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什么是胰岛素糖尿病(什么是胰岛素糖化检查)

央视新闻 0
文章目录:

央小新小百科丨胰岛素、血糖和糖尿病的关系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

据统计

2021年,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亿

居全球首位

央视新闻推出2集特别节目

《央小新小百科》

带你探索糖尿病背后的“真相”

戳视频↓

胰岛素、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你了解了吗?↓↓↓

胰岛素做了什么来降低血糖?

为什么得了糖尿病的人后期会变得消瘦?

胰岛素作为人体中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一旦它的数量减少或者降糖效率下降

血糖就会堆积在血液里

引发各种疾病

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我们常说的

糖尿病的1型和2型有什么区别?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请继续关注

《央小新小百科》下集

《央小新小百科|糖尿病的1型、2型和并发症》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策划丨何芊漪

编导丨陈毅

脚本|周佳艺

分镜设计丨周佳艺 朱灵萌

动画合成|郑瑞

统筹|刘莹 戴广宇

顾问|武曦蔼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注定的归宿?

如今,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常见的慢性病,有些人认为,糖尿病不算病吃喝注意点就行,也有些人认为得了糖尿病,最终就难逃注射胰岛素的命运,因此忧心忡忡。

那么,得了糖尿病就必须注射胰岛素吗?

首先,我们要从胰岛素说起。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维持人血糖水平的生理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

得了糖尿病,最终必须使用胰岛素吗?

并不是!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最终都需要使用胰岛素的。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缺乏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随着患病日久,胰岛功能减低,胰岛素分泌不足,口服降糖药疗效降低,或者口服药禁忌时,需要补充胰岛素。

胰岛素是通过胰岛分泌的激素,对于胰岛功能尚可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就可以达到稳定血糖的效果,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吗?

使用胰岛素不会产生依赖性!

实际上只是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缺什么补什么”。在患者自身分泌胰岛素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时,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缺乏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由于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胰岛β细胞得到了休息,同时减少高糖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使血糖得到控制,血糖平稳后,可逐步减量,甚至改为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每天要打几次?

根据胰岛素的分类,不同的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不同。

胰岛素分为全天持续脉冲式分泌的基础胰岛素及餐后快速升高的餐时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持续24小时,一天一次;

中效胰岛素,持续10-16小时,一天1-2次。

餐时胰岛素分为速效和短效。

速效注射后马上进食,也可餐中注射;

预混胰岛素(是将两种胰岛素混合一起),餐时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混合应用,共同起效,餐前30分钟注射。

偶尔忘记打胰岛素,会不会有影响?

偶尔忘记打胰岛素会引起血糖的波动。所以胰岛素需要长期规律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_忘记打胰岛素怎么办? 餐时胰岛素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并监测下次进餐前、后的血糖情况,避免引起低血糖。 预混胰岛素早餐前忘记,可餐后立即补打,如午餐时想起,测血糖10mmol/L以上可注射餐时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有作用时间,应按作用时间注射。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忘记注射,一天内可尽快补打,下次注射时间24小时后注射下一针。

如果忘记打胰岛素,建议2-3天内持续监测血糖情况,需要监测早、中、晚餐前、餐后的血糖及睡前血糖。

另外,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汗出、心悸、颤抖、紧张、焦虑、头晕等症状,可能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应该立即测血糖,并补充一些食物。

作者 | 北京市回民医院 郑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3种因素,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糖尿病在过去被称为“富贵病”,在现在被称为“夫妻病”。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剩下的人也会大大增加患病概率。

而人们对这种慢性病的印象都是吃糖太多引起的,虽然不能否认,在机体吃糖过多,尤其是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糖,如蔗糖等,就容易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升高血糖。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对现代人来说,糖尿病以及诱发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几种因素,只是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首先是饮食方式的问题,正所谓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主要依靠于日常烹饪的那个人,饭菜咸淡、饭菜整体上营养等,都和身体需求有关。还有有孩子的家庭,也会因为父母的做饭做菜方式深受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的饮食方式,长期是高油脂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主食,尤其是现代人都喜欢吃的精白米面,就容易增加餐后血糖上升,食用血糖生成指数高的精致主食后,大脑皮层收到信号,饭后还容易犯困。

另外,在近几年的研究上发现,经常食用精致主食的人和每餐都少量吃粗粮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罹患二型糖尿病。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饮食方式的影响,主食一半为粗粮、清淡饮食、食物多样性才是好做法。

其次,据研究显示,人长期缺乏运动,不仅新陈代谢容易受到影响,还容易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这种生活方式还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比较懒惰,那么其他人也会受其影响。

在控制血糖上,每天只是吃不消耗,即便是食用降糖药,也会对病情不利,是可以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最后,睡眠也是一个方面,可能很多人把熬夜当做是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但实际上熬夜的危害有很多。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熬夜列为是1A类致癌因素,可以和经常食用油炸食物的危险相媲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熬夜导致生物钟不规律,会影响体内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血糖升高的危险。

同时大家也不要妄想熬夜可以通过补觉补回来,如果生物钟紊乱,即便是白天补觉,人也只会越睡越累,身体早晚会被拖垮,所以大家不要忽视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