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不是快治好了(糖尿病会快速变胖吗)
逆转糖尿病,要趁早!11万人研究发现:诊断2年内缓解可能性更大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引言:糖尿病缓解,要趁早!
2023年11月8日,发表在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学术期刊上纳入11万余人的韩国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确诊2年内将体重减轻>5%,糖尿病缓解可能性增加156%!体重减轻越多,缓解的可能性越大。呼吁为了提高糖尿病缓解的可能性,超重/肥胖患者应尽早进行体重管理。
“糖尿病缓解”——
为战胜疾病带来希望!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2.8%,其中新诊断患者占比大约为1/3。在传统认知中,确诊2型糖尿病意味着终生用药,除外经济压力,“看不到终点的治疗”也给患者增加了无形的心理负担。
那么,2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无法逆转吗?——“糖尿病缓解”概念的提出,为战胜疾病带来希望!
研究发现,大部分失去功能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并非处于死亡状态,而是在高血糖、糖尿病长病程、胰岛素抵抗、脂毒性、肥胖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胰岛β细胞的去分化和转分化(α细胞),使得β细胞进入到了“沉睡”状态。通过治疗干预去除这些影响因素,且在患者确诊时间不长的前提下,有可能将“沉睡的胰岛β细胞”再次唤醒,增加糖尿病缓解(停药)的可能。
图1 随着糖尿病缓解胰腺的变化
有关“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202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给出的定义是在停用药物的前提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能够维持3个月以上。考虑到有些情况下(如存在血红蛋白变异、疾病影响红细胞生存时间以及HbAc检测方法不规范等),HbA1c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可以用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通过连续葡萄糖监测(CGM)估算的糖化血红蛋白(eA1c)<6.5%,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替代标准。
需要提醒医患注意的是“糖尿病缓解不等于治愈”,确定患者处于糖尿病缓解状态后,仍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建议每年复查HbA1c。
糖尿病缓解,要趁早!
这项纳入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数据库的回顾性真实世界结局研究,调查了韩国在2009年至2012年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14,874名患者的体重和健康结局,随后对受试者进行随访,直至2017年。
研究发现,超过23,000名参与者的体重减轻>5%,2,429例(2.1%)受试者在试验期间达到缓解,缓解的定义为停药后,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健康检查中空腹血糖<7 mmol/L。
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初2年内,体重减轻与糖尿病缓解显著相关。糖尿病缓解,要趁早!
减重越多,糖尿病缓解可能性越大!
研究表明,糖尿病缓解主要由体重减轻驱动。与体重稳定组相比,体重减轻组实现糖尿病缓解的可能性增加156%(OR 2.56)。体重减轻越多,缓解的可能性越大。
此外,体重减轻对缓解的影响在年龄≥65岁、男性和体重指数≥25kg/m^2的亚组中明显更大。总之,本研究强调了从糖尿病诊断开始积极进行体重管理对于增加糖尿病缓解可能性的重要性。
4种策略,助力糖尿病缓解
实现糖尿病缓解的方法主要包括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非胰岛素药物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和代谢手术治疗四种方式: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追求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方案,核心在于改善能量代谢失衡、减轻体重(脂肪)。研究显示,通过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实现1/3受试者完全缓解;
➤非胰岛素药物:对于HbA1c不达标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未有效落实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8-12周)辅助应用具有显著改善体重的非胰岛素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实现缓解。对于空腹血糖>9.5mmol/L,HbA1c>8.5%的患者建议选择“221用药方案”,即“二甲双胍 SGLT-2i GLP-1RA”或“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 GLP-1RA”联合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针对的主要是空腹血糖≥11.1mmol/L,HbA1c≥10%的患者,辅助应用短期(2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去除糖毒性,有助于实现缓解。随后可以采用“221用药方案”继续管理一段时间,之后逐步撤停药物;
➤代谢手术:对于BMI≥32.5kg/m^2的严重肥胖患者,如果药物等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重和代谢紊乱,可以考虑通过代谢手术干预来实现糖尿病缓解。
参考资料
[1]Iskandar Idris.Weight loss in the first 2 years of being diagnosed withtype 2 diabetes increases likelihood of diabetes remission.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Now.2023.DOI: 10.1002/doi2.83
[2]Kim J, Kim B, Kim MK, et al. Weight change in patients with new-onset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emission: comprehen-sive real-world data.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doi:10.1111/dom.1534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什么样的糖尿病能完全治愈?医生提醒:恭喜糖尿病前期的人群
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有一条微妙而模糊的界线,那就是糖尿病前期。这个状态似乎悄悄潜伏,但又有着重大的健康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智慧来预防和管理它。
同时,我们将揭示糖尿病前期在中国的情况,以及医学营养干预的重要性。
@康复Therapy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听起来似乎并不像一种疾病,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引发警钟的健康状态。它表现为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标准。早期的发现和干预对于防止糖尿病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在不同年代和地区有所不同。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其中,ADA标准将空腹血糖(FPG)的下限切点值下调至5.6 mmol/L,同时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5.7%到6.4%之间的范围列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之一。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个标准更准确?
