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孕妇控糖(二型糖尿病孕妇可以吃二甲双胍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孕期怎样做好科学控糖

糖在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深受大家喜爱。然而对于孕妈妈来说,糖摄入过多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甜蜜”孕期,该如何控糖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专家提出专业指导意见。

病例回顾:

26岁的刘女士第一次怀孕,欣喜万分的同时检查发现自己空腹血糖偏高(5.9mmol/L),经过几次复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担心会影响腹中宝宝的健康,刘女士开始控制饮食,平日里只吃全麦的主食和杂粮,水果和肉类都不敢“碰”了。坚持一段时间后,监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已达标,但尿常规显示酮体2 ,空腹血糖仍然没有下降,一个月下来体重降了3公斤,胎儿体重也开始出现了偏小的情况。刘女士非常苦恼和委屈:“怎么会这样?明明已经吃的这么少了,为什么空腹血糖还是这么高呢?这可怎么办!”

这时,一位朋友向刘女士介绍了市妇产医院高新院区的糖尿病一日门诊。在一日门诊,医生根据刘女士的情况为她量身定制了食谱,包括主食的粗细搭配、肉蛋奶类与蔬菜类的合理搭配,以及水果、坚果、酸奶等丰富的加餐搭配等。并且详细为她讲解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同时邀请刘女士加入了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群,方便进行后续的指导以及答疑。

经过一天的学习,刘女士找到了自身的问题所在。原来控制血糖并不是靠“饿”的。经过调整饮食及科学运动,1周后刘女士再次来到内科复查,空腹血糖降到了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达标,同时尿里的酮体也转阴了。孕39 6周时,刘女士顺产诞下一名3200g的健康宝宝,孕期体重只增加了8公斤。刘女士开心地说:“孕期既能吃好,同时又很好的控制了血糖,宝宝也非常健康,看来真得相信科学。”

专家讲解:

孕期怎样控制血糖呢?专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定期监测

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尽管已经升高,但常无不适症状,因此定期检测血糖至关重要。应密切监测三餐后的血糖水平,必要时还要查一下睡前血糖的情况,一般每天至少查一次血糖,就诊时将记录结果带给医生。

2.饮食调整

在控制总热量的原则下,营养全面均衡,规律进餐,少量多餐,保证母婴需要,体重适当增长;水果不宜餐后立即食用,应于餐后3小时左右食用。水果中可首选如草莓、猕猴桃,含热量较高的香蕉、荔枝、龙眼、葡萄等不宜多吃;糖、蜂蜜、巧克力、甜点等双糖、单糖食物应避免;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也应适量摄入。

3.合理运动

孕期合理运动不仅有益母婴健康,还可以帮助控制糖尿病。因此,除去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而需保胎者及有妊高症者,孕妇应到室外参加适当运动。运动宜在饭后1小时左右,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较合适。运动项目应选择较舒缓的,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太极拳等。

4.药物治疗

若经过饮食管理与运动疗法仍不能控制血糖时,就要遵医嘱进行治疗,掌握避免低血糖的方法和一旦发生如何处理的方法。继续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更加密切监测血糖并详细记录。为了避免远期糖尿病的发生,产后42天产妇应复查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每2~3年复查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搭配合理,适当控制体重生长。按时进行糖筛检查,以便及早干预和治疗。

温馨提示:患有心脏病、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先兆早产或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Ⅰ型糖尿病孕妇不宜采用运动疗法,一定要咨询医生,在专业指导下科学控糖。

相关链接: 孕妈妈怎样做“糖筛”?

在孕妈妈喝下葡萄糖水之后一个小时进行抽血,检查血糖的含量。如果说小于7.8mmol/L就属于正常的含量,但是如果超过7.8mmol/L就属于糖筛查异常,需要进行耐糖量检查才能确诊。

孕妈妈在做筛查之前应该有所准备,尤其是在饮食上。前三天最好正常饮食,不要刻意控制饮食和大量饮水,不然很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医生建议,在糖筛抽血前一晚20点后禁食,早上空腹进行抽血检查。抽完空腹时的血之后,要3到5分钟内喝完75g的葡萄糖水,分别在一小时、两小时之后进行糖筛抽血。喝完葡萄糖水两小时内,请尽量减少活动,最好禁水禁食。

来源: 石家庄日报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教你控糖三步曲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教你控糖三步曲】1.分餐。由原来的每天3顿,变成每天6顿,其中3顿主餐,3顿加餐。2.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减少使用胰岛素的概率,减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增强心脏、肌肉和骨骼的力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增进机体各部位的有效循环,保持骨关节的灵活性等。运动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推荐高强度、有风险的刺激性运动。运动宜在餐后进行,建议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1小时后开始运动,持续30-40分钟,中间可有间歇。3.监测血糖。定期测定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是空腹在3.3-5.3 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在4.4-6.7 mmol/L。一般血糖越高的患者,血糖测定的次数越多。如果饮食及运动疗法后,测得餐后2小时血糖多次大于6.7mmol/L,应该选择用胰岛素治疗了。注射胰岛素时应及时根据血糖情况来调整用量,一般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血糖会逐渐升高,胰岛素用量也会逐渐增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健康科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如何控糖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提醒,有效管理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一、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管理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空腹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3.3-6.7mmol/l,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风险。管理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

二、饮食调整是血糖管理的基石

孕妇应遵循“五谷杂粮、蔬菜瓜果、低糖低脂”的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摄入。在饮食调整过程中,孕妇要根据体重、孕周及活动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同时需注意分餐制,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三、适当运动有助降糖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孕妇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运动应在餐后进行,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四、药物控糖

当饮食调整和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时,需考虑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五、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是评估血糖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孕妇应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孕妇还需定期进行产检,评估母婴健康状况。

六、保持良好心情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过程可能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心理支持和调适。孕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医生及糖尿病教育师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应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挑战。

七、了解基本知识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这有助于孕妇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八、定期复查与评估,预防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畸形等。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复查计划,并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糖水平、尿糖、尿酮体、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孕妇的体重、血压、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情况的监测。

九、产后管理与随访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仍需要继续进行血糖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也会进行随访,根据孕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后管理方案。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锻炼、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杨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