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得了糖尿病会死吗(得了糖尿病会死人吗)

于医生健康杂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病人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身体早有2预兆,自己忽略了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糖尿病病人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到底身体是怎么发出信号的,难道没有任何警告吗?

郑大妈坐在医院的等候室里,低头看着手机上的新闻,屏幕上写着“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较高,医生提醒:这些征兆不可忽视。”

她琢磨着,自己每天控制饮食、按时服药,虽然偶尔糖尿病的症状让她觉得有些疲惫,但总体来说还算挺健康的,怎么会死得这么早呢?

一个大爷满脸忧虑地说道:“我那老伴儿,得糖尿病那么多年了,最近总感觉身体特别虚,走路都不稳,住院一回,医生说她的糖尿病已经引发了心脏问题,过了没多久就走了。”

另一个大妈听了,叹了口气:“是啊,我那个老头儿也是,开始没觉得什么,后来越吃越多药,结果病得越来越重。”

“医生说,糖尿病有两个特别明显的预兆,身体早就给出信号了,就是他们自己没在意,最后才惹得大祸。”

郑大妈听得有点愣住了,心想:“难道自己也有这种预兆?我平时控制得很好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风险?

她心里一紧,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正好,等到叫号了,郑大妈去见了李医生——她已经做了多年检查的老朋友了。

李医生见到郑大妈,笑着说道:“郑大妈,今天状态不错啊!看起来精神很好,没什么不舒服吧?”

郑大妈有些犹豫地说道:“我今天在等候室里听到别人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前有些明显的预兆,是不是我也忽略了什么?”

李医生笑了笑,拍拍她的手:“糖尿病是个长期的慢性病,虽然控制不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但如果定期检查,饮食、运动都做好,活得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不是听别人说‘糖尿病死亡前有两个预兆’,是不是身体早就给过信号?”郑大妈有点紧张地问道。

李医生点了点头,示意她坐下:“其实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在变差之前,通常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预兆,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

“什么预兆?”郑大妈急切地问。

李医生笑了笑,像是见惯了这种问题:“第一个预兆就是,糖尿病患者会突然感到特别疲倦、虚弱,甚至连平时做的事儿都觉得很吃力。”

“比如,爬个楼梯、走个路,觉得特别喘,像是做了特别大的运动一样。”

他说,“这种疲劳感往往是血糖失控引发的,因为血糖水平长期偏高,身体的能量供应出现了问题,细胞无法正常利用糖分,结果就导致体力下降。”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你看,我有时候早晨起来,身体就有点沉,刚开始以为是睡得不好,结果白天走几步路就累了。”

李医生接着说:“这就是第一种信号,不要忽视,长期的血糖升高会影响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脏、肾脏、眼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体力下降,感觉自己像是没有力气一样。”

“到了后期,患者就很容易出现心血管问题,甚至突然昏倒。”

郑大妈听了,心里有点打鼓,她经常感到自己有时候力气不够,爬个楼梯都要休息好几次,尤其是天冷的时候,特别明显。

李医生见她皱着眉头,继续说道:“第二个预兆就是身体经常有小病小痛,特别容易感染,例如:皮肤溃疡、尿路感染,甚至嘴巴里总是觉得干燥,容易发炎。”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易受干扰,抵抗力变弱。正因如此,一旦血糖不稳,各类难以痊愈的微恙小疾就极易发作。”

郑大妈一听,心里更加慌了,“前段时间,我总觉得皮肤上有几个小伤口,愈合得特别慢,嘴巴也总是干干的,喝水也不解渴,甚至连口腔都容易溃疡了。”

李医生点了点头:“就是这个原因,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的微小血管,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供氧不足,这样就容易让伤口不容易愈合,感染也容易发生。”

“天呐,原来我这些年一直不在意的症状,居然都这么严重?”郑大妈有些愣住了,“那我是不是得赶紧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不然怎么控制住这些病情?”

李医生微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郑大妈,你看,你每天坚持按时服药,饮食也控制得不错,定期体检,这些都很重要。”

“只是,别忽略了这些小症状,尤其是冬天气温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本来就比较低,容易出现并发症,多注意。”

郑大妈听了,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但还是有点担忧:“李医生,我是不是应该多做些检查?这些年我有点懒,体检也不是特别频繁。”

“这个建议很好,”李医生点点头,“糖尿病是慢性病,控制得不好,的确会导致很多并发症。”

“像你现在已经保持得很好,但也不能放松,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措施。”

郑大妈轻轻松了一口气,笑着说:“谢谢李医生,我以后一定更加注意。看来,糖尿病也不是说不管就行的,要一直对自己严格一点。”

“没错,郑大妈,你做得很好。”李医生笑着说,“保持乐观心态,健康生活,活得长久、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预防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胡瑞萍.基于PPARγ对糖转运及代谢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胰腺癌模型的作用机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06-21

得了糖尿病,新冠死亡率或翻倍?研究已证明,糖友如何“自救”?

