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要不要吃碳水(糖尿病的人要吃糖吗)
糖友如何选择碳水?
在糖尿病管理中,合理的饮食控制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针对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以下是一些建议:
1、碳水化合物:推荐选择全麦或粗加工的面食,例如全麦馒头、窝窝头、粗粮煎饼以及手工面条。这些食品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有效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相比之下,精制的大米饭、高糖糕点及甜品应尽量避免,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血糖迅速升高。
2、蔬菜:推荐优先选择低淀粉的绿色蔬菜,如大白菜、油菜、菠菜、豆芽、豆苗,以及芹菜、西葫芦等。这些蔬菜不仅富含营养素,而且对血糖影响较小。而对于淀粉含量较高的蔬菜,如土豆、莲藕、山药、红薯等,需要谨慎食用。若将其作为主食的一部分,应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以确保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不超标。
3、饮品:应避免高升糖指数的粥类,如大米粥、小米粥、八宝粥、黑米粥等。这些粥品糊化程度高,易于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相反,推荐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饮品,如纯牛奶,以满足口感需求的同时,保持血糖的稳定。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科学选择碳水化合物来源,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以确保血糖的稳定控制。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享受健康的生活。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糖尿病饮食##健康饮食#
大多医生都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一点也不能吃吗?医生说清楚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杨文英, 陈伟.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新进展.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3, 31(2): 65-70.
李光伟, 纪立农.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个体化策略.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 14(3): 170-175.
赵志付, 朱大龙. 低血糖风险与血糖管理目标的平衡.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 39(5): 405-410.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糖?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许多糖友在被确诊后,医生第一句叮嘱往往是:糖要戒掉!
于是大家都以为糖尿病人碰糖就跟碰毒品一样,会立刻血糖飙升,后果不堪设想。真相果真如此吗?难道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粒糖都不能碰?今天咱们就把这个问题彻底掰开揉碎来聊聊。
先搞清楚糖尿病是啥。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原因不是单纯因为吃糖多,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障碍导致的。胰岛素就像人体内的"搬运工",负责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搬运到细胞里去供能。
糖尿病患者的这个"搬运工"要么数量不够,要么罢工偷懒,结果血液中的糖分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就堆积在血液中,血糖自然就升高了。
所以,吃糖不是导致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对已经患上糖尿病的人来说,摄入过多糖分确实会加重病情。这就好比你家水管本来就漏水,这时候你还开大水龙头,当然漏得更厉害!
不过,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点糖都不能吃吗?这种说法太绝对了。真相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一些糖,关键在于控制总量和选择时机。
糖友们需要了解的第一个真相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最终都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无论你吃的是米饭、面条还是含糖饮料,最终都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只不过不同食物转化的速度和幅度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指数GI值的差异。
简单来讲,低GI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升血糖的速度和幅度较小;而高GI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加糖饮料等,升血糖速度快且幅度大。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关键不是完全不吃糖,而是要管理好总体的碳水摄入量,优先选择低GI食物。
糖友们还需知道,适量糖分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是救命稻草。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或某些降糖药的朋友,有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手抖、出冷汗等。这时候,含糖食物或饮料反而是最快速有效的救命手段!
医学界有个著名的15-15法则: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摄入15克糖分(约3-4颗方糖或150毫升含糖饮料),等15分钟后再测血糖,如果仍低于4.4mmol/L,再重复上述步骤。
听完是不是感觉糖也没那么可怕了?但别高兴太早,适量是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吃糖要掌握几个原则:
总热量控制优先。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是控制总热量摄入,特别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45-60%。这意味着不是单纯不吃糖,而是要把糖分摄入计入到每日总碳水限额内。
选择合适的糖类食物。并非所有含糖食物都一样。天然水果中的果糖虽然也是糖,但因为伴随着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对血糖的影响比纯糖要小。
而且不同水果升糖指数也不同,糖友可以优先选择火龙果、草莓、猕猴桃等低GI水果,避免香蕉、荔枝等高GI水果。
掌握正确的食用时机。如果真想尝点甜食,最好在正餐后食用,而不是空腹。因为正餐中的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会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减轻对血糖的冲击。
血糖监测不可少。无论吃什么,定期监测血糖才能真正了解食物对自己的影响。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不同,有的人吃点水果血糖蹭蹭往上涨,有的人却相对稳定。
只有通过监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糖尿病诊断后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粗暴地完全戒糖,而是要学会科学管理血糖。这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定期监测和定期复查。饮食管理是基础,但不是简单的"不能吃糖",而是要全面均衡。
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分配三餐。最后,我想对所有糖友说,糖尿病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你人生的终点。
它只是告诉我们,身体需要更科学的管理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均衡、规律是关键词。不必因为偶尔吃了点甜食而自责,也不要因为"反正已经是糖尿病了"就放弃控制。
治疗糖尿病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我们需要的是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调整,而不是短期极端的饮食限制。许多糖友通过科学管理,照样活出精彩健康的人生。希望每位糖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与糖尿病和平共处,活出健康精彩的每一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医生呼吁:一旦确诊糖尿病,两件事千万不要做,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文 | 佳佳健康路
编辑 | 佳佳健康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一个听起来“甜甜的”病,却让不少人苦不堪言。刚确诊时,很多人都会有点慌,开始各种“自救”——有人干脆不吃主食了,有人开始疯狂寻找“神奇偏方”,结果呢?血糖不仅没控制住,反而越来越糟!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亲友不幸“中招”,一定要避开这两个大坑,别让错误的做法加重病情!
