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坏疽早期症状(糖尿病坏疽早期症状吃什么药)
脚上5个症状,说明糖尿病足要来了,一定引起重视
糖尿病并发症很常见的一种就是糖尿病足,一般影响都在四肢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它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问题严重影响阶段,也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部分原因因素之一,严重的威胁着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应该更加强调的是糖尿病足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它既有内科疾病的表现,又有肢端溃烂、局部感染等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糖尿病患者朋友,糖尿病足发病前有什么症状? 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
早期症状:糖尿病足早期症状较轻,从近端向远端发展,病情逐渐加重,触觉、痛觉、温度感逐渐减弱。同时,足部内侧肌肉萎缩导致爪趾畸形,会导致足部排汗、体温和血液循环调节功能丧失。
后期症状:后期糖尿病足会出现溃疡、感染等严重影响健康的症状,会引发骨髓炎,甚至我们需要截肢,危害极大,需及时有效控制来进行系统治疗。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六件事
①不要不穿鞋袜行走
因为糖尿病会造成神经损伤,患者的脚会非常不敏感,所以很有可能在走路的时候注意不到小石子或者其他东西而受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因此,建议糖足患者必须每天穿鞋袜。
②保持脚部的清洁
每天用温度进行适宜的水和肥皂洗脚,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控制感染的作用。 但注意不要自己试水温,因为我们许多的患者会出现这种感觉功能障碍,这时最好请家人代劳,或者通过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另外,用毛巾擦脚时要注意培养力度,千万不要大力摩擦,但要仔细擦干。尤其是脚趾之间,要尽量能够保持干燥,避免滋生致病菌。
③保持脚部皮肤柔软湿润
使用乳液或其他护肤品,以防止干燥的脚,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小心别把洗液留在脚趾间。
④定期修剪脚趾甲
定期修指甲有助于防止一些轻微的足部损伤,但要避免剪到脚趾或其他伤口。脚趾甲有问题及时就医,及时预防感染。
⑤注意足部的保暖问题
穿宽松的袜子可以睡觉;尽量能够避免出现足部被淋湿;冬天我们要穿温暖的袜子和鞋;尽量不要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进行取暖,避免因感觉比较迟钝甚至引起的烫伤。
⑥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功能,降低身体输送氧气的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吸烟会显著增加截肢的风险,而且从长远来看,即使是手也会和脚一样有问题。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
想了解更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相关问题,可关注头条号:中医殷世荣。
糖尿病患者注意:晨起若有这些症状,说明并发症快要来了,要警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糖尿病,这个听起来熟悉却令人心生警惕的词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无法忽视的问题。对于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
而晨起时的身体状况,往往是健康的一面镜子,可能透露出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那么,糖尿病患者早上醒来时应该关注哪些异常呢?这些症状是否预示着更严重的问题?找到答案,不仅有助于患者及时干预,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糖尿病并发症的隐匿性:晨起症状不容忽视
糖尿病并发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匿性。许多患者在早期并不会感到明显的不适,甚至会误以为身体状态一切正常。而晨起时的异常往往是身体发出的第一声“警报”。
比如,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四肢麻木、头晕乏力,甚至伴随视力模糊或口干舌燥。虽然这些症状看似寻常,但它们背后往往隐藏着神经发生病变、心血管问题甚至肾功能受损的风险。
清晨血糖波动与身体信号的关联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清晨是血糖波动的高发时段。经过一整夜的代谢,身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清晨可能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血糖过低,另一种则是血糖过高。
血糖过低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出汗甚至手脚冰凉;而血糖过高时,则可能出现头痛、口渴或疲惫乏力的症状。这些表现不仅直接反映了血糖水平的异常,还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并发症的逐步发展。
晨起四肢麻木:神经发生病变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晨起四肢麻木就是它的典型表现。这种麻木感通常从脚趾或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四肢。
许多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到轻微的不适,甚至会误以为是睡觉姿势不当导致的“压麻”。但实际上,长期血糖升高会损害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
如果患者忽视了这一信号,神经发生病变可能进一步发展,甚至引发严重的下肢溃疡或坏疽。
晨起头晕与乏力:心血管问题的隐患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清晨醒来时会感到头晕或极度乏力,这可能是心血管健康亮起红灯的表现。长期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减弱。当清晨血压波动较大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或胸闷气短。
如果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尤其是伴有心跳加快或胸部疼痛,可能意味着糖尿病已经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了损害。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这一症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晨起视力模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信号
如果患者在清晨感到视力模糊或眼前有漂浮物,这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信号。高血糖会导致眼底微血管受损,进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早期视网膜病变可能只是轻微的视力模糊,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视野缺损甚至失明。如果患者发现晨起视力异常,应尽快就医进行眼底检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晨起口干舌燥:肾功能受损的警示
清晨醒来时口干舌燥、频繁口渴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困扰之一。部分患者会误以为这是喝水不足或房间空气干燥所致,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肾功能受损的警示信号。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尿液增多,进而引起体内水分流失和电解质紊乱。如果患者晨起时总是感到口干,同时伴有夜尿增多或泡沫尿,应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
面对这些潜在的危险信号,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保持对身体状态的敏感,及时记录晨起时的异常症状,必要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积极的治疗干预也尤为重要。
饮食上,可适当融入中国传统的五谷杂粮,如燕麦、糙米和薏米,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改善肠胃功能。中医提倡“清晨温水润肠”,糖尿病患者可以在晨起后喝一杯温水,既能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又有助于稳定血糖。
运动方面,晨起后可以选择缓和的活动,如太极拳或散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四肢麻木和神经发生病变的症状。中医强调“动静结合”,适当运动能增强身体的阳气,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糖波动。
另外,规律监测血糖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日晨起测血糖的习惯,了解自己空腹血糖的变化趋势。如果发现血糖波动异常,应尽快调整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只有提高健康意识,才能在并发症来临之前及时采取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晨起时的每一个异常信号都值得重视,因为它们可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
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许多患者在面对糖尿病时会感到无助甚至恐慌,这种情绪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事实上,科学合理的管理完全可以让糖尿病患者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正如中医提倡的“天人合一”,糖尿病管理也需要患者与身体和谐共处,既要重视医学治疗,也要注重生活中的细节调养。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警示信号。晨起时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可能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采取行动。
通过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心态,患者完全可以与糖尿病和平共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从晨起的第一步开始,用细心呵护自己的健康,为美好的生活增添更多保障。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不能依靠手指预测肺癌 手脚麻木疼痛或是这些疾病征兆
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频率可谓是非常高了,无论是工作打字、还是吃饭、穿衣等,往往被作为一种“工具”而使用。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手指也是人体健康的“反映表”。民间流传一种说法:把双手的中指并在一起,两个手指的末端明显增厚,就是肺癌,有这种情况的人还真不少,这种说法真的科学吗?看手指,真能预测肺癌吗?
