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多囊会不会引发糖尿病(多囊会不会引发痛经)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 0
文章目录:

直播预告|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引发糖尿病吗?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多囊卵巢综合征就是其中之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女性不孕的最常见原因,它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严重时会导致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从而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使得卵巢黄体生成素明显升高,促进细胞产生雄激素,造成雄激素升高,对糖尿病又有不利影响。两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通过治疗早日恢复健康呢?

羊城晚报岭南名医联合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海上名医”平台,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莹做客直播间,为糖友们讲讲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糖尿病的“爱恨情仇”。

直播时间:

2020年7月15日(周三)15:00 - 16:00

观看方式:

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直播间

直播时段,我们不见不散!

出品:羊城晚报金羊网岭南名医工作室

每5秒就有1人因其死亡!糖尿病的并发症究竟有多可怕?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专家:

赵爱利,福建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专业博士研究生

王文祥,福建医科大学教授,营养与食品专业博士生导师

今天(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指出:

全世界有5.37亿(10.5%)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2021年全球因糖尿病或其并发症死亡的成年人有670万(占全因死亡率12.2%),平均每5秒钟就有1人因其死亡。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认为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往往容易忽略了发病信号。

其实,糖尿病,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其所带来的并发症。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多可怕?

我国现有糖尿病成年患病人数为1.16亿,每年约有83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是“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常伴有疲累和肥胖,但通常在糖尿病前期或患病期也会有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伤口不易愈合、视力减退、手脚麻木、皮肤瘙痒、小便次数变多、口干舌燥以及刚吃完饭就开始饿等症状。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引发各种并发症:

如视网膜病变、肾脏衰竭(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如心衰和心肌梗死等)等多器官的疾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如截肢和失明等),甚至亡。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一是遗传二是后天环境(病毒感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常见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尿病前期病史、体重指数(BMI)≥24.0、中心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少运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人群以及有巨大儿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常见的糖尿病误区

Q1: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这里的糖,通常指精制糖,而糖分为精制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和淀粉。

单纯控制糖的摄入,而没有减少淀粉的摄入,也不等于控制饮食,还需要低脂低盐、戒烟戒酒等。

除饮食外,长期不运动、肥胖、糖尿病前期病史及家族史、病毒感染等都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Q2:有糖尿病,就要控制喝水?

喝水多是糖尿病人体内缺水的体现,控制喝水反而会加重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Q3:血糖控制正常,就可以放松饮食管理?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控制饮食和运动管理,三者相辅相成。

不控制饮食,很可能会引起血糖的较大波动,不利于机体保持稳定的代谢状态和体重;饮食控制得当,还可以根据医生建议相应减少药物的用量。

Q4:只吃糖尿病食品就不会有事?

糖尿病食品是为糖尿病人挑选的适合的食品,可以帮助糖尿病人较好的控制血糖。

但归根结底,和普通食物的营养成分没有明显差别,所以,糖尿病人在选择食物上还是需要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

Q5: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不含糖。

市面上,“无糖”一般会用代糖(葡萄糖浆、麦芽糊浆等)代替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等,这些物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而且有些“无糖”食品即便不含精制糖,也含有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

因此,在选择食品上,不能只关注“无糖”的噱头,还应关注食物成分表是否含升糖物质。

如何预防糖尿病?

1.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久坐、不酗酒不抽烟、按时吃早餐、勤喝水以及劳逸结合。

2.健康的饮食模式

保证主食不过量(250-400 g)、粗细搭配(减少精细米面并搭配粗粮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鱼禽蛋类,少食油腻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中除参照水果的升糖指数外,还应结合水果的含糖量选择水果:

适量吃含糖量小于10%的水果主要有石榴(1.69%)、西瓜(4.2%)、草莓(5.9%)和柠檬等;限量吃含糖量10%-20%的水果,如苹果(12.3%)、香蕉(19.5%)、火龙果(13.3%)和芒果等;禁止吃含糖量大于20%的水果或果脯,如干枣、桂圆(20%)和蜜枣等。

3.规律适当的运动

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体育运动,如跑步、打球和瑜伽等。

4.定期的体检

预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要早期筛查,提前预防。

因为糖尿病一旦形成,几乎会伴随人的一辈子。

定期检查血糖(正常值为3.89- 6.1 mmol/L),超出正常值就需要引起重视,需要提前进行干预。

已经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改良饮食模式

多用粗粮代替精细米面,减少糖(包括精细糖如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以及淀粉)的摄入,用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替代高升糖指数的食物。

注意高血糖指数食物和低血糖指数食物搭配着吃,可有效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年版)

<55,为低血糖生成指数

55~70,为中血糖生成指数

>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

尽量不吃脂肪含量高(如红烧肉等)及辛辣重口的食物。

进行舒缓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患者,平时可以做舒缓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散步、太极拳和瑜伽等,感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

但注意,餐后30分钟到1小时后再运动,且不可空腹锻炼。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明显低血糖、足部伤口感染、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并发症时不宜运动。

多囊卵巢真的会引起糖尿病吗?

多囊卵巢是指卵巢内有多个卵泡发育,在超声上呈现出多个小卵泡的样子。一般是没有优势卵泡的。由于卵泡在超声上显示为小的囊肿,所以称为多囊卵巢。由于没有优势卵泡成熟,所以不会产生排卵,也就没有月经。导致卵泡不排卵的原因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

多囊卵巢综合症则是因为体内激素分泌紊乱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是体内雄激素升高,导致的一些症状和体征,比如脸上长痤疮、身上性毛增加(比如乳头、乳晕上有粗毛、上下唇有小胡须、阴毛呈菱形分布等),有的女生声音低沉。多数伴有月经稀少甚至闭经。查性激素时可以发现体内睾酮水平增加。超声诊断上往往表现为多囊卵巢。此外,很多人伴有肥胖,或者胰岛素抵抗,化验检查时有胰岛素抵抗,或者呈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对于这一系列的异常所导致的综合症,临床上称为多囊卵巢综合症。

由于很多人伴有胰岛素抵抗,因此,这些患者在年龄稍大时,往往伴有糖耐量异常,在40多岁的时候,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因此,博主提出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还真的不是杞人忧天,真的是有关系的。

多囊卵巢综合症不仅和糖尿病有关,有些人还有高血压。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俗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这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年轻时身体内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的增生,但又没有排卵,体内无法及时提供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转化的孕激素,所以容易产生子宫内膜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经过减肥、运动后,很多人是可以恢复排卵的。另外,经过治疗,绝大多数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人都能怀孕。但是,这个病是个终身性疾病,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使得这个病一次性的彻底治愈,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控制病情,不向坏的方面发展,不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传统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基本上没有任何治疗作用。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人来说,一定要长期努力的减肥、运动,有生育要求时,适当使用促排药,或者/和使用二甲双胍增强胰岛素的作用,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怀孕、生孩子。在没有生育愿望时,也要运动、减肥,及时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卵巢,这样才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PS:抱歉,本人不在今日头条中直接回答网友的提问。如果有医疗健康上的问题需要咨询,请在微信中搜“等闲雅医(dengxianyayi)”这个微信公众号,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后,大家可以向我或者其他专家(有妇产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和骨科等)提问,我们将很高兴的解答大家的问题。谢谢您的理解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