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控制好并发症(糖尿病控制并发症检验方法)

老中医周沛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得很好,并发症却全来了,原因今天公之于众!

很多糖尿病患者自从被诊断出糖尿病,天天盯着血糖,担心并发症的出现,降糖药加了又加,血糖控制得挺好,可并发症还是出现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治到根上。

糖尿病被中医称为消渴症,它的病根就在于阴虚燥热。而阴虚燥热是怎么出现的呢?还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上,往往会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衡,进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形成阴虚燥热。阴虚燥热影响人体津液代谢以及脏腑功能,最终造成血糖异常。所以啊,解决血糖问题,一定要注意调和阴阳,清热润燥。

临床上,我常以玉泉散和生脉散加减,作为清热润燥的基础方。下面,我通过一个案例,来分享一下,我的用药思路。

我曾接诊过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患病5年,因为担心并发症,一直在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总是不理想。来就诊前,患者出现了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疲乏无力,经常感到饥饿等症状。患者就诊的时候,我看他面色潮红,舌质偏红,舌苔黄燥,脉象细数,辨证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我以玉泉散和生脉散加减,其中,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麦冬、五味子养阴润燥,人参、黄芪补气生津,山药、熟地黄滋补肾阴。最后,黄连、黄芩清热燥湿。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疲乏无力等症状逐渐改善,血糖也慢慢稳定下来了。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药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用药。

为何血糖控制得很好,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好血糖是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但临床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患者血糖一直控制得不是很理想,却不出现并发症;而有的患者一直严格控糖,并发症却找上门来。这是为什么呢?

1.控制好血糖可显著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有研究显示,控制好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减少2/3,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发生不代表绝对不会发生,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法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终身不出现并发症。但大家千万不能因此而破罐破摔,因为控制好血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让自己受益的。

2.单纯控制血糖而忽视了其他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控制血糖,而忽略了对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还是会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除了控糖外,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和体重,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的危害更大

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对总体血糖水平的影响更大,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应只关注空腹血糖,还要注意监测餐后血糖水平,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水平较高,也表明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4.血糖波动较大或频发低血糖

有些患者虽然短期内把血糖降下来了,但因为种种原因血糖又升高,血糖忽高忽低,波动性太大,可能会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因血糖波动过大引发的低血糖,其危害程度可能比单纯高血糖还要大。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漏服或自行调整药量,否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5.在糖尿病前期可能已经出现大血管并发症

早在糖尿病前期,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很多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大血管并发症,在确诊糖尿病后,即使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较好,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还是可能会出现进展的情况。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密切关注自身的健康,在预防糖尿病的同时也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应积极干预。

6.代谢记忆效应

代谢记忆效应指身体可以将血糖的高低变化记忆下来,并做出相应的持久反应。换句话说,就是在糖尿病早期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较好,能够长久获益;相反,如果自发病以来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理想,即使若干年后开始严格控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一直强调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把血糖控制在一个良好、平稳的状态,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来说意义重大,如果等到出现了并发症再“亡羊补牢”,肯定为时已晚。

糖尿病人的灵魂拷问:我血糖控制的那么好为什么还会出现并发症?

“血糖高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相信这是很多糖尿病人和糖尿病医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临床上,你经常会听到有些病人问,

“孙医生,我血糖控制的挺好,才6点多,怎么就有并发症了呢?不是很高的血糖才会出现的吗?”

确实,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患者,血糖控制的挺好,可是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这里的并发症通常指慢性并发症,可怕的一点也在于它的慢性病程所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血糖控制的挺好,我们还要看他是在什么时间段控制的挺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长期血糖高出现的!发病时血糖不一定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出现的各种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它涉及人体的多个组织器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并发症发生风险随着糖尿病病程增加而升高,通常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起病。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初期有相当长时间的无症状高血糖时期,许多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时就已经伴发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大类。

血管性并发症分为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主要为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微血管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

非血管性型并发症主要是胃轻瘫、感染和皮肤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原因

慢性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会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据大型的1型、2型糖尿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减少慢性高血糖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遗传易感性

另外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与并发症的发展有关。例如有些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出现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而他们的血糖控制与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并没有差别,这表明糖尿病的某种并发症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分别是正常人的2倍、4倍。这些事件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

其他因素如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也促进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证实有效的控制高血糖能够阻止1型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而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到多少可以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尚不知道。这个发现的临床意义是要尽量控制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而不是使患者达到低血糖的水平。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研究了5000例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达10年以上。这个实验发现: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够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些研究均证实慢性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致病原因。所以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这个阶段称为二级预防,也就是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进入三级预防阶段,即使血糖正常,也不能逆转病情,也许能延缓发展

当慢性并发症已经出现,即使将血糖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也不能再逆转并发症。这就是很多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在各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出现以后开始认真的控制血糖,但是器官的损害已经呈不可逆状态,这个时候再发出疑问:“我血糖控制的挺好的呀,为什么还出现了并发症?”就已经有些晚了。现在已经转入了三级预防阶段,也就是防止这些器官损害发展到功能衰竭阶段。

所以,预防为主!

综上所述: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一定的痛苦。预防为主,保持血糖的平稳能够有效的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出现。