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是查什么的)
自身抗体筛查 | 预知健康风险,精准守护健康
转自:深圳亚辉龙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增强,“未病先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引发的复杂疾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可严重影响健康,且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目前已知存在超过10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着超过5%的人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三大健康威胁。
其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患者血清中可能已存在自身抗体。因此,在体检中检测自身抗体对于早期发现疾病、监测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早在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在国内提出将自身抗体检测纳入风湿免疫病高风险人群体检筛查,切实促进了相关人群的早期筛查和疾病干预工作。2023年发布的《成人个体化健康体检项目推荐专家共识》进一步建议,在冠心病、脑卒中、肺癌、肝癌和糖尿病等高风险人群筛查相关自身抗体,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免疫系统变化情况,实现精准评估和干预。
接下来,让我们开启求索之旅,了解自身抗体筛查的更多知识,预知健康风险,精准守护健康。
自身抗体筛查对早期发现疾病、监测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据北京协和医院2012——2013年健康体检数据显示,5155例受检者中,总体异常达18.83%,安排就诊例数281例。2023——2024年健康体检数据显示,3300例受检者中,总体异常率达24.42%。这些数据从侧面提示人们应更加关注自身抗体筛查,以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
那么,体检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项目都有哪些临床意义呢?
ANA是攻击自身细胞的一组抗体,包括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等。
据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发现,11.27%的健康人ANA阳性,女性更高。ANA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等,ANA可在疾病确诊前的10年左右就被检测到。检测ANA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对称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慢性炎症和结构破坏。在我国,RA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低,导致治疗延误或效果不佳。通过检测RA相关抗体,可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止关节变形和丧失劳动力。常见的检测抗体有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
抗磷脂抗体是抗磷脂综合征的特征性抗体,常表现为血栓反复发作、不良妊娠、血小板减少等。该抗体阳性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早期检测对发现易栓症、维护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于不良妊娠患者,早期检测也有助于健康管理。常见的检测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和狼疮抗凝物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AILD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组织引发,症状多变,部分患者初期无症状,仅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约30%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肝硬化,突显AILD的隐匿性和严重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是AILD的典型特征,可早于临床症状存在,有助于早期发现AILD。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及有家族史者应检测AILD抗体,及时诊断和治疗。将AILD自身抗体检测纳入肝病体检套餐可提高早期发现率,减少疾病进展风险。
糖尿病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1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胰岛细胞破坏有关,其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易被误诊为2型,从而影响病情控制和预后。胰岛素、C肽检测对LADA诊断有限,而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对确证LADA有重要价值,还可评估家族史中亲属的患病风险。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在临床表现前就已出现,持续时间长,因此,检测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有助于完善风险筛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支持,为糖尿病防治带来新突破。
根据病因,不孕(育)症可分为女性因素不孕症、男性因素不孕症和原因不明不孕症。其中不明原因不孕症可能的原因包括潜在的隐性盆腔输卵管因素、潜在的卵子质量异常、受精障碍、免疫性因素等,免疫性不孕的治疗难度较大,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研究发现与不孕相关的自身抗体分两类: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和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等)。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者相应自身抗体水平,辅助探明不孕症病因。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临床中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患病率较高的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寻常型天疱疮(PV)和大疱性类天疱疮(BP),PV中主要的自身抗体有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和抗桥粒芯糖蛋白1(Dsg1)抗体;BP中主要的自身抗体有抗BP180抗体和抗BP230抗体。检测相关抗体项目可助力临床相关患者实现精准诊断和疾病分型,在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疾病复发监测中同样发挥关键作用。
肌炎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是患病人数较多的类型。肌炎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specific antibodies,MSA)和肌炎相关性抗体(myositis-associated antibodies,MAA)两大类,MAA提示肌炎与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亚辉龙自身免疫性肌炎抗体谱17项产品(免疫印迹法)开创性地覆盖了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肌炎特异性抗体组合(13项),其中包括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MDA5、TIF1γ和HMGCR。相关抗体检测可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预后评估等多场景。