其实在医学上,这种手指、脚趾的末端指节出现明显变宽、变厚,被称为“杵状指”。这种现象多是因为患者本身有慢性支气管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并非和肺癌直接有关。虽然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反映,同样也会在手指上有所变化,但表现出来是多因多果,没有特殊关联性,无法一一对应,也就无法准确预测了。所以,严格地讲,不能依靠手指来预测肺癌。
很多时候,肿瘤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那如何进行早期识别呢?肺癌,最好的识别方式还是要依靠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肺癌家族史、经常吸烟者、长期接触化学成分或处于生活环境空气质量差的人、中老年等,通过定期的体检,无论是胸部CT还是肿瘤标记物等有效的手段,早期发现肺内存在的小病灶,才能早期诊断,进而更好地进行治疗。有人说,得了癌症千万别化疗,一化疗人就没了?是否需要接受化疗,需要根据癌症的病种和病情来决定。有些人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疾病,化疗后的结果很可能不佳,不能一概而论,况且目前医学研究的进展,有些化疗根据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差异达到接近精准治疗。
那么,哪些情况会引发手指关节粗大?一是习惯性因素,手指周围有着较多的滑膜存在。如果习惯性掰手指或捏手指,写字时笔总是摩擦关节部位,导致受压部位组织水肿,长期水肿引起组织增厚,便会出现关节粗大。此时,需要减少活动、注意休息,症状即可缓解。二是病理性因素,主要是关节滑膜疾病,即滑膜炎、特异性滑膜炎,如患类风湿疾病或痛风性疾病容易在关节出现病变,使关节粗大。生活中经常用手接触冷水或频繁在潮湿环境下工作,引起滑膜炎症、增生,或骨质疏松以后代偿性增生,会导致手指关节粗大。关节本身疾病也可以引起粗大,如骨肿瘤或关节内囊肿。
手脚麻木、疼痛,又是怎么回事?手麻、腿麻、四肢麻痛呈袜状或手套状分布,可能是多发性神经炎侵犯周围神经的远端部分所致。通常情况下,手脚麻木、疼痛可能是以下几种疾病的征兆——
腕管综合征。肢体麻木特点是屈腕时麻木感加重。多发于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过度屈腕、伸腕,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变化,以及某些职业病。
颈椎病。它是引起手指发麻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通常为慢性、反复发作,单侧手臂、手指麻木,同时伴有颈肩部的酸痛、僵硬等不适感。多由于长期久坐、颈部姿势异常,尤其是电脑、手机使用时间过长,使颈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进而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血管时,便会出现手臂、手指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通常表现为下肢麻木,反复发作的单侧或者双侧的大腿、小腿以及足部的麻木,同时伴有腰部疼痛等症状。一般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外伤史、吸烟、不良姿势等情况下容易引起腰椎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肢体一侧出现手脚麻木,而另一侧正常,有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致,而脑缺血又很容易发展成为脑梗死。对于有“三高”或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中老年人,需要警惕。
糖尿病。双侧对称性出现手指发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
营养不良。尤其中老年人由于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会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而产生的末梢神经炎。
痛风。临床显示,手麻的患者中约有1%是痛风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经处,压迫到正中神经,而出现手麻疼痛问题。
另外,酒量摄入过多也会导致手麻木,此时需警惕已经慢性酒精中毒了。
我们又该如何养护手呢?接触有毒有害、刺激性物品时,戴手套进行物理隔绝;保持手的清洁卫生,洗后擦干,适当外涂润肤保护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尤其不宜吃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预防“三高”血症。此外,还可以勤活动手指,保持心情愉快。经常出现手麻木的人群,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情况严重者,可破坏人体神经传导功能系统,造成神经坏死,最终发生中风、偏瘫、心梗、脑梗、糖尿病坏疽等。
(北京小汤山医院主治医师 王若溪)
来源: 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