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压高糖尿病的图(血压高糖尿病的人)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0
文章目录:

“新冠肺炎”来袭,为什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中招?

这些天,刷屏的话题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看着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的增多,真是让人揪心。一些平时身体尚好的慢性病患者,得了这种肺炎后就比一般人要重,死亡率也高。

按照早先的报告,统计分析40例死亡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23例(57.5%,也就是多一半儿的病例)提到了既往病史,这当中60.9%合并高血压、47.8%合并糖尿病、21.7%有外科手术史。也就是说,有基础疾病史的患者既容易得病,也容易病情危重,不容易抢救成功。现在来看,也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病情重、死亡率高。所以,原本就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得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为什么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招?

根据一线医生的体会,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跟一般的病毒性肺炎相似。平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要是得了肺炎,也是要比没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更重一些,治疗矛盾、困难更多一些。我们就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得了肺炎说起。

第一,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存在心、脑、肾、血管这些靶器官损害,脏器功能基础差。像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都容易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像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心肌肥厚、心功能减低等等,冠心病更不用说了,本身就存在心肌供血不足。在得了肺炎之后,炎症发热,单是心跳增快,就会加重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就更不要说炎症本身、肺炎缺氧还可能影响心肌了。

第二,炎性反应。病毒到了身体里,对肺部的细胞攻击,发生肺炎,现在还发现有些病人就是表现为腹泻的,粪便中也有病毒,那肠道也会有炎症。人是一个整体,一个部位发生炎症就会引起全身的炎性反应,身体里各个方面都会紧急动员应对。炎性反应时身体为了抵御外敌,会生产很多炎性因子,可是炎性因子在攻击敌人时,没有那么准确,会误伤自己。所以,身体里会有炎性损伤,有时候反应强烈,自身损伤就会很重。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身体会发生一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会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

第三,应激反应。前面说了,在得病之后,身体为了抵抗疾病,就会全身动员,各系统积极行动。这在医学上叫做“应激反应”。应激时,身体里交感神经系统是兴奋的,各种激素水平也会明显增高。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应激对感染、抵御外敌有好处,但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就会引起各种代谢增强,心跳加快、收缩力增强,血压、血糖的异常升高等等,加重心脏、血管、胰岛细胞等的负担,基础疾病就变得不稳定了。

第四,血糖增高容易合并细菌感染。糖尿病的患者容易感染,因为细菌也喜欢吃糖。有些糖尿病人就是由于反复感染,长疖子、尿路感染被发现的。本来,病毒性肺炎是不用抗生素的,可糖尿病患者就容易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病情就会更重,治疗也会更困难。

第五,治疗矛盾多。因为有基础疾病,又新得了肺炎,需要用药,用药之间就会有矛盾,需要权衡,困难很多。比如,肺炎引起全身炎性反应,严重时需要用激素,可激素会引起血压高、血糖高,尤其是血糖高,又会增加细菌感染机会,这会使治疗困难。病人高热,要退热,退热出汗多,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就会引起血容量变化、血液粘稠度变化;发热、出汗多要补液,同样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心脏负荷增加的问题,如果原本心功能不好,就容易心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用药多会加重肾脏负担、还有可能加重肾脏损害,加上疾病本身,也容易引起肾功能衰竭。

第六,回到肺炎本身。病毒性肺炎主要是肺间质的损伤。这种损伤主要会造成氧气到了肺里进入到人体的障碍,就是吸进去氧气之后“吸收不了”,这在医学上叫做“弥散障碍”。而且这种缺氧不像气管堵了插个管、或者把气管切开就能解决的,所以,人会明显缺氧。如果原本就有心血管病,供血不足、缺血缺氧,那肺炎造成的缺氧无疑是雪上加霜,程度就会更重。而且病毒性肺炎还没有什么特效药针对病毒治疗,只是对病人支持、保护,度过急性期等待自愈,在这个过程中,有基础疾病的可能就挨不过。当然,现在中日友好医院已经在开展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希望能得出好的结果。

还有一点是冠状病毒本身的特点可能对高血压患者有影响。因为冠状病毒到身体里后,是通过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起作用的,这一点对高血压患者可能有影响。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再是老年,那老年人免疫力低、脏器功能减退等就会更明显,病情就更加重,治疗也会更困难。所以,一定要预防为主。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就更要做好防护,慢性疾病病情也要控制稳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警惕!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一根藤上两个瓜?答案是这样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一根藤上两个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慢性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主要会引起血管、神经的损害,造成心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截肢、失明、肾衰在糖尿病人群中远高于普通人群。

同时,另外一个健康杀手也不可忽略,即许多致命重症背后,和一个无声的杀手──高血压脱不了关系。它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却在悄无声息地蛀蚀我们身体的机能。我国人群十大死因中,与高血压有关或密切相关的占了一半。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易患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代谢综合征,都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故而糖尿病病人常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病人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也比较多。

