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糖尿病怎么办(30岁糖尿病怎么回事)
什么!才过30岁就得糖尿病了?怎么办?
85后,才30多岁,平时觉得挺健康,竟然查出有糖尿病。这么年轻,怎么就有糖尿病了?!会不会是误诊?要真是糖尿病,得终身吃药或打胰岛素吗?吃药、打胰岛素会伤身体吗?如何预防并发症?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今天分享一则我创办的祐苗平台上方晓聪医生的案例供参考,感谢用户的热心授权。
5月12号吃完龙虾后开始呕吐,医院就诊是以急性肠胃炎治疗的,挂了三天急诊盐水没有效果,14号干呕整晚后次日去医院住院。由于这几天未进食脱水,盐水一直挂葡萄糖。住院后发现有并发症,酸中毒,高血糖,糖尿病。肝受损,胆结石。
此前从来没有过糖尿病,现在被判定为糖尿病,是不是需要终身服药和打胰岛素了?怎么管理好这个病不让他出现并发症?会不会有误诊的可能?
这几天在网上看了有关糖尿病的症状深感忧虑。因为患病年龄太轻了。如果确定是糖尿病患病的年限会很长,不敢想象得这个病10年以后会怎么样。请求医生给我解答。
(其余图片略)
X先生您好,感谢您的信任和咨询。
从您的出院小结报告来看,糖化血红蛋白12%,所以糖尿病的诊断是可以明确的。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过去三个月内平均血糖值的一个指标,正常值应该在6.5%以下。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起病时有明显的症状,所以您之前的糖尿病一直没有得到诊断。而在这一次您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加重了糖尿病的情况,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从您的报告来看,您还有脂肪肝,您的血脂、尿酸也非常高,所以我怀疑您是不是平时饮食不健康?较少进行体育锻炼?请问您的身高和体重大概是多少呢?抽烟喝酒吗?您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情况吗?
您还很年轻,第一次诊断了糖尿病、高血脂的慢性病,肯定很担心焦虑,我也非常了解您的心情。目前来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控制好它,预防急性和慢性并发症。
控制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一定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加强锻炼,每周锻炼5次左右,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如果您抽烟的话,要戒烟。根据目前您的肝功能情况,也需要戒酒。
药物方面,糖尿病的药物目前医生给您开始胰岛素治疗,这主要是因为您有最近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且糖化血红蛋白很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千万不要嫌麻烦,漏打或者少打,这样很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根据您的血糖情况来调整药物,有可能减少到每天一次胰岛素加用口服药物等等。这个要根据以后血糖控制的情况来看。但是完全停药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这个您要有心理准备。
但是,糖尿病只要控制好了,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您不要过于担心。我看您的出院小结上也有安排内分泌科随访,这个随访是必要的。前几个月的随访可能会比较频繁,等以后血糖控制稳定了,可以每半年随访一次。
另外,关于您的急性胆囊炎伴有胆结石、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的问题。肝功能受损就是由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脂肪肝引起的。从您的出院小结来看,这次并没有进行胆囊结石的手术,您的肝功能出院时也并没有恢复正常。出院小结上给您安排了消化科随访,这个也是必要的,要确保肝功能恢复正常,另外如果您再次出现右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的情况,还是需要去急诊,有可能需要考虑切除胆囊的手术。
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关于您的高血脂的治疗,目前开始给您服用力平脂,这个药物主要是降低血甘油三酯的水平。但是您的低密度脂蛋白也很高,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有效药物是他汀类药物,但是这个药物有可能影响肝功能的副作用,所以目前您还没有开始吃,等以后您的肝功能恢复正常了,还需要加上。
希望以上答复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来说,我觉得调整您的饮食生活方式、遵从面诊医生医嘱规律服用药物是最关键的,长远来看,需要控制血糖、血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你说完全停药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会因为长期注射胰岛素和服药产生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吗?这样对人的寿命是否会有影响,如果我天天锻炼,完全遵医嘱,是否可以有摆脱打针吃药的可能?
我是怕这个病影响生活质量,过个30年就一塌糊涂,人力不可控,并发症无法避免。另外我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现在开始先每天慢走。身高183厘米,体重180斤。谢谢医生答复。
X先生您好,非常理解您的担心和顾虑。
长期胰岛素注射和药物并不会对器官功能产生影响,请您不要过于担心。胰岛素注射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低血糖,通常因为注射过多或者饮食减少而引起,这是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剂量和控制饮食来避免的。
胰岛素的另外一个副作用是由于长期注射对腹部皮肤和皮下脂肪的影响,导致局部皮肤变硬。所以,我们建议注射胰岛素时不要总在一个部位注射,可以围绕肚脐周围一圈轮流注射来避免这种副作用。除此之外,并不会对身体其它重要脏器产生影响。
如果以后您需要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的话,这些药物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方面的副作用,但是也不会对您的器官功能造成影响。反而是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的话,会直接损害到其它器官,所以控制好糖尿病非常重要。
糖尿病控制好了,并不会影响您的寿命,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另外,控制血脂、血压也非常重要,切不可忽视。
从您的体重指数来看,体重偏胖,您的理想体重应该在77kg以下。所以需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把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关于糖尿病饮食,平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高糖高热量食物,如果要吃也是少量,多吃杂粮蔬菜等不会引起血糖波动过大的食物。要规律饮食,尽量保证每日摄入的热量差不多。
希望以上答复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任何疑问和顾虑,欢迎继续追问。
谢谢您的及时回复,我的顾虑也消除了。本来因为这个病被称为另一种癌症导致我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尤其是担心并发症,网上说的是并发症一定会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令我精神恍惚。您的回答让我又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了。也补充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您!
