胰岛功能不是很好,吃了甜食进去没有办法触发身体反馈性分泌胰岛素的机制。”曾慧倩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专业的营养指导,达到既能控制血糖也能保障胎儿的营养需求的平衡,营养科医生会根据能量换算、食物配比,给出细致到分几餐吃、东西怎么煮的指导,单纯靠自己减某一类食物很难达到这一平衡。

由于孕期需要保证一定的能量供给,因此当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水平时,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很多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宁愿吃少一点都不愿意用药,但这样有可能会使宝宝得不到足够营养,导致生长受限。实际上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在孕期使用是安全的。”曾慧倩说。

她提醒,一旦妊娠期糖尿病这个诊断成立了,就会伴随整个孕期,“并不是血糖正常,就是妊娠期糖尿病好了,只是说控制得比较好,仍然需要持续地监测、随访。随着孕周增大,胰岛素生理抵抗在怀孕八九个月时达到高峰,那个时候的血糖是最难控制的。”(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李雯)

医学新成果守护1型女性“糖友”健康孕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桂运安 方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翁建平教授团队在1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综合管理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1型糖尿病不同孕期疾病管理的关键点整合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中,通过孕前-孕中-围产-产后全流程覆盖,使1型糖尿病女性严重不良妊娠结局(母婴健康)率从既往25%降至6.0%,其中子代畸形率从8%降至0%;剖宫产、巨大胎发生率等也降低至与非糖尿病孕妇相当。

这是全球首次在糖尿病领域将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妊娠结局提升到接近正常孕妇水平,研究受到国际关注。来自英国、美国、瑞典的科研人员参与了研究项目。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该病起病较急,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终身接受以胰岛素治疗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妊娠是女性人生中重要的特殊时期,但妊娠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并发症,1型糖尿病也是重要的高危妊娠因素。未得到有效孕期疾病管理的1型糖尿病女性子代巨大胎儿、胎儿先天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较正常人高4~10倍。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和缺乏计划妊娠是其糖尿病进展、妊娠不良结局明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1型糖尿病女性的先天畸形、死产、流产等不良妊娠风险较一般人群高出7倍,其严重不良妊娠率高达25%,其中,子代畸形率约为8%。由于较高的不良妊娠率,女性患者陷入了“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三不敢”生活困境。

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雪瑛介绍,在缺乏充足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守护1型糖尿病孕产妇、减少不良妊娠、保证母婴健康,从“三不敢”生活困境到实现“拥有健康孩子,拥有完整人生,拥有幸福生活”的“三拥有”,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任重道远的社会责任。

2015年开始,翁建平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通过实施孕产全程管理方案以改善中国1型糖尿病女性妊娠结局的“康乃馨”研究项目。

在翁建平看来,“康乃馨研究”有两大特色:一是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研究并抓住糖尿病产检管理的关键节点,实行1型糖尿病患者全流程覆盖干预;另一方面按照内分泌科与产科相结合,血糖评估与产前评估相结合,动态检测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思路,将糖尿病产检相关管理手段整合进国家通用孕产妇保健体系中,在没有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康。

他认为,“康乃馨研究”不是传统意义上针对某些基因、某个靶点、某种技术手段的生物医学创新或是诊断治疗方式创新,而是用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融合医患沟通、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与医学人文关怀的诊治照护体系创新。

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内分泌与代谢类权威学术期刊《糖尿病护理》。审稿人认为,该项目研究设计很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级1型糖尿病妊娠疾病管理计划,能使1型糖尿病女性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改善,对其他类似地区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

翁建平指出,相关临床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1型糖尿病孕前-孕期全程管理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不仅对我国制订符合现实国情的糖尿病诊疗相关临床指南产生重要影响,也将为其他国家开展糖尿病妊娠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