自身抗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阳性结果不意味着患自身免疫病。生理性抗体在健康人群中常见,可以维持免疫平衡,亲和力较低。病理性抗体可能引发炎症和损伤,与多种因素有关。当体检报告中出现自身抗体阳性结果时,不必过于担忧。报告会包含医生的建议,提示是否需要进一步前往风湿免疫科随访。高滴度或有症状、有家族史者建议前往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咨询和评估,低滴度且无症状者建议3-6个月后复查相关自身抗体。
作为体外诊断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领域的领航者,亚辉龙从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为临床检验提供优质先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在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领域,已形成化学发光、免疫印迹、间接免疫荧光三大技术平台共联的格局,可覆盖抗磷脂综合征、自免性肝病,自免性糖尿病等疾病的检测项目。其中,化学发光平台作为公司的优势平台,具备全自动化操作、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已有58项相关产品获证。
(转自:深圳亚辉龙)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助力糖尿病精准诊疗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每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进展都有很大差异,正确的糖尿病分型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测疾病的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我国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方法,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以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是1型糖尿病的特殊类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可类似2型糖尿病。由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存在交叉重叠,仅依据临床表现来进行糖尿病分型有可能发生误诊。比如,有的患者自起病时就一直诊断为2型糖尿病,直到进行了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才确诊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因此,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对糖尿病精准分型、明确诊断、合理治疗、预后结局都具有临床意义。
01 什么是胰岛自身抗体?
胰岛自身抗体是一组针对胰岛细胞本身及其成分的血清自身抗体的总称,是胰岛β细胞受到免疫破坏的标志物,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可以指导糖尿病临床分型,预测胰岛β细胞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02 胰岛自身抗体主要包括哪些?
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胰岛素抗体、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和锌转运蛋白8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是目前已知的胰岛自身抗体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胰岛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其水平与胰岛β细胞的受损程度相关,对胰岛功能预测价值明确。在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中,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检出率高,一般为60%~80%。
胰岛细胞抗体 是一类在胰岛细胞损伤时产生的多克隆混合型抗体,是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的重要证据。胰岛细胞抗体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的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且与随后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相关。胰岛细胞抗体通常存在于疾病的早期阶段,随着病程延长其阳性率逐渐降低,可作为早期预测指标。
胰岛素自身抗体 反映人体对胰岛素的自身免疫性。外源胰岛素同样会触发免疫反应,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不能区别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产生的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受年龄影响最大,在年龄较小的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成人检出率很低。胰岛素自身抗体的滴度越高,病情进展越快。
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该抗体特异性强,在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阳性率低于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高于抗胰岛素抗体。在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发病前可检测到该抗体,可预测发展为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锌转运蛋白8抗体 锌转运蛋白8为阳离子扩散辅助家族的一员,可以使锌在β细胞中高度聚集,储备胰岛素。该抗体可作为1型糖尿病诊断的预警信息,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抗胰岛素抗体和抗胰岛细胞抗体阴性的1型糖尿病人群中的阳性率约为70%。
03 为什么要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
1.对糖尿病进行精准分型,指导合理用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在治疗原则和疾病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糖尿病精准分型对糖尿病合理治疗至关重要。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发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并可预测将来胰岛素依赖的发生,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保护受自身免疫破坏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利于防止糖尿病并发症。
2.预测1型糖尿病的发生。当糖尿病近亲属或者普通人群体内出现多种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时,这些人群有极大的可能性发展成为1型糖尿病。对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指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可以早期筛查1型糖尿病,提早干预。
3.预测β细胞功能衰竭。一般说来,糖尿病初诊时,如果患者有多种抗体阳性而且抗体滴度较高,则预示该患者胰岛功能衰竭速度较快。
4.指导1型糖尿病治疗。胰岛自身抗体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可先于临床症状的发生出现,因此能够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预测信息。抗体阳性的患者胰岛功能损伤程度更重,C-肽浓度更低,需要更高的胰岛素剂量进行治疗。
04 为什么胰岛自身抗体需要联合检测?