据统计,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达30%。另外,糖尿病患者中长期高血糖容易引起肾损害,而糖尿病肾损害可直接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病人血糖高、血黏度高、血管壁收缩血管阻力变大,都是容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易罹患心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生活习惯相关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如何防治呢?这两个疾病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外都和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饮食治疗方面,糖尿病病人要控制含糖量的食物,控制总热量。含盐量特别多的食物,除了会导致动脉硬化,还会导致血压增高。含纤维素比较多的蔬菜可以延缓糖吸收,增加胃肠蠕动对糖尿病病人很有帮助,可减少便秘的发生。而便秘时可以导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高血压病人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多吃蔬菜对高血压病人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平时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血压增高。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还要注意多运动和控制体重,注意戒烟,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如经常酗酒、熬夜、生气,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每顿饭要注意控制食盐量,每天的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不能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还应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愉悦,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有效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在身体不适时,一定要不仅测量血压,还有同时监测血糖。在低血糖状态,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使血压升高。低血糖的症状多种多样,如果头晕,仅测血压可能会遗漏低血糖的发现。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监测血糖血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一般病人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考虑到血压过低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血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应监测血糖血压。与医生充分沟通;需要时,制定合适的降糖降压药物治疗方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重要突破!科学家首次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的深层联系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何高血压和糖尿病总是合并出现?为何新型降糖药GLP-1RA能够带来降压获益?

近日,于Circulation Research期刊发布的这项研究报告不仅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指出“GLP1-CBs通路”或成为糖尿病-高血压治疗新靶点!

解开谜团

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常见合并症,二者常保持着紧密关系,不过背后原因尚不知晓。近日,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国际研究团队终于解开了这一由来已久的谜团,研究表明:

颈动脉体(CB)中表达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对血压和血糖同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高血压、高血糖合并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一步发现,GLP1可以调节作用于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反射,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GLP1-CBs通路”可能成为控制代谢性疾病状态和高血压交感神经活动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高血糖、高血压深层的联系——颈动脉体、GLP1R和GLP1

众所周知,进食后,GLP1会由肠壁释放,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而这项研究发现,GLP1还会刺激位于颈部的颈动脉体,而后者是参与机体血压调节的一个重要的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人体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为扁圆形小体,直径3~5毫米,位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沿窦神经传导至延髓的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系统(主要)和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来自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被称为RNA测序的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来读取有/没有高血压的大鼠颈动脉体中基因信息。

科研人员发现,颈动脉体中存在GLP1R的表达,其与血压升高和糖代谢改变条件下的外周化学反射增敏有关。通过将选择性GLP1R激动剂/拮抗剂局部输送到颈动脉体,证明了作用于GLP1R的外源性和内源性配体通过颈动脉体化学受体抑制调节tSNA。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对高糖的稳态反应中,对颈动脉体中GLP1R的激活减弱了其反射敏感性,并减少了来自外周化学受体的强直性传入驱动。GLP1R激动剂全身给药后同样存在这种抑制作用。

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即在健康情况下,GLP1在餐后期间阻止化学反射介导的交感神经激活,以应对葡萄糖和/或胰岛素水平的升高。

来自布里斯托尔医学院的大卫·墨菲教授解释道:“定位这种联系需要基因图谱和多个验证步骤。我们从来没有想过GLP1会出现在‘雷达’上,这点非常令人兴奋,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

图1 GLP1R在人颈动脉体中表达

图2 GLP1R调节交感神经活动

图3 GLP1R的激活抑制了化学反射诱发的动脉血压反应

“GLP1-CBs通路”或成为糖尿病-高血压治疗新靶点

“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人罹患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即使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大量患者仍将处于高风险之中。这是因为大多数药物只治疗症状,并非引发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深层次原因。很早以前,我们已经知道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终于发现了原因。颈动脉体是GLP1同时控制血糖和血压的‘汇聚点’,由颈动脉体作用的神经系统发挥协调作用。” 奥克兰大学的心脏研究中心朱利安·佩顿教授谈及此项研究。

奥克兰大学流行病学家罗德·杰克逊教授说道:“高血糖患者的血压往往很难被控制,所以这些发现非常重要,通过给予GLP1,可能能够同时降低血糖和血压,而这两个因素恰恰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针对GLP1受体的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这些药物除了有助于降低血糖,还可以降低血压,不过既往对其降压的作用机制不是很了解。这项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可能会作用于颈动脉体,从而发挥其抗高血压作用。在这项工作的指导下,我们已经计划进行人体转化研究,以将这一发现付诸实践,从而使相关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小结

本项研究发现,颈动脉体中表达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对血压和血糖同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高血压、高血糖合并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发现,GLP1可以调节作用于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反射,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GLP1-CBs通路”可能成为控制代谢性疾病状态和高血压交感神经活动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参考资料:

[1]University of Bristol. Sweet pressure: Scientists discover link between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diabetes[EB/OL]. [2022-2-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2/220201074528.htm.

[2]Audrys G. Pauza,Pratik Thakkar,Tatjana Tasic,et al.GLP1R Attenuates Sympathetic Response to High Glucose via Carotid Body Inhibition[J]. Circulation Research. 2022;0:CIRCRESAHA.121.3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