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甲鱼(糖尿病甲鱼汤能吃吗)
凉意渐浓,您的养生清单该上新了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夏天的热烈缓缓落幕、秋日的凉意铺陈开来,专家提醒,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大,人们体感分明,需逐渐适应,此时您的养生作息及食谱都要调整上新了。
护“鼻”“肤”
皮肤是抵御外界风寒入侵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秋凉之时,上班族可随身携带一件轻薄防风的“皮肤衣”,以“肤”护肤,避免发生感冒、关节痛等,还可搭配一条柔滑的丝巾,保护后颈部防止受风。此时节,鼻子是呼吸系统的保护对象,宜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有助于预防流感。秋高气爽,建议居室多开窗透气,可在空气清新之处 “吐故纳新”。
尝秋果
夏吃瓜、秋吃果,包括水果、坚果等,口味选择宜多酸少辛,可生津消热通便。比如葡萄能健脾和胃,对气血不足体质有补益功效;石榴能生津止渴润喉,并富含花青素有助人体抗氧化、滋养皮肤;秋梨堪为应季水果之星,能养肺生津、缓解秋燥,番茄、乌梅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愿意动手,不妨做一杯五汁饮(雪梨、荸荠、芦根、麦冬、藕汁),可缓解发烧后和糖尿病患者的口干舌燥症状。坚果中杏仁能润肺止咳,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辅助缓解皮肤干燥、口角炎、舌炎等,推荐每日进食20克以内。其他如核桃、榛子、花生等有助人体获取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有滋养润肠功效。不过,五香或微烤的坚果易使人口咽干燥,除控制摄入量外,还需配合补水。
不露足
出伏之后,昼热夜凉。中医认为“寒主收引”,足底足跟部主要是肾经循行之处,受寒易引发抽筋等。此时宜遵从白露“不露足”的原则,切勿再穿夏季“凉拖”,防止承受“足跟痛”之苦。另外,足部受凉还可导致腹痛腹泻,脾阳虚体质者尤其要足部保暖。晚上可做做“足浴”,用纯热水或在热水中加一些具有散寒、活血、通经络作用的姜片、盐、艾叶、花椒等泡足,适合体虚老人和寒湿体质的日常保健,能缓解手足冰凉、减轻下肢水肿,注意水温避免烫伤。下肢动脉硬化、风湿痹证患者,泡足时还可加入红花、威灵仙、伸筋草等中草药辅助治疗,每种用量约20—30克。
润秋燥
秋意渐浓,气候渐干,人体皮肤、毛发、口唇会出现干燥表现。除了外用润肤露和润唇膏,如何内外兼顾、滋润秋燥呢?其实,食谱中肉菜搭配合理,即可列出一份凉爽清润的防燥菜单。鸭肉性凉,味甘咸,有滋阴养胃功效,搭配百合、竹笋等烹饪,可佐餐饮汤,老少皆宜尤其是体虚内热、食欲不振、便秘、水肿者。甲鱼配伍枸杞、山药炖煮更是中医补肾滋阴的经典药膳之一。不停讲话的老师们,饮一杯蜂蜜柚子茶能润喉润肺;上班族劳累失眠时,一盅银耳莲子桂花羹有助滋阴润肺、养心安神。此时也应多饮温开水,还可选择养阴润燥的豆浆、牛奶、淡茶等有“内涵”的水,但要避免烈酒、浓咖啡、浓茶等“厚味”之水。
解秋乏
融入自然。秋季天高云淡,慢跑骑车、郊外畅游、登山远眺有助于人体吸收大自然的阳气。登山前注意准备帽子和薄外套,防止多汗后受风。老年人可做操快走,缓中加力,锻炼骨骼肌的同时还能改善心肺功能。
“顶”起精神。上班族劳累困倦时,端坐闭目,用手掌大鱼际按摩百会穴(两耳尖直上到头顶,和头正中线的交点),顺时和逆时针方向按揉30圈,完成3组,以局部微感胀热为宜,能升发阳气,神清气爽地再次投入工作。头痛、失眠者,用空掌心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完成3组。久对电脑、视物疲劳时可配合双耳垂揉按,拇指和食指配合,多次轻轻按揉,每次1分钟,具有清心明目作用。
“戏”解困乏。中医五禽戏通过肢体锻炼,促进气血通畅、保养脏腑。“鸟戏”主肺,应和秋季。人体直立时模拟鸟儿水平展开双臂,上举过顶、下落平肩,配合单膝90度交替上抬(建议“四八”拍节奏),可补肺气、宽胸膈,增强血氧交换。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宣磊)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糖友多食、多饮、多尿、消瘦,或是甲状腺感冒啦
58岁的陈阿姨是一位有着10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一直以来,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可最近陈阿姨出现汗多、食欲大增、心慌、手抖等症状,一开始陈阿姨以为自己的血糖控制得不好,但在家多次测量血糖也没有明显偏高,于是陈阿姨放松警惕。孰知,“三多一少”的症状越来越严重,陈阿姨这才到医院检查,最后诊断为糖尿病合并甲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爱华教授表示,糖尿病与甲亢的早期有不少相似的症状,常常让患者混淆而耽误治疗,若二病“兼并”,治疗和饮食上要有所调整,及早发现是关键。
“三多一少”症状加重,查查是否还患甲亢据了解,有些糖友也像陈阿姨一样,患了甲亢而不自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蒙在鼓里呢?李教授介绍,由于糖尿病和甲亢均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多为自身免疫异常,加之环境、情绪、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临床上甲亢、糖尿病并发的病例并不少见。而甲亢早期常常出现类似糖尿病“三多一少”(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让糖友认为只是糖尿病的症状而忽略病情。
其实,要及时发现甲亢也不难。李爱华认为,当糖友发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如明明血糖控制较好,伴有心慌、多汗、手抖,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症状,就要警惕,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一般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体型是消瘦的,且大多胰岛功能不太好,甲亢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有利于保护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因此,当糖尿病合并甲亢时,需要做胰岛功能检测,了解胰岛功能实际情况。
