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糖尿病花多少钱(查糖尿病多钱)
患上糖尿病,治疗要花多少钱?看完就全明白了
糖尿病的现状让人揪心。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8%,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数估计为1.298亿,居世界第一。
此外,糖尿病前期比例35.2%,也就是说有近一半成人血糖异常。
患上糖尿病,不仅会给精神和心理上带来负担,也会在经济上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压力。
因为糖尿病乃慢性病之王,如果不加以管理,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超过61%,10年以上高达98%。
每年都有大量糖尿病患者因此失明、截肢、或者必须依赖透析才能生活。在中国,有约30%的肾衰竭、50%的失明、60%的截肢,都是由糖尿病导致的。
那么糖尿病治疗究竟要花多少钱呢?数据显示,中国医疗支出13%用于糖尿病,糖尿病支出近85%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总支出超过7582亿人民币。一位糖尿病人,每年的总花费大概是1.7万到6万元。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的相关支出情况有这些组成:糖尿病并发症84.5%;口服降糖药8.1%;胰岛素费用6.7%;中成药费用0.7%。
我们具体来看看糖尿病的主要花销情况:
糖尿病用药花费
一个糖尿病人一般会用到以下这些药物:
当然, 一个糖尿病人不可能同时用到以上这些药物,而且因为每个人的病情、身体条件等等都是有差异的,治疗上也就不一样。
整体来看,每年用药检查花费要上万元。
这里,我们以降糖药和胰岛素费用和新型降糖药物的费用来做说明:
除此之外,每年仍需要定期检查,包括家用检测材料,比如说血糖试纸、血糖仪、针头、医用棉签等等,还有定期的医院检查,每年也需要花费两三千元以上。
糖尿病并发症开销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上面的花费还只是小钱,如果出现并发症,随随便便一个症状,也是让一个普通工薪家族难以承受的。
我们从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比如说出现糖尿病足,导致足坏疽,需要做手术,费用一次12万元左右,后期需要住院换药一个月三万到四万左右,平均住院6个月左右才可以痊愈。
再比如说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的话,不光是费用的问题,一周透析3次,一次透析需要6到8个小时,每次透析需要花费500元以上,不仅费用方面很高,人也非常痛苦。
现实中,这些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比如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病史”、 超重或肥胖人群、静坐生活方式者等等。
不过,遗憾的是不仅他们不重视,即便是一些人得了糖尿病,仍然不闻不问,大吃大喝,哪怕身体发出了警报,也照样置若罔闻。等到发展成严重的并发症,进入重症病室,才后悔莫及,让人扼腕叹息!
最重要的是,花钱还只是一个方面。可是花了大钱,又没有治好病,甚至落到卧病在床需要人护理的地步,不仅自己的身体饱受摧折,也会让家人倍感心碎,长此以往,只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及早重视糖尿病,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乃至找到逆转的方法,一切可能还不算晚。
文献参考:
[1]WeipingTeng, BMJ. 2020; 369: m997
[2]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第9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请谨慎阅读。未经本平台和相关权利人书面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或引用。若本内容存在任何疏漏,请尽快与本平台联系,可发送信息至【causahealth-content@causacloud.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朋友是2型糖尿病,住院第一天就检查挂水用了4500元,这正常吗?
有人问了一个问题,2型糖尿病住院,第一天就花了4500元,这个正常吗?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的。大家的概念是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疾病,第一天也没有什么重大手术操作,为什么费用这么贵?2型糖尿病的危重症也可以很严重,其次,检查加上药物,也可以要很多钱。
一般来说不需要这么多,但如果是糖尿病急重症,就会比较费钱,任何急危重症都比较花钱。糖尿病也有急重症,比如酮症酸中毒就可能需要这么多费用。酮症酸中毒是比较危急的病症,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然后继续出现脱水的症状,比如眼眶凹陷、呼吸加快加深,有些有烂苹果味,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烦躁、昏迷,甚至死亡。
入院时,对病人情况一无所知,需要完善各种相关检查,比如病人现在病情的评估、鉴别诊断,比如肝肾功能、血糖、彩超。如果是出现意识问题的,要进行鉴别,如头颅CT或者MRI;然后要评估血糖高有没有靶器官的问题,比如查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眼睛血管病变、心脑肾的病变是否存在;其次需要用到监护、护理,以及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医保报销,那么是可能达到¥4500的。
其实相对来说住院第一天是会比较贵,有护理费、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加一起就比较贵了。当然一些药物、手术等也会很贵。如果是普通的体检,在体检中心就可以完成,价格相对比较合理,一般自费或者单位出;如果是病情比较重,需要住院观察的,医保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一般比门诊高,最后出院的时候自己缴纳的费用也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最后我想说,医保政策真的挺好的,住院什么的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范围,如果是自费药物什么的,那才是真金白银,真的是贵,保护好身体,做好预防,那才是省钱啊。
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个赞,喜欢就关注我吧,有其他想了解的问题可以留言
糖友们怎么测血糖最划算你知道吗?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测血糖的操作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决几个关于测血糖时机的疑问:
1.为什么要自我监测血糖?