胰岛自身抗体各个指标的敏感性相差较大,并且这些抗体在糖尿病中出现的时间、滴度并不一致,其中以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敏感性最高、持续时间最长,也是实验室的常用指标,但其敏感性也仅为80%左右。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我国新诊断经典1型糖尿病人群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率约为70%,联合检测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和锌转运蛋白8抗体可将阳性率进一步提高10%~15%。所以联合检测多种胰岛素自身抗体可提高对1型糖尿病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05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检测胰岛自身抗体?
糖尿病伴有以下特点的患者建议检测胰岛自身抗体:
1.起病年龄<40岁。
2.以酮症起病。
3.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4.体型偏瘦。
5.治疗中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
总之,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为糖尿病患者的精准分型、指导合理用药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使更多糖尿病患者受益。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 郑晓敏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崔丽梅
编辑 || 颜红波
协和医生说|自身抗体筛查,预知健康风险!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增强,“未病先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引发的复杂疾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严重影响健康,且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目前已知存在超过10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着超过5%的人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三大健康威胁。
其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患者血清中可能已存在自身抗体。因此,在体检中检测自身抗体对于早期发现疾病、监测疾病活动性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2023年发布的《成人个体化健康体检项目推荐专家共识》建议,在冠心病、脑卒中、肝癌和糖尿病等高风险人群中筛查相关自身抗体,以实现精准评估和干预。
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就来带您了解自身抗体筛查的相关知识!
1、抗核抗体(ANA)
ANA是攻击自身细胞的一组抗体,包括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等。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发现11.27%的健康人ANA阳性,女性更高。ANA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等,ANA可在疾病确诊前的10年左右就被检测到。检测ANA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自身免疫病。
2、类风湿关节炎筛查相关自身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对称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慢性炎症和结构破坏。在我国,RA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低,导致治疗延误或效果不佳。通过检测RA相关抗体,可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止关节变形和丧失劳动力。常见的检测抗体有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
3、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是抗磷脂综合征的特征性抗体,常表现为血栓反复发作、不良妊娠、血小板减少等。该抗体阳性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早期检测对发现易栓症、维护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于不良妊娠患者,早期检测也有助于健康管理。常见的检测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和狼疮抗凝物等。
4、肝病相关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AILD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组织引发,症状多变,部分患者初期无症状,仅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约30%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肝硬化,突显AILD的隐匿性和严重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是AILD的典型特征,可早于临床症状存在,有助于早期发现AILD。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及有家族史者应检测AILD抗体,及时诊断和治疗。将AILD自身抗体检测纳入肝病体检套餐可提高早期发现率,减少疾病进展风险。
5、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
糖尿病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1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胰岛细胞破坏有关,其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易被误诊为2型,从而影响病情控制和预后。胰岛素、C肽检测对LADA诊断有限,而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对确证LADA有重要价值,还可评估家族史中亲属的患病风险。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在临床表现前就已出现,持续时间长,因此,检测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有助于完善风险筛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支持,为糖尿病防治带来新突破。
自身抗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阳性结果不意味着患自身免疫病。生理性抗体在健康人群中常见,可以维持免疫平衡,亲和力较低。病理性抗体可能引发炎症和损伤,与多种因素有关。当体检报告中出现自身抗体阳性结果时,不必过于担忧。报告会包含医生的建议,提示是否需要进一步前往风湿免疫科随访。高滴度或有症状、有家族史者建议前往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咨询和评估,低滴度且无症状者建议3-6个月后复查相关自身抗体。
3.您可以检测哪些自身抗体呢?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精心设计了多种自身抗体体检组合,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