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泡脚按摩吗(糖尿病的人能泡脚吗)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常泡脚,能缓解并发症吗?提醒:糖友泡脚时,3事需留意

转眼间,大寒已过,马上就要到春节,天气也将来到最后的寒冷阶段。在这样的大冬天里,想必不少朋友都有泡脚的习惯。

试想一下,下班以后,将双脚放到热水里,是何等地美妙与舒适,不仅如此,泡脚还存在着一定的养生价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寒气,益处多多。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想着,如果冬天能够天天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就预防和缓解并发症而言,是否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糖尿病人经常泡脚,能缓解并发症吗?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并不能。

泡脚固然有很多好处,但就糖尿病而言,并不能起到什么正面效果。

这是因为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血糖浓度上升,而通过泡脚,加速血液循环,并不能有效降低血液内的血糖容量,血糖浓度并没有下降,泡脚也不会对缓解并发症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

不仅如此,糖友经常泡脚,可能会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隐患。

经常泡脚,糖友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

———会导致血管受刺激性增加

血糖本身就属于刺激性物质,如果长期且高浓度地接触血管,会增加血管炎症的风险。

经常泡脚,会让血液循环加快,泡脚水的温度越高,意味着血糖和血管充分接触,血管的受刺激性也会因此增加,提高炎症风险,反而会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状。

———会增加糖尿病足风险

在糖尿病并发症中有一种疾病,叫做“糖尿病足”,是因为血糖浓度水平过高,刺激足部神经和血管坏死所致

换句话说,如果经常泡脚,在水温过高的前提下,足部很容易在糖友较低的神经感知中造成烫伤,出现伤口感染,并且恶化,这就是糖尿病足的体现。为了预防类似的糖尿病并发症,泡脚的水温一定要控制。

———容易引起皮肤炎症疾病

糖友的血糖值过高,会对血管造成刺激,毛细血管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血糖高峰期的时候,皮肤和毛细血管膨胀,相对而言更加脆弱。如果贸然用高温度的水泡脚,或者长时间泡脚,足部皮肤进一步膨胀容易产生伤口,继而增加炎症隐患。

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效率低,伤口还容易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因此冬季糖友泡脚,还请一定要三思。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糖友在冬天就不能泡脚,而是要在泡脚时多留心几点注意事项才好,采用合理正确的泡脚方式,才能在获得舒适的同时,获得健康。

糖尿病人泡脚时,这3点事项要留意

1)泡脚的时间,水温一定要把控好。上文有提到,长时间泡脚,以及高温水泡脚,都会增加糖尿病足和炎症隐患。

因此,将温度和时间控制在可口范围内,才是糖尿病人泡脚的正确方法,一般来说,泡脚水的温度控制在40度到45度左右,时间控制20分钟以内最好

2)不要随意添加药物

一些糖友偏心泡脚能够缓解并发症,甚至会在泡脚水中加入中药。

但这样的行为并不提倡,盲目使用中药,部分刺激性较大的成分可能会通过足部伤口进入内部,导致溃疡和并发症变得更加严重且部分中药可能还存在副作用,长期用药所产生的毒素积累,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洗完脚做好护理

泡完脚以后,糖友切忌直接穿上拖鞋了事。脚上的水渍最好要擦干净。

如果长期保持足部湿度过大,脚部环境恶劣,很容易导致真菌感染,也就是脚气,当脚气出现时,意味着足部的皮肤变得更加脆弱,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可以泡脚,但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而为之,否则不仅不能缓解并发症,还有可能加重症状隐患。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也要注意好足部的护理和保健,尽量不要出现伤口和炎症症状,一旦发现,及时用药治疗,切勿马虎。

参考资料:

[1]关奋明, 冯月儿, 谭乃章,等. 中药泡脚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 2008, 14(7):3.

[2]史云峰. 丹东一糖尿病老人泡脚不知不觉被烫伤[J]. 糖尿病天地:文摘刊, 2012(7):39-39.

[3]汤文. 糖尿病患者泡脚方[J]. 农村百事通, 2019(5):1.

