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番薯羹吗(血糖高可以吃番石榴吗)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糖友吃饭时能不能喝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爱喝汤,因为主食是干的,蔬菜和肉也是干的,如果没有做汤喝,总是感觉有些渴,白开水虽然能解渴,但是没啥滋味,所以还是喝汤舒服点。那么,对于糖友来说,吃饭时能不能喝汤呢?会不会对血糖有什么影响?如果能喝,应该放在饭前还是饭后呢?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同事老吴患糖尿病有6年了,今天就在他身上做一个实验。老吴最爱喝的是西红柿鸡蛋汤,做法很简单,主要材料是一个西红柿两个鸡蛋,配料是一把葱和两片生姜,做了一个人的分量。他还做了一碗杂粮饭,用黑米、大米、糙米做的。

在吃饭之前,老吴先测量了自己的空腹血糖是5.8,然后开始吃饭,这次他打算边吃边喝,看看血糖有什么变化。很快一碗杂粮饭和汤吃完了,过了1个小时他测量血糖,吓了一跳,已经达到10.4了,又过了1个小时,他再次测量,数值降了下来,降到8.4。如果他不喝汤,只是单纯吃一碗杂粮饭,2个小时后血糖值是5.7。喝与不喝,差异还是很大的。

和标准(5.5-7.2)相比,老吴的血糖水平总体偏高,但是考虑到他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这数值还算可以。

结论:糖友可以吃饭时喝汤,换句话来说,喝汤可以,关键看你喝什么汤,食物才是影响血糖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患者喝汤,记住“3喝、3不喝”

有三种汤可以喝:蔬菜汤、菌菇汤、甜汤

糖友喝蔬菜汤是比较安全的,就像上文老吴喝的西红柿蛋汤、菠菜粉丝汤、萝卜汤等等都是可以喝的,清爽不油腻,还能增加饱腹感,对血糖影响不大,而且多吃蔬菜对肠道和血管也有好处。

菌菇汤非常鲜美,可以在里面加上鸡肉丝,有营养,还能补充蛋白质。但是如果你不仅血糖高还伴随着尿酸高,就要少喝点,防止对尿酸产生影响。

很多人爱吃甜食,但是又不敢吃,其实有的食物本身就带有甜味,只要不添加白砂糖,吃一点没什么大问题,比如说银耳汤、绿豆汤、五红汤、红豆番薯汤等等。冬季来一碗热乎乎的甜汤,补血益气、缓解干燥,真是太惬意了。

有三种汤不建议喝:肉汤、勾芡汤、咸汤

冬天很多家庭喜欢煲汤喝,大骨头、一整只鸡慢慢熬,上面一层油脂,闻起来特别香。这种汤不建议糖友喝,因为油脂很多,会增加摄入的热量,经常喝容易发胖。

外面的餐馆烧汤喜欢勾芡,喝起来浓稠口感好,这种汤也不建议糖友喝,因为勾芡少不了要用淀粉,而淀粉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尽量少喝。

咸汤有很多种,比如说红烧鱼里面的汤、火锅汤底、味噌汤等等,糖友不仅要控制糖分摄入量,盐分同样需要控制,因为患者的血管已经出现损伤,如果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血管病变。一定要严格把控盐量,出锅前加少许即可。

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呢?有区别吗?

建议饭前喝,可以在汤里面加入颗粒比较大的蔬菜,一边喝一边吃,增加咀嚼次数,比如说藕片、芹菜、竹笋等粗纤维的蔬菜。饭前喝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放在饭后喝,前面已经有了那么多食物做铺垫,血糖本来就在升高,此时你再喝汤,血糖会升得更高,而且还容易吃撑了。

综上所述,糖友平时吃饭喝一碗汤是可以的,虽然上升速度很快,但是2个小时后会下降,如果你喜欢喝汤,尽量选择蔬菜汤、菌菇汤,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还要记得放在饭前喝。