近段时间,我国疫情反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近几天的疫情有一定的平缓,但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放松。与此同时,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居于前沿的医疗工作者们也没有停止过。有关新冠病毒新的威胁和风险,仍然在不断地被发现。

在其中,有一条显得格外“扎眼”,那就是新冠病毒和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众所周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一直都处于增长态势,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左右。有研究显示,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率或将翻倍!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研究显示:新冠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将提升1到2倍!

这项研究是德国科学家在《糖尿病学》期刊上撰文提出的,通过对800多万糖尿病合并新冠的患者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对身体的侵害性,会随着血糖的升高而逐渐放大。糖尿病患者因新冠而导致的死亡率,相比正常新冠患者提高了1到2倍左右。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实用性建议》中也特别指出,良好的血糖控制,也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重要的一部分。

说到这,可能仍然有不少朋友感到疑惑:糖尿病为什么会和新冠病毒联系到一起?实际上,正是因为糖尿病病理的复杂性和疑难性,才导致新冠病毒“有机可乘”。

糖尿病患者更易因新冠病毒感染死亡,原因是什么?

根据研究的说法,之所以糖尿病患者新冠死亡率更高,是因为高血糖的身体环境,是更加适合新冠病毒滋生的,从而产生身体中产生有毒物质,增加死亡风险。

不单单是如此,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类疾病,众多并发症是它最主要的疾病特点,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就是其中一种:

因为血糖升高的环境,免疫细胞应答的速度降低,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下降,同样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和死亡风险出现。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相比于常人来说,更需要警惕新冠病毒的感染,并且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在疫情当下,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自救”,降低患病风险?

首先,重中之重自然是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我们防治病毒的最有效手段,及时接种2针或3针疫苗,在体内产生有效抗体,对新冠病毒的预防才会更有效。

不过,因为糖尿病的特殊性,接种疫苗也要有血糖指标,以免体液血糖浓度过高,影响了疫苗接种的效果。一般来说,空腹血糖低于14mmol/l且不存在心肌梗死,酮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就可以允许接种,因此,积极配合用药和治疗,提前控制且平稳好血糖,预防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也是防治新冠的第一步。

疫情在家也不要懈怠,多做运动

因为疫情影响,很多朋友仍然处于门禁阶段,其中也包括不少糖尿病患者。积极运动,能够有效提高新陈代谢速度,提高免疫力,不仅能有效预防新冠,还能提高身体血糖消耗,进一步稳定血糖。

所以,即便是疫情,糖友也要在家积极运动,比如学着做健身操,或者俯卧撑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加强自身血糖监测

相比于平时,疫情期间更需要着重于血糖平稳,才能更有利于配合防疫工作。

所以,加强自身血糖监测很重要,自测血糖推荐在3个时间段,分别是早上起床、晚上睡前以及饭后2小时,这3个时间是监测空腹血糖和饭后血糖的标准时间,有利于精准获得自身血糖数据。如果发现血糖有明显异常情况,先自行用药观察,如果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仍然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另外,需要提醒没有糖尿病隐患的朋友,不要认为就不需要做好疫情防控了,根据研究显示,糖尿病和新冠的影响是“双向”的,糖尿病会增加新冠死亡风险,新冠感染同样也会增加29%左右的糖尿病风险,因此,即便是普通人,也要在平时做好戴口罩、进出门消毒洗手、接种疫苗等新冠预防工作。

总而言之,为了降低新冠病毒风险,糖友在家中做好自救是很有必要的,针对血糖情况而采取防治措施,才是对身体健康负责任的态度。对于所有人来说,防疫仍然没有结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战胜疫情。

参考资料:

[1]:《染新冠增患糖尿病风险! 研究:相对机率高出29%》《今日医学新闻》(Medical News Today)2022-3-26

[2]:刘霞. 感染新冠增加罹患Ⅱ型糖尿病风险[N]. 科技日报,2022-03-25(004).DOI:10.28502/n.cnki.nkjrb.2022.001589.

[3]:《航空总医院内分泌专家:新冠疫情下糖友如何做好防护》,健康界,2020-3-12

世卫:非洲地区近五分之一新冠死亡病例是糖尿病患者

当地时间1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发布消息称,非洲地区18.3%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都是糖尿病患者。通过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重病和致死风险,60岁及以上的人面临更大的风险。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主任莫提说:“患有这种慢性病的人如果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就会遭受双重打击。”

据了解,在非洲大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供应有限,而卫生工作者在糖尿病诊断和病人护理方面的培训不足。(马培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