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喝的营养粉(糖尿病人可以喝的)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补剂选择指南!医生推荐这6类补剂科学稳糖
作为一名专注糖尿病领域多年的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糖尿病患者。他们中有的一听到“营养补剂”就摇头,担心会升高血糖;有的则盲目跟风,吃了一堆昂贵的保健品,结果血糖没控制住,还吃出了其他问题。今天,我就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多年临床经验,来给大家好好讲讲,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选营养补剂。
膳食纤维:肠道的守护者,血糖的调节者
膳食纤维堪称控糖护肠的“天然屏障”,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研究表明,每天摄入30g膳食纤维,糖化血红蛋白能降低0.5% 。燕麦片、魔芋粉、菊粉都是补充膳食纤维的优质选择,冲泡简单,适合日常食用。
优质蛋白:肌肉的“建筑师”,身体修复的关键
蛋白质是维持肌肉、修复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消瘦或肌肉量减少的人,补充优质蛋白非常必要。乳清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蛋白摄入量,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Omega-3脂肪酸:心血管的忠诚卫士
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而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每周吃两次富含Omega-3的鱼类,心血管疾病风险能降低26% 。如果不喜欢吃鱼,也可以选择深海鱼油、亚麻籽油等补剂,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维生素D 钙:骨骼与免疫的双重保障
有研究数据显示,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补充维生素D和钙,不仅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还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维生素D3滴剂搭配低糖钙片,是糖友补钙的黄金组合。
镁元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幕后英雄
镁元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日补充250mg镁,8周后空腹血糖会显著下降 。甘氨酸镁和绿叶蔬菜提取物都是补充镁元素的优质来源。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辅助降糖的秘密武器
苦瓜提取物、蜂胶、桑叶茶等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辅助降糖的功效。比如苦瓜中的苦瓜苷,能激活AMPK通路,促进葡萄糖代谢 。这些天然补剂温和安全,适合长期食用。
能食补,不药补
优先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全谷物、深海鱼、坚果都是很好的选择。当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营养时,再考虑补剂。
因人而异,精准补充
根据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选择补剂。比如,肾病患者要避免高蛋白补剂,而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优先选择α-硫辛酸。
定期监测,动态调整
服用新补剂后,连续3天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根据指标调整补剂方案。
三、补剂“黑名单”,千万别踩雷蜂蜜制品
升糖指数高达73,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糖友们一定要远离。
含糖麦芽糊精补剂
很多廉价蛋白粉中含有这种成分,看到成分表中有“麦芽糖浆”,就要提高警惕。
高浓度葡萄糖口服液
这东西只有在低血糖急救时才能使用,平时千万不能喝。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早餐:5g膳食纤维粉 10g乳清蛋白,增加饱腹感,控制体重。
午餐:1粒苦瓜胶囊,辅助降糖。
晚餐:1粒深海鱼油,保护心血管。
糖尿病肾病患者
早餐:低蛋白米糊 维生素D滴剂,补充营养的同时减轻肾脏负担。
午餐:用5ml亚麻籽油拌菜,补充Omega-3脂肪酸。
晚餐:1粒钙镁片,维持骨骼和神经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早餐:300mgα-硫辛酸,改善神经病变。
午餐:1片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
晚餐:1粒蜂胶软胶囊,增强免疫力。
五、提醒:补剂不是万能药任何补剂都不能替代降糖药或胰岛素。营养补剂只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一部分,一定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补充方案。
糖尿病患者选择营养补剂,就像给身体定制一套精密的保养计划。只有选对了,才能真正起到控糖、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各位糖友,让大家都能科学补剂,健康生活!#营养补剂##糖尿病##奕健行##血糖##糖尿病肾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吃藕粉或粉条?