糖尿病人饮食禁忌多,红薯还能不能吃?一文说清楚

本来品尽人间美味是件幸福事,可是对于王大妈一家来说,自从上次体检回来之后,就变了。王大妈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美食家”,很多食物经过王大妈的一顿折腾,准能变成美味。王大妈之前还帮邻居“治”好了小孙女挑食的毛病,后来邻居家的小孙女最喜欢邀请王大妈去家里做客。王大妈人也很热心,每次好吃的食物做多了些,也会拿给社区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可这些其乐融融的景象在王大妈体检回来后,就变了。

仔细一问,王大妈和老伴都被查出了糖尿病,自己的还要更严重一些,这回不仅要吃药治疗,还要控制饮食呢。王大妈的苦痛好像也关联到社区很多朋友,热心肠的朋友们开始陆续告知王大妈糖尿病要注意的事项,一会有人说不能吃甜的食物,一会又有人说不能吃细粮,还要控制肉含量.......大家七嘴八舌,弄得王大妈也很焦虑。

不过,王大妈也的确不再像以前一样,饮食上也做了很多改变。听了朋友的话,不吃粗粮,王大妈本来就是北方人,更偏爱红薯,经常把红薯当成饭来吃,有的时候蒸得多了,还是和平时一样带到社区里,大家一起吃。这天,正好被小李碰到,小李赶忙告诉王大妈,红薯也最好别吃了,网上说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红薯,不然血糖也容易蹭蹭上涨

听了这话,王大妈很苦恼,自言自语地说:“我最后可能不会病死,而是为了抗病饿死!”虽说话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王大妈心中的疑惑算是种下了。第二天,她去医院复查血糖时,问了医生后,才得知真相。

原来糖尿病人虽说要控制血糖,有些食物不能碰,但对于碳水化合物来说,就不是绝对的,只要控制好碳水的选取种类,并且控制每次的食用量,对身体也没有太大的伤害。像红薯这类食物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学物,但它里面也含有少量葡萄糖和蔗糖,这也是红薯吃起来还有一丝甜味的原因了。

红薯的含水量也不少,碳水含量在15%左右,因此红薯的热量不算高。我们平时吃的米饭碳水含量在26%,热量也要比红薯高。所以像王大妈一样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红薯的,但要注意控制红薯的食用量。

除此之外,虽然医生断言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红薯的,但也不是无条件地随意吃,最好遵循下面的小建议:

1. 最好蒸着吃

虽说红薯的碳水含量低,但它也毕竟是碳水化合物,吃完红薯之后血糖可能会出现波动上升,因此,吃红薯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蒸着吃,在蒸的过程中,还能吸收一些水分,会降低一点碳水含量和热量,口感也很香甜软糯,适宜人们食用。

2. 不建议煮红薯粥

有的人会认为红薯粥会更促进消化,身体负担较小,但红薯粥整个都是碳水化合物,再加上易于消化,血糖更容易跟着升高。

3. 不建议吃烤红薯

虽说很多人都青睐烤红薯,特别是天气寒冷,拿着一块烤红薯,想想都很美味。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烤红薯外表诱人,吃进身体就要升糖了。主要是因为红薯在烤制的过程中,水分都被烤干了,就相当于变相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浓度,会增加到30%,热量也跟着上涨。而且这时候被烤过的红薯体积变小,又很诱人,很容易就被美食诱惑,一不留神就吃多了,血糖升高跑不了。

4. 单吃红薯营养不均

红薯进入身体确实会有饱腹感,但只吃红薯很容易出现营养不均衡的情况,搭配着蔬菜、肉类食物一起吃,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也能减慢消化速度,同时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

5. 红薯最好放凉吃

我们的吃饭习惯就总爱趁热吃,认为热的食物更有利于肠胃吸收。但是为了降糖,吃红薯建议放凉吃,这样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王大妈听了医生的耐心忠告后,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也很庆幸自己之前吃红薯的方法还挺正确,蒸着吃,还要控制好食用量,带着满满的收获,王大妈回家了。回到家后,第一时间就赶紧跑去社区科普了.......

