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的病理讨论(一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中医精准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病例分享
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学称之为“消渴病”。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兰州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本着继承发展的理念,形成“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内调外治,中药为主,中西结合”诊疗模式,精准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的效果。
患者孙某某,男性,45岁。发现血糖升高1月,于2018年8月10日就诊。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并有伴神疲乏力等症状,当时未重视,上症逐渐加重。该患者曾于外院就诊,建议其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患者对于应用胰岛素心存顾虑,希望中医治疗,遂于我院糖尿病科就诊。症见:口干而不欲多饮水,伴乏力纳差,小便频数,夜尿5-7次,大便时溏,睡眠尚可。查尿常规示:尿糖,2 ,空腹血糖11.0mmol/L,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接诊该患者时发现该患形体较胖,舌质淡,苔微黄而厚腻,脉象滑数,中医辨证为脾运失调,痰湿阻滞。进一步检查患者胰岛功能发现,该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尚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符合 “2型糖尿病”特点。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拟定治疗方案,中药处方以健脾运津,清化痰湿为主,方选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山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黄连,女贞子,墨旱莲,葫芦巴,总以健脾化湿而不伤阴,养阴清热而不滋腻碍脾为原则。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为其制定体育运动计划。经综合治疗1月,患者口干、多尿,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精神、体力明显改善,饮食可,二便正常。血糖逐步下降,全天血糖波动在6.1-11.9mmol/L,空腹血糖:6.0-7.5mmol/L。后长期门诊调治,至今血糖控制良好。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精髓,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四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明疾病的病变性质、病变部位以及邪正双方盛衰状况。然而在疾病的某些阶段,仅凭四诊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宏观辨证往往证据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谨查疾病的微观指标,从而为治疗疾病提供客观依据。该患者的诊疗过程,正体现了“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整体思想,中医辨证为脾运失调,痰湿阻滞,西医辨病提示患者处于糖尿病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此时正是中医药治疗介入的最佳时期,因而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治疗上以“中药为主”,观察病情以“中西结合”模式,在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监测血糖指标,既有宏观症状的好转,亦有微观血糖指标的改善,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病例分析李乃适: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
病例详情
病例一
患者农民,患2型糖尿病10年,近几年辗转我市几家综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用过多种胰岛素,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不达标,出院后情况不乐观,长期在高血糖的内环境中生存,并发症也渐显,视网膜病变已形成。
本次门诊随机血糖26.8mmol/L,近三月口服二甲双胍片,早-诺和灵30R14u;晚-长秀林12uIH,期间用过诺和锐。经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不到理想水平。自诉饮食无法达到严格控制,无法回忆清楚相关监测指标。
近三月,全天血糖三餐前均超过10mmol/L。辅助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本次门诊随机血糖26.8mmol/L。近三月,全天血糖三餐前均超过10mmol/L,三餐后20 mmol/L左右,C肽不详。
病例问题
1.下一步该如何选择胰岛素及调整剂量。
2.低收入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例二
患者女性,74岁,糖尿病8年,2007年发现糖尿病后,当时血糖7.8mmol/l,口服消渴丸,3粒/次 bid,血糖控制平稳。两年后血糖升高,消渴丸改服为,5粒/次,bid,血糖控制平稳。
患者也曾口服二甲双瓜肠溶片后,因胃肠副作用大而停药,改服糖适平每次1片,早晚各一次近半年来,患者血糖不稳,增加消渴丸口服剂量为8粒/次,bid。测最高血糖8.5mmol/l。
目前患者只检查过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无其他检查。最近半年来测晨空腹血糖7-8.5 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总是10-12.8 mmol/l。午餐2小时后血糖5.8 mmol/l。
其余时间段没有测过血糖,本院关于糖尿病检查项目只有测血糖,也没有到过其它地方就诊。既往饮食习惯规律,本次测血糖早晚餐后2小时12.5 mmol/l和7.8 mmol/l。辅助检查:生化全项均正常。
病例问题
患者是否对消渴丸产生耐药,现改服糖适平1片/bid,bid,是否还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核心讨论问题
关于2型糖尿病如何选择胰岛素及调整剂量。
病例讨论
李乃适:首先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为什么今天我希望在这里和大家讨论一下2型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其实近10年有关糖尿病的指南在不断制定出来并被推广,看起来糖尿病 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似乎非常简单并易于操作,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认为糖尿病很简单很容易处理好呢?
我的观点: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指南 的推广使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得到很好地推动。但是仅有规范化治疗仅仅是完成了第一层次的提高,第二层次是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的概念 是基于2型糖尿病的异质性而相应产生的。随着以后糖尿病的治疗要求基本上在社区完成,个体化治疗的思想在基层的推广将特别重要,我还是先说一点我的原则, 一会再根据原理进行例1的讨论,内分泌腺功能减退治疗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但其激素补充治疗比较复杂,不像甲减。
因而最易成功的方法必须是尽可能接近正常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可以理解为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 结合,给大家看下示意图
李乃适:3个红色峰就是餐时胰岛 素,紫色是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容易理解,就是对付吃饭引起的血糖升高。基础胰岛素是维持人体基本功能的,每时每刻都有,但是量很低。
所以越接近正常人 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用法,越容易维持血糖稳定,如段大夫所说,胰岛素泵是最灵活可以模拟任何形式的胰岛素分泌,是最接近生理的,当然缺点是贵。
然后再次一 等的是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3餐前超短效类似物。看图2也比较直观。再次一等的是用短效胰岛素替代餐时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睡前替代夜里的基础胰岛素。白天的基础胰岛素要靠短效的拖尾效应。
看第三张图。还有一种是预混胰岛素的打法,就是把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比例配在一起,打两次,早晚餐前,这 方法减少打针次数,但不够接近生理,见最后一图。
那么我们来看例1,晚上长秀霖12单位是替代基础胰岛素的,而早餐时的预混胰岛素又加了一部分的基础胰岛 素,因此这种配伍不合理;而餐时胰岛素只能由早晨的这一次预混胰岛素的速效成分来替代,显然对午餐和晚餐没有替代的措施,
因此这一方案极不合理,可以考虑首先 改为长秀霖 3餐前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方案,然后监测血糖并调整,在血糖控制合适的时候,看情况可以考虑试试能不能调整为2次预混胰岛素。
高大夫对病例的评论我很同意,理论上应该补充这方面信息,我们姑且先认为患者肝肾功能均无大碍,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一方面要依照内分泌学的治疗原则,另一方面要根据患者 血糖变化的规律去调整。
医生A:30r人胰岛素能完全代替短效和中效吗?