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比糖尿病本身危害更大。而现有医疗水平下,糖尿病并发症无法逆转,只能延缓其进展。
有的糖尿病患者,经过多年病程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其肾脏微血管并发症,已经发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更严重者,甚至已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此时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策略,相对于之前阶段的糖尿病饮食,需要调整为糖尿病肾病治疗饮食,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继续维持血糖平稳,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减轻肾脏的代谢负担。
在操作层面,最明显的改变,就是需要控制蛋白质的种类和摄入量,以及蛋白质供能比例。
这是因为,如果饮食蛋白质持续过高的话,则可能加重肾损害。但如果过分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免疫力下降或者肌肉量减少等情况。
膳食中的蛋白质,通常来源于两大类食物,主要来源是肉、鱼、蛋、奶和大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另一大类容易被忽视的,是主食中的植物蛋白质,例如面粉里的谷蛋白,俗称面筋。
从蛋白质营养价值角度看,前者属于优质蛋白,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更符合人体需求,食用后身体对其利用率更高,产生含氮代谢废物相对更少。
而后者属于非优质蛋白,正常健康人食用倒无妨,例如特色小吃烤面筋,或高筋粉制作的面包等等,但糖尿病肾病或者其他肾病患者食用的话,则可能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膳食蛋白质总摄入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需要由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根据患者体型、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个性化计算后得出,通常都会低于一般健康人的蛋白质摄入水平,即低于1g/kg体重。
同时,在压缩蛋白质摄入量的同时,还需要尽量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一般要求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兼顾蛋白质营养供给和不明显增加肾脏负担之间的平衡。
这时,如果经过计算后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仅为0.6g/kg体重,那也不能为了压低非优质蛋白质的量,而盲目减少主食。为了保证身体能量充足和碳水化合物供给,有时需要将一部分普通谷物或薯类主食,更换成蛋白质含量更低的纯淀粉类食物,例如藕粉、粉丝、粉条、凉皮等。
说到这里,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觉得,这些纯淀粉食物,淀粉含量非常高,会不会升糖太快?
其实不然。食物的升糖能力,营养学上用“血糖生成指数(GI)”来评价,也就是说GI越高的食物,吃了之后消化吸收越快,血糖升高得也更高更快。
一般认为,GI值在55以下为低GI食物,55~70为中等GI食物,而超过70则为高GI食物。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数据,查得藕粉的GI值为33,苕粉的GI值为35,粉丝汤(豌豆)的GI值为32,都属于低GI食物。与之相比,大米饭的GI值为82,馒头的GI值为88,妥妥的高GI食物。即使是杂粮主食,糙米饭的GI值为71,全麦馒头的GI值为82,也都仍然属于高GI食物。
所以说,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藕粉、粉丝、粉条等纯淀粉食物,来部分替代普通主食,不仅能减少非优质蛋白质摄入,进而减轻肾脏代谢负担,而且也不会如想象的那般明显升高餐后血糖。
举例来说,如果一顿正餐需要吃75克主食,50克瘦肉和200克蔬菜,那么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安排1根蒸玉米棒(相当于25克米面) 白菜猪肉炖粉条(50克干粉条 50克瘦猪肉 200克白菜),另外加入不超过10克烹调油即可。但要注意,也别炖得太久,把粉条炖太烂了,也会加快餐后血糖上升速度的。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作者:于永超
来源: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
糖尿病营养配餐
糖尿病的营养配餐:
糖尿病营养配餐需要遵循“六要”原则
第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第二、蔬菜多吃、水果、肉蛋适量
第三、每天奶豆、促进骨骼健康
第四、少食多餐、合理搭配
第五、少油少盐、戒烟限酒
第六、学习营养,科学控糖
第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的前提是不同大类的多样化,每一个大类的食物都要有,而不是单纯看食物的数量。六大类食物分别是:各种谷类(即主食)、肉类(即鱼虾畜禽)、蛋类、奶豆类(包括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油盐类。
不同大类的食物,营养特点各不相同。
谷类食物主要提供碳水,还有部分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肉类食物主要提供优质蛋白,部分矿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但没有膳食纤维。
蔬菜、水果主要以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为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很低。
奶类、豆类和豆制品,是膳食中优质蛋白和优质钙的来源,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也比较丰富。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一共有40多种必需营养素,这40多种营养素不能只靠一大类食物来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组合搭配,取长补短来保证全天均衡的膳食结构,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重要原则。
糖尿病人选择食物不是根据口感甜不甜,也不是根据含糖量的高低,重要的是看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科学吃主食对于糖尿病治疗非常重要,因为主食是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
糖尿病人怎么吃主食?
