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不能治疗好(糖尿病能不能治疗)

营养和医学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治愈吗#

目前糖尿病不能被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能够正常生活。

## 一、1型糖尿病

1. **发病机制与现状**

-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β细胞,这些细胞是在胰腺中负责产生胰岛素的。一旦胰岛β细胞被大量破坏,身体就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的情况。由于胰岛β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以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让这些细胞恢复功能,所以1型糖尿病无法被治愈。

2. **治疗方式**

-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他们通常需要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或者使用胰岛素泵,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的变化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以帮助稳定血糖。

## 二、2型糖尿病

1. **发病机制与现状**

-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的肌肉、脂肪和肝脏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β细胞的功能也会逐渐衰退,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情况。虽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但目前也没有办法完全根治。

2. **治疗方式**

- **生活方式干预**:

这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如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进行规律的运动,像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和适量的抗阻运动(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

- **药物治疗**:

有多种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用降糖药可供选择。例如,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α -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能够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格列奈类药物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对于一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还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 **代谢手术**: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如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等)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这些手术主要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解剖结构,限制食物的摄入和(或)改变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从而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部分患者在手术后血糖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以停用降糖药物,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并且术后患者仍需要长期的医学监测和生活方式管理。 虽然糖尿病目前不能被治愈,但通过综合治疗和管理,可以让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真的能逆转吗?什么情况下可以逆转?

90%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它是个长期慢性病,无法治愈,必须终生服药控制血糖。但是,不少人确诊后,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总是不遗余力地寻找一些偏方、秘方来治疗,以求摆脱每天服药的“痛苦”。最终,这些患者要不觅而不得,要不上当受骗,甚至贻误治疗,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并发症。

那么,2型糖尿病真的无法逆转吗?网上一些真实的逆转例子又是怎么来的?

糖尿病前期是关键

所谓糖尿病,就是血里面的糖浓度太高,当我们吃下碳水化合物,就会被消化为最简单的葡萄糖分子,吸收入血液,作为身体的燃料。但要知道,血液并非这些燃料燃烧的地方,所有葡萄糖都必须进入身体各处的细胞,例如肌肉、内脏,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才能把葡萄糖转变成能量,而把葡萄糖推入细胞的就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脏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胰岛素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结果就是糖分进入不了细胞,血糖就会升高。

糖尿病发病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到达糖尿病之前,有一个前期阶段,这个阶段可以长达5年、10年甚至以上,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这是2001年由糖尿病专家提出的概念,用来替代“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这两个专业医学名词,旨在让公众引起足够重视。

在糖尿病前期,由于患者摄入糖分超标,或者胰岛素效果会比正常差,所以B细胞就必须加班加点工作,以分泌更多胰岛素让糖分进入细胞,才能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这个阶段血糖看似正常,但其实每次进食,胰脏都要加倍努力工作,久而久之,B细胞长期过劳,部分细胞“累死”,也就不再分泌胰岛素,血糖无法受控,就变成了真正的糖尿病。

主流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患上糖尿病,基本上都是不能逆转的,只能终身服药控制血糖,因为大量B细胞已经死亡,或者永久失去功能,剩下的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控制血糖。而所谓的逆转,关键就在于糖尿病前期。

什么样的糖尿病能被逆转?

在糖尿病前期,大部分B细胞还没有消亡,它们只是太累,才偶尔控制不住血糖。这个时候,如果能控制饮食、减少食量、少吃甜食、减肥、多运动,让细胞好好休息,恢复活性,就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到来,甚至逆转这个过程。

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非常漫长,虽然没有不适感觉,但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发现。一是验空腹血糖,在5.6到6.9毫摩尔每升时就要小心;二是进行糖耐量试验,也就是在空腹的时候先抽一次血,然后再喝一定分量的糖水,一段时间再抽血看看血糖升高了多少,如果在7.8到11毫摩尔每升之间,也说明是糖尿病前期;三是查糖化血红蛋白,它反映的是最近三个月的血糖水平,如果在5.7%到6.4%之间,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前期。查出后,抓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有机会逆转的。

