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确诊只看血糖吗(要看糖尿病)

Mr王医学科普 0
文章目录:

无论男女,身体出现这4个症状,多半是糖尿病缠身了,赶紧去检查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吃得不多,体重却越来越轻,是不是正常的?喝水比以前多了,总觉得口渴,难道只是天气干燥?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变化,可能并不是小问题,而是糖尿病正在悄悄找上门。

我在医院工作多年,见过太多糖尿病患者,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只有“血糖高”这一个特点,但实际上,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可能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那么,哪些症状说明血糖可能已经失控了?

饿得快、吃得多,但体重反而下降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食,只要控制饮食,就不会得病。但真正危险的是,当血糖已经失控,身体开始“骗”你吃得更多,却依然控制不住体重下降时,往往意味着糖尿病正在悄悄发展。

有个长期在工地工作的患者,以前饭量正常,身材也偏壮实,但这一年突然变得特别能吃,每天三顿饭都吃得比以前多,可体重却一直下降,短短半年瘦了十几斤。

他起初觉得自己是“消化好”,或者是工作劳累导致的,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头晕,甚至站不稳。

被送到医院一查,发现血糖高得惊人,糖化血红蛋白也远远超标,医生告诉他,他的胰岛素已经失控,糖尿病早就找上门了。

糖尿病的本质,是胰岛素无法正常运作,导致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血糖,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让大脑误以为“身体缺粮”,结果让人变得更容易饿。

同时,身体会通过分解脂肪和肌肉来补充能量,所以体重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

研究显示,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会出现“吃得多但瘦得快”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被很多人误以为是“代谢快”,直到血糖高到无法忽视,才去检查。

伤口总是不好

糖尿病最可怕的,并不是血糖高,而是长期高血糖带来的微血管病变。

一些人即使血糖不是特别高,但如果小伤口特别难愈合,甚至伤口的周围发黑、麻木,就要高度警惕,这可能说明血管已经受损,糖尿病正在破坏末梢循环系统。

有个做销售的患者,平时忙碌,身体也一直不错,但某天不小心磕破了脚踝,伤口看似不大,他也没太在意,想着涂点碘伏就行。

结果两周过去,伤口不仅没有愈合,反而有些溃烂,连鞋子都不敢穿,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的血糖长期偏高,影响了血管的修复能力,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甚至差点发展成糖尿病足。

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会破坏微血管的健康,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脚部,因为距离心脏较远,供血本来就较弱。

一旦糖尿病影响到了微血管,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大大下降,甚至有些小伤口会发展成溃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截肢。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健康人慢,而如果血糖长期不受控,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比正常人高。

因此,如果身上小伤口总是愈合慢,特别是脚部和小腿的伤口长期不结痂,就要高度警惕血糖问题。

视力突然下降

糖尿病不仅仅影响血糖,还会伤害眼睛,如果短时间内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出现眼前黑影、模糊,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有个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平时视力一直很好,但最近几个月,他发现自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尤其是晚上,眼前总是有飘动的黑影,换了几副眼镜都不管用。

他一直觉得是用眼过度,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观察到他眼底血管有病变情况,究其根本,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作祟 。

糖尿病会损害眼睛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初期可能只是偶尔看东西模糊,或者出现“飞蚊症”,但如果不控制血糖,病变会加重,甚至导致视网膜脱落,最终失明。

因此,如果视力突然下降,尤其是眼前模糊、黑影飘动,一定要尽快检查血糖和眼底。

夜里老是起夜,尿多但总觉得口渴

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尿量增加,同时总是口渴,但很多人以为是“水喝多了”或者是“天气干燥”,而忽略了这个重要的信号。

有个长期坐办公室的程序员,平时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但最近半年,他发现自己夜里总是要起夜2-3次,白天喝水也特别多,但嘴巴还是干,怎么喝水都不解渴。

起初,他以为是天气太热,或者是自己喝水习惯不好,直到有一天,他的体检报告显示空腹血糖远超正常范围,医生告诉他,他的血糖早已超标,而夜尿增多和口渴,正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高血糖会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导致尿液增多,同时,由于身体试图通过尿液排出过多的葡萄糖,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导致脱水感,让人总是口渴。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夜尿次数明显高于普通人。