首选血糖指数相对低的主食,即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全谷物食物。
什么是全谷物?为什么全谷物营养更均衡?
全谷物就是一颗种子,种子外面有一层厚厚的硬壳包裹,来保护里面的生命结构不被破坏,外面这层谷壳的主要成分是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人体很难利用,加工时一般去掉。
谷物核心的部分—胚乳,主要是淀粉。淀粉在肠道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也是餐后血糖逐步升高的原因。胚乳中除了大量的淀粉还有部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谷壳和胚乳之间有一层粉状物质叫糊粉层,抓一把米在手上,散落后留在手上的白粉就是糊粉层。除了糊粉层还有孕育生命的结构叫做谷胚,这是种子发芽的部分,所以营养丰富。
全谷物指的是谷类食物没有经过精细的加工,更好地保留了糊粉层和胚乳,吃起来可能口感略微粗糙,蒸出来的馒头也不好看,淡淡的黄褐色实际上是胚芽和残留的谷皮,更多的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推荐糖尿病人多吃全谷食物,比如糙米、全麦粉,就是因为它的营养物质更全面,有相对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脂肪,可以延缓胚乳中的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以及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
吃主食的重要原则是餐餐有粗,一定要多选择粗杂粮、杂豆、薯类。杂粮如小米、黑米、燕麦、荞麦等,谷类食物中,升糖指数最低的是荞麦。
豆类分成两大类,一类就是大豆,主要指黄豆,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还有膳食纤维。
一类是淀粉豆,如红豆、绿豆、豌豆、蚕豆、鹰嘴豆等,可以做成豆沙馅,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淀粉豆的蛋白质含量没有黄豆高
主食的来源还包括薯类,如土豆、红薯、山药等,薯类升糖指数最低的是山药(51),其次是土豆(62),相对高的是红薯(76),而米面类的升糖指数都在80多。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四个原则
1、每一餐都有粗杂粮、杂豆或者薯类作为主食的来源。
2、餐餐要蛋白质互补。
谷类食物缺乏一种必须氨基酸——赖氨酸,而肉类、奶豆类这些有丰富的赖氨酸,吃主食搭配肉类或蛋类或奶豆类,蛋白质互补能提高一餐当中蛋白质率的利用率。
3、多吃带馅的食物。
带馅食物,比如包子、饺子、馄饨、馅饼等,带馅食物第一升糖指数不高,第二能有效的蛋白互补。
4、少食多餐
把主食中的一部分放到加餐吃,总量还是那么多但不集中,少食多餐有利于控制血糖
第二、蔬菜多吃,水果、肉蛋适量。
蔬菜多多益善,水果不能多吃,适可而止。
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除了南瓜、胡萝卜这两种蔬菜以外,几乎所有的蔬菜都是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多吃蔬菜的两个原则
1、多吃自然生长的应季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和绿叶菜,每天至少有一份绿叶菜。绿叶菜在所有蔬菜中,营养密度是最高的。
2、少油烹调,多选焯菜、拌菜
水果除了西瓜以外,其他基本都属于中低升糖,糖尿病人每天水果250克,分两到三次吃。西瓜也可以吃,主要控制摄入量。
从均衡营养的角度推荐荤素搭配的饮食,肉蛋适量。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可以弥补植物性食物的不足,荤素搭配的膳食结构更有利于血糖平稳。
前提是肉蛋的摄入一定要适量,肉蛋类食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多,50%的糖尿病人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肉类中白肉比红肉好,尽量多选鱼、虾,适当搭配禽肉,每周少吃红肉(即猪牛羊肉),每天食用量不超过2两(女性手掌大小约2两)。
如果胆固醇水平不高,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的动物内脏,一天一到两个鸡蛋。
第三、每天奶豆,促进骨骼健康。