参考资料

[1] 《糖尿病能吃红薯吗?吃了到底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光明网.2020-02-20

[2] 《糖尿病的10个饮食误区 你错了几个?》.北京青年报.2020-11-20 10:06

每天吃红薯,究竟是“降血糖”还是“升血糖”?原来一直都吃错了

红薯,在往昔物资匮乏的岁月里,那可是寻常百姓家的 “饱腹担当”。记忆中,农村老家的大铁锅里,一屉屉红薯被蒸得热气腾腾,香甜气息弥漫整个屋子,一家人围坐,就着红薯便能解决一顿饭。可谁能想到,时光流转,如今它竟在健康饮食圈里 “C 位出道”,成了众人热议的养生好物。

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红薯的名声更是响亮。不少患者听闻红薯能降血糖,仿佛抓到了 “救命稻草”,有人甚至把它当作一日三餐的主食,每日雷打不动地食用,满心期待着血糖能因此乖乖下降。但红薯对于血糖,究竟是起着积极作用,还是有着负面效果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大有讲究,要是吃的方式不对,不但难以收获健康益处,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今天,咱就来全方位、深层次地聊聊红薯与血糖的那些事儿,把这其中的奥秘一探究竟。

红薯为何被传能 “降血糖”?真有这般神奇功效?

在糖尿病患者的交流圈子里,红薯备受推崇,这主要源于它丰富的膳食纤维含量。膳食纤维堪称肠道的 “清道夫”,在人体胃肠道中,它如同一位尽职的 “交通指挥员”,能巧妙地延缓胃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进程。想象一下,碳水化合物就像一群着急赶路的 “小士兵”,膳食纤维则在一旁 “疏导交通”,让它们不能一股脑地涌入血液,从而避免了血糖在短时间内如火箭般迅速飙升。所以,当人们吃下红薯后,血糖的上升趋势会变得相对平缓,不像食用米饭、白面等精细主食时,血糖曲线会陡然蹿高。

此外,红薯中还含有一种名为多酚的成分。相关研究发现,这种成分就像胰岛 β 细胞的 “贴身保镖”,对胰岛 β 细胞有着一定的保护功效,能够助力维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功能。胰岛素可是调节血糖的关键 “角色”,它的稳定分泌对血糖平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红薯的热量相较于米饭更低,综合这些因素,不少人便笃定红薯是糖尿病患者的绝佳饮食选择,是守护血糖健康的 “得力助手”。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红薯,从本质上来说,依然属于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每 100 克红薯中,大约含有 20 克碳水化合物,这一含量与大米相差无几。而且,红薯的血糖生成指数(GI)并不低,其数值会根据不同的烹调方式在 63 到 90 之间波动。要是将红薯蒸得软糯香甜,或是煮得绵烂可口,此时它的 GI 值会更高。这就意味着,如果过量食用红薯,血糖依然会不受控制地升高,给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带来挑战。那么,红薯到底是降血糖的 “福星”,还是升血糖的 “隐患” 呢?其实,关键并不在于红薯本身,而在于人们食用它的方法以及摄入量。

现实案例:糖尿病人吃红薯 “翻车” 了

不久前,一位满脸愁容的大妈前来找我问诊。大妈患糖尿病已有好些年头,平日里通过规律服药以及合理饮食,血糖一直控制得较为理想。可近段时间,她却发现自己的血糖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忽高忽低,极不稳定。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显示为 8.5,餐后血糖更是飙升至 13,这可把大妈急坏了。

在详细询问大妈近期的饮食情况时,她突然一拍脑门,懊悔地说道:“哎呀,医生,我这段时间听别人说红薯能降血糖,就把每天的主食都换成红薯了,早晚各吃一大块呢。” 听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无奈。大妈每餐食用的红薯,个头差不多有一个拳头大小,经过估算,这一顿饭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高达 100 克左右。再加上她早餐还会搭配水果,晚餐又习惯喝点汤,如此一来,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远超身体所需,血糖自然难以稳定。我赶忙向大妈解释,红薯并非不能吃,但必须严格把控好量,绝不能毫无节制地将其完全替代主食,否则血糖必然会出现大幅波动,引发健康问题。

糖尿病人食用红薯的正确打开方式

精准把控食用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顿红薯的摄入量需严格控制在 50 克至 100 克之间,并且要将其纳入主食总量的范畴进行考量。切不可因为觉得红薯健康,就肆意增加食用量,否则血糖很容易失控。打个比方,这就如同往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里倒水,如果不控制水流速度,容器很快就会溢出。血糖管理亦是如此,合理控制红薯的量,才能让血糖平稳。

