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评估(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科普天地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现代女性生活方式以及生育年龄的变化,该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对母婴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尽早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母婴预后结局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策略展开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简述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之前无糖尿病,在妊娠之后才出现糖尿病。该病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健康安全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激素、饮食、遗传等因素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是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会增加剖宫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早产率,因此在诊断之后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护理策略饮食护理。不合理的饮食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管理,从而避免血糖升高速度过快,导致疾病加重。因此在准备食物时,需要尽可能避免煎炸、熏蒸等食物,一定要保持清淡饮食,少吃油盐多的食物。有些患者比较喜欢喝汤,要避免肉汤,如排骨汤、肉饼汤、鱼汤,最好选择素汤,例如冬瓜汤、萝卜汤等。动物脂肪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摄入的成分,包括猪油、黄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包括甜食以及糖分多的水果,例如芒果、西瓜,也要少吃油脂含量高的坚果食品。对于喜欢吃水果的孕妇,可以选择苹果、猕猴桃等食物。餐后可以在室内多走动,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水平。最好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科学的食谱,并严格按照营养师的指导进食。孕妇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食,从而满足机体以及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
健康教育。很多初产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较少,在确诊之后会担心疾病对自身以及胎儿健康安全的影响,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还需要叮嘱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从而改善其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情绪波动大,对于生活细节的敏感度较高,在生活中多愁善感或悲观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会对其病情控制以及分娩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首先需要加强护患交流,解答患者的疑惑,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同时通过成功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
围产期护理。在产前需要做好产前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发育情况以及胎心变化,警惕各种不良结局的发生。分娩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且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妇分娩后会感到疼痛,影响食欲;加上胎盘娩出后患者激素水平快速下降,容易诱发低血糖症状,因此需要鼓励产妇进食,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变化,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变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产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容易导致血管渗透压升高,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诱发感染。因此需要叮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改善恶露情况,促进身体康复。在产后康复期,需要注意保持切口干净整洁,及时清洁会阴,使用0.5%碘伏擦拭外阴,定期更换卫生巾。(泸县第二人民医院 贾太萍)
编辑 陈施妤
校对 李 冉
审核 李妍婕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护理?
来源:【华声在线】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怀孕后,因糖代谢异常而首次出现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多见的合并症之一。妊娠期糖尿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漏诊而耽误治疗。那么,如何尽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又该如何护理呢?
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引起孕妇感染、高血压、羊水过多等情况,还会引发胎儿高血糖、巨大儿、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等母婴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分娩后,血糖能恢复正常,但也有50%左右的孕妇后期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并且该孕妇如果再次妊娠,复发率可达68%。因此,女性怀孕后一定要定期产检,尽早发现血糖异常,尽早处理,避免引起各种母婴并发症,危害母婴健康。
怀孕早期,应该对血糖进行严密监测,并根据血糖水平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对患者的热量摄入进行严格的监控。合理安排患者的膳食结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怀孕早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要避免出现超负荷运动,以及过度劳累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不断优化护理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保持良好的自我护理习惯。例如多泡脚可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多读书可以改善自身的情绪状态,消除不良情绪;这些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妊娠状态,避免高风险事件发生。
孕晚期,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在15千焦左右,并合理安排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配比。每日适当运动,运动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每周可以进行3~5次,运动过程中,家属应当予以陪伴,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现象。还要控制脂肪摄入比例,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内,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猪油、牛油等动物类脂肪,可用芝麻油、花生油等不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椰子油除外)。
长沙市宁乡市妇幼保健院
陈菊香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健康科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如何控糖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提醒,有效管理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一、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管理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空腹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3.3-6.7mmol/l,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风险。管理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
二、饮食调整是血糖管理的基石
孕妇应遵循“五谷杂粮、蔬菜瓜果、低糖低脂”的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摄入。在饮食调整过程中,孕妇要根据体重、孕周及活动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同时需注意分餐制,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三、适当运动有助降糖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孕妇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运动应在餐后进行,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四、药物控糖
当饮食调整和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时,需考虑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五、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是评估血糖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孕妇应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孕妇还需定期进行产检,评估母婴健康状况。
六、保持良好心情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过程可能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心理支持和调适。孕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医生及糖尿病教育师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应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挑战。
七、了解基本知识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这有助于孕妇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八、定期复查与评估,预防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畸形等。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复查计划,并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糖水平、尿糖、尿酮体、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孕妇的体重、血压、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情况的监测。
九、产后管理与随访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仍需要继续进行血糖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也会进行随访,根据孕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后管理方案。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锻炼、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杨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