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小孩子吃糖会得糖尿病(小孩子吃糖会得癌症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吃糖会导致糖尿病?非也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 张田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认为是吃糖引起的,毕竟这个病名字中就带“糖”,得了病也不能多吃糖。实际上,这个说法不正确。糖尿病不是单纯的因为糖吃多了,平时少吃糖不一定就能避免糖尿病。

此“糖”非彼“糖”,吃糖的“糖”≠糖尿病的“糖”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里的“糖”指的是尿中的葡萄糖,和血糖中糖是同一种成分;而我们说的吃糖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糖,一般是蔗糖,如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广义“糖”说的是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乳糖等)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他们最终都是以单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也会影响到血糖。单糖是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水解时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包含同多糖和杂多糖。同多糖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杂多糖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果胶物质、半纤维素、肽聚糖等。

吃糖并非是糖尿病的“元凶”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者两者兼备,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健康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作用正常,吃了糖也会被分解,血糖并不会升高,更不会因吃糖而得糖尿病;而胰岛功能受到破坏的患者,不吃糖,血糖也有可能升高。

实际上,糖尿病发病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生活方式中饮食部分“贡献”比重较大,其中营养过剩会加重胰岛素代谢的负担,而其导致的超重肥胖又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容易导致糖尿病。所有引起营养过剩的因素,不仅有糖或者是含糖高的主食类,还有那些为我们牺牲的猪牛羊鸡鸭鱼虾们,让我们心情愉悦的糕点甜品们,带来凉爽的饮料冰淇淋们,只要长期超过身体需求食用,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吃糖被认为会导致糖尿病,和糖消化吸收的特点有关,因为单糖吃下去直接被吸收入血引起血糖升高,双糖分解一步也会被直接吸收,所以给大家留下印象——“吃糖会得糖尿病”,甚至延伸到吃主食上。因为我们日常饮食中能量的一半来自碳水化物,进入人体后以单糖的形式吸收入血,较蛋白质和脂肪更容易引起血糖变化,如果这些糖类食物过量,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饮料糕点小零食摄入过量时,导致营养过剩,容易引起胰岛素的作用异常,则确实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类”不可弃

糖类物质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吃或少吃行不行?有的人根据“吃完糖容易转变为血糖”的理解,不征求医生意见,直接开始了低碳饮食,极端的直接使用生酮饮食,真真是伤不起。

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重要基础营养要素,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是肌肉和大脑组织细胞活动的主要能源,也是人体最主要、最经济和最快速的能源物质。如果人体没有充足糖类供应,可能出现血糖降低,如果长期摄入糖类不足,人体会动用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和脂肪供能,可能因此导致消瘦和饥饿性酮症。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脑功能不可逆的损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会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严重者会昏迷并危及生命[2]。

理性选糖,享受甜蜜

糖的甜味常给我们带来很强的愉悦感,只要合理选择,兼顾开心和健康。

1.合理摄入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学会看食物营养标签,将所有食物中的糖叠加起来不超量。

2.多选择一些含天然糖的食物,如含糖少,升血糖慢的水果,还含有丰富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饱腹感满满减少对糖的渴望。

3.避免不了诱惑时,尽量选择低糖、小包装食品,减少吃进去的糖。现在很多商家都推出了低糖的饼干、汽水、巧克力,有的还推出了小包装的产品。也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分享。

健康生活,科学预防糖尿病

我国近一半的成年人遭受血糖的困扰,发病人数呈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当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糖尿病前期人群也高达35.2%[1]。每个人是自己的健康责任人,从今天起提高科学饮食意识,尽快行动起来。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选择低脂肪、低甜、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少吃垃圾食品;

2.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周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

3.定期测量体重,将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超重肥胖者进行科学减重;

4.吸烟的人群最好是戒烟,喜欢喝酒的人也要控制饮酒量;

5.保持心情舒畅,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Li Y,Teng D,Shi X,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2020,369(4): m997.

2、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01-602.

来源: 光明网

4岁女宝确诊糖尿病!你还在给娃吃这种垃圾零食吗?

前几天,江苏淮安一个 4 岁女孩突然呕吐、呼吸急促、精神不佳。去医院一查,结果是糖尿病……

(来源:新浪微博@淮安发布)

很多妈妈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吗?

01

是不是糖吃多了,就会得糖尿病?

不完全是。

糖尿病也分几种,像新闻里说的 1 型糖尿病,在儿童和年轻人里更常见

得了 1 型糖尿病的孩子,本身身体里缺乏胰岛素,吃进去的糖利用不了,血糖值就会很高,同时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喝的多,尿的多,还变瘦了。

新闻里的小女孩,得的就是这个类型的糖尿病。

现在的医学领域里,还没能完全确定 1 型糖尿病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孩子本身就得了 1 型糖尿病,才会出现血糖高的,吃糖只是加重了这种结果,让血糖高的症状显现了出来

那……是不是说吃糖跟糖尿病就没关系了呢?