巧妙搭配低 GI 食物

在食用红薯时,可以巧妙搭配一些低 GI 值的蔬菜,像西兰花、芹菜等。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与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有效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同时,搭配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豆腐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蛋白质能够延长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时间,进一步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想象一下,这就好比给血糖上升的 “快车道” 设置了多个减速带,让血糖上升的过程变得平稳而缓慢。

谨慎选择烹调方式

红薯的烹调方式对其 GI 值有着显著影响。蒸得越软烂,煮得越稀烂,红薯的 GI 值就越高。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选择蒸红薯或者烤红薯的方式进行烹饪。这样既能保留红薯的营养成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 GI 值,减少对血糖的影响。以蒸红薯为例,将红薯洗净,放入蒸锅中,蒸熟后口感软糯香甜,同时对血糖的冲击相对较小。

红薯并非人人皆宜

胃肠功能欠佳者需谨慎

红薯中富含大量淀粉与膳食纤维,这些成分虽然对健康人群的肠道有益,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却可能成为负担。因为这类人群的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有限,难以完全消化红薯中的这些物质。一旦食用过多,就容易出现胀气、反酸等不适症状,仿佛肠胃里有个 “小鼓” 在不停地敲打。所以,胃肠功能差的人在食用红薯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控制好量,或者选择其他更易于消化的食物。

痛风患者需留意

红薯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草酸进入人体后,容易与体内的钙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草酸钙结晶。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本身身体内的尿酸代谢就存在问题,过多的草酸钙结晶可能会加重痛风的症状,让关节疼痛更加剧烈。就如同在已经拥堵的道路上又增加了障碍物,使得痛风患者的身体状况雪上加霜。因此,痛风患者在饮食中应尽量减少红薯的摄入,避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低血糖患者需注意

红薯本身含有一定的糖分,虽然其含糖量相较于一些精制糖类食物较低,但如果低血糖患者一次性食用过多,可能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素如同血糖的 “搬运工”,会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转移到细胞内,从而导致血糖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让低血糖患者本就不稳定的血糖状况变得更加糟糕。所以,低血糖患者在食用红薯时,同样需要谨慎,密切关注自身血糖变化。

中医视角下的红薯

在中医领域,红薯被称作 “番薯”,其味甘性平,与脾胃二经有着紧密联系。中医认为,红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润肠通便等诸多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经常遭受便秘困扰的人来说,适量食用红薯犹如给身体注入一股 “活力源泉”,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让排便变得更加顺畅。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红薯也不例外。如果食用过量,它容易在体内滋生湿气,产生痰液。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就脾胃虚寒、体内湿气较重的人而言,大量食用红薯无疑是 “雪上加霜”,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症状。

正所谓 “药食同源”,红薯虽然只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但在中医眼中,它也具有类似药物的特性。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或饮食方案。对于红薯的食用也是如此,要因人而异。比如,对于那些经常感到气虚乏力、身体倦怠的人来说,适当吃点红薯,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起到补气的作用,让身体重新充满活力;而对于体内湿气较重的人,为了避免加重湿气,最好少吃红薯,以免助湿生痰;对于便秘患者而言,红薯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发挥润肠通便的功效,但前提是要搭配足够的水分,就像给肠道这条 “河道” 注入充足的水流,才能让 “小船”(粪便)顺利通行。

现代医学对红薯 “降糖” 作用的剖析

从现代医学的专业角度来看,红薯确实含有一些对血糖较为友好的成分,如前文提到的膳食纤维和多酚。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分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完全抵消红薯自身所含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红薯所谓的 “降糖” 作用,并非直接降低血糖数值,而是通过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使得餐后血糖的波动更加平稳。这就好比给血糖上升的 “急行军” 披上了一件 “减速披风”,让其步伐变得缓和。

此外,红薯还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以及钾等多种营养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在维持血管健康、保护视力以及调节血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营养价值与控制血糖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糖尿病患者不能仅仅因为红薯具有丰富的营养,就忽视了血糖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血糖管理的征程中,红薯只是其中的一个 “小角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血糖平稳,但绝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它。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