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要查尿常规吗(糖尿病患者查尿常规的作用)
健康我来说|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定期检查尿常规?
新华社《健康我来说》栏目,本期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左力,为我们科普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定期检查尿常规。
记者:高菲菲 王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在查些啥?
我们知道,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理想的血糖控制,更是要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我们不仅仅会关注血糖的高低,也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明确有无合并疾病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入院会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糖代谢指标1.血糖
血糖既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入院后查静脉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可了解当下病情,更是为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近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会下降,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这时可选择检查糖化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
3.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主要是通过测定空腹胰岛素和(或)C肽,或测定多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和(或)C肽来评估。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胰岛功能,这既能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也能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4.糖尿病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意义在于辅助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往往抗体呈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阴性。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已经诊断了2型糖尿病,还有必要查这些抗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特殊的1型糖尿病(如LADA),在早期可能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以在随访评估中,抗体的检测仍是必要的。
二、合并疾病相关筛查1.其他代谢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肥胖等,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因此,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的控制——即其他代谢指标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包括血压、血脂、尿酸、BMI等。以下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的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肿瘤标志物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人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常规筛查,可尽早发现异常。
3.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等。心脏彩超可以发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异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4.肾功能、尿液检查
查尿常规,关注有无尿蛋白、管型尿、血尿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排查慢性肾脏病;同时能指导临床选药,因为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减量或禁用。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检查##关注糖尿病#
为什么查糖尿病不看尿糖看血糖?还有必要做尿检吗?
要
点
提
示
尿液里有糖,糖尿病的名字由此而来。但现在却很少以尿糖作为糖尿病的评判标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尿糖与血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说起……
尿糖从哪儿来?
尿液里的葡萄糖即尿糖。尿液由肾脏产生,而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门户。我们可以把肾脏看成是一个“大筛子”,只要是人体需要的,就会被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如果是人体不需要的,就会被尽可能地筛出去。
- 尿糖阴性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因此是身体需要的,一般情况下肾脏要把好东西留下来,是不会让葡萄糖外漏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在近端肾小管被重新回吸收入血,最终的尿液里含糖量甚微,用一般的方法检查不出来,故尿糖呈阴性。
- 尿糖阳性
但当血糖增高超过一定水平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就会通过尿液排出去,于是就出现了尿糖,医学上称为尿糖阳性。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被称为肾糖阈,通常为8.9~10.0 mmol/L。
为什么日常监测的是血糖而非尿糖?
血糖检测更精准、更方便
随着血糖仪的普及,测血糖不仅比测尿糖方便快捷,而且还能得到定量的血糖数值,结果更精准。
尿糖检测存在多种不足
无法定量
尿糖一般通过尿糖试纸或尿常规检测,但只是粗略估计,结果以阳性和阴性表示,做不到精细化评判。而且阴性时无法区分低血糖、正常血糖及轻度高血糖。
尿糖不能即刻反映血糖水平
尿糖检测反映的是尿液潴留于膀胱这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膀胱自主神经病变,那么新生成的尿液与潴留尿液混合,就会导致尿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尿糖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干扰
- 尿标本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繁殖增快,消耗尿中葡萄糖,使得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高糖食物,会在尿液中排出相应物质,造成假阳性;
- 样本采集过程中,受到过氧化氢、次氯酸等氧化剂影响,可导致试带法假阳性。
尿糖阳性,考虑哪些情况?
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
- 血糖水平;
- 肾小球滤过率(肾脏对血糖的滤过能力);
-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当出现尿糖阳性时,可能是以下原因
血糖水平较高,超过了肾糖阈
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正常,但血糖水平较高,超过了肾糖阈,从而导致部分葡萄糖进入了尿液中。
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糖尿病、严重感染等引起的应激性糖尿、甲亢性糖尿、类固醇性糖尿等。
血糖正常但尿糖阳性
存在一些先天遗传性因素(如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和范可尼综合征)导致肾糖阈降低,或合并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即便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正常,由于肾脏对葡萄糖重吸收不足,也能够导致尿糖阳性。
此外,女性怀孕期间,可能因为肾糖阈降低而导致尿糖阳性。
糖尿病患者查尿液没用了?
说到这,大家也不能得出这样错误的观点——“糖尿病查尿液没用了”。
其实不然!
糖尿病患者查尿液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可以反映尿蛋白情况,即有没有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肾病处于什么阶段;还可以反映尿酮体情况,即判断有没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THE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整理自人卫健康、 检验医学和糖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