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黄皮果可以吃吗(黄皮果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什么是黄皮果?爱吃黄皮果注意:对身体有5种好处,三类人需少吃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院子里。小镇居民李阿姨正坐在藤椅上剥着一种黄褐色的小果子,果肉晶莹剔透,散发出阵阵清甜的香气。
路过的邻居王大叔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果子?闻起来真香。"李阿姨笑着递给他一颗:"这是黄皮果,尝尝看。"王大叔接过来咬了一口,酸甜可口的滋味在口中蔓延开来。
他惊喜地说:"味道真不错!以前怎么没见过这种水果?"李阿姨神秘一笑:"这可是个宝贝,吃了对身体好处多着呢。不过有些人吃多了反而不太好,你猜猜是哪些人?"王大叔挠了挠头,一脸疑惑。这时,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黄皮果,学名黄皮,属于芸香科黄皮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因其果皮呈黄褐色而得名。这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外形小巧玲珑,果肉多汁鲜美,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黄皮果的营养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水果"之一。
骑着自行车来到李阿姨家的是她的外孙女小雯。小雯是一名刚毕业的营养师,对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颇有研究。她看到外婆和王大叔正在讨论黄皮果,便加入了谈话:"外婆,您知道黄皮果有哪些营养价值吗?"李阿姨笑着摇摇头:"我只知道它味道好,你来给我们普及普及吧。"
小雯兴致勃勃地介绍道:"黄皮果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钾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每100克新鲜黄皮果中含有约40毫克维生素C,远高于苹果、梨等常见水果。此外,黄皮果还含有一些特殊的植物化学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物质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
王大叔听得连连点头:"没想到这小小的果子竟然有这么多好处。那平常多吃点黄皮果对身体有什么具体的帮助呢?"
小雯继续解释道:"根据目前的研究,适量食用黄皮果对人体健康确实有多方面的益处。"
"增强免疫力:黄皮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帮助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食用黄皮果的人群感冒发生率明显低于不食用者。"
"促进消化:黄皮果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观察发现,给予轻度便秘患者每日食用100克黄皮果,两周后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均有明显改善。"
"护眼明目:黄皮果中的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可以保护视力,预防夜盲症。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一项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补充黄皮果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实验鼠的暗适应能力。"
"调节血压:黄皮果富含钾元素,有助于维持体内钠钾平衡,对血压调节有积极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黄皮果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美容养颜:黄皮果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抵抗自由基对皮肤的损伤,延缓衰老。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一项体外实验证实,黄皮果提取物能够有效保护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免受紫外线损伤。"
听完小雯的介绍,王大叔兴奋地说:"太好了,看来我得多吃点黄皮果,好处这么多。"
李阿姨却提醒道:"别急,小雯刚才不是说了吗?有些人吃多了反而不太好。小雯,你给我们说说,哪些人需要注意少吃黄皮果?"
小雯点点头,认真地解释道:"虽然黄皮果营养丰富,但确实不是人人都适合大量食用。以下三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黄皮果性质偏凉,容易刺激肠胃。如果本身就有胃寒、肠胃不适等问题的人,大量食用可能会加重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消化科专家建议,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生黄皮果,可以适量食用煮熟的黄皮果。"
"糖尿病患者:虽然黄皮果的糖分不算高,但毕竟属于水果类,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食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每次食用黄皮果不要超过100克,并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
"口腔溃疡患者:黄皮果含有一定的有机酸,可能会刺激口腔溃疡处,加重疼痛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临床观察发现,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在食用酸性水果后,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因此,口腔溃疡患者最好暂时避免食用黄皮果。"
王大叔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最近胃口不太好,看来得控制着点吃。"
李阿姨笑着说:"知道该怎么吃了,那我们来聊聊怎么挑选和保存黄皮果吧。"
小雯接着说道:"选购黄皮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果实颜色要均匀,呈金黄色或黄褐色;果皮光滑无斑点;轻轻捏一下有弹性,不要太软或太硬;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没有异味。"
"至于保存方法,新鲜的黄皮果最好在室温下存放,可以保持3-5天。如果想延长保存时间,可以用保鲜袋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这样可以保存1-2周。不过要注意,黄皮果不耐低温,不要放在冷冻室。"
王大叔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吃水果也是门学问啊。对了,小雯,你知道有什么有趣的吃法可以让黄皮果更好吃吗?"