还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糖尿病患者病情不重,通过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后面能不吃降糖药而控制血糖。另一种则是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模拟身体自然的胰岛素分泌,让外源性胰岛素接管身体自己分泌的胰岛素,让“没有死透”的B细胞充分休息,尽可能恢复功能,最后重新控制血糖。

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是已确诊的糖尿病,但这些患者通常都是血糖偶尔超标达到了糖尿病的标准,但糖化血红蛋白没超标,说明大部分时间血糖不高,或者患病时间还不到三个月,B细胞还有救,其实和上面说的糖尿病前期非常接近。但是,临床上能在这么早期发现糖尿病的人并不多。

因此,糖尿病能不能逆转,最终是看发现得够不够早,能不能在B细胞大面积死亡之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挽救足够多的细胞。多数糖尿病患者,发现时大部分B细胞已经消亡,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正方还是偏方,都是无法逆转的。不过,正在研究中的干细胞疗法,日后或许能改变这一状况,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必须掌握的饮食原则

确诊糖尿病后,医生都会嘱咐控制糖的摄入量,内容很多,而我们必须记住一个基本原则。

所谓的碳水化合物,其实就是指糖,它的分子结构往往是一个六边形的环,葡萄糖是单糖,由一个糖分子组成,蔗糖也就是俗称的砂糖、片糖,由2个糖分子组成,通常是一个葡萄糖加一个果糖。单糖能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甜味的感觉,也最容易被小肠吸收。双糖也很容易被消化酶“剪”成单糖,因此单、双糖都很容易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除了单双糖,还有多糖,就是多于2个糖分子组成的糖,通常就是指淀粉。它们通常会连成一条长链,并且像树枝那样有许多分枝,因此分子结构比单双糖大得多。由于分子结构很大,身体需要很多酶慢慢将单糖分子“剪”出来,消化时间相对比较长,所以血糖不会升得那么急。

膳食纤维素也属于多糖,不同的是,它的糖分子结合得十分牢固,胃酸和消化酶也不能将之分解,到达大肠后,里面的细菌才能将其稍微分解。

所以,如果有糖尿病,一定要避免单糖和双糖的甜食,淀粉质要适当吃,纤维素可以多吃,而富含纤维素的淀粉,例如糙米、红米、全麦包等,升糖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好的选择。

四类食物要避免

现在市面上的食物琳琅满目,非常好吃,但不会告诉你哪些是单糖哪些是双糖,很容易让人忽略其中的成分,以下四类食品糖尿病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高糖食物。包括饼干、爆米花、蛋糕、雪糕、果汁、含糖饮料、蜜饯、果干等加工精制食物,都会加入大量单糖或双糖。糖尿病患者除非发生低血糖,否则其他时间千万别碰。

高油脂食物。包括薯条、炸鸡、披萨、肉松、粽子、月饼、汤圆、烧饼、千层饼、沙拉酱等,都是高油脂食物。虽然不怎么升血糖,却会导致肥胖,导致胰岛素不敏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高盐食物。盐分进入血液后,会增加渗透压,导致血压上升,进而抑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所以很多糖友发现,在外面餐厅吃完饭后,即使吃得不多,血糖都特别容易升高,就是因为菜品添加了过量的盐、味精等调味料。盐也会刺激身体分泌饥饿素,让人想吃更多东西,高盐食物包括咸菜、泡菜、罐头、腌制品等,而面线、吐司、火锅汤、甜食、酱料则是隐性高盐食品。

隐藏的淀粉。例如勾芡就是高升血糖指数食物,消化速度是白米饭的3倍以上,还有肉羹、蚵仔煎、酸辣汤、烧仙草都属于这类。另外,很多人以为五谷杂粮粉是五谷杂粮磨出来的,也会含有很多膳食纤维,但其实,食物磨得越细碎,泡水加热后就越糊化,升糖指数就越高,就如同粥比饭更容易升血糖一样,必须注意。

糖尿病能不能治愈?

这里说的是原发的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尽管有报道称细胞治疗(如干细胞治疗、胰岛细胞移植、基因编辑技术等)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所以,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

虽然糖尿病不能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饮食疗法:通过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提倡低糖、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运动疗法:通过规律的身体锻炼,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利用,减少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口服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直接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

注射药物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包括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及其预混制剂,以及新型胰岛素类似物。

因此,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