2.什么时候测血糖?
3.多久测一次血糖?
为什么要自我监测血糖
与一些完全依赖专业医疗治疗的疾病不同,糖尿病的治疗是需要糖友们积极参与的。
血糖的自我检测是糖尿病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不管是通过运动和饮食的调节,还是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来管理你的糖尿病,自我监测血糖能够立即反馈您的糖尿病管理方式是否是有效,并给您下一步的管理方案提供一些有利的指导。
什么时候测血糖
虽然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越是频繁的自我检测血糖,HbA1c的水平越好(HbA1c测试可以反应近三个月血糖控制的水平)。
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每天频繁的检测血糖,对糖友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过于频繁的检测血糖,有时候得出的结果也并不是很有价值。(比如测了好多次餐后血糖看起来都挺高的,但缺少餐前血糖来做对比,这个时候医生或者卫教师就很难判断到底是吃的不合适还是餐前血糖基线本来就很高。)这些独立的餐后血糖数值就属于“低价值血糖值”。
所以说,选择好监测血糖的时间点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空腹、三餐的餐前和餐后以及睡前是大家通常的测血糖的时间点。
先来看看这几个时间点需要注意的:
空腹血糖
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测的血糖值。
但有时候,糖友的血糖会出现“黎明反应”,而导致清晨的高血糖。
“黎明反应”是指糖友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餐前血糖
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空腹血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三餐的餐前血糖值,可以提供您一个饭前的血糖基线读数。
在饭后,您的血糖值会升高,但在下一个餐前,您的血糖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会恢复到这个基线值。如果没有的话,就该考虑是否是糖尿病的管理方式出现了一些问题。
餐后两小时血糖
指从第一口饭吃下去开始,过两小时测得的血糖值。
当人们在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但HbA1c偏高的情况下,测量餐后血糖是非常有价值的。
餐后血糖可以帮助评估糖友在饭前服用的短效药物或者注射的速效胰岛素的剂量和反应时间。还可以感知一个人对某些食物或者食量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睡前血糖
在睡前测试血糖,可以提示加餐,防止夜间低血糖,并对比第二天早晨的空腹血糖,以此来检查血糖控制的情况。
除了这几个时间点以外,在特殊的时候,测随机血糖也很重要。
随机血糖
在出现饥饿感、口渴、疲劳、脾气变大、压力骤增、忙碌、锻炼、感觉任何不适的时候,都可以检测血糖,以便能够及时对应血糖过高或者血糖过低的不良反应。
血糖的目标值
在了解了测血糖的时间点之后,我们通过一张图来了解一下血糖的目标值。
如果觉得上面的数字还是不太好记,我们有一个顺口溜,虽然比较粗略,但能让您快速的记住血糖的目标值。
餐前五六七
餐后八九十
多久测一次血糖
多久测一次血糖?是很多糖友纠结的问题。
其实,测血糖的时间和频率应视每个人药物治疗的种类,血糖控制稳定与否的情况,以及是否有特殊情况来定。
所以个性化的选择测血糖的时间点和测血糖的频率就变得很重要了。
IDF(国际糖尿病联盟)为大家提供了几种血糖监测的模式,以供大家参考。(具体方式请和您的糖尿病医疗团队根据您的实际情况相互讨论以后来决定)。
“五点”和“七点”测量法
检测一天内餐前,餐后(“七点”再加睡前)的血糖,每周选3天重复测量这五个或者三个时间点的测量。
按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在测量的日子里,什么时候血糖指数不达标,或者血糖调节是否发生了其他变化。
餐前餐后配对测量法
每周每天按早、中、晚的顺序选择一餐来进行血糖的测量。
如果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时间来执行“五点”或者“七点”测量法的糖友,这个测量法也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血糖测量方式,因为它更加容易执行。
三点测量法
每天测量空腹血糖,晚餐的餐前和餐后血糖。
这个表格可以提供空腹血糖指数和晚餐的餐前餐后的血糖变化。
比较适用于才刚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
理论上来说,如果有的糖友的餐后血糖超出了预期的范围,那么应该找个时间去和自己的营养师谈一谈,看看需不需要制定或者更改一下饮食计划。
上面说的几种监测模式,虽然能够即时的检测血糖的变化,但是测试的次数会比较多,有时候会不太利于执行。而且如果血糖控制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理论上检测模式也可以放宽松一些~
下面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几个轻松、测试次数又少的检测模式~
餐前餐后配对测量法(简化)
每周选择选择交错的三天,分别监测早、中、晚饭的餐前餐后血糖。
评价空腹高血糖
测量三组前一天睡前的血糖,以及隔日的空腹血糖,可以检测和评价空腹血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