最后还是劳烦医生给我科普一下,我吃饭是不是一定要定时定量,跟别人说的这样每次要称重。现在的我对食物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吃得少了感觉吃不饱下午总要加餐。我只能尽量克制住,小心翼翼的。暂时也不吃肉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吃肉。一直不吃肉怕营养不均衡,吃肉又怕胆囊炎发作又恶心呕吐。我是泥沙型胆结石,听说这个即使做了手术一直荤腥又会复发。所以也没有想过后面要不要做这个手术。
X先生您好,非常高兴能对您有所帮助。
之所以大家认为糖尿病是另外一种癌症,很严重的疾病,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严格控制好血糖,不规律吃药随访,没有认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导致并发症发生。要几十年如一日做到这些也确实不容易。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影响大小血管、周围神经,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眼底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四肢麻痹、胃瘫等等。有糖尿病的病人,除了要规律验血查血糖血脂血压控制以外,每年还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和足部检查。
另外,关于饮食的问题,每次进食称重是不太现实的情况,但是您可以适当了解一下每种食物的热量和血糖指数,大概保证每天摄入的热量差不多,避免血糖指数过高的食物。当然也不建议您过度饥饿,还是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
对于您来说,每天需要的热量在2200-2300千卡,如果运动量多的话,还需要增加热量摄入。只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血糖指数高的食物,避免高油高糖和暴饮暴食,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多食用一些蔬菜增加饱腹感。
肉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肯定也是需要的。诱发胆囊炎的不是肉,而是油脂。所以您要吃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高油食物,但是瘦肉,如去皮的鸡肉,瘦猪肉,避免煎炸的方式烹饪,是可以食用的。
如果以后胆囊炎再次发作,我会建议您考虑去咨询普外科切除胆囊,切除以后就不会再有胆囊炎发作了。
希望以上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本次案例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觉得有用,也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祐苗的用户隐私受严格保护,除非家长本人授权或自愿分享,咨询内容不会在任何三方平台公开分享。祐苗案例分享均为咨询实例,为方便阅读,仅作必要删改。个体化咨询意见仅供参考,不建议全盘套用。个体化咨询的建议和观点为医生个人观点,不代表祐苗平台观点。
-END-
如果觉得有用
分享给更多人阅读
往期推送精选:
- 孕吐和孩子智商有关?有孕吐和没孕吐,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 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 孩子有这个迹象,说明晚上的尿不湿可以戒了
- 孩子起床先喝奶还是先吃饭?哪种对肠胃好?顺序真的有讲究
- 怎么确定孩子有没有缺锌、缺铁、缺钙?别再被微量元素检查坑了
- “补钙和维生素D增加肠癌的风险”?孩子还要不要补?切记这3点
- 孩子的维生素D一天中哪个时间吃最好?需要空腹吃么?
祐苗健康
高血压30年,还有糖尿病,70岁健康依旧!5条宝贵经验,非常受益
文 | 健康求知所
编辑 |健康求知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爹今年70,高血压30年,糖尿病20年,每天该吃吃,该喝喝,还能遛弯、跳舞、骂隔壁老王,身体倍儿棒!医生啊,我是不是也能这样?”
亲,你这问题问得好像你爸是钢铁侠一样。照你这逻辑,咱们是不是可以天天炸鸡配奶茶,晚上熬夜刷短视频,指望七老八十还能精神抖擞?醒醒吧!你爹之所以能活蹦乱跳,肯定背后有门道!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带病不倒”的老顽童们,到底藏着什么健康秘籍。
有些人一听自己高血压、糖尿病,立马开启“破罐子破摔”模式:
“反正都这样了,干脆吃个痛快。”
“医生说少吃盐?不可能!没味道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运动?算了吧,膝盖疼,走两步都喘。”
结果就是,病情直线加速,身体直接摆烂,最后真成了“药罐子”。
而那些活得长久的人,虽然也有病,但他们有个共同点:他们不服输!
他们不会因为血糖高就放弃甜点,而是换成低糖水果;不会因为血压高就等着脑溢血,而是每天保持适量运动;不会因为医生的“饮食清单”而抱怨生活无趣,而是变着法子让健康饮食也能好吃。
他们的核心秘诀就是:
病,是可以控制的,但你要配合!
健康,不是靠医生,而是靠自己!
所以,别再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了,动起来!
有些人一听医生说“少吃盐”,就以为要过上“吃草”的人生。
“医生,我以后只能啃黄瓜、西红柿了吗?”
拜托,谁告诉你健康饮食就等于难吃了?!