也不是。别忘了,还有 2 型糖尿病呢,也就是大家印象中老年人会得的那种糖尿病,不过现在在小孩里也越来越多了。

(来源:搜狐网)

这种糖尿病就跟糖有点关系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糖吃多了容易胖,而“小胖子”往往更容易得 2 型糖尿病。

这样看来,孩子吃糖太多,确实是有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

02

糖也分好坏,不必谈糖色变

虽然吃太多糖会引起肥胖、糖尿病、蛀牙之类的问题,但也不必完全禁止孩子吃糖,那孩子也太可怜了。

而且,糖也有好坏之分呀,比如牛奶、果蔬这些天然食物里的糖,就是“好糖”。

而那些人为添加的糖,以及果汁、蜂蜜、糖浆里自带的糖就属于“坏糖”了。前面提到的吃糖太多的危害也都是这些“坏糖”的锅

比如,一个苹果里有 10g 天然果糖,这就是好糖;而同样一杯含 10g 果糖的苹果汁就不太健康了。

这是因为,苹果里的果糖被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吸收起来没那么快,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会进入血液。而果汁是直接把这些果糖聚在一起“暴风吸入”,对人体的影响可就大了。

要是果汁里还添加了白砂糖之类的,那就更不健康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强烈建议,游离糖(也就是咱们说的“坏糖”)摄入量在儿童摄入总能量中的占比应该在 10% 以下,最好在 5% 以下。

也就是说,满足这个条件,给娃吃点糖还是可以的。

03

怎么避免零食中的“坏糖”?

世卫组织说的“坏糖”控制在 5% 以内,具体是啥概念呢?

但市面上卖的食物和饮料,很少会说自己到底有多少“坏糖”。这里,糕妈教大家两个方法来大致判断:

第一:看营养成分表

一般包装上都有,它长这个样子:

没看到有糖?别急,可以看里面的碳水化合物

如果是非淀粉类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的量就约等于糖含量,高的话就要警惕了。

如果是淀粉类食物(比如麦片、面条、面包、饼干)的话,因为淀粉本身在碳水化合物里就占了很大比例,所以我们需要接着验证是不是还有“坏糖”。

第二:看配料

配料里的成分都是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序的,要是在前几位就看到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坏糖”代表,就要小心了。

比如下面这款麦片里就出现了白砂糖和葡萄糖浆。

当然了,非淀粉类食物也可以把营养成分表和配料结合起来看。

比如下面这款酸奶,从营养成分表可以知道每 100 克里含 13.5 克的碳水化合物,一盒 200 多克就大约有 27 克碳水化合物,其中大部分都是糖。

再看配料这边,白砂糖和蓝莓浆这样的“坏糖”排在了第二位和第四位,可见含量应该不低。

这样算来,即使扣掉生牛乳里自带的一部分“好糖”,一盒这样的酸奶也很有可能超过了一个 4~6 岁孩子每天 19g 的“坏糖”限额。

所以,爸妈们给孩子挑吃的要睁大火眼金睛咯,远离“坏糖”多的零食,帮娃从小养成限糖的好习惯。毕竟每个娃都已经是家里的甜心宝贝了,可不需要再吃那么多糖啦~

—题图来自梨视频—

儿童也会患糖尿病?医生提醒: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可能想到就是老年人疾病。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院长王一提醒,儿童也会患有糖尿病,且儿童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很多家长对儿童糖尿病却仍一无所知,儿童糖尿病如不加以控制,还容易诱发眼底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等,随病情的发展或将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直至眼盲。

王一介绍,儿童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大概占到儿童糖尿病的90%,也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是无效的,必须终生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最近几年逐渐增多,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可以口服降糖药。特殊类型糖尿病发病率更低,往往和基因、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儿童为什么会患糖尿病呢?是因为吃糖太多导致的吗?王一解释,吃糖多和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进食糖果类食物多,血糖会瞬间升高,为了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会大量分泌胰岛素,长期以往会造成胰岛素抵抗,继而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耗竭,也就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所以,家长还是要尽量避免孩子进食升糖速度快的食物。

很多孩子不会表达,那家长怎么知道孩子是否患了糖尿病,它有什么特殊症状呢?王一介绍,其实通常情况下儿童糖尿病都很典型,主要症状为体重减轻、多尿、多饮、多食,称为“三多一少”,而症状不典型者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容易误诊、漏诊。此外,1型糖尿病儿童可能还伴有易疲劳、视物模糊、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而2型糖尿病症状相对较1型糖尿病轻,多数病前有肥胖史。如果已经发生酮症酸中毒则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脱水、酸中毒、精神萎靡、昏迷等严重状况,家长需要尤其注意,留心着孩子的日常生活,如有以上类似征兆,则应尽快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就诊。

1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很复杂,大多数也没有家族史,让很多家长很困惑,有没有办法预防这个病?王一表示,诱发1型糖尿病的主要是胰岛素自身抗体,而当身体出现多种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自身抗体,那么生活方式做些调整,有可能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让孩子不发生或者晚发生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是个能预防的疾病,大多数胰岛素抵抗是肥胖造成的,所以,从婴儿阶段就要预防肥胖的发生,均衡的饮食结构、充分的运动都是保障胰岛素敏感性的好方法。

“有些胖孩子的脖子一圈皮肤发黑,不是没洗干净,而是胰岛素抵抗的早期皮肤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脖子、腋窝、大腿根出现发黑的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控制了胰岛素抵抗,也就控制了糖尿病的发生,进而也就将眼底疾病扼杀于摇篮,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保护了孩子的眼健康。”王一说。(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