李乃适:其实应该说不能精确替代,有时候胰岛素该升高了,30R提供的不够,不足的部分靠自身胰岛细胞的剩余功能去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胰岛素该降低了,该低的时候不低,那时候容易出低血糖。
医生B:李老师,能否指点一下,病例二用消渴丸的那个患者,该如何正确用药?
李乃适:首先回答病例2的提问,一般来说,对磺脲类药物不说耐药,说继发失效。就是说这种药是压榨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的。到胰岛细胞基本上工作能力分泌的胰岛 素不够的时候,血糖就上升了。消渴丸的降低血糖的功能是靠里面的优降糖成份起作用的,是作用很强的磺脲类药,如果它失效,一般用同一类的药是效果不理想的,比如糖适平。
在这例里,要很注意患者是74岁老年人,必须警惕低血糖。所以,如果观察饮食和运动情况稳定,其实用甘精胰岛素是比较安全的方法,可以早晨用。看似餐后血 糖并不太高,可以观察用糖苷酶抑制剂的效果。(为保护医生和患者隐私,对姓名采取化名处理)
专家点评及总结
李乃适: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仅仅是完成了第一层次的提高,第二层次是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一方面要依照内分泌学的治疗原则,另一方面要 根据患者血糖变化的规律去调整。
内分泌腺功能减退治疗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但其激素补充治疗比较复杂,因而最易成功的方法必须是尽可能接近正常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可以理解为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结合,越接近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用法,越容易维持血糖稳定。
胰岛素泵是最灵活可以模拟任何形式的胰岛素分泌,是最接近生理的,当然缺点是贵。然后再次一等的是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3餐前超短效类似物。再次一等的是用短效胰岛素替代餐时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睡前替代夜里的基础胰岛素。
病例一中配伍不合理:晚上长秀霖12单位是替代基础胰岛素的,而早餐时的预混胰岛素又加了一部分的基础胰岛素,而餐时胰岛素只能由早晨的这一次预混胰岛素的速效成分来替代,对午餐和晚 餐没有替代的措施,应该首先改为长秀霖 3餐前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方案,然后监测血糖并调整。
【糖医生】公开课定期在微信群上举办。想听课的糖友可加微信号:罗春燕(yimi567),拉您入群。
2型糖尿病的病理病因
Intro
糖尿病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两种。由于胰岛素的抵抗性,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内,血糖得不到合理的调节,由此引发的糖尿病称为2型糖尿病。
遗传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诱因
2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具有这种遗传基因的人,一旦肥胖、压力过大或运动不足就会发病。这样的人一般都会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因此,在我国提及糖尿病的时候,一般指2型糖尿病。
隐藏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节约基因”
关于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一种说法是“节约基因”。这种观点认为,那些生活相对贫困的居民,为了适应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体内会逐渐产生一种“节约基因”。在有食物的时候,身体会自动把体内的热量储存起来,在没有食物的时候,这些被储存起来的热量就会释放出来,使人们得以生存下去。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不再愁吃愁喝时,这种“节约基因”就会令人发胖,导致血糖高和血脂异常,也就因此引发了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三大特点
(1)2型糖尿病多发于40-60岁的成年人,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
患有2型糖尿病的青年人相对来说不是太多。但40岁开始,患糖尿病的概率逐渐增加,在老年期时达到高峰。
(2)2型糖尿病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蔽,症状不明显
并不是每个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多喝、多吃、多尿的症状,虽然体力和体重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明显消瘦。
(3)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不需要靠胰岛素维持生命
即使不打胰岛素,他们也不会很快就因为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所以,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发生了急性并发症,或者慢性并发症比较严重,那么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了。
2型糖尿病的症状(无意识间病情恶化)
当我们察觉到自觉症状,并去医院就医的时候,为时已晚了。
和高血压、高血脂一样,我们的身体内已经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早发现,找治疗”。
小知识:
对于高度肥胖的人,一时间摄取过多碳水化合物,导致分泌大量胰岛素,肝脏也加快了对葡萄糖的吸收。但是如果这种状态长期持续的话,就会诱发脂肪肝和极度肥胖。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胰岛素抵抗加剧。这也是肝脏对葡萄糖吸收减弱的标志。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 体内过剩的糖类=糖尿病
今天你学会了吗?
关注微信公众号:boyibangdy(博医帮-糖尿病贴身管家)
下载博医帮APP请点击右下角“查看原文”,问医生、看血糖、找朋友、学知识,即刻开始控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