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截肢多久愈合(糖尿病足截肢多久才能)

旅行的独角鲸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烂脚截肢死亡风险大,原因是什么?

首先提醒大家,糖尿病足经过正确治疗,完全可以不用截肢。例如,通过中西医结合开放式系统治疗,中医中药自然生长,可以不截肢治好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截肢后还能活多久?据调查,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后6个月内死亡率为20%,5年内死亡率甚至高达50—70%,对患者寿命的影响特别大。原因如下:

首先,截肢后伤口再次感染。

糖尿病本身就有伤口难愈合的特点,新伤口也会再次感染。根据真实案例看,如果新创面截肢感染会更厉害,大量毒素被吸收可能出现发烧甚至器官衰竭等。

第二,引发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截肢之后病人缺少足够的活动量,血糖就会飙升,就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第三,心理因素。

截肢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病人郁郁寡欢,出门怕“丢人”整天在家里不出门,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及寿命。

第四,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截肢之后的病人身体状况比较差,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死亡的风险很高。

第五,手术的并发症。

例如,手术会启动病人的凝血机制,特别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下肢局部急性缺血,造成更大范围的组织坏死,病情加速恶化,危及生命。

总之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术后寿命的原因特别多,如果已经截肢了就要特别小心,增强护理,避免出现意外。

如果没有截肢,可以及时转到专门治疗糖尿病足的专科医院,接受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

60天个性化治疗4次植皮,面临截肢的糖尿病足溃烂患者保肢成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9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常宇)透析、清创、引流、植皮、抗感染……历经60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的糖尿病足治疗组联合放射介入科、肾病内科、疼痛科的医生们内外兼治,成功为一名Wagner5级糖尿病足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保肢成功。5月29日,恢复顺利的患者开心出院了。

从黄豆大水泡到2/3的左脚表面溃烂

57岁的姜先生(化姓)患糖尿病20余年,同时还由此导致糖尿病肾病,每周要透析两到三次。

2023年冬天,因晚上睡觉使用电热毯不慎烫出一个黄豆大小的水泡。因工作繁忙,姜先生每天就自行换药。但谁知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患者踝关节的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逐步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于是他就近在当地医院开始治疗。

但三个月后,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控制,最终左脚超过2/3的皮肤表面溃烂。在截掉两个脚指头之后依旧无法控制,求助多家医院都认为需要大截肢,即膝关节下截肢。于是,姜先生决定转至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希望能有一线生机。

截还是不截?

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邵诗颖副教授是医院糖尿病足MDT的负责人。据她介绍,患者来院时左脚溃疡面深至骨头,有踝关节外露、跖骨外露,筋膜坏死,以及浅表溃疡区。根据糖尿病足溃烂的分级,他已经属于最高级别——Wagner5级。而且还由于各种基础疾病导致肾脏、心脏、肝脏等多器官衰竭,凝血功能紊乱。同时,由于前期治疗过程中因为抗感染使用了多种抗生素,已存在多种耐药菌。截肢符合临床指南的指征,但为了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有没有可能保肢呢?

邵诗颖介绍,全球糖尿病足患病率为6.3%,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更高达22%。虽然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难度大,时间长,但早期积极治疗并联合多种前沿性的辅助技术可以为患者带来希望。因此,他们组建了同济医院糖尿病足难愈创面多学科团队,目标就是能够为更多患者保肢。

“根据下肢血管CT的评估结果,患者有保肢的可能”,在内分泌内科、放射介入科、肾内科、疼痛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时,大家一致通过了稳定生命体征,同步进行糖尿病足分阶段“点状植皮”以及创面局部氧气治疗的方案。

多学科合作,内外兼治保腿成功

随后,大家各司其职,开展综合治疗。肾病内科负责做好患者每周三次的透析管理,排除体内毒素;内分泌内科负责患者血糖的管理、感染的控制与创面清创;放射介入科负责监测患者血管的血供情况;疼痛科负责全程管理患者的疼痛……

“与此同时,我们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植皮缩小创面”,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余学锋介绍,为了更好地为糖尿病足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内分泌内科专门引进了外科医生龚嵩。这种“内外兼治”的模式在国内医院尚不多见。

“该患者创面较大,较复杂,普通的植皮都是在大腿上取一整块皮肤,植入到溃烂的皮肤上,但我们采用‘点状植皮’,分区域采取不同方案同步进行的策略”,龚嵩介绍,取一整块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患者将面临二次感染和伤口无法愈合的风险。为降低创面大小,促进恢复,只要达到植皮条件的区域,他立即为患者植皮、缩小创面。每次他需要在局麻下为患者在床边取皮,取皮区总面积不超过一块纱布大小。没有达到植皮条件的筋膜坏死区和骨关节外露区,就采取多种辅助性技术(包括外源性细胞因子补充,局部氧疗等)使这些区域先后达到可植皮状态。随着每块皮肤的恢复,患者也逐渐建立信心,配合度也越来越高。

