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高血糖是不是糖尿病前期(是不是血糖高就一定是糖尿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早期的几大症状 早发现早预防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上该疾病,但根据数据显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因此即使再年轻,我们也要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措施。

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出现哪些症状预示着糖尿病的发生?别着急,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几个问题。

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症状。

而糖尿病在前期时常没有症状出现,但是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就需要注意了,这些症状有很大概率是糖尿病造成的。

01

尿多

尿多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尿多的情况,是因为患者的体内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身体的组织器官无法有效使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增高。

而血糖浓度增高会使尿中的糖含量也升高,尿液渗透压也因此变高,人体的水分就会被吸入到尿液之中,引起患者出现多尿的症状。

02

喝得多

由于尿多的症状,患者体内的水分会大量丢失,导致细胞内发生脱水,进而刺激渴觉中枢,令患者产生口渴感,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饮水量和饮水次数。

因此,喝得多和尿多是互相关联的,喝得多也会促进排尿增多,反之亦然。

03

吃得多

如果得了糖尿病,患者会很容易感到饥饿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患者体内的糖分利用过快,引起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的状况,从而引起患者的饥饿感。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细胞无法有效使用糖分,进而刺激了大脑的饥饿中枢,引起患者出现饥饿感,但是进食后往往没有饱腹感,导致患者会不断进食。

04

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05

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06

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如何预防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而预防糖尿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控制高糖类物质的摄入

想要避免患上糖尿病,我们在饮食上就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避免造成血糖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高糖食物有蛋糕、饼干、雪糕、冰淇淋、山楂片、糖果、果味饮料等,这些食物要严格控制食用量。

☆适当进行锻炼

很多人喜欢一直待在椅子上、沙发上或是床上,而不花点时间进行锻炼,而缺乏锻炼会增大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就需要每天抽出时间进行锻炼,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如果有以上症状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手段。

而预防糖尿病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做到控制糖量的摄入和多加锻炼,就能起到不错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可定期体检,从而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来源: 吉林12320

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了吗?

偶然发现的血糖升高并不一定是糖尿病。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血中葡萄糖浓度通过许多激素特别是胰腺激素的控制,维持在狭窄的范围内。而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糖尿病,其他疾病如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衰或者肝脏疾病也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此外情绪因素、饮食过量、各种应激反应、药物因素等也可引起血糖的暂时升高。如果有这些因素,应该在因素消除后进行复查。

因此暂时的血糖升高,并不需要过分紧张,应先看是否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这也是糖尿病诊断的前提条件。暂时的血糖升高可能是对人们生活方式提出了警示,我们可以先从饮食和生活方式上进行调节,多吃粗粮、多补充维生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源:北京华信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李阿姨今年55岁,退休后生活悠闲,唯一的爱好就是做饭和品尝美食。最近,她总觉得口干、容易疲劳,还经常跑厕所。女儿小玲发现后,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

“妈,你最近是不是吃得太甜了?我看你总喝水,还老上厕所,不会是血糖高了吧?”小玲担心地问。

李阿姨摆摆手,不以为然:“哎呀,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我身体好着呢,可能就是最近天气热,喝水多而已。”

在小玲的坚持下,李阿姨终于去了医院。医生安排她做了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


第二天,李阿姨拿到报告单,发现空腹血糖是 6.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 9.5 mmol/L。她心里一紧,赶紧问医生:“医生,我这血糖是不是很高?是不是得糖尿病了?”

医生看了看报告,耐心解释道:“李阿姨,您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偏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 ≥ 7.0 mmol/L 或餐后2小时血糖 ≥ 11.1 mmol/L 才可能被诊断为糖尿病。您目前的情况属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血糖代谢异常,但还不算糖尿病。”

李阿姨松了一口气,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那我这情况严重吗?需要吃药吗?”

医生笑了笑:“不用太紧张,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的。只要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完全有可能把血糖降回正常范围。”


回到家后,李阿姨决定听医生的话,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她减少了甜食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还学会了用血糖仪监测自己的血糖。

三个月后,李阿姨再次去医院复查。这次,她的空腹血糖降到了 5.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也降到了 7.6 mmol/L。医生笑着对她说:“李阿姨,您的血糖已经恢复正常了,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不用担心糖尿病了。”

李阿姨高兴极了,对女儿说:“小玲,多亏你当初劝我去检查,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自己的血糖问题呢!”

小玲也松了一口气:“妈,健康最重要,以后咱们一起注意饮食,保持健康!”


血糖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它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信号。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就医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正如李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关注健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