如果近期发现自己夜里总要起夜,白天喝水多但仍然觉得口渴,可能说明血糖已经异常,应该尽早检查。

糖尿病从来不是无声无息的,它的早期信号非常明显,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危险。

当出现吃得多但体重下降、小伤口久不愈合、视力模糊、夜尿频繁这些症状时,可能糖尿病已经在体内潜伏了很久。

血糖异常并不是“等着再观察”,而是越早发现,越容易控制。如果这些症状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千万别再拖,尽快检查血糖,避免病情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的症状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无论男女,身体出现这4个表现,多半是糖尿病缠身了,快检查医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是个很“狡猾”的病,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立刻让人察觉,往往悄无声息地发展,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它已经影响到了身体的多个系统。

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血糖早就超标了,更严重的,有些人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后知后觉地去医院检查。

可是,这个时候再干预,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预防阶段,那么,哪些症状可能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悄悄缠上你了呢

我接诊过不少糖尿病患者,其中有些人身体早就出现了异常,但因为不痛不痒,他们根本没当回事。

其实,糖尿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前期症状往往很隐蔽,但如果细心观察,身体还是会给出一些信号。

我想结合我的临床经验,分享4种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信号,希望能帮大家尽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别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去治疗

口渴得厉害

很多人都会口渴,尤其是夏天或者吃了咸的食物后更容易想喝水。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口渴,水喝得比以前多很多,但还是觉得不解渴,那就要小心了,这可能不是普通的生理反应,而是血糖升高后的代谢异常。

有个患者,三十多岁,平时生活节奏快,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最近半年,他发现自己经常口渴,尤其是晚上,睡到半夜都会被渴醒,要起床喝水。

起初他以为是天气干燥,或者空调房待久了导致的,结果某天去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已经远远超过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也超标,确诊为糖尿病。

为什么血糖高会导致严重的口渴?

这是因为,当血糖过高时,多余的糖分会通过尿液排出,而葡萄糖在尿液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来稀释,这就导致身体流失了大量水分,大脑会误以为身体“缺水”,于是不断发出“喝水”的信号。

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常见,尤其是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使一天喝几升水,依然觉得口干舌燥。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每天的饮水量明显增加,但并没有明显的环境因素(如高温)或饮食变化,那就要警惕血糖问题,特别是如果伴随尿频,那基本可以确定血糖已经失控了。

伤口老是不愈合

健康的人如果被划破了皮,或者有个小伤口,通常几天就能愈合,但如果发现自己最近伤口的愈合速度变慢了,甚至一点点小伤都会拖很久,甚至容易感染,那就需要考虑是不是血糖出了问题

有个患者,四十多岁,平时身体状况还不错,但他在一次剃须时不小心刮破了皮,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伤口拖了将近两周才结痂,期间还出现了红肿、流脓的情况。

他觉得不对劲,去医院一查,果然空腹血糖已经超过了糖尿病的标准,而他自己完全没意识到之前身体已经有了其他糖尿病的信号。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这么慢?血糖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循环变差,导致组织供氧和营养供应减少,这就让伤口的修复速度大大降低

而且,糖尿病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让身体对抗细菌的能力下降。

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伤口,都可能会变成严重的感染,甚至导致溃烂,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糖尿病足,需要截肢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感染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5倍,如果不及时控制血糖,伤口不仅难以愈合,还可能发展成慢性溃疡,甚至危及生命。

总是疲惫

很多人觉得疲惫是因为工作累、睡眠不足或者精神压力大,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怎么睡都觉得累,一天到晚精力不济,甚至连站起来都会觉得无力,这可能不是单纯的劳累,而是糖尿病引起的代谢问题

有个患者,五十岁出头,平时生活比较规律,但最近一年,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感到疲劳,走几步路就觉得累,甚至早上起床都感觉没有精神。