冬日里泡脚有讲究

冬天不少人喜欢泡脚,泡脚有很多好处。俗话说:“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正确的泡脚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有养生防病患、助长寿的功效。中医认为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晚上7~11点是肝肾经气血较衰弱的时候,这时候泡脚,能更好地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器官的目的。再加上泡脚可以缓解疲劳,减少寒意,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持续大约15~3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可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增加心脏负担。另外,过饱或过饥时都不宜泡脚,易导致胃部疾病。

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43℃之间,不宜过热或过凉,中途可以适当加温水保持水温。以双脚能忍受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养生、强身的作用。泡脚的水温并不是越热越好,水温太高一方面会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另一方面会让血管过度扩张,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为了避免水凉太快,选择相对保温的木桶较好,而且木桶较高,可以让腿部也浸泡在热水中,能有效帮助缓解腿酸症状。

泡脚时可适当按摩。泡脚后可对足底和小腿进行按摩,可采用足底按摩球,按摩涌泉穴、太溪穴、昆仑穴3~5分钟,起到活血、促代谢、安眠的作用。泡脚后勾勾脚尖,拍打腿肚,可松解小腿后部肌肉,促进血液回流。

泡脚时,泡到全身都有暖意,或者额头微微出汗了,就算是好了。但应注意,千万不要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说明你的经络上下贯通了。但是,如果患有糖尿病、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动脉血管闭塞、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以及足部皮肤问题(如疱疹)等,不建议泡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杨晓伟 盛锋)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糖尿病人能泡脚吗?医生:糖尿病最“喜欢”这几件事,平时可常做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各项细节,尤其是下肢的护理,泡脚这种我们平时觉得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却并非完全安全。

诸多人士皆颇为好奇:糖尿病患者能否泡脚?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曾见过不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特别喜欢泡脚,他们认为泡脚能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甚至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确实,从医学角度讲,泡脚确实有好处,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

糖尿病所致的血糖波动与神经损伤,或许会令脚部感觉逐步丧失,更甚者,还可能在悄无声息间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忽视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护理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他们改善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坚持按摩脚部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扰:脚部麻木、冰凉,走路时甚至会感到疼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溃疡,你可能会想,泡个热水脚就能缓解这些症状,实际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反而因此遭遇了更严重的问题。

这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导致他们对温度和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如果泡脚水温过高,他们可能感觉不到,反而会烫伤自己。

你得明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果长期偏高,会引起血管硬化和血液循环不畅,这样血液流到脚部的速度就会变慢,脚部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组织就容易坏死。

有位患者,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几乎整天坐着,结果脚部的血液循环逐渐变差,常常感觉冷冰冰的,直到有一天,他的脚趾开始发黑,才紧急就医。

经过治疗后,我建议他每晚坚持用按摩的方式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并配合适当的运动,慢慢地,他的脚部感觉有所改善,脚趾的颜色也恢复了正常。

其实,按摩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还能刺激一些关键的穴位,增强局部的免疫力,尤其是当糖尿病引起外周神经病变时,按摩通过直接作用于肌肉、软组织,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减轻病症。

常吃富含钾的食物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高血压的问题,尤其是年纪大的人,长期血糖高会伤到血管内皮,让血管变硬,这样一来,高血压就容易出现了。

而高血压又会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点,我给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建议就是,常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菠菜、土豆等。

有位患者,他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糖尿病也没有控制好,做了许多药物调理都没有显著效果。

于是,我给他安排了一份富含钾的食谱,并建议他调整生活习惯,增加运动量,减少盐的摄入量,三个月后,他的血压明显下降,糖尿病的控制也有所改善。

钾是一种有助于心脏健康的矿物质,它可以帮助调节血压,减少钠的负面影响,从而维持心血管的健康,通过合理饮食来补充钾,可以减轻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的伤害,同时也能帮助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增加晨光暴露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往往较差,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对于胰岛素的反应不如健康人,虽然运动和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这一点,但很多患者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阳光”。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不仅仅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它还与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有着密切关系。

有位患者,她患有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改善,她非常避光,总是习惯在屋子里待着,几乎不出门,尤其是冬季的时候。

这时候,我建议她每天早晨起床后,至少待在窗边晒15到20分钟的阳光,后来开始坚持后,发现她的血糖波动变得更为平稳,胰岛素的需求量也减少了。

这种阳光疗法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能完全依赖,但如果你的生活条件允许,尝试增加晨光暴露,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研究也显示,适量的阳光可以改善体内的代谢功能,减少肥胖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本就较大,长期的控制血糖、应对疾病的治疗,再加上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都会让情绪起伏不定。

实际上,当人处于焦虑、抑郁或者压力特别大的状态时,身体会分泌出更多的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有位患者,已经是糖尿病患者十多年了,一直以来他都挺配合治疗,血糖控制得也不错。

然而,去年他家里发生了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他的情绪一直不太好,焦虑和抑郁情绪开始加重,结果他的血糖水平也随之飙升。

我建议他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来调整情绪,大约三个月后,这位患者的血糖就慢慢回到了正常水平。

这些日常的“小动作”,有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但它们却能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可能都是通往更好健康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赵荣瑶.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循证护理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