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的降压药(糖尿病吃的降压药那类最佳)
糖友,这些药您得躲远点!
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十分重要。有些药物如激素、利尿剂、烟酸等,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些药,糖友应尽量避免服用。
激素类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生长激素等,可引起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分解和减少机体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人体血糖水平升高和糖耐量降低。避孕药可减少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升高血糖。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的,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使外周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升高血糖。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拟交感神经类药物
如沙丁胺醇,在使用时可能会促使储存在肝脏和骨骼肌的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然而,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时,其对血糖造成的波动会相应变小。
烟酸
又称为维生素B3,在起到降低血脂作用的同时,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抑制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产生一定的升血糖作用。另外,目前临床上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会损伤患者的胰腺β细胞,进而间接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但这点似乎还缺少相对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
降压药
降压药中的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对糖耐量影响较大,对β细胞有毒性作用,在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的同时还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而糖尿病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会通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及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而诱发机体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当慎用。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细胞坏死、空泡样病变,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并增加机体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升高,而且这种升血糖的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剂量密切相关。
抗精神病类药物
氯丙嗪、氟哌啶醇、三氟噻顿、氯氮平、舒必利、奥氮平、利培酮等可导致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的反应性,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其中氯丙嗪升糖作用最为明显。但通常情况下此类药物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高血糖样不良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
如奈非那韦、沙奎邦韦、茚地那韦等,在抗HIV病毒治疗且维持较长时间后,可能会诱发高血糖症。患者应在治疗之前和第一年治疗中每间隔3~4个月检测基础血糖水平,若血糖稳定,才可以逐渐减少检测的次数。
化疗药物
如铂类、环磷酰胺等可对胰岛β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血糖的升高。此外,异烟肼、利福平、加替沙星、胺碘酮、甲状腺激素等药物也可以引起血糖的升高,其中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还可能会引发血糖水平紊乱。
事实上,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患者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可能会诱发血糖升高的药物;若必需联合用药时,更加应当注意给药剂量和对血糖的影响,定期检测血糖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并适当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品种与剂量。此外,密切注意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影响降糖药代谢的酶诱导剂或酶抑制剂,根据患者的基础水平和实际情况去调整药物剂量,合理、安全用药。其实,上述情况对于血糖水平处于临界状态的人群而言,同样有意义。
文/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编辑/ 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糖尿病遇上高血压,首选这三类降压药!
糖尿病人合并了高血压,首选三类降压药。这三类降压药分别是,“普利”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沙坦”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沙库巴曲阿利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这三类药都有抑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同属一个大类,所以也称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当然,第三类里的沙库巴曲,还有抑制脑啡肽酶的作用,多一个靶点!
说首选这三类,不是三类都选,是三类里选一类。
说首选这三类,也不是就只吃这三类药的一种,也是可以和其他类降压药联用的。
为什么糖尿病的高血压要首选这三类降压药?因为这三类药都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啊!
我们知道,这个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患者身体里特别活跃,像血压高、肾损害、心肌肥厚、动脉硬化等都和这个系统太活跃了有关。在糖尿病人中呢,我们成年人的2型糖尿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身体里的胰岛素会超量分泌,就形成了高胰岛素血症。这个高胰岛素血症干的坏事之一,就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所以糖尿病的高血压,这个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就格外活跃(降血糖的二甲双胍,为什么还能降血压?)。因此,我们对于糖尿病的高血压,首选这三类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就是有的放矢,直击靶点。而且像糖尿病、高血压都会引起肾损害,产生蛋白尿,这三类药物呢,都可以降低肾脏肾小球里的压力,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的作用更好。
这三类药,“普利”类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这个靶点在系统里比较上游的地方;“沙坦”呢,是抑制血管紧张素作用的受体,在系统末端的地方。都作用在同一个系统,合用效果就会受影响,还会增加相似的副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之类的呢?有了缬沙坦或者阿利沙坦,自然不适合和“普利”或者“沙坦”合用了。再说了,沙库巴曲和“普利”类药物合用,还会增加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风险,不仅不能合用,还有禁忌,两种药需要更换的时候,还得间隔36小时以上呢!
说首选这三类药,是根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提出的。首选,是说选一种降压药时最好首选这三类药物中的一种,但是如果需要用两种、三种或更多种降压药,那是可以、并且应该和其他降压药联合的,而且联合用药的情况还挺多。因为糖尿病人的高血压,尤其有蛋白尿的高血压,血压最好控制得低一些,130/80mmHg以下。注意了,这里说的蛋白尿,早期是微量白蛋白尿,这不是尿常规可以检验出来的,是需要单独做的一项尿检。
这三类药物最常用的组合,一是和“地平”类降压药联合;二是和噻嗪类的利尿剂联合。和利尿剂联合的制剂,“沙坦”类最多,比如缬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等等。如果遇上心率快的高血压,也可以和“洛尔”类的β阻滞剂联合,其中具有α阻滞作用的β阻滞剂,因为不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对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更为有利。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秋日生活记录##冬日发文打卡#
、
糖友有高血压,首选这2种降压药!既降压又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许多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这会大大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控制血压对糖友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糖友选哪种降压药既能降低血压,又不影响血糖呢?
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5种,均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但建议糖友首选下面2种:
1.普利类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等。
普利类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从源头上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消除它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2.沙坦类
代表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等。
沙坦类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直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不能和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降压作用。
以上这2种降压药不仅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而且有心、肾保护作用,可以逆转心室重构、减少蛋白尿。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因此,普利类和沙坦类这两种降压药成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以普利类或沙坦类为基础,联合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或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二联或三联用药。
1.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西尼地平等。
此类药物舒张外周阻力血管,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减少微量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不影响糖、脂代谢。
因此可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次选药物。
2.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噻米、螺内酯、吲达帕胺等。
此类药物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小剂量使用时对糖、脂肪及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以及血糖、血脂和血尿酸升高;但吲达帕胺除外,对糖、脂代谢无不利影响,对尿酸影响也小,但长期大剂量应用也可发生低血钾;螺内酯除了利尿降压作用外,尚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对合并心衰的高血压患者有利,对血糖、血脂无不利影响。
此类药物也可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次选药物。
3.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此类药物降压作用缓和,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而降压,可降低冠心病事件。但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可能掩盖低血糖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其中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能对糖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加重周围血管病变。
此类药物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情况,权衡利弊进行选择,一般不单独使用,多和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
注意:β受体阻滞剂 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有对糖、脂代谢潜在的不良影响,慎用于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者。
在联合方案中更推荐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沙坦类/钙通道阻滞剂、沙坦类或普利类/利尿剂),固定复方制剂在疗效、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均有优势。
最后,建议糖友在选择降糖药时,应优先考虑那些不仅能够控制血糖,还有助于血压管理的药物。
如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它们除了可以降低血糖外,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和广泛的心肾保护作用。但GLP-1受体激动剂的降压作用弱于SGLT-2抑制剂,且只能降低SBP(收缩压)。
《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降糖方案中宜包含SGLT-2抑制剂,尤其在血压控制不佳时。若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
因此,在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这些既可降糖又可降压的降糖药物,不失为一举两得的事。
作者:陈泉峰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8): 66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