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会得糖尿病吗(小孩子会有糖尿病症状)
儿童也会得糖尿病?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需警惕!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吴娜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不会得这种病,但事实上,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儿童并不少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明显上升,儿童患糖尿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那么,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为此《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吴娜……
出现哪些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呢?
当孩子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时,家长需警惕孩子的血糖。在1型糖尿病中,几乎所有儿童患儿起病时,至少会有“ 三多一少 ”4 种中的1 种表现,部分儿童患儿还有夜间遗尿的表现。初次就诊时,常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深呼吸或者大呼吸、呼气中带有烂苹果味,此外,还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2型糖尿病的儿童患儿,常喜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易合并代谢综合征表现,比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黑棘皮病、脂肪肝等。
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体重因素、精神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会比较高。
2、饮食因素
如果儿童经常吃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比如蛋糕、糖果、油炸食品等,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吃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
3、体重过重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合理饮食,经常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体重过重,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4、精神因素
如果儿童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出现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1、要注意饮食。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
2、要适度运动,目前很多孩子的运动量太小。
3、一定要控制好体重。大部分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体重超重的人。
专家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要管住嘴、迈开腿,避免暴饮暴食,注意清淡饮食。此外,口干、明显消瘦、多饮、多尿等都是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对此要引起警惕。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嘉宾
吴 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次日06:25
杭州13岁男孩确诊糖尿病!妈妈后悔:他每天都喝……家长不能太宠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为饮料的忠实爱好者
杭州13岁的峰峰(化名)
几乎每天都要喝一瓶
不管是甜甜的果汁、香浓的奶茶
还是让人酸爽的“快乐肥宅水”
他都很喜欢
可谁能想到,就在几天前
他像往常一样,喝了一瓶饮料后
竟陷入了重度昏迷,还差点丢了性命
1、一瓶饮料下肚,13岁肥胖男孩进了ICU
事情发生于两天前,峰峰像往常一样喝了一瓶饮料,过了不久他突然开始呕吐,整个人昏昏沉沉,连饭也吃不下。家人以为他感冒加上肠胃不舒服,就给他吃了点感冒药和健胃消食片。
可过了一段时间,峰峰恶心呕吐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嗜睡的症状还加重了,最后甚至对外界的呼唤反应很差。
家人赶紧将他送到了浙大儿院,到达急诊时,峰峰已陷入了昏迷,GCS评分7分,精神差,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酸中毒,pH值低至6.89,实际碱剩余 -28.5mmol/L,血糖38mmol/L(正常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
如果再不接受治疗,随时会危及生命。孩子随即被转入PICU,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2、孩子长期肥胖,暗暗得了糖尿病
PICU医生不久后就召集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了会诊,峰峰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伴酮症酸中毒。
看到这一长串的诊断,峰峰家人感到吃惊。因为虽然看不懂专业的医学名词,但糖尿病几个字他们还是知道的。
也就是说孩子之前就已经得了糖尿病?
内分泌科医生戴阳丽解释,峰峰身高170cm,体重却有112.2kg,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达38 kg/m2,已经远远超过儿童肥胖的标准。如果一直肥胖,人体的胰岛可能会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有朝一日可能就会“罢工”。
“儿童2型糖尿病主要和肥胖有关。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戴阳丽说。
得益于疾病的快速、正确诊断,峰峰及时进行了补液、降颅压、胰岛素应用等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峰峰的酸中毒逐渐纠正,血糖稳步下降,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目前血糖控制良好,定期随诊中。
3、医生:体重超过这个界限都要注意
糖尿病风险会急剧上升
“我们知道太胖不好,但想着孩子还小没关系,没想到真会因此得糖尿病啊。” 峰峰家人后悔不已。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主任医师表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增多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正常血糖,胰岛β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此过程伴随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损,患者胰岛功能逐渐减退,不能代偿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所以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这个孩子BMI高达38 kg/m2处在糖尿病的高风险体重区。
她表示,在中国,成人BMI≥24 kg/m2时糖尿病风险开始显著增高,BMI≥28 kg/m2时风险急剧上升。怎么计算自己的BMI是否超过28这个界限?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也就是说,如果您的身高是160cm,在体重达到71公斤的时候,BMI就达到了28 kg/m2;如果您的身高是170cm,在体重达到80.9公斤的时候,BMI就达到了28 kg/m2。
而儿童的超重、肥胖BMI标准随年龄不同,详见附表。
4、谨记:肥胖增加糖尿病风险,小孩也不例外!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三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如新生儿糖尿病和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儿童糖尿病中接近90%是1型糖尿病,大多患儿发病年龄在学龄前期,其次在青春期;2型糖尿病占比不到10%,虽然并不算高,但比例却日渐增加。
2型糖尿病以前常被认为是“成人的糖尿病”,但现如今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2型糖尿病发病已越来越年轻化。儿童2型糖尿病主要和肥胖有关,因此,控制好体重,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都非常重要。
知识1 1:孩子太胖了怎么办?
一是日常采取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是谷类,烹饪时要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二是让胰岛充分休息。一日三餐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了,尽量不要喝饮料、最好不要加餐,特别不要吃夜宵,让胰岛可以休息足12个小时,有助于代谢健康。
三是适量运动。运动好处多,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抗阻力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还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提醒运动45分钟后才开始燃烧脂肪,所以要保证足量的运动时间。
四是充足睡眠。睡眠对身体机能的调控很重要。人在睡眠中,体内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高峰时的分泌量超过白天分泌量的5-7倍,儿童最好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8点半到早上6点左右。
来源:浙大儿院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得了糖尿病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吴娜
近年来,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全球性增多的儿童肥胖症和缺乏身体锻炼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关键诱因。那么,出现什么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得了糖尿病怎么办?为此《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吴娜……
出现什么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
1、“三多一少”症状
小孩血糖高的症状之一就是“三多一少”症状 ,主要表现为饮食量增多、喝水量增多、排尿量增多以及体重减少。这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果小孩的血糖过高,也会出现这些症状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就要及时带他们到医院去做血糖监测,以便尽早确诊病情和治疗。
2、视力模糊
如果小孩子身体内的血糖过高,那么糖代谢就会发生紊乱,这样很容易影响到视网膜的健康,甚至导致视网膜病变,使得眼底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这个时候视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视力模糊的现象。如果孩子表示自己看东西不清楚,不要单纯的以为是近视,很有可能是血糖过高所致。
3、皮肤瘙痒
很多血糖高的小孩子都会感觉皮肤瘙痒,这也是血糖高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血糖过高会使血液循环变得很差,而且这个时候体内的糖分充足,会给细菌入侵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加大各种皮肤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
4、爱发脾气
如果小孩子的血糖偏高,往往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使得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出现爱发脾气的现象。如果说孩子本来是比较安静的性格,突然变得情绪容易失控,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有可能是血糖过高所致,就要尽早的带孩子就医检查。
5、身体疲乏
正常的小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但如果血糖的指数较高,会让他们感到身体疲乏,和同龄人相比没有那么活泼,甚至动不动就想睡觉,嗜睡的现象比较明显。
孩子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1、合理饮食: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等。同时,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2、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控制体重,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有利于控制血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孩子体内代谢的稳定,有利于控制血糖。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病情需要,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5、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嘉宾
吴 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次日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