60天、4次植皮、持续局部创面氧疗……在多学科合作下,姜先生腿部的血液供应慢慢恢复,随着脚部末梢组织循环的改善,肉芽长起来了,皮肤也渐渐愈合,出院时前足部分泌物培养提示耐药菌消失,保肢成功。

邵诗颖提醒,糖尿病足的治疗难度大,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远远大于治疗。

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主要为足部的感觉异常,比如发凉、麻木、灼烧感、针刺感及其他异常感觉,如蚁行感等。还可表现为行走乏力以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可以观察到足部皮肤颜色改变(如青紫色)、出汗减少、皮肤皲裂增厚、脚趾变形等。她强调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以上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并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糖尿病足要截肢?中医治疗恢复劳动能力

50岁的王军(化名)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三年前,他差点因为糖尿病足截肢,后来,因为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不仅保住了脚趾,活动还不受限制,恢复了劳动能力。

帮助王军重拾生活信心的,是沂源县中医医院糖尿病风湿病科的医护团队。该科室主任徐继国表示,对不少顽固疾病患者来说,中医药治疗的确可以为其打开幸运之窗。

医生正在查房。

内外兼治帮助老糖友避免截趾

王军患糖尿病已有20年。3年前的冬天,他使用暖水袋时不慎将右脚烫伤,出现局部感染、右脚溃烂等严重情况。之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王军四处求医,但收效不大,甚至有医生建议他进行截肢。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王军无法接受截肢的建议。经朋友推荐,他来到了沂源县中医医院糖尿病风湿病科,科室主任徐继国接诊了王军。经过综合评估,徐继国制定了保守治疗方案:首先通过清创换药、内服中药制剂控血糖等方式来改善微循环,再联合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治疗。

两个多月后,王军的右脚病情开始逆转,肢体也恢复了正常活动。过去将近3年的时间里,王军一直遵医嘱按时复诊,目前完全恢复劳动能力。

“真的非常感谢徐主任他们为我提供的中医治疗!”王军在最近一次复诊时感慨道,“很难想象当时如果直接截了肢,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会变成啥样子。”

医生正在接诊。

助强制性脊柱炎小伙再起舞

事实上,在沂源县中医医院糖尿病风湿病科,徐继国团队所擅长的不仅仅是延缓糖尿病发病进程及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近两年,他们在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徐继国表示:“特别是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病等,我们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延缓病情发展进程。”

程伟(化名)是一名艺术机构的舞蹈老师。5年前,只有20岁的他患上强制性脊柱炎。经过两年的西医方式治疗,程伟的身体逐渐出现了关节融合表现,并丧失跳舞的能力。这对从小酷爱舞蹈的他来说,跟判了“死刑”相差无几。

极度绝望之际,他决定尝试一下自己以前接触不多的中医药治疗。“这位患者来的时候,关节融合表现已经很明显。”徐继国介绍,“我们接诊后,先进行了3个疗程的督灸治疗,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慢慢恢复。”

距离中医治疗已过去3年,目前程伟不仅可以跳舞,还开起了舞蹈工作室。目前,他定期到医院复诊,还在徐继国团队指导下进行中医巩固治疗。

医生正在查看患者资料。

一直学习在治病救人的路上

据统计,沂源县中医医院糖尿病风湿病科2024年的门诊量达到2.6万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300余人次。对比科室之初的情况,徐继国及科室医护人员都是满心自豪。

“我们科室是2003年成立的,当时只有4名医生、6名护士,床位13张。不仅规模小,而且业务范围局限,治疗手段传统单一。”徐继国回忆道,为走出困境,他组织科室人员外出学习,不断将最新的技术带回来。

数年如一日坚持,团队的能力悄然提升,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新的中医适宜技术陆续落地生根。随着科室医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医护团队也在充实扩大,接诊的患者也一天天多了起来。

2021年,沂源县中医医院糖尿病风湿病科被评为“山东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团队学习前进的脚步更稳更快。徐继国觉得,这份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中医药博大精深,唯有不断通过学习,才能在治病救人的路上走得更远。”他表示,“科室目前要攻克的重点是拓展内分泌疾病诊治,像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等的治疗,以及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领域。”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房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