标准的比较与悬念一项美国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对五种不同的诊断标准(包括ADA 2010和WHO 1999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ADA标准,血糖水平在5.6~6.9 mmol/L之间的人群的特异性较差,与糖尿病和死亡风险的增加没有明显相关性。相比之下,根据WHO标准的FPG在6.1~6.9 mmol/L范围和ADA标准的HbA1C在5.7%~6.4%范围内的特异性更好,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这个发现让我们思考,到底应该采用哪个标准来诊断糖尿病前期?这个问题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它强调了研究和医疗领域对于标准化的迫切需求。
然而,对于中国而言,还有另一个挑战。由于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不高,因此不推荐常规采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前期。这使得我们在这个国家中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更加依赖血糖测试,尤其是FPG。
糖尿病前期在中国的普遍情况中国是全球糖尿病的重要“热点”,并且在糖尿病前期方面也不例外。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不同标准,如WHO 1999标准和ADA 2010标准,不同年份的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在15.5%到50.1%之间。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标准和诊断方法的不同。
这一巨大的人群中,有1.48亿人受到糖尿病前期的影响,远远超过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地发现和管理这庞大的人群,以预防糖尿病的爆发。
生活方式干预的神奇力量既然糖尿病前期是如此普遍,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人们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呢?这时,生活方式干预进入了舞台。
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接受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例如,芬兰的糖尿病预防研究(DPS)和美国的糖尿病预防计划(DPP)都显示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在生活方式干预中,医学营养干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目标是维持理想的体重和血糖水平,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脂和高血压。
具体来说,医学营养干预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 对于超重或肥胖者,目标是使体重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4 kg/m²,减重5%以上并长期维持;
- 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减少400~500 kCal;
- 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 控制盐和酒的摄入。
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一份智慧的饮食计划。建议合理平衡膳食,以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为45%-60%、25%-35%、15%-20%。同时,根据体重管理的目标,需要控制热量摄入,保持平衡的营养成分摄入。
除了医学营养干预,生活方式的智慧也包括一系列健康的习惯。有句谚语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维持体重,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此外,要注意心理健康。情绪激动、长期熬夜和压力都可能诱发糖尿病前期。所以,学会放松、保持平和的情绪对于预防糖尿病前期非常重要。
此外,大便通畅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便秘不仅让人不适,还可能导致体内废物物质的滞留,增加身体对糖分的吸收。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最后,避免剧烈的身体活动,尤其在寒冷天气。极端的运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
在探寻糖尿病前期的奥秘和生活的智慧之后,我们不禁想起一句名言:“预防胜于治疗。”糖尿病前期虽然不像糖尿病那么显眼,但它蕴藏着潜在的健康危机。通过科学的诊断标准、生活方式干预和医学营养干预,我们可以防止它演变为糖尿病,从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
因此,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远离糖尿病前期的威胁。
@头条健康#卒中防控立即行动##糖尿病#
糖尿病有可能被逆转?是真的
老刘今年45岁,饮食上的放纵使他拥有175cm中等身高的同时,“获得”了200斤的体重,平时毫不在意的他,体检后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已达到了8.3mmol/L。老刘焦急地来到了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四科赵永才主任的门诊,在完善了一系列化验检查以后,赵主任告诉他:如果你足够重视,你的糖尿病是可能逆转的!糖尿病真的能被逆转吗?
在传统认知中,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一旦得上将会伴随一生。所以当听到某人声称有根治糖尿病的“神药”,老糖友一定会对其嗤之以鼻:“骗钱的”。目前“神药”和保健品都不能根治糖尿病,这种智商税糖友千万不要交。不过对于“糖尿病能不能被逆转”这件事,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颠覆您的认知。
1.糖尿病真的可能被逆转
(1)唤醒“熟睡”的胰岛β细胞;
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相对缺乏,人体内胰岛素之所以会缺乏,与其“合成工厂”胰岛β细胞的产能受损有关。大部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并非已经死亡,而是在肥胖等因素的影响下进入到了“沉睡”状态。去除这些影响因素,“沉睡”的胰岛β细胞被唤醒,“工厂”再度开工,有了足够的胰岛素来降糖,糖尿病也就被逆转了。考虑到1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已经损失殆尽,基本无恢复可能,因此,今天我们聊的逆转糖尿病,是针对2型糖尿病。
(2)逆转并不等于根治!
逆转糖尿病指的是不使用药物,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能维持正常血糖持续1年以上,然而,这种逆转本质上不等于根治,需要提醒糖友们的是,放松管理2型糖尿病或可卷土重来。
2.这些糖尿病患者或许可被逆转
目前认为,确诊5年内,且体质指数(BMI)>25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被逆转的可能性较大。随着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逆转可能性随之降低,糖友们务必抓住这一黄金时期。体质指数(BMI)怎么算?请记住“BMI=体重(kg)/身高(m2)”这个公式,老刘的BMI:身高1.75m,体重100kg,BMI=100/1.752=32.65kg/m2。
3.逆转糖尿病重点是“减重”,要立即行动!
对于合并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实现糖尿病逆转,减重是重中之重,并且越早行动效果越好。有专家建议:若以实现糖尿病逆转为目的,1年内的减重目标以10-15kg为宜。所以,符合上述标准的,可能被逆转的糖尿病患者赶快行动起来。
(1)饮食
减肥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有选择的吃。简单来说,可以“一手搞定”!
①1个拳头可以代表1份主食的大小;
②两只手可容纳500g的蔬菜。蔬菜的能量很低,建议每日摄入500~1000g蔬菜;
③水果:小型水果例如草莓、蓝莓等莓果类,每日差不多是一个拳头大小的量;
④瘦肉:建议每日摄入50g左右瘦肉, 相当于2个掌心大小,厚度相当于小指厚度的量;
⑤脂肪:需要限制每天油脂摄入量。每天摄入大拇指的尖端大小就够了。
(2)运动
运动可以减重,可以消耗血糖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实现糖尿病逆转的一个有效措施。当然,严格的饮食控制加适量的运动,效果会更好!运动也是有技巧的。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快走、自行车、滑冰、太极拳、健身舞、乒乓球、羽毛球等,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糖尿病人减肥应积极开展有氧运动,并形成一种习惯,不能用无氧运动取代有氧运动。
总之,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有非常多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提高重视,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理想体重,不用药物也能理想控糖,实现糖尿病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