1. 盲目“戒碳水”,结果把身体搞垮了!一听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既然血糖高,那我就不吃碳水化合物了!”于是,米饭、面条、馒头统统被打入“冷宫”,恨不得每天靠蔬菜和肉活着。
听起来挺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么做简直是在给身体挖坑!
糖尿病 ≠ 不能吃碳水!
你是不是以为,血糖高就是吃糖太多?其实,血糖的来源不仅仅是主食,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也能转化成葡萄糖!如果完全不吃碳水,身体会被迫“拆东墙补西墙”,从脂肪和蛋白质里“榨”出葡萄糖,结果血糖反而更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严重时是会危及生命的!
更别提,长期不吃碳水,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变得头昏眼花、脾气暴躁,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那是因为大脑的燃料主要是葡萄糖,如果长期碳水摄入不足,你的身体就会变得“电量不足”,整个人像快“死机”的手机一样没劲儿。
正确做法:怎么吃碳水,才不会让血糖飙升?
别怕,糖尿病并不意味着从此告别米饭、面条、馒头,而是要学会聪明吃!
与其完全不吃,不如换个思路——挑选更健康的碳水来源,比如糙米、燕麦、红薯、藜麦,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比白米饭、白面包更低,能让血糖上升得更平稳。同时,吃饭时别让碳水单独“作战”,可以搭配蔬菜、蛋白质一起吃,比如先吃点蔬菜,再吃饭,这样血糖波动会更小。
主食的量也不用彻底“封杀”,控制在自己拳头大小的份量就差不多了。这样既能满足身体能量需求,又不会让血糖飙升,是不是更合理?
2. 乱吃“偏方”,结果血糖越控越糟!糖尿病一旦确诊,很多人会害怕长期吃药,担心药物副作用,便开始四处打听“偏方”。
“听说某某草药能降糖,不如试试?”
“我朋友喝了一种‘神奇降糖茶’,血糖降下来了!”
“医生开的药有副作用,我还是信中医吧!”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但现实是,很多所谓的“神药”,不仅没用,甚至可能让病情更糟!
“神奇偏方”真的靠谱吗?
有些“无糖食品”打着“糖尿病友好”的旗号,结果仔细一看,里面加了大量代糖或者其他成分,仍然会影响血糖。还有人听信“降糖神茶”,每天狂喝,却忽略了茶本身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结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拖出了并发症。
更可怕的是,一些所谓的“降糖草药”,可能含有不明成分的激素或降糖药物,短期内血糖可能下降,但长期服用会严重损伤肾脏和肝脏,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
科学控糖,别拿健康开玩笑!
与其心存侥幸,试图“另辟蹊径”,不如脚踏实地,按照医生的建议来管理血糖。
首先,医生开的药不能随便停! 很多人觉得血糖降下来了,就擅自停药,结果血糖反弹得更厉害,甚至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不是“一次治疗就能根治”的病,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才能真正把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其次,运动是“天然的降糖药”! 适量的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每天快走30分钟、骑车、游泳,这些都能有效改善血糖水平,甚至比很多“偏方”更有用。
总结:糖尿病管理,别自己吓自己,也别自己坑自己!糖尿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正确的管理,完全可以过上健康、正常的生活。
确诊后,这两件事千万别做:
盲目戒碳水,结果血糖更乱,身体更虚!
迷信偏方,错过科学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比于听信各种“神奇偏方”,更靠谱的做法是:合理控制饮食,均衡摄入碳水、蛋白质、蔬菜,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并搭配适量运动。
糖尿病管理就像开车上路,方向对了,才能稳稳前行!如果你身边有人还在犯这些错误,赶紧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别让错误观念害了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