他以为是年纪大了,但当他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血糖偏高,医生告诉他,他的“慢性疲劳”其实是血糖过高导致的。

为什么糖尿病会让人觉得疲惫?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来产生能量,血糖虽然高,但细胞却“吃不饱”,导致身体缺乏能量供给

血糖过高还会增加尿液排放,导致电解质流失,进一步让人感到疲惫。

更重要的是,糖尿病会破坏神经系统,让身体的自主调节能力下降,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很多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精神上的疲劳,甚至抑郁。

研究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长期疲劳,但因为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是血糖出了问题

体重莫名下降

体重变化是糖尿病最容易被忽视的信号之一,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胖人容易得的病,但事实上,有些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表现是体重突然下降,即使吃得不少,体重还是一点点掉

有个患者,三十多岁,平时饭量很正常,但最近几个月,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瘦,体重在短短三个月内掉了十几斤,但食欲并没有减少,甚至比以前吃得更多。

后来去医院一查,血糖已经远超正常范围,被确诊为糖尿病。

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功能异常,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来提供能量,所以会动员脂肪和肌肉来供能,导致体重下降。

换句话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虽然血糖很高,但细胞却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于是只能分解自身的组织来维持能量供应

如果不及时控制血糖,体重下降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导致肌肉流失,影响身体机能。

研究发现,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的几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的概率高达30%-40%,如果短时间内体重莫名下降,一定要去查血糖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于它发展得很隐蔽,等到被发现时,可能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健康,但如果你最近总是口渴、伤口愈合慢、持续疲惫、体重下降,这些信号很可能是在提醒你,血糖已经失控了

糖尿病并不可怕,早发现、早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好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检查,不要等到糖尿病缠身后,才追悔莫及,健康从来不是靠侥幸,而是靠细心观察和及时行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彤,杨芹,刘佳.舒适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改善的积极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4

血糖高,就一定是糖尿病?看完这篇,心里有数了!

体检查出血糖高,是不是就意味着得了糖尿病?别自己吓自己!这篇文章带你了解血糖高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教你正确应对,健康生活!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健康小助手!最近后台收到好多朋友的私信,都在问一个问题:“体检报告上血糖指标超标了,是不是就等于得了糖尿病啊?整个人都慌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让人焦虑的问题——血糖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 ≠ 糖尿病!别自己吓跑了!

先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血糖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血糖升高只是结果,原因有很多种可能。咱们得先搞清楚“血糖高”和“糖尿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血糖长期偏高。而“血糖高”只是一个现象,可以由很多因素引起,比如:

饮食不注意: 吃了太多甜食、饮料、精细碳水化合物,血糖自然会飙升。

压力太大: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身体会分泌更多激素,导致血糖升高。

熬夜: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生病: 感冒发烧等疾病期间,身体为了对抗病毒,血糖也会有所波动。

药物影响: 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所以,一次体检发现血糖偏高,真的不用太紧张。咱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检查,找到真正的原因。

想要确诊糖尿病,光看一次血糖值可不行!

那么,要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糖尿病呢?医生通常会建议做以下检查:

空腹血糖: 至少空腹8小时以上测量的血糖值。

餐后2小时血糖: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更能代表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6.5%,并且有相关的临床症状(比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医生才会诊断为糖尿病。

所以,别光盯着一次体检报告上的血糖值,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自身情况,才能做出判断。

血糖高了怎么办?别慌!这样做就对了!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糖偏高,或者已经确诊为糖尿病,也别灰心丧气。咱们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管住嘴,迈开腿!

这是控制血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饮食方面: 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豆类等。少吃甜食、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细嚼慢咽,控制每餐的摄入量。

运动方面: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规律作息,保持好心情!

熬夜和压力都会影响血糖水平。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学会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尝试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

遵医嘱,按时服药!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就需要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方案。建议购买一台家用血糖仪,定期在家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定期复查!

即使血糖控制得很好,也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了解身体的整体情况。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记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不要因为一次体检血糖高就焦虑不安,也不要讳疾忌医,逃避现实。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血糖高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记住,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生活,远离疾病的困扰!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健康方面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