小雯眼睛一亮:"当然有!除了直接生吃,黄皮果还可以做成各种美味可口的甜点和饮品。比如,可以把黄皮果去核后和酸奶一起打成冰沙,既美味又营养;也可以用黄皮果做成果酱,涂在面包上当早餐;还可以把黄皮果切片加入沙拉中,增添一份清新的口感。"
"我最喜欢的是黄皮果茶,做法很简单:把新鲜的黄皮果洗净去核,放入杯中,倒入热水,再加入一片柠檬和少量蜂蜜,泡5-10分钟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茶不仅味道清爽宜人,还能帮助消食解腻。"
李阿姨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黄皮果还有这么多吃法,改天我也试试做黄皮果茶。"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了一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李阿姨的邻居张婶带着孙子小明来串门了。小明一看到满桌的黄皮果,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奶奶,我可以吃黄皮果吗?"
张婶有些犹豫:"小明,你不是对柑橘类水果过敏吗?黄皮果能吃吗?"
小雯解释道:"张婶,您不用担心。虽然黄皮果和柑橘类水果都属于芸香科,但它们的过敏原并不相同。根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过敏科的研究,对柑橘类水果过敏的患者通常可以安全食用黄皮果。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小明第一次尝试时只吃少量,观察有没有不良反应。"
张婶松了口气:"那就好,谢谢你小雯。小明,来尝尝看,记得慢慢吃。"
小明开心地拿起一个黄皮果,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脸上立刻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好好吃啊!甜甜的,还有点酸酸的,真好吃!"
看着小明开心的样子,院子里的大人们都笑了起来。李阿姨感慨道:"真好啊,这小小的黄皮果不仅美味可口,还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夕阳西下,院子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一颗小小的黄皮果,不仅带来了美味与健康,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在这个温馨的傍晚,大家一边品尝着黄皮果的美味,一边分享着生活的点滴,共同谱写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
糖尿病人用蒸南瓜当主食,可以吗?糖友亲测,公布食用前后的血糖
在查出糖尿病后,顾先生一直对降糖非常关心。从日常饮食到降糖药都非常谨慎,希望能够更长效地稳定自己的血糖,保护健康。这也是为了更长久地陪伴自己的女儿。
前段时间,他在医院复查时听糖友说,用南瓜当主食吃能降血糖。一直以来,他的主食都是一小碗米饭,吃不饱,升糖还比较快。为了看看蒸南瓜当主食到底能不能降糖,他特意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
他抽了一天血糖比较稳定的时候,买了300克的南瓜作为午饭的主食吃。吃之前,顾先生测量了一下自己的血糖为6.3,并不算高。吃了大约300克的南瓜后,相比于之前只吃一小碗米饭,确实饱腹感比较强。不知道接下来的血糖变化会怎么样。
午饭结束后,顾先生按照平时的习惯,午睡了一个小时左右,在睡醒后,再次测量了血糖,结果显示,血糖为6.5。可以看到的是,餐后约2小时的血糖并未出现明显的升高。顾先生觉得,这种方法确实可行。
南瓜属于淀粉类的蔬菜,其中的碳水含量达到了5.3%。如果当做蔬菜吃,搭配米饭,很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对控糖不利。按道理来说,不太适合糖尿病患者吃。
如果从南瓜的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指数来看,结果有不一样了。
南瓜的升糖指数也就是GI指数达到了75,不属于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但是从血糖负荷指数来看,南瓜属于低血糖负荷指数,每百克只有3-4左右。
血糖负荷(GL)=食物的碳水化合物量×食物的升糖指数(GI)/100。用南瓜举例,虽然南瓜中的碳水比较高,升糖指数也比较高,但每百克的南瓜中含有的碳水却非常少,血糖负荷指数比较低,糖尿病患者可能适当吃点。
总的来说,用南瓜代替一部分主食食用,确实是一种控糖的方法,因为其中的碳水含量低、膳食纤维含量高,只要控制好食用量,一般不会对血糖产生显著的影响。
看到前面的结论以及顾先生亲身试验的结果后,相信不少糖友已经蠢蠢欲动了。心里想着,我要是一直用南瓜代替主食,岂不是又能吃饱,也能降糖?但在这里,我也要泼一盆冷水了,长期用南瓜代替主食并不可取。原因不妨往下看。
按照成年糖友的饮食比例来计算,每一餐需要满足50克的碳水摄入,才能均衡营养。按照每百克南瓜中5克左右的碳水,需要一顿吃2斤的南瓜,才能满足人体所需。很多人可能吃一碗就已经饱了,什么都吃不下了。
