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多就是糖尿病吗(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
吃太多糖会导致糖尿病吗?
#文章首发挑战赛#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而关于饮食习惯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关于“吃太多糖是否会导致糖尿病”这一问题,往往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旨在解释这一问题,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受损;而2型糖尿病则更多与生活方式有关,如饮食习惯、体育活动等。
尽管“糖尿病”这一名词与“糖”直接相关,但仅仅吃太多的糖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然而,过多的糖分摄入确实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这主要是因为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尤其是添加糖(如饮料、糖果中常见的糖),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体重增加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负责帮助身体利用和储存从食物中获取的糖分。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类型的糖都对健康有害。例如,水果中的天然糖分含有大量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有益。问题主要出在加工食品中添加的糖分,这些食品通常营养价值低,热量高。
预防糖尿病,不仅仅是减少糖分摄入,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均衡饮食:选择全谷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坚果,限制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 健康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综上所述,虽然吃太多糖本身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高糖饮食,确实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健康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选择。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这3类食物很多人天天吃!研究发现:吃太多,糖尿病风险增加!
血糖和吃进去的食物息息相关。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中摄入一些对血糖造成不利影响的食物。有些食物吃太多,甚至会患上糖尿病!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3类食物:精白米面、高盐食品、加工肉制品。
精白米面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团队对全球184个国家的饮食与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剖析。该研究显示,2018年,1410多万例2型糖尿病病例是由不良饮食导致的,占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70%以上。
碳水化合物质量差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造成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的最主要饮食因素是全谷物摄入不足(占26.1%),其次是精制大米和小麦摄入过多(占24.6%)。
对策:建议大家别再天天吃白花花的大米饭、白面条,要适当增加全谷物、薯类和杂豆类。如果食堂或外卖不提供杂粮饭,可以自己在家焖一锅,分份儿密封冷冻一周的食用量。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然经过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如燕麦、黑米、青稞、糙米、黄米、荞麦、薏米等。
薯类中地瓜、芋头、土豆、山药等食物可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白米面,还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一般成人每天可以吃薯类50~100克(生重)。
杂豆类包括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鹰嘴豆等,是主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成人每天吃的全谷物和杂豆类总量可在50~150克(生重)。
高盐食品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美国杜兰大学之前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吃盐过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了英国生物银行中的402982位成人,中位随访11.8年,其间有13120人患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与那些从不或很少在食物中添加盐的人相比,偶尔、总是和一直添加盐的人分别增加11%、18%和28%的2型糖尿病风险。
对策:过多的盐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影响胰岛素的降糖能力。为预防糖尿病,口味一定不能太重,轻体力活动的一般成人每天摄入的盐不超过5克,不到一啤酒瓶盖,大约相当于2000毫克钠。
烹调时少用酱油、味精、黄酱、沙拉酱,少吃腌制食物如咸菜、少吃咸鱼、咸肉、腊鸭、香肠、火腿等高盐食物。
此外,很多饼干、乳酪、饮料、话梅、蜜枣、杏脯、薯片、虾条、挂面,都含有不少的钠。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警惕隐形盐,养成买食物必看食品标签的习惯。
购买固体食品时,若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超过600毫克/100克,就算高盐食物,要少买少吃。
加工肉制品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汇总分析了7项前瞻性队列数据,涉及 570296名研究对象。
结果发现,未加工红肉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每天约40克时糖尿病风险最低,大量食用红肉增加糖尿病风险。
而且,对于东亚人,吃加工肉会使糖尿病风险增加12%。不吃加工红肉以及少吃未加工红肉,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在西方人群中,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会增加51%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对策:加工肉制品是指经过腌渍、烟熏、发酵及其他用于增强口味或防腐处理方式制成的肉制品,如火腿、培根、香肠、熏肉、牛肉干等。
健康成人偶尔少量吃一些问题不大,一定不要长期或大量吃。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朱锦翔
得糖尿病,是因为吃得太饱吗
编译 | 文乐乐
与瘦人相比,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高出10倍。如今,试图了解其中原因的研究人员可能找到了答案。这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挑战了吃得太多让人生病的假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代谢》。
研究表明,摄入高脂肪饮食会使全身神经递质激增,导致肝脏脂肪组织迅速分解——这一过程通常由释放胰岛素来控制。而高水平脂肪酸的释放与许多健康状况有关,比如糖尿病、肝功能衰竭等。
研究人员此前认为,肥胖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活性紊乱,这意味着身体无法阻止脂肪酸的危险释放。但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生物化学家Martina Schweiger说,最新研究发现,这并不是“刹车失灵”造成的,而是有一个单独的杠杆——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神经递质在用力“踩加速器”。“这确实是一种视角的转变。”
全世界有超过8.9亿人患有肥胖症,这是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人员早就知道,当胰岛素停止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时,糖尿病就会发生。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生理学家Christoph Buettner、Kenichi Sakamoto和同事希望更好地了解这种胰岛素抵抗的本质。
长期以来,Buettner一直在研究胰岛素调节大脑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他和团队将注意力转向交感神经系统,后者向全身组织输送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研究人员使用了之前开发的一个小鼠模型,在模型中,他们删除了表达产生这些神经递质所需关键酶的一个基因。该基因仅在小鼠的四肢和一些器官中被删除,而在大脑中保留,以确保小鼠能够存活。
研究人员给基因编辑小鼠喂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如猪油、椰子油和大豆油。在两个多月的观察中,基因编辑小鼠和普通小鼠吃了同样多的食物,体重增加相似,并保持相似的胰岛素信号传导活动,这是胰岛素与细胞上的目标受体结合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
结果显示,基因编辑小鼠并没有增加脂肪组织的分解和胰岛素抵抗,最终也没有显示出脂肪肝和组织炎症增加的迹象。而普通小鼠则出现了可能导致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还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炎症和肝脏疾病的迹象。
Buettner说,研究表明,神经递质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相关问题的原因。他和同事现在正在探索这些神经递质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例如更年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这项研究相当可靠。”Schweiger说,但“仍然有一些缺失的拼图”。现在的问题是高脂肪饮食是如何引发神经递质激增的,还需要做更多工作来更好地理解这些发现对人类的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