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吃什么中药(糖尿病足吃什么水果好)
溃烂不愈的糖尿病足,2个中药方子来解决,内服+外治效果神奇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最可怕、治疗费用最高的当属糖尿病足了。
糖尿病足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烂、肢端坏疽、肢体远端的麻木疼痛和酸胀感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病情发展到全足发黑、坏死,就会面临截肢的危险。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中的“脱疽”、“消渴”、“血痹”等病变范畴。病机以“虚”、“瘀”为本。治疗上应该以内外并治结合。
今天就和大家说两个药方,一方为内服,控制血糖、感染,改善微循环。一方为外治,泻热破瘀、消肿止血。
内服方
【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疗程 3 周。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糖尿病高危足气虚血瘀型。症见患肢乏力,下肢肿胀,顽麻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步态跛行,患处肤色暗红或紫黑,伴胸闷脘痞,纳呆,泛吐痰涎,舌胖色暗或见瘀斑、苔白腻腐,脉沉弦滑。
该方来自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其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固摄经络真气以节散流;辅以当归尾活血养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化瘀行滞;地龙通络活血。诸药合用,标本同治,使气旺血行,瘀消脉通。药中病机,必获良效。
外治方
【组成】大黄、乌梅、五倍子。
【功效】泄热破瘀,消肿止血。
【用法】上药水煎后取 2000ml,倒入清洁盆中,待药液冷却至 40℃ 左右后浸泡患足,浸泡中逐渐加入热水,使水温维持在 40℃ 左右,每次浸泡 30min,每日 2 次,泡脚后换药。15 天为 1 个疗程。
【处方总结】
此方由大黄、乌梅、五倍子三味中药组成。其中大黄味苦、寒,能清热泻火,泄糖尿病足局部坏疽感染之毒,并有破积滞或瘀血之功。乌梅酸涩,具有收敛、消肿、止血之效。五倍子酸、涩、寒,涩中有清,能清热泻火,以助大黄泄热毒之力,又有收敛、消肿、止血之功效。三药相合,起到泄热破瘀、消肿止血之效。
在临床上,内服 外治的方法在治疗糖尿病足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说,在患病之后,大家不要太紧张,一定要尽早就医,早期干预的治疗是很重要的,也是有逆转的可能性的。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帮你解答!
#中医健康科普##健康头条#
糖尿病足,试试中药泡脚,内附药单
糖尿病足试试中药泡脚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姜楠
天气逐渐转凉,经常晨练的郑大爷发现自己近期双脚又麻又疼,特别是在早、晚时段。郑大爷手脚发凉也很明显,因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而到医院就诊。据了解,郑大爷患有糖尿病,且糖尿病病史已超过5年,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及糖尿病多年损伤血管导致。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当注重监测血糖,随时发现血糖的变化,出现血糖波动时应当及时调整降糖方案。除了监测血糖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应当坚持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损伤破溃,检查双足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紫暗、瘀斑等出现。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平时还可以坚持每天采用中药足浴治疗。此处介绍一副中药足浴方:艾叶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当归20克、鸡血藤30克、桂枝10克、红花10克、延胡索10克。用法为: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煮沸5分钟后放置水温至39.0~40.0℃使用,每次泡脚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
出现这些症状,你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足,试试这两款足浴配方
高危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预防重在治疗,早期治疗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
中药足浴是预防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发生足溃疡的有效方法。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可以试试本文介绍的中药足浴法。
糖尿病高危足的症状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有哪些表现?