在治疗上要两者兼顾,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甲亢。需要注意的是,在甲亢病情未得到缓解时,避免使用拜糖平、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以免加重消瘦等症状。只有待甲亢病情好转,胰岛、肝肾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当糖尿病患者患上甲亢,除治疗方面要有所调整外,饮食需要科学合理搭配,由于甲亢时高代谢的需要,一般应进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而糖尿病的饮食又要求控制总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要按比例搭配,两者从食疗的角度是矛盾的。李教授建议,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食疗既要限糖、限碘,又要适量合理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类的食物。忌口:海带、紫菜、虾蟹海鲜等海产品;辣椒、桂皮、生姜、公鸡、公鸭、羊肉、狗肉等温热、辛燥食物;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戒烟戒酒。
此外,运动要适度,甲亢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剧烈运动容易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甲亢危象等。
推荐食谱
莲子甲鱼汤
取莲子肉20克,甲鱼壳5克 。煎汤1 碗1 次服下,每日3 次,连用10天。
举例:按一日三餐,能量增加10%计算糖尿病合并甲亢病人的饮食治疗食谱。为防止食物单调,主食可大米、面粉、交换食用。蔬菜可选用青菜、芹菜、觅菜、胡萝卜,白萝卜等。
#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甲亢##原创#
指导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李爱华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 魏静红
通讯员/金小洣
图/来源网络
编辑/殷鑫
今晚就煲这道靓汤!血糖“拿捏住”!
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
患者人数超过1.4亿
可以说每十个人里
就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患者
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病人
更是高达3.5亿
别担心!别害怕!
她说两茶两汤教你控制血糖!
本期邀约嘉宾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曾慧妍
抄笔记时刻!
第一款茶饮
降糖茶
材料:荷叶、山楂、玉米须
用量:各十克(可根据需求适度加量)
功效:可调脂降糖,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适合肥胖型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日常养生茶饮。
荷叶:性平,归肝、脾、胃经。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的功效,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山楂: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之功用。能促进脂肪消化,并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对胃肠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同时还有很好的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对减缓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很好的帮助。
玉米须: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调节血脂。
第二款茶饮
活血化淤茶
材料:丹参、红花、山楂
用量:红花五克、丹参和山楂各十克(可根据需求适度加量)
功效:以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为主,兼有降糖降脂作用,对糖尿病病程较长甚至已经合并有一些并发症的患者适用。
丹参、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动脉的血流量,加速血流,解除微小血管痉挛、抗凝等功能,另外红花还有直接镇痛的作用。
第一款汤饮
茯苓苡仁佩兰煲猪胰
材料:茯苓、苡仁、佩兰、猪胰(猪横脷)
用量:茯苓和苡仁各三十克、佩兰十克、猪胰(猪横脷)
功效:这个汤尤其适合体型偏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人体质偏湿,加之岭南地区,气候潮湿,更容易聚湿。(湿气重的人群也适用)
茯苓、苡仁:健脾渗湿,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对古今的中医典籍资料进行梳理,就可以发现脾虚贯穿2型糖尿病的始终,脾虚精微不布与脾虚痰浊内生,均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对糖尿病有很好的帮助。
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对湿邪内蕴,口甘苔腻有很好的作用。
猪胰:补脾,润燥。
第二款汤饮
黄芪枸杞三七煲甲鱼
材料:黄芪、枸杞、三七、甲鱼
用量:黄芪三十克、枸杞和三七各十五克、甲鱼一只
功效:这款汤适合糖尿病病程较长已经合并有一些并发症的患者。(体虚的人群适用,经常上火的人群不适用)
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根据中医古籍记载,这两味药都可用于内热消渴。
三七:散瘀定痛。
甲鱼:学名鳖,具有滋阴凉血,补肾的功效。甲鱼的壳就是鳖甲,是一种中药材,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来源: 经视健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