那些活得久的“老病号”,可不是一群每天啃生菜的兔子,他们只是比你聪明——
盐少了?用香料来凑!
胡椒、香葱、姜蒜、柠檬汁,这些都是增味神器,咱们中国菜那么多调料,你非要死盯着那一勺盐?
少油少糖?换个健康的吃法!
炸鸡汉堡换成烤鸡和全麦面包,奶茶换成现泡茶,白米饭换成杂粮饭,这些小调整,血糖血压都会乖乖听话!
吃饭要稳,别暴饮暴食!
不少糖尿病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哎呀,血糖降了,开心,来顿火锅庆祝一下!”
你这是拿自己胰岛素开涮呢?
记住一句话:
吃得聪明,远比吃得少更重要!
3. 他们从不“宅”!“医生,我年纪大了,不方便运动。”
“医生,我腿疼,走不了。”
“医生,我懒。”
重点来了:
你以为那些70岁还能跳广场舞的阿姨、天天晨跑的大爷,他们天生就不怕累?他们就不疼?
他们只是比你勤快!
你看看那些老年人,早上五点,天还没亮,就已经在公园里甩胳膊、踢腿、倒着走;到了晚上,广场舞的音乐一响,阿姨们比年轻人还精神!
运动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是健身房的特权。
哪怕你只是每天走几千步,或者在家里做做拉伸,都比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强一百倍!
所以,别再找借口了,起来活动活动吧!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不,你只是爽到猝死的边缘了。
别不信,长期熬夜的人,血压高、血糖乱、心脏受不了,老得比别人快不说,猝死的概率也高出一大截。
而那些活得久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有个共同点:
作息规律,晚上10点左右就睡了
不熬夜,不赖床,早睡早起
午睡时间刚刚好,不超过30分钟
你可以试试,连续一个月早睡,看看你的精神状态、血压血糖,是不是都乖乖听话?
5. 他们定期体检,不跟自己“赌命”!“医生,我身体挺好的,不用体检吧?”
醒醒,很多病都是等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这些病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没症状!等你头晕、恶心、胸闷,可能已经是要命的程度了!
那些活得久的“老病号”,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
“病”还没闹腾,他们就发现了!
“病”刚露头,他们就处理了!
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查;心电图、B超、肝肾功能,定期做。
体检不是花钱找罪受,而是花小钱防大病!
所以,别等身体“报警”了才去医院,提前预防,才是王道!
总结一下,70岁还能健康蹦跶的“老病号”们,基本都做到了这几点:
不自暴自弃,积极管理自己的病情
吃得聪明,不乱来
不宅,天天动一动
睡得早,不熬夜
定期体检,防患未然
你觉得这些很难?
其实就是每天多喝一杯水,少加一勺盐,少玩半小时手机,早睡一个小时的事儿。
健康没有捷径,只有习惯。
别等到身体出了大问题才追悔莫及,活得久的秘诀,其实就藏在你每天的小选择里。
今天就唠到这儿,如果你觉得在理,下回还接着听我唠,保证比连续剧还精彩!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睡眠与心血管健康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中国糖尿病研究杂志
30多岁就得糖尿病,未来几十年都要吃药吗?
现在糖尿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不但有很多30多岁的人患糖尿病,而且不少20多岁的人就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年轻化除了与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外,最重要是的现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生活压力过大等因素所导致的。
但是糖尿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长期靠药物和生活干预进行控制,对于这些年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大难事!
30多岁就患上糖尿病,要一直吃药吗?
因为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病,目的是控制血糖平稳,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那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长期吃药来进行控制。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都吃药,有些人通过药物、饮食控制和运动、减重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很好后,慢慢减少药物,血糖依然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停药的。
不过,就算停药后也是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如何发现血糖控制不好,那是需要长期吃药,不能停药的,要不然血糖升高,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0多岁就患上糖尿病,除了用药,这几点才要重点
1. 减重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将体重减下来,不但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能有效降低血糖。
所以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减重,将体重降下来,那样才能更好控制血糖。
2. 健康饮食
很多人认为患了糖尿病,很多食物都是不能吃的,但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没有绝对限制的食物,只是控制每天热量的摄入,健康饮食即可。
不过,过于一些油炸、过甜、过咸、高热量的食物尽量少吃,要不然很容易导致热量超标,血糖升得过高,从而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3. 多运动
运动不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最重要的是可以消耗能量,将体内多余的热量消耗出去,那样才能更好控制血糖。
而且30多岁就患上糖尿病多与平时少运动,多吃有着很大关系,如果能养成多运动的习惯,不但能控制血糖,而且能更好改善体质。
4. 定期检查
一般来说,自我感觉是没有办法判断血糖控制是否良好,所以平时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而且通过监测血糖值,才能知道自己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是否合适,所以要做好血糖的监测。
另外还要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同时也要做好眼底、肾脏、心脏、神经等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异常的疾病,想单靠药物是不行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除了按医嘱服药外,重要还是要做好上面这几点,那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让自己像平常人一样生活。
参考文献:
1. 汪庆,李乃适 . 从肥胖与糖尿病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看学科发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比较研究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 2020年
2. 解莹 .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行为及其相关信念的研究 .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