1.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既可表现为无知觉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也可以表现为剧烈疼痛或其他不适的感觉过敏。
如果感觉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运动神经病变合并存在,则可引起爪形趾、锤状趾、扁平足、高弓足、踇外翻、皲裂等足畸形和肌肉萎缩及夏科关节病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和生活质量,增加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几率。
2.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包括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微血管病变和动脉病变。
①下肢静脉疾病:长期站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静脉回流长期受阻的患者常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功能不全导致患者出现下肢皮肤静脉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患者可出现腿部酸胀,皮肤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肢体针刺感、瘙痒感、麻木感、灼热感,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局部出现坏疽和溃疡可能。
②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皮肤微循环障碍可导致患者皮肤营养不良,出现毳毛脱落、趾甲变厚、皮肤菲薄、蜡样光泽、皮肤温度降低等。
③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为动脉内中膜增厚、钙化、管腔狭窄、闭塞,使下肢血流速度变慢,造成肢体远端供血不足或缺血。表现为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杂音、骨骼肌萎缩甚至出现干性坏疽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
3.足结构异常和关节活动障碍:常见的足畸形和关节活动障碍包括高弓足、扁平足、踇外翻、爪形趾、锤状趾、胼胝和夏科关节病等。
如何预防足溃疡
避免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因素
诱发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如既往有足溃疡史、高龄、长病程、男性;下肢血管病变;下肢神经病变;血糖控制较差、血脂较高;感染、血压收缩压升高、吸烟、足底胼胝等都是糖尿病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鞋袜不合适,经济和教育因素也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做好这些因素的防控,是防止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重要手段。
中药足浴方1
方剂组成:连翘35克、黄柏30克、益母草、伸筋草、黄芪、丹皮、怀牛膝、红茴香各25克,桂枝、鸡血藤、忍冬藤、艾叶、红花各20克。
足浴方法:加水至3000毫升,水煎取药汁400~500毫升,将药汁倒入足疗盆中,药液温度控制在38-40℃,需浸泡至踝关节上约10厘米,每次足浴30分钟,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处方分析:黄芪、连翘、益母草、怀牛膝、红茴香、忍冬藤具有通经止络、温经散寒之功效,对病变部位进行浸泡,可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等症状,黄柏有清热燥湿解毒疗效疮之功效,用于中药足浴,可帮助病变部位解毒之功效;伸筋草、鸡血藤、红花具有利水除湿、活血祛瘀、补血行血之功效;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功效。以上药物使用,具有祛风通络、化瘀止痛之功效。
临床疗效:对于糖尿病足所导致的足部疼痛、麻木、皮肤温度降低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中药足浴方2
方剂组成:鸡血藤、木瓜、忍冬藤、透骨草、红花各40克,苏木、艾叶各30克,姜黄20克,桂枝10克,冰片2克(溶)。
足浴方法:加水至3000毫升,水煎取药汁400~500毫升,将药汁倒入足疗盆中,维持药液温度在38~40℃,需浸泡至踝关节上约10厘米,每次足浴30分钟,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处方分析:鸡血藤、红花和忍冬藤具有通经祛瘀的作用,木瓜和苏木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透骨草、姜黄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因而能够起到刺激患者足部皮肤,改善下肢循环,达到活血祛瘀的作用。
临床疗效:对于糖尿病足所导致的足部疼痛、麻木、皮肤温度降低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中药足浴八项注意
1.对于足浴水温度的选择不宜过高,否则容易出现足部被烫伤的情况。对于严重下肢神经病变的患者,温度觉敏感性下降,可以让家人帮助来进行水温的测量。
2.糖尿病患者在足部皮肤出现伤口时不要足浴,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感染而发生严重的后果。醉酒、过饥、过渴、极度疲劳等状态下不宜进行足浴。有心脏病及身体虚弱者,足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不可在饭前或饭后的30分钟内进行足浴,因为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4.足浴后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白色毛巾轻轻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缝,注意足部保暖。
5.足浴后30分钟内需饮适量温开水,以利于血液循环,并有一定的排毒功效。
6.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应立即停止足浴。还有个别患者足浴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失眠等症状,应停止足浴,并依医嘱对症采取措施。
7.在家中足浴时注意不要用铜、铝等金属盆,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甚至生成鞣酸铁等有害化学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8.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一定的毒性,故决不可入口。
总之,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最佳时机在于危险因素引起皮肤溃破感染发生前,或创面愈合后防止再复发。对于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内科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营养神经、戒烟)仍是最重要的前提。中药足浴的应用,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可以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葛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