中老年糖友防控骨质疏松也非常关键,奶豆类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还是膳食钙的来源,每天奶豆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流失。
奶类建议每天400克。血脂高可以选低脂或者脱脂奶,血脂正常建议选择全脂奶,因为牛奶里的短链脂肪酸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每天有奶不光补充优质钙,还有防控癌症、提高免疫力和控制体重的作用。
豆腐及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硫酸钙、氯化镁,提高豆制品当中的钙镁含量,同时还把豆类中一些抗营养吸收的成分,如植酸、抗性淀粉等去除,而且豆制品都是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有肾病综合征或者合并糖尿病性肾病或痛风的朋友,医生一般告诫不吃豆制品,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医生说不能吃的原因,认为豆制品的蛋白质不是优质蛋白,利用率不高,实际上只要合理搭配,比如吃主食的同时搭配豆制品可以蛋白互补,提高豆制品蛋白质的利用率。
对肾功能不好的糖友还有痛风患者,首先通过奶、肉、蛋这些这些动物性食物来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同时吃一点豆制品,能进一步优化膳食结构。不提倡的事缺乏优质蛋白的来源,比如说肉蛋奶不吃,只靠豆制品来获取蛋白质。
很多临床的研究表明,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有控制血尿酸的作用。肾功能不好,少量搭配豆制品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充足优质蛋白来源的食物。
中老年糖友一方面要控糖,另一方面增加优质钙的摄入来防控骨质疏松。防控骨质疏松除了增加优质钙,还要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多晒太阳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很难从食物中获取,但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把皮下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
还有一个重要的防控原则就是多一些力量型训练,如提提重物、适当爬山等促进肌肉收缩的运动,这些力量型训练可以血钙在骨骼中的沉积。
也要控制脂肪,脂肪摄入量超标容易导致钙流失,同时体重超标会加重对骨关节的损伤。
第四、少食多餐,合理搭配。
少食多餐对糖尿病人非常重要,建议糖友每天吃五到六餐,三个正餐,两到三次的加餐。
正餐遵循1 1 1的膳食搭配原则,即一份主食 一份蔬菜 一份优质蛋白,优质蛋白分别是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每餐中至少要有一种跟主食搭配,一方面蛋白互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控制一餐的升糖速度,主食最好粗细搭配。
加餐,在碳水基础上搭配蛋白类食物,比如半个玉米 一小杯酸奶,或半个苹果 一杯豆浆,这样营养更全面,也更能有效延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不要单纯加水果或牛奶。
第五、油盐适量,戒烟限酒。
烹调时控制食用油,每天总量不超过25克。
有效控油的小方法供大家参考
用口小一点的油壶,尽量用平底锅、不粘锅炒菜等。
盐怎么来控制?
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放盐的勺子越小越好,炒菜时适当放醋提鲜、少放糖,另外注意减少味精、酱菜、腌制食品和其他过咸食品。
20ml酱油——3克食盐,10g黄豆酱——1.5克食盐
关于戒烟限酒,烟跟酒相比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因为烟中的各种成分会导致人体蛋白质的糖化,糖化血红蛋白越来越高时,加速并发症的出现。
适当喝一点红酒有抗氧化的作用。如果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甚至痛风,这一类朋友需要禁酒。
第六、学习营养,科学控糖
最后一个原则,也是这节内容的总结,建议糖友一定学习营养科学控糖,通过学习减少糖尿病的饮食误区和盲区,找到最适合自己控糖的饮食方式,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小组组长2022@中国临床营养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