长期用南瓜代替主食的做法,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控糖作用。但经常这么吃,很可能因为人体摄入的营养不够均衡,而引发营养不良。或者在食用碳水不足的情况下,摄入更多的脂肪等,对稳定血糖更不利。
其次,考虑到南瓜中含有比较多的胡萝卜素等黄色色素。大量吃也会增加人体内的色素水平,可能引发黄皮病。从手上的皮肤到眼睛、面部等,都可能发黄,影响健康。
所以,虽然食用南瓜前后血糖波动不算大,糖友能吃一些南瓜来稳定血糖。但不适合长期、大量代替主食食用。如果糖友想稳定血糖,还是该想想别的办法。
“吃多,不吃少”
不是说食物的分量多,而是种类多。南瓜吃多了容易出现黄皮病。但是在白米饭中适当地放入一些南瓜、红薯等杂粮,却能均衡营养。当然了。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往米饭中放入一些黑米、燕麦、玉米等,红豆、黑豆等杂豆也可以代替部分主食食用。其中的膳食纤维也能帮助调节血糖。
“吃硬,不吃软”
不管是米饭还是面条、红薯、南瓜,能煮熟就行,不需要过于追求软烂。当主食中的碳水被完全软化,充分地发生淀粉糊化反应,也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干硬一点的主食或者吃纤维比较多的粗粮,更有利于延缓肠胃消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对抗淀粉糊化的反应,又觉得硬硬的米饭不好吃。还有一个方法是“吃凉不吃热”。将主食在室温下微微放凉,能够产生一定的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被人体吸收的时间也是比较慢的,更能改善餐后血糖。
尽管顾先生用试验发现南瓜代替主食的方法确实不会升高血糖水平,但医生还是不建议大家完全采用南瓜代替主食的方法控糖。一则可能出现营养不良,饮食结构失衡;二则可能出现黄皮病。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主食摄入量把控好。并且学会“2吃2不吃”的饮食方法,降糖更轻松,吃饭也能更加顺心。或许这才是很多人追求的饮食控糖法,你不妨试试看。
讨论话题:你觉得用南瓜、红薯等完全代替主食可行吗?为什么?
糖尿病人可以吃哪些水果,一文总结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学问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
我的回答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不能像正常人那样随心所欲地吃。
要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可供糖尿病患者选用的水果一般有两大类:一是含糖量较低但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二是糖量虽高但含有类似胰岛素作用,具有降糖功能的水果。
(1)病情稳定或空腹血糖<6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控制在8毫摩尔/升左右的患者,才考虑吃水果,否则会使血糖发生较大波动,甚至加重病情。
(2)不宜餐前或餐后马上食用水果,宜选择在两餐之间或睡前1~2小时食用。水果多用作加餐食用。
(3)每次食用量应有更严格的限制,通常应控制在1个交换单位内,且相应减少主食量(1个交换单位相当于25克米、面)
一个交换单位热能折合鲜果重量为:
鲜枣、柿子150克;
梨、桃、苹果、橘、橙、香蕉、杏、李子、鲜荔枝200克,
草莓250克,
猕猴桃300克,
柚子400克,
西瓜500克。
每天最多不超过2次。
(4)应选择含糖量少的水果,一般以含糖量<14%为宜。
这类水果有:黄皮果(5.6%)、杨梅(5.7%)、桃(5%~10%)、草莓(6.0%)、李子(7.8%)、梨(7.0%~11.0%)、芒果(7.0%)、石榴(8.3%)、蜜橘(8.9%)、苹果(8.0%~14.0%)、柚(9.1%)、菠萝(9.5%)、桑葚(9.7%)、葡萄(9.9%)、橙(10.5%)、柑(11.5%)、猕猴桃(11.9%)、金橘(12.3%)。鲜果中含糖量最高的为香蕉(20.8%)、大山楂(22.0%)、椰子(26.6%)、鲜枣(28.6%)等。
糖尿病选水果时,要尽量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水果。
(5)某些水果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柚子、金橘、石榴等水果中含有类胰岛素样物质,有辅助降血糖作用。
(6)水果类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果汁、饮料、干果、果脯等,一般都是加糖制作的,不能与新鲜水果同等看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西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